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地理教研活动的探究
摘 要 校内教研活动,是地理教师经常采用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教研活动,作为组织教师交流信息、进行学习的形式,学校从制度上和时间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教师参加的频率高,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只有8%的教师认为参加传统的教研活动“有效”,调查表明,教师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与教师认为对提高专业水平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其实际效果并不成正比。那么,传统的教研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据分析,传统的教研活动效果不佳与活动的内容缺乏新意和组织形式的呆板有关。
关键词 新意;多形式;微格教研
一、内容缺乏新意
一般地说,备课组活动由于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备课,活动时分析教材、探讨教法、设计活动等共同语言多;而教研活动则不同,同一个教研组教师任教的年龄跨度大,缺乏像备课组活动那样,对同一教材有共同讨论分析的基础,所以教研组的活动往往是传达学校的相关精神,布置学校任务,落实一下公开课,或对一堂公开课经行评议,即使是对公开课的评议也往往也流于主观感受式的,因为教学实况已经不能再现,无法回顾分析。由于内容缺乏新意,时间一长,教研活动渐渐失去教研本身的意义和魅力,不少教师将参加教研活动视为一种负担。
二、组织形式单板
教研活动的形式往往拘泥于单一的座谈会形式。大家围坐在一起,读读文章,发表点评论,没有什么新的活动内容,评课也是凭借印象而已,没有标准,流于形式。对此,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学校必须对目前效果不佳的传统教研活动进行改革,使之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发挥更大的效益。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走进实际的教学活动,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需要提高的领域,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才能重新获得活力,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心目中汲取教学精华的另一个重要的“学府”。而微格教学理论出现了。微格教学来自英文”Microteaching”,可翻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国内称之为“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艾伦博士用以培训师范生中的实习教师。其特点是提炼教学流程中的若干关键环节,采用录像进行局部的(微)定格的(格)研究。教学中既学习相关理论,获得理性认识,也从事定向的事件操作,获得感性把握,从而达到深入认识和熟练运用教学技能的目的。结合我国实际定义为:“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微格教研是对微格教学理论的直接应用。她的出现给教研活动带来了勃勃生机。“微”是指局部,“格”是指录像定格。微格教研就是用录像来记录教师的教学
微格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地理教研活动的探究
摘 要 校内教研活动,是地理教师经常采用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教研活动,作为组织教师交流信息、进行学习的形式,学校从制度上和时间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教师参加的频率高,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只有8%的教师认为参加传统的教研活动“有效”,调查表明,教师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与教师认为对提高专业水平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其实际效果并不成正比。那么,传统的教研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据分析,传统的教研活动效果不佳与活动的内容缺乏新意和组织形式的呆板有关。
关键词 新意;多形式;微格教研
一、内容缺乏新意
一般地说,备课组活动由于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备课,活动时分析教材、探讨教法、设计活动等共同语言多;而教研活动则不同,同一个教研组教师任教的年龄跨度大,缺乏像备课组活动那样,对同一教材有共同讨论分析的基础,所以教研组的活动往往是传达学校的相关精神,布置学校任务,落实一下公开课,或对一堂公开课经行评议,即使是对公开课的评议也往往也流于主观感受式的,因为教学实况已经不能再现,无法回顾分析。由于内容缺乏新意,时间一长,教研活动渐渐失去教研本身的意义和魅力,不少教师将参加教研活动视为一种负担。
二、组织形式单板
教研活动的形式往往拘泥于单一的座谈会形式。大家围坐在一起,读读文章,发表点评论,没有什么新的活动内容,评课也是凭借印象而已,没有标准,流于形式。对此,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学校必须对目前效果不佳的传统教研活动进行改革,使之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发挥更大的效益。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走进实际的教学活动,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需要提高的领域,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才能重新获得活力,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心目中汲取教学精华的另一个重要的“学府”。而微格教学理论出现了。微格教学来自英文”Microteaching”,可翻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国内称之为“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艾伦博士用以培训师范生中的实习教师。其特点是提炼教学流程中的若干关键环节,采用录像进行局部的(微)定格的(格)研究。教学中既学习相关理论,获得理性认识,也从事定向的事件操作,获得感性把握,从而达到深入认识和熟练运用教学技能的目的。结合我国实际定义为:“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微格教研是对微格教学理论的直接应用。她的出现给教研活动带来了勃勃生机。“微”是指局部,“格”是指录像定格。微格教研就是用录像来记录教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