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观后感

《窦娥冤》赏析

最近看了《窦娥冤》这部戏曲,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元代戏曲,被人们称作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据统计,我国有86个剧种上演过此剧目,自然值得赏析一番。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窦娥冤》的主要故事情节。《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为元. 关汉卿所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赏析《窦娥冤》,第一先看它的社会意义。《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的悲剧。十三世纪中期,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掠夺战争的破坏和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影响,高利贷盛行。剧中窦天章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四十两,无力偿还,被迫拿女儿去抵债,就反映出当时高利贷剥削的残酷性。元王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时期。窦娥进入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定案,不再复勘,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但悲剧《窦娥冤》不止于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公窦娥以决不妥协的性格。它着重描画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默默无闻的童养媳妇,化作一颗启明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黑夜,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给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洒上一层瑰丽的浪漫色彩。作者还以高超的艺术手腕,细致地刻划了窦娥内心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同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窦娥冤》揭露了元代官吏贪脏枉法,冤狱层出不穷的黑暗现实。窦娥以年轻的生命作代价,使人们认识一个可怜的,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是对千百年封建吏治的深刻总结,充分揭露了元代司法制度的黑暗和残忍。

第二赏析它的语言特点。以前我一直不懂戏曲的语言,只感觉这是在唱,后来上了选修课,我知道了这叫做唱腔,也就是把人们要说的话唱出来。唱腔也有宫调和曲牌名的不同,用心听的话,别有一番风味。 《窦娥冤》的唱词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滚绣球》《叨叨令》都汲取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口语质朴明快,富有音乐节奏之美。说白部分,对话多而独白少,曲白部分偏重于叙事说理 。作者不是间接含蓄委曲婉转地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直截了当慷慨激昂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思想性格得到淋漓痛快的表现。如《窦娥冤》全戏的高峰第三折,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窦娥冤》的唱词也具有独特的地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文中《鲍老儿》一曲唱词,把窦娥和身边唯一亲人婆婆生死离别的痛苦心情,表达得准确入微,既反映出几年来两代寡妇相依为命的苦难生活,也写出窦娥对亡夫的深切怀念。只有这种生活和这种心情,窦娥的宁死不肯嫁给张驴儿和甘心替婆婆承担全部苦难的行为才是可以理解的。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等曲情绪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

剧中通过正旦的唱词 【快活三】、【鲍老儿】对窦娥与婆婆生离死别的描写,情绪低回深沉,场面凄楚哀怨,深深地叩动着人们的心扉。而“[正旦唱]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则反映了窦娥对含冤的不甘心而由无可奈何的愤恨心情,亦为最后发出三桩誓愿作出铺垫。

《窦娥冤》唱词的宫调也用的很有讲究。拿第三折来说,第三折被人们称为唱功戏。关汉卿选用的音乐“宫调”是“正官”。虽然当时演奏的曲谱已经失传,但是,从古代有关的音乐书籍中可以推论到,“正官”乐调的声调和感情,一般是用来表达惆怅和悲壮的。这就从戏曲音乐的角度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的基础,而这又是第二折[南吕]宫调伤悲感愤声情的继续。因此,第三折是在鼓、锣、拍板、苗等乐器制造的悲剧气氛中开场的。监斩官随即上场,三言两语就把行刑付斩前阴森恐怖的特定环境勾勒出来,鼓三通,锣三下,②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造足了,带枷的窦娥才被推出场。这时候,观众急于要知道的是窦娥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窦娥也必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顺应了③中国戏曲的特点,以唱段刻画人物内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窦娥以[正官]为宫调的第三折的套曲唱段。开口呼唱出的[端正好]起势就很是不凡了。

