新材料作文"钝感力"导写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过于敏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敏感的心灵会使我们迅速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但是这些反应是否都是正确的呢?请你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需要“钝感力”的地方?

  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敏”在汉语中,历来都被看作是一个褒义词。古语中的“聪敏”、“敏而好学”、“敏于行而讷于言”无不是对人们反应迅速、才思敏捷、行动灵活的赞美。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度”的,一旦过了这个“度”,则往往会走向其反面。就说这“敏”吧,聪敏、敏捷是我们一般人所追求的,但“敏感”乃至“过敏”则常常会将我们带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各种讯息扑面而来,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这便导致了人们对外界的一切过于敏感。过敏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的“体征”是多疑、焦虑、浮躁、偏执。丰子恺在他的《“艺术的逃难”》一书中说:“因为过去种种忧虑伤害了我的神经,使它由过敏而变成衰弱。”过敏的结果便是衰弱,它非但不能让人反应迅速、才思敏捷、行动灵活,反会使人堕入一种病态之中,构成对自己的伤害,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更容易沾染上过敏的毛病。对老师和家长的关爱无端猜忌,对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凭空猜疑;多愁善感,遇事逆反――其结果,从小处看,会破坏自己的心情,乱了自己的方寸;往大处看,会耽误了自己的事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情抑郁,其寿不永;《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无端猜疑,处处设防,令人难以接近。相反,心胸宽广者大多表现出几分温润、圆融,甚至有些木讷的“钝感”――古语中的“大智若愚”、“举重若轻”、“以柔克刚”说的便是这种人。在生活中我们发现,面对父母、老师、领导的批评,与其怨恨、沮丧、愤怒、争辩甚至予以回击,倒不如让自己“钝”一点,让脸皮厚一点,说一声“是、是、是”,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工作、学习,这样或许更容易获得成功;面对同事、同学身上你看不惯的某些习惯,与其感到无法忍受,奋起抨击,倒不如安之若素,默默接受,你的雍容大度和包容心一定会比锱铢必较更容易打动别人;还有的人到了新的环境中就觉得难以适应,觉得处处不顺手、不顺心,这时如果对环境的感觉能迟钝一些,你或许就会觉得若无其事,不至于产生“排异反应”。

  当然,“钝感系数”越高对外部反应就会越迟钝,同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理性的思维――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清楚。

  [佳作示例一]

  常恨人心如春水

  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年级凌文青

  一只鸟的掠过,一片叶的坠落,都会在水面上漾开一圈圈涟漪。甚至乍起的微风,也能将水波的碧裙吹皱。

  我一直很是遗憾,人心宛如一池春水,常常敏感得容不下一粒细沙。

  还记得那“心似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吗?那闻鸟则悲、见花生愁的多情女子,敏感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任是什么物件都能让她嗟呀垂泪。太过于敏感的悲情女子,美则美矣,只不过如青花瓷,即使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也太容易碎裂――敏感会让你假想出许多并不存在的敌人,如刀剑般一寸一寸割裂着你的心。

  事实上,黛玉自己也曾说:“事若求全何所乐。”可她自己却正如惜春所说:“那么聪明的人,可就是有点瞧不破。”或许,人心真如春水吧,对外界作出敏感的反应,只不过是出自于一种本能,一种天性。

  可是春水不会因为一丝扰动而永恒波荡,它终会有平静的一天;人却不同,一旦有什么事让你产生迅捷的反应――哪怕那只是缘于你错误的联想,也会成为烙在眉心的一粒砂,拂之不去。

  我们能不能让自己“迟钝”一点?不必急于作出反应,不必急于作下判断,想想看,你的想象力是否创造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呢?

  敏感的心会让你拥有“狂人”一般偏执的眼光――会把老师的关怀当作假意虚情,会把家长的呵护当作约束限制,会把同学的真诚当作心怀鬼胎――它使你为自己树起无限的假想敌。可倘若你能“迟钝”一些,简单一点,又哪里会有这么多不必要的烦恼与忧虑?

