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化生活]主要知识点

《文化生活》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P6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 3、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P7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的力量(总的作用)P9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P10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对政治、经济影响的表现?P10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P10

①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P11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P11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P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P13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P13-14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A.文化氛围无形的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受到文化的影响。 C.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A.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18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P18 3、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P21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4、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P21 (1)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3)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 民族节日:P29

(1)形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作用: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价值:P30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多样性的含义P31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4、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P3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P31

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6、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P31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P32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8、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原因、重要性:P32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9、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33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0、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7、8、9组合)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P34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5

(1)重要途径:A.商业活动 B.人口迁徙C.教育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3、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P36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P37意义:(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2)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

(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5、应怎样对待中外文化交流?

(1)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P39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传统建筑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P42

(1)具有相对稳定性 (2)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具有继承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P42

(1)传统文化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P42-43

(1)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3)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43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P43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怎样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4-46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 教育对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P48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P48-49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怎样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53

(1)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54

(1)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怎样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P55

(1)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3)最根本的是坚持实践标准。

(1)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66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3)我们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66

文学艺术:(1)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P67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③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68 (1)我国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P70

(1)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P70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P64 3、文字的意义和作用?P64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史书典籍P64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5、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P65

3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P71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P74-75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4)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P78-79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81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P87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出现可喜变化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3、文化生活出现忧虑现象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4、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P88 5、什么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P89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6.怎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P89

4

(1) 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2) 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3) 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框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P90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②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政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P91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P92

(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4)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3

(1)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

(3)表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占主导地位的原因: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

5、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P97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P97

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关键: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97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P98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98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4)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5)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6、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 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P100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和谐文化的重要地位P103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4、怎样建设和谐文化?P103

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一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 思想道德建设的两大宝贵资源:P105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中共的优良传统道德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P105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P105

5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5 (1)核心:为人民服务 (2)原则:集体主义 (3)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4)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5)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6)基本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

(7)“两树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P106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P107 7、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106-107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和特征。 (3)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第二框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P109-110)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为人民服务

4、为什么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P111-112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2)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5、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4)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

《文化生活》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P6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 3、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P7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的力量(总的作用)P9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P10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对政治、经济影响的表现?P10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P10

①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P11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P11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P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P13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P13-14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A.文化氛围无形的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受到文化的影响。 C.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A.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18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P18 3、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P21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4、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P21 (1)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3)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 民族节日:P29

(1)形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作用: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价值:P30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多样性的含义P31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4、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P3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P31

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6、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P31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P32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8、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原因、重要性:P32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9、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33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0、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或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7、8、9组合)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P34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5

(1)重要途径:A.商业活动 B.人口迁徙C.教育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3、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P36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P37意义:(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2)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

(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5、应怎样对待中外文化交流?

(1)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P39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传统建筑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P42

(1)具有相对稳定性 (2)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具有继承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P42

(1)传统文化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P42-43

(1)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3)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43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P43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怎样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4-46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 教育对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P48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P48-49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怎样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53

(1)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54

(1)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怎样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P55

(1)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3)最根本的是坚持实践标准。

(1)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P65-66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3)我们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66

文学艺术:(1)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P67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③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68 (1)我国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P70

(1)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P70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P64 3、文字的意义和作用?P64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史书典籍P64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5、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P65

3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P71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P74-75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4)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P78-79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81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P87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出现可喜变化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3、文化生活出现忧虑现象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4、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P88 5、什么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P89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6.怎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P89

4

(1) 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2) 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3) 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框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P90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②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政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P91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政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P92

(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4)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3

(1)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

(3)表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占主导地位的原因: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

5、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P97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P97

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关键: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97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P98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98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4)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5)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6、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 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P100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和谐文化的重要地位P103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4、怎样建设和谐文化?P103

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一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 思想道德建设的两大宝贵资源:P105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中共的优良传统道德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P105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P105

5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5 (1)核心:为人民服务 (2)原则:集体主义 (3)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4)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5)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6)基本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

(7)“两树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P106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P107 7、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106-107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和特征。 (3)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第二框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P109-110)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为人民服务

4、为什么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P111-112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2)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5、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4)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


相关文章

  •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 ...查看


  • 基于微课的学习任务单设计与开发
  • 摘 要: 学习任务单和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微课在高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主题式学习任务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任务 ...查看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 二OO二年九月 标准研制说明 一.前期基础研究及主要结论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 ...查看


  • 高中学习计划书范文
  • 篇一: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我, 我现在是高一的新生,班主任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篇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书,我可花了些功夫,找资料,结合自 高中学习计划范文 .不过终于写成了,写完后,感觉挺好,对高中有了些了解,蛮充实的,下面就给大 ...查看


  •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
  • 复习技巧:历史学习技巧 不少人都认为历史这东东就是死记硬背,可是这死记硬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俗话说: "留心处处皆学问."其实这背书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背好历史"呢?我觉得应该有知识框 架的头脑观念 ...查看


  • 高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综述_俞昕
  • ZHO N G X UE S HUXUE ZAZH I 中学数学杂志 2010年第1期 高中数学活动课的研究综述 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 313000 俞 昕 1 高中数学活动课的界定1. 1 活动 在西方哲学史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 ...查看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查看


  •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上海27所
  •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上海27 所高校将这样用!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23所沪上高校最新公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将于明年春考起使用.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 ...查看


  • 高一新生应该怎样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
  • 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中学生来说,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毕竟高中的节奏和课业与初中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即预习和复习. 对预习来说 主要就是要做到看书速度快,理解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内外干扰.外部干扰包括 ...查看


  • 6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 附件9 四川省普通高中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四川省普通高中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前 言 <四川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主要是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