第三看《窦娥冤》这部戏曲塑造的人物形象。文章楔子的部分的第一句话是: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年少, 不需长富贵, 安乐是神仙。无论是当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这句话都是很适用的, 不一定要有很多的钱, 过着安乐的日子就很让人满足了, 但是本文的女主人公窦娥的命运恰恰与这句话相反。窦娥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而父亲窦天章“幼习儒业, 饱有文章, 但时运不通, 功名未遂”为了考取功名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端云“卖”给蔡婆婆当童养媳。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然而正是这种经历, 养成了她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虽然蔡婆婆并不是窦娥的亲生母亲, 窦娥依旧很孝顺, 当窦娥在公堂之上受尽酷刑的折磨的时候她都没有屈服, 但当县官说到“既然不是你, 与我打那婆子”的时候, 窦娥却说“休打我婆婆, 情愿我招了罢。”她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 也深知招了供便是死路一条, 但是为了婆婆她还是招认了, 她不想看见婆婆受刑罚之苦。当窦娥被押赴刑场的时候, 她和侩子手说要从后街走, 因为她怕让婆婆看见。除了善良和孝顺关汉卿还塑造了一个富于反抗精神的窦娥的形象。窦娥充满了反抗斗争的精神, 当蔡婆婆把张驴儿父子带回家中, 张驴儿提出要娶窦娥为妻的时候, 窦娥拒绝了,而且谴责婆婆答应嫁给张驴儿父亲是让人笑话的行为。她坚决反抗张驴儿的逼婚, 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 窦娥没有惊慌失措, 她镇静、坚定, 决不示弱。在这里, 她的抗争, 不仅仅是恪守妇道, 更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动。同时窦娥的反抗精神还表现在公堂之上, 她以为官府会还给她一个公道, 可是他没想到张驴儿竟让和官府勾结, 不分善恶, 颠倒黑白,“一杖下, 一道血, 一层皮”打的窦娥“肉都飞, 血淋漓”,即使这样窦娥都不肯招供, 虽然她最后还是被押赴刑场, 但是, 我们看到了一个勇于同黑暗势力斗争的女性形象。她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 双手被刽子捆得不能动弹, 但她仍满腔的怒火和怨气, 骂地“不分好歹”,骂天“错勘贤愚”,窦娥这种对“天理不公”的不满, 实际上是对人间的不公与黑暗的反抗与责问。她不甘心就这样白白含冤而死, 于是又发了三桩誓言以示自己的清白:血溅白绫, 天降三尺瑞雪, 楚州亢旱三年, 这又充分表明了窦娥不向黑暗的暴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这就是我对《窦娥冤》这部戏曲的一点赏析。这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去。看看《窦娥冤》,就仿佛看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并伴随着悠扬的唱腔,让人回味无穷。

《窦娥冤》赏析

最近看了《窦娥冤》这部戏曲,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元代戏曲,被人们称作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据统计,我国有86个剧种上演过此剧目,自然值得赏析一番。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窦娥冤》的主要故事情节。《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为元. 关汉卿所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赏析《窦娥冤》,第一先看它的社会意义。《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的悲剧。十三世纪中期,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掠夺战争的破坏和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影响,高利贷盛行。剧中窦天章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四十两,无力偿还,被迫拿女儿去抵债,就反映出当时高利贷剥削的残酷性。元王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时期。窦娥进入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定案,不再复勘,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但悲剧《窦娥冤》不止于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公窦娥以决不妥协的性格。它着重描画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默默无闻的童养媳妇,化作一颗启明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黑夜,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给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洒上一层瑰丽的浪漫色彩。作者还以高超的艺术手腕,细致地刻划了窦娥内心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同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窦娥冤》揭露了元代官吏贪脏枉法,冤狱层出不穷的黑暗现实。窦娥以年轻的生命作代价,使人们认识一个可怜的,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是对千百年封建吏治的深刻总结,充分揭露了元代司法制度的黑暗和残忍。

第二赏析它的语言特点。以前我一直不懂戏曲的语言,只感觉这是在唱,后来上了选修课,我知道了这叫做唱腔,也就是把人们要说的话唱出来。唱腔也有宫调和曲牌名的不同,用心听的话,别有一番风味。 《窦娥冤》的唱词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滚绣球》《叨叨令》都汲取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口语质朴明快,富有音乐节奏之美。说白部分,对话多而独白少,曲白部分偏重于叙事说理 。作者不是间接含蓄委曲婉转地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直截了当慷慨激昂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思想性格得到淋漓痛快的表现。如《窦娥冤》全戏的高峰第三折,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窦娥冤》的唱词也具有独特的地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文中《鲍老儿》一曲唱词,把窦娥和身边唯一亲人婆婆生死离别的痛苦心情,表达得准确入微,既反映出几年来两代寡妇相依为命的苦难生活,也写出窦娥对亡夫的深切怀念。只有这种生活和这种心情,窦娥的宁死不肯嫁给张驴儿和甘心替婆婆承担全部苦难的行为才是可以理解的。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等曲情绪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

剧中通过正旦的唱词 【快活三】、【鲍老儿】对窦娥与婆婆生离死别的描写,情绪低回深沉,场面凄楚哀怨,深深地叩动着人们的心扉。而“[正旦唱]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则反映了窦娥对含冤的不甘心而由无可奈何的愤恨心情,亦为最后发出三桩誓愿作出铺垫。

《窦娥冤》唱词的宫调也用的很有讲究。拿第三折来说,第三折被人们称为唱功戏。关汉卿选用的音乐“宫调”是“正官”。虽然当时演奏的曲谱已经失传,但是,从古代有关的音乐书籍中可以推论到,“正官”乐调的声调和感情,一般是用来表达惆怅和悲壮的。这就从戏曲音乐的角度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的基础,而这又是第二折[南吕]宫调伤悲感愤声情的继续。因此,第三折是在鼓、锣、拍板、苗等乐器制造的悲剧气氛中开场的。监斩官随即上场,三言两语就把行刑付斩前阴森恐怖的特定环境勾勒出来,鼓三通,锣三下,②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造足了,带枷的窦娥才被推出场。这时候,观众急于要知道的是窦娥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窦娥也必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顺应了③中国戏曲的特点,以唱段刻画人物内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窦娥以[正官]为宫调的第三折的套曲唱段。开口呼唱出的[端正好]起势就很是不凡了。

