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摘要: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意识与能力,又恰好是学生最欠缺和急需培养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美丽中国;意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34-01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是仔细反思我们的课堂,你就会发现:问题教学中的那些所谓的问题,几乎都是教师们自已"处心积虑"设计出来的,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机会非常少,甚至没有。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呢?下面结合《美丽中国》这个时政热点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调动学生,让学生主动提问题

  学生不积极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提。这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题,永远是一副等、靠、要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介绍"美丽中国"这个热点的时事背景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如何吗?"底下一片鸦雀无声,只有一位平时对学习并不关心的学生嚷了声"还不就那样!"听起来很是刺耳,我本来有点生气了,但转念一想,也许学生并不清楚我的问题指向,于是我抓住了这个学生,请他来说一说"你觉得目前的生活环境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你觉得应如何改善?"、"你可以为此做些什么?",这些生活化的问题他非常清楚,回答起来有声有色,其他同学也跟着说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开了。我趋机又问"谁还可以就这个热点提出自已的问题?" 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已遇到的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同学之间也相互支招,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变被动为主动。

  2.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提问题

  学生不积极提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敢提。那些平时学习基础差、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让他们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怕提不好问题会被老师指责和同学嘲笑。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提问时,教师要保持微笑,耐心倾听,仔细分析,对认真提问的学生要及时地表扬,同时要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学生的疑问不要急于作答,可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也不可过早地下结论、作判断,以利学生的创意。对学生学习中独到的多样化想法和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予以发自内心的热情赞扬、期望,造成一种表扬的效应,促使其他同学向受表扬者看齐,增强大家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

  在讲"美丽中国"的常见设问时,我问学生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结果有个学生说"公民可以为美丽中国做些什么?"引来了许多同学的冷笑,他惴惴不安地看了我一眼,低下了头。我并没有批评他审题不认真,模块范围不清,而是肯定他提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还发动同学一起来讨论他提出的这个问题该如何组织答案,他也慢慢展开了笑容,对老师投来感激的目光,并积极地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

  3.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懂得提问题是学生不向老师提问题的又一个原因。这类学生相当普遍。他们往往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会质疑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平时要让学生有提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提问题时应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在梳理"美丽中国"的复习思路时,我问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把握?很多学生只是小声在议论,好象对自已缺乏信心。于是,我这样问学生:"平时我们在讲某个知识点的时侯,一般是从哪些角度来要求的?"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就告诉学生这是从题型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如果从模块角度来提出问题的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这时候,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了,大部分学生头脑中都能想出不少的问题来。接下来,我把2013年本省各地市的质检卷中所有有关"美丽中国"的设问都按模块罗列出来,让学生思考,除了这些,你还能找到哪些切入点,而这些未出现的切入点,可能就是今年高考可能出现的,这时候学生就完全兴奋起来了!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著名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得好:"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问题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问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出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意识,问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一片思维空间。

  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但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继续尝试和探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摘要: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意识与能力,又恰好是学生最欠缺和急需培养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美丽中国;意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34-01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是仔细反思我们的课堂,你就会发现:问题教学中的那些所谓的问题,几乎都是教师们自已"处心积虑"设计出来的,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机会非常少,甚至没有。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呢?下面结合《美丽中国》这个时政热点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调动学生,让学生主动提问题

  学生不积极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提。这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题,永远是一副等、靠、要的样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介绍"美丽中国"这个热点的时事背景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如何吗?"底下一片鸦雀无声,只有一位平时对学习并不关心的学生嚷了声"还不就那样!"听起来很是刺耳,我本来有点生气了,但转念一想,也许学生并不清楚我的问题指向,于是我抓住了这个学生,请他来说一说"你觉得目前的生活环境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你觉得应如何改善?"、"你可以为此做些什么?",这些生活化的问题他非常清楚,回答起来有声有色,其他同学也跟着说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开了。我趋机又问"谁还可以就这个热点提出自已的问题?" 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已遇到的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同学之间也相互支招,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变被动为主动。

  2.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提问题

  学生不积极提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敢提。那些平时学习基础差、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让他们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怕提不好问题会被老师指责和同学嘲笑。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提问时,教师要保持微笑,耐心倾听,仔细分析,对认真提问的学生要及时地表扬,同时要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学生的疑问不要急于作答,可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也不可过早地下结论、作判断,以利学生的创意。对学生学习中独到的多样化想法和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予以发自内心的热情赞扬、期望,造成一种表扬的效应,促使其他同学向受表扬者看齐,增强大家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

  在讲"美丽中国"的常见设问时,我问学生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结果有个学生说"公民可以为美丽中国做些什么?"引来了许多同学的冷笑,他惴惴不安地看了我一眼,低下了头。我并没有批评他审题不认真,模块范围不清,而是肯定他提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还发动同学一起来讨论他提出的这个问题该如何组织答案,他也慢慢展开了笑容,对老师投来感激的目光,并积极地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

  3.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懂得提问题是学生不向老师提问题的又一个原因。这类学生相当普遍。他们往往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会质疑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平时要让学生有提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提问题时应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在梳理"美丽中国"的复习思路时,我问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把握?很多学生只是小声在议论,好象对自已缺乏信心。于是,我这样问学生:"平时我们在讲某个知识点的时侯,一般是从哪些角度来要求的?"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就告诉学生这是从题型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如果从模块角度来提出问题的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这时候,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了,大部分学生头脑中都能想出不少的问题来。接下来,我把2013年本省各地市的质检卷中所有有关"美丽中国"的设问都按模块罗列出来,让学生思考,除了这些,你还能找到哪些切入点,而这些未出现的切入点,可能就是今年高考可能出现的,这时候学生就完全兴奋起来了!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著名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得好:"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问题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问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出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意识,问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一片思维空间。

  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但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继续尝试和探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章

  •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姓名:陈真子 学号:[1**********]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08级小学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陈天顺 职称:副教授 摘 要: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 课 ...查看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提问题,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查看


  • 思维能力有效提问
  • 以拓展创造思维导航 从优化课堂提问起步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双边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浅谈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进行高效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问策略,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为新课程下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查看


  • 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 南乐县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二) 新课程改革部分 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要求答对要 点,简要叙述) 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 习的内容. ...查看


  • 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爱好兴趣.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态度的关键时期.如何教好小学语文,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创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索 创新 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 ...查看


  • 课堂上进行师生双边活动
  • 课堂上进行师生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提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课堂活动了.但是,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会走入误区,导致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本文就课堂提问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期引起大家重视,并对今后工作能 ...查看


  • 如何加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 摘 要:目前大学英语主要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依赖心很强,自觉性较差,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 ...查看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问题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论述了问题教学法在<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一课中的应用,并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设计问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问 ...查看


  •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疑"和"启思"的策略
  • 2014年1月总第303期 读写指导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导疑"和"启思"的策略 章伟平 (富阳市春江中学,浙江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语 杭州 311421) 实那夜的戏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