  我常常遗憾人心如同一池春水,等闲也易起波澜。诚然,我们需要敏锐的洞察力,看问题的穿透力,但在生活中,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看淡一点,少些敏感,不仅是给自己减负,也是给社会增添一点亮色。

  艺术大师刘海粟面对那么多的纷纷扰扰依然泰然处之,他说:“泰山从不因人们往它身上扔石块而动,相反石块扔得越多,山体就越大,任凭他去吧!”乌台诗案后的苏轼也说过“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是是非非,迟钝一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的故事一旦脱离了艺术作品而成为现实,就毫无美感可言。有时候或许正如歌中所唱的“做一个傻子多么好”――对一些生活上的细枝末节,对人情世故的纷纷扰扰,不妨浅尝辄止地认知,粗线条地思考。

  细思之,“难得糊涂”不也就是一种“迟钝”的力量?

  [点评]

  初读文题――常恨人心如春水――便给人一种美感,语言典雅有致,譬喻新奇,且道出了文章的主旨:人不能过于敏感而缺少了包容心,否则只会使自己在伤感忧虑中浮沉。文章先以黛玉为例,指出过敏的极大的杀伤力;然后联系现实,列举出生活中那些为敏感所困的“狂人”们的诸多表现,从反面阐述了敏感的危害;最后正面立论,突出了“钝感力”的意义,并以人们耳熟能详的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作为佐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佳作示例二]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过于敏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敏感的心灵会使我们迅速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但是这些反应是否都是正确的呢?请你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需要“钝感力”的地方?

  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敏”在汉语中,历来都被看作是一个褒义词。古语中的“聪敏”、“敏而好学”、“敏于行而讷于言”无不是对人们反应迅速、才思敏捷、行动灵活的赞美。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度”的,一旦过了这个“度”,则往往会走向其反面。就说这“敏”吧,聪敏、敏捷是我们一般人所追求的,但“敏感”乃至“过敏”则常常会将我们带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各种讯息扑面而来,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这便导致了人们对外界的一切过于敏感。过敏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的“体征”是多疑、焦虑、浮躁、偏执。丰子恺在他的《“艺术的逃难”》一书中说:“因为过去种种忧虑伤害了我的神经,使它由过敏而变成衰弱。”过敏的结果便是衰弱,它非但不能让人反应迅速、才思敏捷、行动灵活,反会使人堕入一种病态之中,构成对自己的伤害,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更容易沾染上过敏的毛病。对老师和家长的关爱无端猜忌,对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凭空猜疑;多愁善感,遇事逆反――其结果,从小处看,会破坏自己的心情,乱了自己的方寸;往大处看,会耽误了自己的事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情抑郁,其寿不永;《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无端猜疑,处处设防,令人难以接近。相反,心胸宽广者大多表现出几分温润、圆融,甚至有些木讷的“钝感”――古语中的“大智若愚”、“举重若轻”、“以柔克刚”说的便是这种人。在生活中我们发现,面对父母、老师、领导的批评,与其怨恨、沮丧、愤怒、争辩甚至予以回击,倒不如让自己“钝”一点,让脸皮厚一点,说一声“是、是、是”,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工作、学习,这样或许更容易获得成功;面对同事、同学身上你看不惯的某些习惯,与其感到无法忍受,奋起抨击,倒不如安之若素,默默接受,你的雍容大度和包容心一定会比锱铢必较更容易打动别人;还有的人到了新的环境中就觉得难以适应,觉得处处不顺手、不顺心,这时如果对环境的感觉能迟钝一些,你或许就会觉得若无其事,不至于产生“排异反应”。

  当然,“钝感系数”越高对外部反应就会越迟钝,同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理性的思维――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清楚。

  [佳作示例一]

  常恨人心如春水

  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年级凌文青

  一只鸟的掠过,一片叶的坠落,都会在水面上漾开一圈圈涟漪。甚至乍起的微风,也能将水波的碧裙吹皱。

  我一直很是遗憾,人心宛如一池春水,常常敏感得容不下一粒细沙。

  还记得那“心似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吗?那闻鸟则悲、见花生愁的多情女子,敏感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任是什么物件都能让她嗟呀垂泪。太过于敏感的悲情女子,美则美矣,只不过如青花瓷,即使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也太容易碎裂――敏感会让你假想出许多并不存在的敌人,如刀剑般一寸一寸割裂着你的心。

  事实上,黛玉自己也曾说:“事若求全何所乐。”可她自己却正如惜春所说:“那么聪明的人,可就是有点瞧不破。”或许,人心真如春水吧,对外界作出敏感的反应,只不过是出自于一种本能,一种天性。

  可是春水不会因为一丝扰动而永恒波荡,它终会有平静的一天;人却不同,一旦有什么事让你产生迅捷的反应――哪怕那只是缘于你错误的联想,也会成为烙在眉心的一粒砂,拂之不去。

  我们能不能让自己“迟钝”一点?不必急于作出反应,不必急于作下判断,想想看,你的想象力是否创造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呢?