第三看《窦娥冤》这部戏曲塑造的人物形象。文章楔子的部分的第一句话是: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年少, 不需长富贵, 安乐是神仙。无论是当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这句话都是很适用的, 不一定要有很多的钱, 过着安乐的日子就很让人满足了, 但是本文的女主人公窦娥的命运恰恰与这句话相反。窦娥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而父亲窦天章“幼习儒业, 饱有文章, 但时运不通, 功名未遂”为了考取功名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端云“卖”给蔡婆婆当童养媳。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然而正是这种经历, 养成了她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虽然蔡婆婆并不是窦娥的亲生母亲, 窦娥依旧很孝顺, 当窦娥在公堂之上受尽酷刑的折磨的时候她都没有屈服, 但当县官说到“既然不是你, 与我打那婆子”的时候, 窦娥却说“休打我婆婆, 情愿我招了罢。”她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 也深知招了供便是死路一条, 但是为了婆婆她还是招认了, 她不想看见婆婆受刑罚之苦。当窦娥被押赴刑场的时候, 她和侩子手说要从后街走, 因为她怕让婆婆看见。除了善良和孝顺关汉卿还塑造了一个富于反抗精神的窦娥的形象。窦娥充满了反抗斗争的精神, 当蔡婆婆把张驴儿父子带回家中, 张驴儿提出要娶窦娥为妻的时候, 窦娥拒绝了,而且谴责婆婆答应嫁给张驴儿父亲是让人笑话的行为。她坚决反抗张驴儿的逼婚, 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 窦娥没有惊慌失措, 她镇静、坚定, 决不示弱。在这里, 她的抗争, 不仅仅是恪守妇道, 更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行动。同时窦娥的反抗精神还表现在公堂之上, 她以为官府会还给她一个公道, 可是他没想到张驴儿竟让和官府勾结, 不分善恶, 颠倒黑白,“一杖下, 一道血, 一层皮”打的窦娥“肉都飞, 血淋漓”,即使这样窦娥都不肯招供, 虽然她最后还是被押赴刑场, 但是, 我们看到了一个勇于同黑暗势力斗争的女性形象。她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 双手被刽子捆得不能动弹, 但她仍满腔的怒火和怨气, 骂地“不分好歹”,骂天“错勘贤愚”,窦娥这种对“天理不公”的不满, 实际上是对人间的不公与黑暗的反抗与责问。她不甘心就这样白白含冤而死, 于是又发了三桩誓言以示自己的清白:血溅白绫, 天降三尺瑞雪, 楚州亢旱三年, 这又充分表明了窦娥不向黑暗的暴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这就是我对《窦娥冤》这部戏曲的一点赏析。这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去。看看《窦娥冤》,就仿佛看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并伴随着悠扬的唱腔,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 敬老院献爱心
  • 敬老院献爱心 腊月二十五,我们艺海琴行组织去镇敬老院看望老人.一大早,我和妈妈就赶到集合地点.一个个披好缎带,戴上小红帽,整装待发. 当老师和家长拉着我们的手走到敬老院时,老人们早已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我们.伙伴们甜甜地叫着"爷爷 ...查看


  • 观后感写作技巧,如何写作独一份的原创观后感
  • 观后感写作杂谈观后感不是议论文,但应该是议论文范畴,简单的说是由感而发. 一篇观后感是一种看过视频后的发自内心的感受,然后叙述成文字,来分享 给大家参考学习. 当然观后感属于由感而发, 理论上不应该限制字数, 限制字数感觉很奇怪的, 但是也 ...查看


  • 论语读后感3000字5篇
  • 篇五: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 ...查看


  • 怎样写读后感(观后感)
  • 怎样写读后感(观后感) 一.什么是读后感(观后感)? 读后感(观后感)就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或看完一部电影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 二.读后感(观后感)的写作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要读好原文(看好电影) 读后感 ...查看


  • 如何写好观后感
  • 如何写好观后感 如何写好>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 ...查看


  •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惊心动魄]观后感
  •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惊心动魄>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惊心动魄>观后感 今天,看了<惊心动魄>这部影片,其情节也确实让我惊心动魄,如影片中描述的狂风暴雨的夜晚,铁路大桥旁边的一侧出现山体滑坡,铁路 ...查看


  •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夜袭]观后感
  •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夜袭>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夜袭>观后感 <夜袭>是一部战争片,描写了八路军129师769团偷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经过. 1937年10月129师769团奉命前往雁门关打响,可 ...查看


  •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范文材料大全
  • 中国教育在线讯 12月2日凌晨,承载了13亿国人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中国教育在线为全国广大的中小学生整理了一些关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的文章,仅供参考 ...查看


  • 2017大型纪录片[强军]观后感 心得体会
  • 2017大型纪录片<强军>观后感 2017大型纪录片<强军>观后感01 .......................... 2 2017大型纪录片<强军>观后感02 .................. ...查看


  • 名著读后感:西游记的读后感七
  • 标题 名著读后感:西游记的读后感七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