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后,体制改革使中国原有的阶级阶层分化,中国出现大规模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动和社会流动。“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在所有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对‘谁走在最前面’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就业 社会流动

一. 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性的双重功能,通过它的筛选机制,使社会成员分层合理化,从促进个人流动到促进社会流动,调节与制约着社会流动与分层。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身份和经济的象征。其实,现在读大学的学生中很大部分是冲着本科毕业证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学的生活和接受的教育无形中提高了整体素质,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合适的人才。

改革开放之前,农民和中下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很窄,主要通过参军、升学、农转非实现向上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向上流动的渠道变宽,人们还可以通过进入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但教育仍然是促进劳动者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机制。在今天,教育、学历不仅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获得不同职业的最重要的依据与凭证,是个人未来职业和收入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个体来说高等教育是一种上升的阶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这自然而然成为众多贫寒学子实现向上流动的较好的选择。

那些出身中下层尤其是底层城乡家庭的大学生,一部分高考成绩非常好,上了好大学通过努力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他们所能找到的工作来看,与他们原来所处的社会阶层相比,无疑是一个质的突破,也呈现了光明的发展空间,只要他们继续努力。大学提供给所有人创造奇迹的平台都是一样的,而所处社会阶层较低的孩子们往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飞跃,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给的机会。

二、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正在减弱

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方面的功能正在弱化。正是因为大学的普遍扩招和各种高教形式的膨胀,使得上大学的门槛下降,一方面市场上供给的大学生太多,其价值趋向贬损,用人单位辨别应聘大学生的成本过大以至于失去耐心;另一方面,那些试图通过考大学、上大学来改变阶层身份的农家孩子或城市底层人的子女,他们在面对更多的同样具有“大学文凭”的同龄人时,其竞争力就显得异常地小。等到毕业,他们的出路依然比较渺茫,往往是从最底层的领域干起。当然,就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从底层干起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成功,他们反而可以受到锻炼。但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底层出身的人经过了大学教育之后基本上仍然重新进入中下阶层,而他们成功的空间和可能从总体上看还是要小,这就不能说不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了。

这样的结果已经可以初步看到,如自己家庭出身中上层的高中生,一部分也通过勤奋以高分上了好大学、好专业,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另一部分,高考成绩比较差的,只要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愿意,大专、分校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也能让他们拿到文凭,毕业后同样也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第一部分出身不错学习也不错的大学生,他们在进一步流动和提升自己未来的阶层身份上是有优势的;第二部分出身不错但学习差一些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是复制或延续了他们父母辈的阶层身份,阶层变动意义上的社会流动性不强。

而对一个出生贫寒或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除非他毕业于非常好的学校或非常紧俏的专业,或是他本人通过努力而非常优秀,否则他是很难获得较好的工作的,尤其是那些带有垄断性质的工作部门,如政府,事业单位。教育的不公平正在减弱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和其对社会流动的应有促进作用。

在一个人口众多、机会一直稀缺的社会,高考并接受大学教育,从制度安排上讲,它势必要承载社会流动、平衡社会阶层和维持基本正义的功能,否则,其合法性是值得怀疑的。

可在这样一个有这样传统或者说是落后的关系式社会结构中,对有些

人说唯一的上流机会也被削减的所剩无几,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和担忧。

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始终都是积极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作用有多大。不过,教育不公平和中国独特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流动的消极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个人希望这种变化能得到高度的关注。

参考文献:

刘伟《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正在弱化》 网易博客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北师大学报

郑若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 现代大学教育

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后,体制改革使中国原有的阶级阶层分化,中国出现大规模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动和社会流动。“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在所有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对‘谁走在最前面’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就业 社会流动

一. 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性的双重功能,通过它的筛选机制,使社会成员分层合理化,从促进个人流动到促进社会流动,调节与制约着社会流动与分层。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身份和经济的象征。其实,现在读大学的学生中很大部分是冲着本科毕业证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学的生活和接受的教育无形中提高了整体素质,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合适的人才。

改革开放之前,农民和中下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很窄,主要通过参军、升学、农转非实现向上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向上流动的渠道变宽,人们还可以通过进入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但教育仍然是促进劳动者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机制。在今天,教育、学历不仅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获得不同职业的最重要的依据与凭证,是个人未来职业和收入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个体来说高等教育是一种上升的阶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这自然而然成为众多贫寒学子实现向上流动的较好的选择。

