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去年多出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今年的毕业季,堪称“史上最最难就业季”。
就业形势严峻
人社部近期召开二季度新闻发布会时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但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一成?
“这个数据太笼统,并不能完全代表大学生就业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流向:考研(微博)、出国和就业。这7%只是毕业生在学校招聘会上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初次统计,并没把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考研、出国等统计在内。
然而,相关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在校大学生中有接近2/5的毕业生仍然没有明确的就业单位,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对此,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用了“严峻”二字来形容。“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今后5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
人才供需脱节
事实上,国内人才市场长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供需的不相匹配。赶集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招聘和应届生求职需求的供需比达到107:100,整体仍然呈现缺人态势。排在企业招聘需求榜前五的职位分别是“销售”、“技工/工人”、“中介服务”、“客服”、“服务员”。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基层、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企业招聘的主流。
然而,来自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职位方面,毕业生更青睐秘书文员等白领职位,而企业招聘需求更集中在销售、技工等中基层职位;薪酬方面,由于白领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毕业生的预期薪水较低。而实际上,很多企业愿意为销售、技工等中基层职位开出更高的工资。
毕业生的求职意愿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是导致企业“用工荒”、“招人难”与应届毕业生“求职难”并存的直接原因。《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中仅有19.3%希望从事与自己本专业一致的工作,而不希望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则高达34.9%。与此同时,在已就业人群中有66.4%更换过工作,其中的86%的人要经过1至2次工作的更换才能找到适合的岗位。
行业人士指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既有学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满,也有可能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降低了择业要求,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在客观上都凸显了以大学为主的人才输出体系与当下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错位。
作者:王菲
本文来源:上海金融报
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去年多出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今年的毕业季,堪称“史上最最难就业季”。
就业形势严峻
人社部近期召开二季度新闻发布会时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但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一成?
“这个数据太笼统,并不能完全代表大学生就业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流向:考研(微博)、出国和就业。这7%只是毕业生在学校招聘会上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初次统计,并没把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考研、出国等统计在内。
然而,相关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在校大学生中有接近2/5的毕业生仍然没有明确的就业单位,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对此,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用了“严峻”二字来形容。“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今后5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
人才供需脱节
事实上,国内人才市场长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供需的不相匹配。赶集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招聘和应届生求职需求的供需比达到107:100,整体仍然呈现缺人态势。排在企业招聘需求榜前五的职位分别是“销售”、“技工/工人”、“中介服务”、“客服”、“服务员”。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基层、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企业招聘的主流。
然而,来自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职位方面,毕业生更青睐秘书文员等白领职位,而企业招聘需求更集中在销售、技工等中基层职位;薪酬方面,由于白领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毕业生的预期薪水较低。而实际上,很多企业愿意为销售、技工等中基层职位开出更高的工资。
毕业生的求职意愿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是导致企业“用工荒”、“招人难”与应届毕业生“求职难”并存的直接原因。《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中仅有19.3%希望从事与自己本专业一致的工作,而不希望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则高达34.9%。与此同时,在已就业人群中有66.4%更换过工作,其中的86%的人要经过1至2次工作的更换才能找到适合的岗位。
行业人士指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既有学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满,也有可能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降低了择业要求,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在客观上都凸显了以大学为主的人才输出体系与当下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错位。
作者:王菲
本文来源: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