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论文

连 云 港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课题:儒家思想的“守护”

姓 系 班 级: 10历史教育 学 号: 1019033113

儒家思想的“守护”

摘要:世界在快速的发展,不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个人,它们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对精神层次也有较高的追究,特别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开始于二站后,逐步发展并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研究在改革开放后兴起和发展,但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很迟缓的。究其根源是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导致的。

英文摘要: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regardless of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they are at a relatively high speed of development. Material meets spiritual also a higher degree of accountability,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of human history more and more Western modern theory started in the second station,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system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tur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oces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s very slow. Caused by particularity of its root causes is the way of thinking.

关键字:思维模式 束缚 中西文化

理论无国界,各国的理论成果均可借鉴与参考。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的过程中就借鉴和采用西方的有益部分,但是对于不同的理论也引进,正因为有不同的思想相碰撞,才有可能产生火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缓慢的,有着曲折性。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的思想。儒家的传统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几千年,直到现在它的影响依然存在,我相信以后也是如此。只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影响力会稍微的削弱。

一、东西方现代化的途径

东西方进入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是不一样的,这也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代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东方从属与西方。东方的国家中的中国和日本都是被打开国门的国家,美国的佩里叩关使得日本打开国门,派遣使团周游西方世界,学习西方,一次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中国被打开国门后也学习西方。西方国家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

1.【1】中国,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用自己独有的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是全世界独立发展起来的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大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发神州大地;八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已经在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的广袤疆土上,创造出了古代中国农业的雏形;四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由史前文明阶段逐渐进到她的文明阶段。夏、商、周三代是中国上古社会最早出现的三个依次演进的文明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就是奴隶社会,比欧洲著名的文明古国希腊进入奴隶社会早了一千多年。综观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种古代文明形态都没有像中国古代文明那样,有着如此数千年绵延不断、独立发展的历史。比如与中国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都出现过历史长期中断的历史。相比而言,中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而灿烂。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封建社会形成和上升时期,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但在封建社会的末期,中国却落伍了。在康乾盛世之后的是落日的余

晖。到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缓慢而屈辱。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之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的战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救国之路。但是这不是主动的,而是由于国门被打开后的破境行为,是必须为而为之。如果没有英国的舰船利炮,中国的社会发展还会再延缓。中国进入现代化时被迫的,是被动的。

2.西方,一个曾经被神化的地方,伴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正在被我们不断的认识和了解,西方先进的文明,主要是科技革命带来的。正当中国处于清王朝封建专制的枷锁下停步不前时,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循环往复的封建社会相比,西方国家则较快的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步入近现代历史的新时期。【2】西方的近代史起源于地理大发现,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著名的经济中心,但是这两国均未将钱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上,而是花在享乐方面。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相继步入世界的现代化国家行列中。西方的现代化是主动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完成的,但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罪恶的三角贸易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主要的表现。社会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会要付出血的代价和牺牲,不是单纯的依靠不流血,虽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光荣革命,被称为是不流血的革命,它是有前提的,和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来说,英国的光荣革命是流血牺牲很少的,并不代表没有流血和牺牲。西方进入现代化是主动探索完成的,伴随着殖民侵略与扩张。

二、东西方现代化进程差异的根本原因

东西方进入现代化的途径是不同的,西方国家最先开始现代化,西方进入现代化是主动探索完成的,伴随着殖民侵略与扩张。中国则是被迫打开国门,进而去学习西方,进入现代化的。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古代创造出来灿烂和辉煌的历史,而在近代却是比较晚进入现代化的,西方能走出中世纪,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行列是不易的,也值得我们去探索。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儒家思想的束缚。

1.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等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等)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的思维方式有明显的差别。中国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通俗一点就是西方人的个人价值观,在地里大发现中,哥伦布和麦哲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儒家被视为官学,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八股教条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最为严重的还有文字狱,统治者可以从奏议文书乃至诗词、书信中寻找某些词句任意歪曲,制造冤狱,杀头或流放。从秦始皇“焚书坑懦”开始,到以后的历朝历代文字狱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所经历的屈辱无不是这种专制思想束缚的结果。

同时也使得大批的人才无法创作,仅有农学方面的著作,而且个人也无法承担高额的财力。但是葡萄牙的王室的财力支持给哥伦布以巨大的鼓励和信心。在当时向东航行只是一种猜测,是哥伦布的假象,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梦。中国的

成语好高骛远说的正是当时的哥伦布,中国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式相反的。

总的来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3】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故而地理大发现只能在西方出现,不是相对落后的东方。 2.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念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社会价值之中,因而往往重视社会价值,否定个人的自我主体性,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个人或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要求民众循规蹈矩,中国文化主张含蓄、谦虚,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群体和谐、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由于受传统的义利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重情轻法。中国人强调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社会的中心,追求个人利益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他们主张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个人具有最大全力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他们重竞争,崇拜个人奋斗。西方人的平等意识、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人人都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自己只对自己负责,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西方的哥伦布、麦哲伦、瓦特、西门子和比尔盖茨等著名的人物是与中国的大同社会相矛盾的。孔子的大同社会是人人平均的美好社会,与西方急功近利的社会是不一样的。儒家思想是追究安逸平和的生活,就是有点不思进取的意味。