那些出身中下层尤其是底层城乡家庭的大学生,一部分高考成绩非常好,上了好大学通过努力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他们所能找到的工作来看,与他们原来所处的社会阶层相比,无疑是一个质的突破,也呈现了光明的发展空间,只要他们继续努力。大学提供给所有人创造奇迹的平台都是一样的,而所处社会阶层较低的孩子们往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飞跃,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给的机会。

二、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正在减弱

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方面的功能正在弱化。正是因为大学的普遍扩招和各种高教形式的膨胀,使得上大学的门槛下降,一方面市场上供给的大学生太多,其价值趋向贬损,用人单位辨别应聘大学生的成本过大以至于失去耐心;另一方面,那些试图通过考大学、上大学来改变阶层身份的农家孩子或城市底层人的子女,他们在面对更多的同样具有“大学文凭”的同龄人时,其竞争力就显得异常地小。等到毕业,他们的出路依然比较渺茫,往往是从最底层的领域干起。当然,就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从底层干起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成功,他们反而可以受到锻炼。但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底层出身的人经过了大学教育之后基本上仍然重新进入中下阶层,而他们成功的空间和可能从总体上看还是要小,这就不能说不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了。

这样的结果已经可以初步看到,如自己家庭出身中上层的高中生,一部分也通过勤奋以高分上了好大学、好专业,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另一部分,高考成绩比较差的,只要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愿意,大专、分校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也能让他们拿到文凭,毕业后同样也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第一部分出身不错学习也不错的大学生,他们在进一步流动和提升自己未来的阶层身份上是有优势的;第二部分出身不错但学习差一些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是复制或延续了他们父母辈的阶层身份,阶层变动意义上的社会流动性不强。

而对一个出生贫寒或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除非他毕业于非常好的学校或非常紧俏的专业,或是他本人通过努力而非常优秀,否则他是很难获得较好的工作的,尤其是那些带有垄断性质的工作部门,如政府,事业单位。教育的不公平正在减弱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和其对社会流动的应有促进作用。

在一个人口众多、机会一直稀缺的社会,高考并接受大学教育,从制度安排上讲,它势必要承载社会流动、平衡社会阶层和维持基本正义的功能,否则,其合法性是值得怀疑的。

可在这样一个有这样传统或者说是落后的关系式社会结构中,对有些

人说唯一的上流机会也被削减的所剩无几,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和担忧。

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始终都是积极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作用有多大。不过,教育不公平和中国独特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流动的消极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个人希望这种变化能得到高度的关注。

参考文献:

刘伟《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正在弱化》 网易博客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北师大学报

郑若玲《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侧重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互动》 现代大学教育


相关文章

  • 探讨我国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双重影响
  •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这些流动人口大多在城市安家,为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但是当娶妻生子后孩子的上学成了问题,由于其户籍是在原来的农村,没有当地户口孩子想在当地上学就成了困扰家长得难题,而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 ...查看


  • 社会学概论论述
  • 社会学概论论述,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意义 [ 标签:社会学概论, 社会流动 ] 谢谢 Chole 回答:2 人气:11 解决时间:2010-05-20 15:55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社会流动的类型 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和原因,社 ...查看


  • 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生存分析方法_李丹
  • 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生存分析方法 ab 丹,任洁 (四川大学a.公共管理学院;b.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64) 李 摘要:基于四川省内300多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问卷调查,利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 ...查看


  • 我国社会流动的现状_特点及政治影响
  • 第26卷第3期 2009年5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 niver sity of Technolog y (Social Sciences) V ol. 26, No. 3M ay , 200 ...查看


  •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李炜 2010-07-01 15:31:10 人们发生何种的社会流动,大致有着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结构和国家的制度安排;中观层面,依赖于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社会生产单位和社会化组织供给的社会资源;微观层面取 ...查看


  • 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思考
  • 学校代码 分 类 号 学号 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系 专业名称 年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 年5月30日 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思考 内容提要: 目前,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教师的流失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已出现失控现象,造成 ...查看


  • 个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人高等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XXX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教授 年 月 日 XXX 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要„„„ ...查看


  • 劳动力流动对大学生就业影响1
  • 一.劳动力流动的含义: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商品化的结果,是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直接表现.一般来说,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 ...查看


  • 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 总第212期 [文章编号]1002-2031(2013)03-0002-07 城市问题2013年第3期 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陈丙欣叶裕民 [摘要]"六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