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说明。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属于鲁教版生物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中的第二节。第三章的重点是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之一。在前一节介绍完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后,教材重点选取了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有关的结构知识,此外还有形成层及筛管等内容。可见,植物通过根吸收水,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送等内容实质上是为后面第三节的学习作知识储备的,也是学生应重点学习的内容。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及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重点)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难点)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及观察、分析,提高分析能力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
2.运用本节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情感目标
1. 加深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规律的认识。
2.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的自主学习,我打算采用提问法、探究性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达到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合作探究、动口表达以及结合知识实际运用的学习目的。所以观察法、探究性学习法、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将会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有一种植物叫杏仁桉树, 它最高可以长到156米高, 它的高度相当于50层楼房的高度。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要把水送到50层的楼房上, 用水泵才能送上去. 那么对于植物体来说, 它是如何把水送到高达156米的树冠上的每一片叶子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用自然界的植物为例子,符合我们即将要讲课的内容,同时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一) 温故知新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根尖的结构, 得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样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又与新课形成练习,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铺垫。
(二) 观察与思考
1、教师分发事先培养好的小麦幼苗, 观察根毛, 并估算根毛的数量。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意见及时的指正,并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的意义:增加了根与水接触的表面积, 提高了根吸水的效率。
水分进入根以后, 又是如何到达每一片叶? 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观察与思考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实验, 讲授实验过程:取一段带叶的枝条, 插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瓶子里, 在阳光底下照射到叶脉变红, 整个叶片的颜色变红但是茎的表面没有变红的时候, 我们就用这段枝条研究茎是如何运输水分到每一片叶子的? 教师用枝剪横向剪断枝条, 让学生观察茎的横断面的颜色. 然后再用枝剪纵向剪断枝条, 让学生观察的颜色。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积极思维、用心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对茎的纵断面状况有的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出示幻灯片, 木本植物茎的示意图,
讲解图形:不管是茎的横切面, 还是茎的纵切面, 都可以看到被染成红色的部分, 可见茎的内部确确实实有运输水分的途径---就是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我们再仔细观察被染成红色的部分, 就可以发现一根根管状的结构, 它就是水分的运输途径—导管。
2、教师出示导管的模型。对着导管的模型, 讲解导管,让学生对导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可以加深印象。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明白:构成导管的上面的细胞和下面的细胞的横壁已经消失, 因此导管变成了上下中空的管道,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水管, 水可以在里面自由流动。不但茎的内部有导管, 根和叶里面也有导管, 他们是相互连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了解了导管的特点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导管运输物质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可联想到之前的实验,红墨水由根部输送到叶片上,所以方向是由下向上。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指导学生了解导管运输的物质是水分和无机盐。
继续在木本植物茎的示意图上挖掘:导管在茎的木质部, 变成红色的就是茎的木质部。教师在图中指示韧皮部, 讲授没有变成红色, 没有导管的这一部分是茎的韧皮部, 树皮的内侧部分, 这里面有筛管。
3、然后向学生讲解筛管的结构特点:构成筛管的上面的细胞和下面的细胞的横壁没有消失, 而是出现了很多的小孔。上面细胞的细胞质就通过这些小孔流到下面的细胞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就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 因此筛管的流动方向是从上向下。
4、用表格的形式直观的呈现了导管和筛管的区别,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当堂掌握情况,又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课堂练习
5、知识不是死学的,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所以我准备了一个联系实际的题目,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
联系实际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己总结出答案。
三、结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了解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奥妙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协作,共同逐步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说明。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属于鲁教版生物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中的第二节。第三章的重点是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之一。在前一节介绍完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后,教材重点选取了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有关的结构知识,此外还有形成层及筛管等内容。可见,植物通过根吸收水,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送等内容实质上是为后面第三节的学习作知识储备的,也是学生应重点学习的内容。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及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重点)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难点)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及观察、分析,提高分析能力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
2.运用本节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情感目标
1. 加深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规律的认识。
2.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的自主学习,我打算采用提问法、探究性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达到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合作探究、动口表达以及结合知识实际运用的学习目的。所以观察法、探究性学习法、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将会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有一种植物叫杏仁桉树, 它最高可以长到156米高, 它的高度相当于50层楼房的高度。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要把水送到50层的楼房上, 用水泵才能送上去. 那么对于植物体来说, 它是如何把水送到高达156米的树冠上的每一片叶子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用自然界的植物为例子,符合我们即将要讲课的内容,同时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一) 温故知新
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根尖的结构, 得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样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又与新课形成练习,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铺垫。
(二) 观察与思考
1、教师分发事先培养好的小麦幼苗, 观察根毛, 并估算根毛的数量。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意见及时的指正,并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的意义:增加了根与水接触的表面积, 提高了根吸水的效率。
水分进入根以后, 又是如何到达每一片叶? 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观察与思考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实验, 讲授实验过程:取一段带叶的枝条, 插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瓶子里, 在阳光底下照射到叶脉变红, 整个叶片的颜色变红但是茎的表面没有变红的时候, 我们就用这段枝条研究茎是如何运输水分到每一片叶子的? 教师用枝剪横向剪断枝条, 让学生观察茎的横断面的颜色. 然后再用枝剪纵向剪断枝条, 让学生观察的颜色。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积极思维、用心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对茎的纵断面状况有的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出示幻灯片, 木本植物茎的示意图,
讲解图形:不管是茎的横切面, 还是茎的纵切面, 都可以看到被染成红色的部分, 可见茎的内部确确实实有运输水分的途径---就是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我们再仔细观察被染成红色的部分, 就可以发现一根根管状的结构, 它就是水分的运输途径—导管。
2、教师出示导管的模型。对着导管的模型, 讲解导管,让学生对导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可以加深印象。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明白:构成导管的上面的细胞和下面的细胞的横壁已经消失, 因此导管变成了上下中空的管道,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水管, 水可以在里面自由流动。不但茎的内部有导管, 根和叶里面也有导管, 他们是相互连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了解了导管的特点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导管运输物质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可联想到之前的实验,红墨水由根部输送到叶片上,所以方向是由下向上。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指导学生了解导管运输的物质是水分和无机盐。
继续在木本植物茎的示意图上挖掘:导管在茎的木质部, 变成红色的就是茎的木质部。教师在图中指示韧皮部, 讲授没有变成红色, 没有导管的这一部分是茎的韧皮部, 树皮的内侧部分, 这里面有筛管。
3、然后向学生讲解筛管的结构特点:构成筛管的上面的细胞和下面的细胞的横壁没有消失, 而是出现了很多的小孔。上面细胞的细胞质就通过这些小孔流到下面的细胞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就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 因此筛管的流动方向是从上向下。
4、用表格的形式直观的呈现了导管和筛管的区别,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当堂掌握情况,又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巩固。
课堂练习
5、知识不是死学的,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所以我准备了一个联系实际的题目,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
联系实际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己总结出答案。
三、结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了解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奥妙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协作,共同逐步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