3.行为方式

主要是宗教信仰,西方人多数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一个人一旦出生,上帝就赋予以做人的基本权利,即称天赋人权。人权的主要内容是自由权和平等权。自由包括思想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平等即指任何社会成员在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除了自由权和平等权外,人权还包括生存权、财产权等。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在开头部分就写道:“在人类事务发展的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联系,并按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旨意,以独

立平等的身份立于世界列国之林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驱使他们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法国的《人权宣言》在阐述了宣言的必要性后写道:“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和庇护下,承认并且宣告下述人和公民的权利:一、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社会的差别只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二、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自然的、不可消灭的人权;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权、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和民主的概念虽不是基督教所直接提出来的,但它们的实质内容,特别是人权思想中的实质内容,却是基督教早就予以关注并特别强调的。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之道,其内涵和实质就是上帝的仁爱、公义之道。基督教所提倡的,就是希望人们能遵循上帝的意志,尊重人、爱护人,秉行公义,做到正直、公平、公正。

西方人有着相对来说民主、平等和博爱的思想,而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更是在长期在儒家思想的束缚下,很难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导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延缓。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时曾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各种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他还谈到,在我们党政机关存在的特权、家长制、官僚主义、以权代法、贪污腐败等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所以,邓小平提出肃清封建主义传统影响,“解放思想”,“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逐步贯彻实行。对于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因给予保留和发扬。也要接受西方平等的观点,中西结合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进程》段治文,钟学敏,詹于虹著【G】 杭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P178-179

2.《中国古代哲学论稿》梅良勇著【P】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1次版:P46

3.《中国文化史》冯天瑜,杨华,任放著【G】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P78

连 云 港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课题:儒家思想的“守护”

姓 系 班 级: 10历史教育 学 号: 1019033113

儒家思想的“守护”

摘要:世界在快速的发展,不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个人,它们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对精神层次也有较高的追究,特别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开始于二站后,逐步发展并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研究在改革开放后兴起和发展,但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很迟缓的。究其根源是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导致的。

英文摘要: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regardless of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they are at a relatively high speed of development. Material meets spiritual also a higher degree of accountability,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of human history more and more Western modern theory started in the second station,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system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tur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oces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s very slow. Caused by particularity of its root causes is the way of thinking.

关键字:思维模式 束缚 中西文化

理论无国界,各国的理论成果均可借鉴与参考。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的过程中就借鉴和采用西方的有益部分,但是对于不同的理论也引进,正因为有不同的思想相碰撞,才有可能产生火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缓慢的,有着曲折性。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的思想。儒家的传统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几千年,直到现在它的影响依然存在,我相信以后也是如此。只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影响力会稍微的削弱。

一、东西方现代化的途径

东西方进入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是不一样的,这也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代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东方从属与西方。东方的国家中的中国和日本都是被打开国门的国家,美国的佩里叩关使得日本打开国门,派遣使团周游西方世界,学习西方,一次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中国被打开国门后也学习西方。西方国家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

1.【1】中国,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用自己独有的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是全世界独立发展起来的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大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发神州大地;八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已经在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的广袤疆土上,创造出了古代中国农业的雏形;四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由史前文明阶段逐渐进到她的文明阶段。夏、商、周三代是中国上古社会最早出现的三个依次演进的文明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就是奴隶社会,比欧洲著名的文明古国希腊进入奴隶社会早了一千多年。综观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种古代文明形态都没有像中国古代文明那样,有着如此数千年绵延不断、独立发展的历史。比如与中国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都出现过历史长期中断的历史。相比而言,中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而灿烂。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封建社会形成和上升时期,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但在封建社会的末期,中国却落伍了。在康乾盛世之后的是落日的余

晖。到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缓慢而屈辱。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之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的战争,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救国之路。但是这不是主动的,而是由于国门被打开后的破境行为,是必须为而为之。如果没有英国的舰船利炮,中国的社会发展还会再延缓。中国进入现代化时被迫的,是被动的。

2.西方,一个曾经被神化的地方,伴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正在被我们不断的认识和了解,西方先进的文明,主要是科技革命带来的。正当中国处于清王朝封建专制的枷锁下停步不前时,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循环往复的封建社会相比,西方国家则较快的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步入近现代历史的新时期。【2】西方的近代史起源于地理大发现,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著名的经济中心,但是这两国均未将钱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上,而是花在享乐方面。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相继步入世界的现代化国家行列中。西方的现代化是主动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完成的,但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西方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罪恶的三角贸易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主要的表现。社会在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会要付出血的代价和牺牲,不是单纯的依靠不流血,虽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光荣革命,被称为是不流血的革命,它是有前提的,和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来说,英国的光荣革命是流血牺牲很少的,并不代表没有流血和牺牲。西方进入现代化是主动探索完成的,伴随着殖民侵略与扩张。

