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教育
2008NO . 19
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
中外医疗
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一
刘勇
孙群星
朱玉星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院
河南驻马店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研究, 对观察组进行
个体化健康教育,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月末,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A ) 、总体疗效量表(C G I ) 。W H O Q 0L —B R EF 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12个月治疗,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对象与方法对象
为本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或出院随访的焦虑症患者。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 D -3) 焦虑症诊断标准[1]。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H A M A ) 17项总分≥18分。③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癫痫、酒精或药物滥用者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患者。④入院前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物理检查均示正常。一般资料共完成80例, 观察组40例,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0~50岁, 病程1~3. 5年, 家庭遗传史阳性6例。对照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1~48岁, 病程2. 1~3. 6年, 家庭遗传史5例, 以上各项经χ2或t 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 。1. 2
方法
观察组按预先设计好的精神科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体化健康
教育, 由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实行一对一。针对患者的不同阶段的心理、个体的文化程度因人而异的进行健康教育; 而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制定焦虑症病人健康教育计划: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估, 平定患者的健康需求,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疾病特点确定教育目的。健康教育有登记表, 由专人专管, 一对一与病人勾通, 健康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育内容为:①讲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 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 帮助分析自身症状发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等; ②让患者了解治疗期间所出现的心烦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③让患者了解婚恋生育积极生存与康复知识等。第二阶段: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接触, 增进患者与家属的感情交流, 给患者以亲情的支持,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给药方法:两组均用丁螺环酮治疗, 丁螺环酮由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丁螺环酮的起始剂量10m g/d, 第3天后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逐渐加量, 剂量范围为(10~30) m g/d, 平均(15±7. 2) m g/d 。连续观察12月, 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抑郁剂及电
误区, 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增加。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 学校分好、差班, 考试排名次, 搞题海战术, 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 一方面, 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 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另一方面, 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 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 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 焦虑产生了。另外, 不当的教育方法, 例如, 教学方法不灵活, 带有惩罚性, 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和保护, 孩子依赖性强, 以自我为中心, 怕吃苦, 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如腐败现象、暴力色情等) 。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来看, 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6
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 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 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 转变学生的行为。”所以学校教育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1][2][3][4][5][6][7][8][9]
民主主义与教育[M ]. 杜威, 王承绪, 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杜威. 明日之学校[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23.
爱弥儿[M ]. 卢梭, 李平沤,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109. 虞永平. 项目取向幼儿园课程及在我国的实践——兼议“田野课程”[J].幼儿教育, 2001, (6).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58~61. 郑雪, 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24~228.
强海燕. 性别差异与教育[M ].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古人伏.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6~117.
李晓东. 小学生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51. [10]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11]杨海燕, 李志强. 试论青少年网络心理中存在的问题[N]. 陕西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15(1) :18~20.
【收稿日期】2008-04-01
CH I N A FOR E I GN M E D I CA L TR E A TM E NT 中外医疗
99
管理与教育
2008NO . 19
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
中外医疗
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曹一
刘勇
孙群星
朱玉星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院
河南驻马店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研究, 对观察组进行
个体化健康教育,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月末,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A ) 、总体疗效量表(C G I ) 。W H O Q 0L —B R EF 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12个月治疗,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对象与方法对象
为本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或出院随访的焦虑症患者。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 D -3) 焦虑症诊断标准[1]。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H A M A ) 17项总分≥18分。③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癫痫、酒精或药物滥用者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患者。④入院前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物理检查均示正常。一般资料共完成80例, 观察组40例,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0~50岁, 病程1~3. 5年, 家庭遗传史阳性6例。对照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1~48岁, 病程2. 1~3. 6年, 家庭遗传史5例, 以上各项经χ2或t 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 。1. 2
方法
观察组按预先设计好的精神科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体化健康
教育, 由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实行一对一。针对患者的不同阶段的心理、个体的文化程度因人而异的进行健康教育; 而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制定焦虑症病人健康教育计划: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估, 平定患者的健康需求,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疾病特点确定教育目的。健康教育有登记表, 由专人专管, 一对一与病人勾通, 健康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育内容为:①讲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 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 帮助分析自身症状发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等; ②让患者了解治疗期间所出现的心烦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③让患者了解婚恋生育积极生存与康复知识等。第二阶段: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接触, 增进患者与家属的感情交流, 给患者以亲情的支持,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给药方法:两组均用丁螺环酮治疗, 丁螺环酮由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丁螺环酮的起始剂量10m g/d, 第3天后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逐渐加量, 剂量范围为(10~30) m g/d, 平均(15±7. 2) m g/d 。连续观察12月, 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抑郁剂及电
误区, 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增加。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 学校分好、差班, 考试排名次, 搞题海战术, 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 一方面, 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 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另一方面, 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 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 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 焦虑产生了。另外, 不当的教育方法, 例如, 教学方法不灵活, 带有惩罚性, 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家长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和保护, 孩子依赖性强, 以自我为中心, 怕吃苦, 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如腐败现象、暴力色情等) 。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来看, 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6
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 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 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 转变学生的行为。”所以学校教育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1][2][3][4][5][6][7][8][9]
民主主义与教育[M ]. 杜威, 王承绪, 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杜威. 明日之学校[M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23.
爱弥儿[M ]. 卢梭, 李平沤,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109. 虞永平. 项目取向幼儿园课程及在我国的实践——兼议“田野课程”[J].幼儿教育, 2001, (6).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58~61. 郑雪, 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24~228.
强海燕. 性别差异与教育[M ].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古人伏.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6~117.
李晓东. 小学生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51. [10]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11]杨海燕, 李志强. 试论青少年网络心理中存在的问题[N]. 陕西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15(1) :18~20.
【收稿日期】2008-04-01
CH I N A FOR E I GN M E D I CA L TR E A TM E NT 中外医疗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