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导学案

【课堂引入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三题

阅读要求:

1、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完全客观准确地阅读原文

3、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给重要的信息作标记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1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3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6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拥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7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量。

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由此明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大纲中关于现代文必考阅读的要求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知识链接】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2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本文即节选自《宇宙》。

【学习过程】

一、阅读

1.你听说过“卡尔•萨根”吗?查找资料,将作者的简介写在下面。(100~200字)(目标: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2.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字的注音批注在课文中。(目标:识记生字词的能力)

3.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目标: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晕眩( ) 脚趾( ) 脚踝( ) 纤细( ) 磅礴( )

泫然( ) 福祉( ) 蜾蠃( ) 纤夫( ) 磅秤( )

炫耀( ) 白芷( ) 青稞( ) 阡陌( ) 滂沱( )

4.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1)晕眩:

(2)微不足道:

(3)广袤:

(4)奄奄一息:

(5)人才济济:

(6)茫无际涯:

(7)好大喜功:

二、理解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目标:提取信息的能力)

(2)作者探索的行踪是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具体说是:(目标:学习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1—6节):

第二部分(7—11节):

第三部分(12—14节):

第四部分(15—18节):

(4)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能力)

三、分析探究

6.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说说它们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目标:学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1)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2)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8.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表达的能力)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引入练习】

一、阅读

1.作者简介

3.xuàn xuàn xuàn zhǐ zhǐ zhǐ huái guǒ kē xiān qiàn qiān pang bàng pāng

4.(1)感觉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2)非常小,不值得一提。

(3)①广阔;宽广。②土地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叫“袤”。

(4)形容气息微弱,只存一口气。

(5)德才兼备的人很多

(6)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7)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贬义。

二、理解

5.(1)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 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 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 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 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2)说明顺序

宇宙 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3)全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 第三部分:介绍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

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

望。

(4)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好处: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三、分析探究

6.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议论和抒情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7.(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2)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课堂引入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三题

阅读要求:

1、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完全客观准确地阅读原文

3、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给重要的信息作标记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1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3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6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拥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7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量。

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由此明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大纲中关于现代文必考阅读的要求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知识链接】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2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本文即节选自《宇宙》。

【学习过程】

一、阅读

1.你听说过“卡尔•萨根”吗?查找资料,将作者的简介写在下面。(100~200字)(目标: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2.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字的注音批注在课文中。(目标:识记生字词的能力)

3.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目标: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晕眩( ) 脚趾( ) 脚踝( ) 纤细( ) 磅礴( )

泫然( ) 福祉( ) 蜾蠃( ) 纤夫( ) 磅秤( )

炫耀( ) 白芷( ) 青稞( ) 阡陌( ) 滂沱( )

4.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1)晕眩:

(2)微不足道:

(3)广袤:

(4)奄奄一息:

(5)人才济济:

(6)茫无际涯:

(7)好大喜功:

二、理解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目标:提取信息的能力)

(2)作者探索的行踪是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具体说是:(目标:学习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1—6节):

第二部分(7—11节):

第三部分(12—14节):

第四部分(15—18节):

(4)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能力)

三、分析探究

6.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说说它们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目标:学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1)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2)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8.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表达的能力)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引入练习】

一、阅读

1.作者简介

3.xuàn xuàn xuàn zhǐ zhǐ zhǐ huái guǒ kē xiān qiàn qiān pang bàng pāng

4.(1)感觉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2)非常小,不值得一提。

(3)①广阔;宽广。②土地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叫“袤”。

(4)形容气息微弱,只存一口气。

(5)德才兼备的人很多

(6)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7)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贬义。

二、理解

5.(1)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 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 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 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 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2)说明顺序

宇宙 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3)全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 第三部分:介绍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

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

望。

(4)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好处: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三、分析探究

6.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议论和抒情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7.(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2)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相关文章

  • [宇宙的边疆]教案10
  • <宇宙的边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三.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四 ...查看


  •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课题 宇宙的边疆 课型 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卡尔·萨根及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1.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引导 ...查看


  • [宇宙的边疆]教案..
  • 宇宙的边疆..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 ...查看


  • 宇宙的边疆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 ...查看


  • [边疆治理3]何明:边疆观念的转变与多元边疆的构建
  • (注:本文已发表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05期.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摘要:"边疆"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空间,关涉族群关系.文化形貌.国家形态.国内政治.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治理理念.技术水平.世界格局 ...查看


  • 没有围墙的城市
  • [摘要]承德地景结构一直被看作是理解清代宗教-政治格局的关键问题,历史学相关论述已经非常丰富.作为一项人类学研究,本文以对承德地景建构的历史过程的描述为基础,与宗教人类学中对城市格局与宇宙观之间的对应关系展开对话,证明承德的地景并非对某一具 ...查看


  • 动量定理在流体类问题中的应用
  • ◎高考题库◎ 动量定理在流体类问题中的应用 文! 卞明华 下.左.右.前.后六假设气体分子中各有1分别向上. 个方向运动,且每个分子的速度均为v,设气体分子与平板碰撞后仍以原速反弹.已知实验舱中单位体积内CO2的摩尔数为n,CO2的摩尔质量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与练习目录
  •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与练习目录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附答案) 2.祝福教案 <祝福>同步练习(附答案) 3.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同步练习(附答案) 4.蜀道难教案 &l ...查看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赏析
  • 赏析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 ."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进.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