二、东西方现代化进程差异的根本原因

东西方进入现代化的途径是不同的,西方国家最先开始现代化,西方进入现代化是主动探索完成的,伴随着殖民侵略与扩张。中国则是被迫打开国门,进而去学习西方,进入现代化的。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在古代创造出来灿烂和辉煌的历史,而在近代却是比较晚进入现代化的,西方能走出中世纪,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行列是不易的,也值得我们去探索。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儒家思想的束缚。

1.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等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等)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的思维方式有明显的差别。中国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通俗一点就是西方人的个人价值观,在地里大发现中,哥伦布和麦哲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儒家被视为官学,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八股教条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最为严重的还有文字狱,统治者可以从奏议文书乃至诗词、书信中寻找某些词句任意歪曲,制造冤狱,杀头或流放。从秦始皇“焚书坑懦”开始,到以后的历朝历代文字狱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所经历的屈辱无不是这种专制思想束缚的结果。

同时也使得大批的人才无法创作,仅有农学方面的著作,而且个人也无法承担高额的财力。但是葡萄牙的王室的财力支持给哥伦布以巨大的鼓励和信心。在当时向东航行只是一种猜测,是哥伦布的假象,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梦。中国的

成语好高骛远说的正是当时的哥伦布,中国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式相反的。

总的来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3】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强调一个事物要么对,要么错,无中间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叫分析思维,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故而地理大发现只能在西方出现,不是相对落后的东方。 2.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念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社会价值之中,因而往往重视社会价值,否定个人的自我主体性,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总是把个人或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要求民众循规蹈矩,中国文化主张含蓄、谦虚,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群体和谐、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由于受传统的义利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重情轻法。中国人强调无私奉献,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社会的中心,追求个人利益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他们主张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个人具有最大全力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他们重竞争,崇拜个人奋斗。西方人的平等意识、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人人都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自己只对自己负责,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西方的哥伦布、麦哲伦、瓦特、西门子和比尔盖茨等著名的人物是与中国的大同社会相矛盾的。孔子的大同社会是人人平均的美好社会,与西方急功近利的社会是不一样的。儒家思想是追究安逸平和的生活,就是有点不思进取的意味。

3.行为方式

主要是宗教信仰,西方人多数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一个人一旦出生,上帝就赋予以做人的基本权利,即称天赋人权。人权的主要内容是自由权和平等权。自由包括思想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平等即指任何社会成员在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除了自由权和平等权外,人权还包括生存权、财产权等。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在开头部分就写道:“在人类事务发展的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联系,并按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旨意,以独

立平等的身份立于世界列国之林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驱使他们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法国的《人权宣言》在阐述了宣言的必要性后写道:“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和庇护下,承认并且宣告下述人和公民的权利:一、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社会的差别只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二、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自然的、不可消灭的人权;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权、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和民主的概念虽不是基督教所直接提出来的,但它们的实质内容,特别是人权思想中的实质内容,却是基督教早就予以关注并特别强调的。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之道,其内涵和实质就是上帝的仁爱、公义之道。基督教所提倡的,就是希望人们能遵循上帝的意志,尊重人、爱护人,秉行公义,做到正直、公平、公正。

西方人有着相对来说民主、平等和博爱的思想,而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更是在长期在儒家思想的束缚下,很难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导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延缓。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时曾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各种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他还谈到,在我们党政机关存在的特权、家长制、官僚主义、以权代法、贪污腐败等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所以,邓小平提出肃清封建主义传统影响,“解放思想”,“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逐步贯彻实行。对于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因给予保留和发扬。也要接受西方平等的观点,中西结合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化进程》段治文,钟学敏,詹于虹著【G】 杭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P178-179

2.《中国古代哲学论稿》梅良勇著【P】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1次版:P46

3.《中国文化史》冯天瑜,杨华,任放著【G】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P78


相关文章

  • 二元户籍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第23卷第3期 2010年6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Puy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01.23 No.3 Jun.2010 二元户籍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夏珑1.2,高艳2 ...查看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化研究
  • 2015郾10(总438) WorldAgriculture 人力资源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化研究 (1.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镇江212013;2.江苏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镇江212013;3.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镇江212013) ■ ...查看


  • 社会转型论文社会稳定论文
  • 社会转型论文社会稳定论文:以稳定促转型 摘要:社会稳定是与社会转型相伴而生的历史性课题: 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冲击,而这 种冲击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因此 必须把保持社会稳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才 ...查看


  • 城市化道路发展研究 (1)
  • 论文题目:东胜区城市化道路发展研究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东胜区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研究城市化道路对东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规律 (二).国内城市化道路进程情况和城市化水平 (三) ...查看


  • 传统文化论文 1
  • 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 代化 对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化影响的思考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步履维艰,受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许多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同时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之外国侵略的影响 创新实验学院 生物工程131班 赵晶晶 2013015375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指1840年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查看


  • 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
  •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 2014 学年至 2015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 学号 [1**********]5 姓名韦奋 任课教师王志勇 交稿日期 2015 ...查看


  • 南大自考毕业论文 2016版
  •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O 年 月 日 内容提要 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步伐更加迅速.城市化演进的本质过程是就业结构的城市化,所以城市化快速推进无疑对扩 ...查看


  •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
  • ・& ・健康老龄化专题论坛・ !![编者按]!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其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刊在连续介绍了澳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