  敏感的心会让你拥有“狂人”一般偏执的眼光――会把老师的关怀当作假意虚情,会把家长的呵护当作约束限制,会把同学的真诚当作心怀鬼胎――它使你为自己树起无限的假想敌。可倘若你能“迟钝”一些,简单一点,又哪里会有这么多不必要的烦恼与忧虑?

  我常常遗憾人心如同一池春水,等闲也易起波澜。诚然,我们需要敏锐的洞察力,看问题的穿透力,但在生活中,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看淡一点,少些敏感,不仅是给自己减负,也是给社会增添一点亮色。

  艺术大师刘海粟面对那么多的纷纷扰扰依然泰然处之,他说:“泰山从不因人们往它身上扔石块而动,相反石块扔得越多,山体就越大,任凭他去吧!”乌台诗案后的苏轼也说过“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是是非非,迟钝一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的故事一旦脱离了艺术作品而成为现实,就毫无美感可言。有时候或许正如歌中所唱的“做一个傻子多么好”――对一些生活上的细枝末节,对人情世故的纷纷扰扰,不妨浅尝辄止地认知,粗线条地思考。

  细思之,“难得糊涂”不也就是一种“迟钝”的力量?

  [点评]

  初读文题――常恨人心如春水――便给人一种美感,语言典雅有致,譬喻新奇,且道出了文章的主旨:人不能过于敏感而缺少了包容心,否则只会使自己在伤感忧虑中浮沉。文章先以黛玉为例,指出过敏的极大的杀伤力;然后联系现实,列举出生活中那些为敏感所困的“狂人”们的诸多表现,从反面阐述了敏感的危害;最后正面立论,突出了“钝感力”的意义,并以人们耳熟能详的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作为佐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佳作示例二]


相关文章

  • 250篇高考经典模拟作文题导写及佳作展示(上辑)
  • 高考作文案例:请以"承受"为题,写- 名校试题速递:南京市2011届高三三- 2011高考作文猜想及范文(来源:三- 高考作文案例:"生活的境界"导写及- 高考作文案例:2011年高考模拟命题- 高考 ...查看


  • 首考新材料作文!专家,你怎么看?
  • 蔡蕴琦 王璟 省写作学会昨举行2013高考作文专题研讨会,深度剖析新材料作文特点,并给出未来作文教学思路 江苏自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一直采用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的形式,一直预感要出现的"新材料作文",在自主命题的第 ...查看


  • 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光影和谐
  •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材料为"小陈举报高速公路打电话的父亲",用"考生,你怎么看"的新颖方式命题,此后便有小道消息传播:全国卷Ⅰ今后将仍然采用同一方式命题.2015年年底至2016年高考之前,这 ...查看


  •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教学
  •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教学 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凡筛成 [摘要] 在初中教学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的地位举足轻重.初中是开发学生写作技巧与能力的教学启蒙时期,旨在提高初中生作文写作的技巧与能力.写作材料作文,既要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又要结 ...查看


  • 名家谈写作
  • 怎样写作文(1-26)总汇 作文指导百法总目录1 作文指导百法总目录2 小学生作文技法详解(总目录)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不同职业的人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长辈亲人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自己 写事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作记叙文要特别讲究& ...查看


  • 各种考场作文的写法
  • 初中语文各种考场作文的写法探究 杜雪明 第一章 半命题作文 一.半命题作文的显著特点: 半命题作文,也叫补题作文.填题作文,就是命题者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具有两大特点:一 ...查看


  • 新材料作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反思
  • 新材料作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注意在审题写作过程归纳材料意旨,拓展创新,选定角度. 2.把握写作要领,尽可能多的找出材料的含义. 3.能选出最佳.感触最深的一点作为写作切入点. 二. 教学重点 提高审题能力,能够多角度多 ...查看


  • 怎样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 怎样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 ...查看


  • 解读材料作文
  • 解读材料作文 近年来,材料作文已成为中考和高考考试作文的一种极为常见和重要的题型,从而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这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充分展开联想,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然而,许多考生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考场上拟不出也拟不好作文 ...查看


  • 新材料作文的开头指导
  • 高三作文复习专题 新材料作文的开头指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材料作文开头的方法. 理论依据:针对学生的"病症"所在,对症下药,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