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课]评课稿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课》评课稿 魏爱园

陈老师在说课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的心理需求” 。我觉得我也是一位探索者,想来探索一下吴老师在这节课中的精彩表现。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 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吴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这节课的一开始,陈老师先通过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怎样的联系,并用图形摆一摆。学生通过整理出的网络图,能清楚地理解这些图形面积推导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梯形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它们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它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网络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清楚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能清楚地记忆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更好的运用知识。

二、有所发展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如梯形这

个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算式到脑子中的想象,再到长方形、平行四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否能用梯形的面积去计算,一步步的把知识引向高潮,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一共画了7个图形,最后以怎么理解梯形是万能公式这句话收尾,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练习讲究综合性和探索性

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性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如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是最大的?

在经历了猜测、推断、验证之后,陈老师再提出有什么方法让乙、丙的面积和甲一样大?再次把三种基本不同的面积进行沟通。

总之,在复习课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整理、归纳、应用、评价等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最后想说一小小的建议,因为复习课除了要理清各个知识点,形成系统网络外,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帮助,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要除以2,陈老师在整理时让学生多次强调除以2原因。当学生提出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时,就非常需要指导,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外,还要利用图形把刚才的说法进行矫正,让全班同学都明白这些特殊情况。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课》评课稿 魏爱园

陈老师在说课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的心理需求” 。我觉得我也是一位探索者,想来探索一下吴老师在这节课中的精彩表现。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 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吴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这节课的一开始,陈老师先通过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怎样的联系,并用图形摆一摆。学生通过整理出的网络图,能清楚地理解这些图形面积推导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梯形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它们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它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网络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清楚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能清楚地记忆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更好的运用知识。

二、有所发展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如梯形这

个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算式到脑子中的想象,再到长方形、平行四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否能用梯形的面积去计算,一步步的把知识引向高潮,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一共画了7个图形,最后以怎么理解梯形是万能公式这句话收尾,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练习讲究综合性和探索性

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性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如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是最大的?

在经历了猜测、推断、验证之后,陈老师再提出有什么方法让乙、丙的面积和甲一样大?再次把三种基本不同的面积进行沟通。

总之,在复习课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整理、归纳、应用、评价等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最后想说一小小的建议,因为复习课除了要理清各个知识点,形成系统网络外,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帮助,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要除以2,陈老师在整理时让学生多次强调除以2原因。当学生提出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时,就非常需要指导,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外,还要利用图形把刚才的说法进行矫正,让全班同学都明白这些特殊情况。


相关文章

  •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21 多边形的面积及练习二十五的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查看


  • 多边形面积复习课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多边形面积复习课 案例分析: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型面积.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计算就基本学完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 本节 ...查看


  • [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1-6年级] (2015-07-17 23:59:25) 转载▼ 标签: 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 教育 育儿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第三单元 1- ...查看


  • 数学教材分析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五.六年级教材目录 四年级上册 除法 角 怎样滚得远 混合运算 平行和相交 找规律 观察物体 运算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统计与可能性 了解我们自己 认数 用计算器计算 一亿有多大 期末与复习 五年级上册 认 ...查看


  • 五六年级教学计划 1
  • 五.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 ...查看


  •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再通过混合练习复习巩固各种多边 ...查看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时安排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时安排 第1单元 小数乘法 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第2课时 练习课 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1) 第4课时 小数乘小数(2) 第5课时 练习课 第6课时 积的近似数 第7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第8课时 练习课 ...查看


  • 小学 数学教材目录(纯目录)
  • 一年级上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