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与教育,站在孔子雕像前的思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同时还有着脆弱的一面,因此,珍惜生命成为了世界共同的永恒主题。教育作为以人为本的交往活动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关注生命,生命教育可以说是重要又基础、核心性的教育专题,对人的发展起着支撑、基垫、保障性的作用,我们需要也必须将此做好。 站在人文楼前的孔子雕像前,不禁想起他的经典语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句通俗易懂的言语就简单明了地阐明了如此深刻的道理。可能是和自己的一些经历有关吧,我对这句话特别赞同,可以说有比较强烈的共鸣。在我读高中时,伯父邻居家的儿子因为各种压力而自杀,当时听到消息真的震惊了,也感到伤心和惋惜。他还未成年,生命正值绽放灿烂光芒的时候!记得前阵子看到他还礼貌地问候我,那俊俏又迷人的微笑还依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是一个很乖巧懂事的孩子,不仅好相处还很幽默,表姐和表哥他们也都很喜欢他,怎么说没就没了。自从他走后,他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整个人的气色都变得特别不好,看上去让人特别心疼,他的父亲原本开了小诊所,医术高明,人也特别友善,村里的人要是看病的话他是首选,可是自从这事发生以后,他就关了诊所,没有心思在替人看病了。家里还好有个姐姐,但姐姐也出嫁不久,所以家里就仅剩父母二人,真的怪让人心痛的。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真的特别不好受。
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转瞬即逝,让人觉得生命确实不堪一击,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突然又想到类似的一个事情,发生在我高中的母校,那是我读大三的时候了。我的妹妹也在我曾经的高中读书,是市一级达标学校,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学生素质、学校环境等,都很不错,同时压力也是挺大的。那天中午我妹妹打电话和我说高一某个男生在上课的时候突然跳楼身亡了!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还以为她在开玩笑,觉得怎么会这样呢?原因听说是因为家庭、学业等方面的压力。才刚读高一,好不容易经历中考的筛选,打败那么多人,来到如此美丽的校园,正要开启青春之旅,却这样在短短几秒中结束了生命,真的太可惜了。即使此刻写下的时候心中还是觉得很惋惜。
生命的成长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了专属的烙印,每一天,每个月,每年,生命都在发生着或微妙或明显的变化,让我们渐渐长大成为一个大男孩或女孩子。如今的我们或许感受不到生命经历的每一个阶段,体会不到其中的过程,我们只关
注结果,关注自己得到或失去什么,而对生命这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对司空见惯了的生命的成长没有过多的留意,不知生命为了成为现在的我们经历了多少。因此,我们很容易忽视生命,对它的存在习以为常,总以为它的存在理所应当而且顺其自然就好,就像身体的四肢一样,生来就有,也会慢慢地变强壮,无需为此担忧,所以就容易没有保护生命的意识和欲望,也就容易在遇到较大刺激时因一时失去理智而冲动地结束宝贵的生命。结束了就真的结束了,没有挽回的任何余地,死者或许真的解脱了,却给自己的父母留下了一辈子无法愈合的伤痛。
作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珍惜、爱惜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真的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从生命形成的开始,父母们就对我们呵护有加;我们能平安、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这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不知包含了父母多少的爱和悉心照料;再从我们呱呱落地到慢慢地长大成人,这漫长又自然的过程也少不了父母的扶养和关心。好好对待我们的生命,是孝顺父母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我们成长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点。有了生命,才能开展一切的活动,所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生命教育采用老师的观点就是“育体、育智、育心”。首要的当然是育体,即要有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物质基础,保障一切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活动顺利进行,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作息、运动的习惯等保证身体能维持健康的状态,在教育中就应该注意对这些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尤其是体育课的充分利用;其次是育智,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一项大工程。人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可塑性,教育使得人的智力发展变得更科学、迅速,人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促进自己和社会的进步;最后是育心,也可以说是育魂,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与核心内容。生命的单纯与美好,在于内心的安定与从容。在身体健康、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人发展必备又重要的过程,没有精神的身体仅是一个空壳,精神的提高会指引着人们朝着更积极的一面奋斗,当内心得到安定,做一切事情都能全力以赴。由此看来生命教育是一项浩大又漫长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努力,我们也要好好爱惜我们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小学教育 冯晓君
学号:20161419
关于生命与教育,站在孔子雕像前的思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同时还有着脆弱的一面,因此,珍惜生命成为了世界共同的永恒主题。教育作为以人为本的交往活动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关注生命,生命教育可以说是重要又基础、核心性的教育专题,对人的发展起着支撑、基垫、保障性的作用,我们需要也必须将此做好。 站在人文楼前的孔子雕像前,不禁想起他的经典语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句通俗易懂的言语就简单明了地阐明了如此深刻的道理。可能是和自己的一些经历有关吧,我对这句话特别赞同,可以说有比较强烈的共鸣。在我读高中时,伯父邻居家的儿子因为各种压力而自杀,当时听到消息真的震惊了,也感到伤心和惋惜。他还未成年,生命正值绽放灿烂光芒的时候!记得前阵子看到他还礼貌地问候我,那俊俏又迷人的微笑还依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是一个很乖巧懂事的孩子,不仅好相处还很幽默,表姐和表哥他们也都很喜欢他,怎么说没就没了。自从他走后,他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整个人的气色都变得特别不好,看上去让人特别心疼,他的父亲原本开了小诊所,医术高明,人也特别友善,村里的人要是看病的话他是首选,可是自从这事发生以后,他就关了诊所,没有心思在替人看病了。家里还好有个姐姐,但姐姐也出嫁不久,所以家里就仅剩父母二人,真的怪让人心痛的。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真的特别不好受。
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转瞬即逝,让人觉得生命确实不堪一击,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突然又想到类似的一个事情,发生在我高中的母校,那是我读大三的时候了。我的妹妹也在我曾经的高中读书,是市一级达标学校,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学生素质、学校环境等,都很不错,同时压力也是挺大的。那天中午我妹妹打电话和我说高一某个男生在上课的时候突然跳楼身亡了!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还以为她在开玩笑,觉得怎么会这样呢?原因听说是因为家庭、学业等方面的压力。才刚读高一,好不容易经历中考的筛选,打败那么多人,来到如此美丽的校园,正要开启青春之旅,却这样在短短几秒中结束了生命,真的太可惜了。即使此刻写下的时候心中还是觉得很惋惜。
生命的成长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了专属的烙印,每一天,每个月,每年,生命都在发生着或微妙或明显的变化,让我们渐渐长大成为一个大男孩或女孩子。如今的我们或许感受不到生命经历的每一个阶段,体会不到其中的过程,我们只关
注结果,关注自己得到或失去什么,而对生命这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对司空见惯了的生命的成长没有过多的留意,不知生命为了成为现在的我们经历了多少。因此,我们很容易忽视生命,对它的存在习以为常,总以为它的存在理所应当而且顺其自然就好,就像身体的四肢一样,生来就有,也会慢慢地变强壮,无需为此担忧,所以就容易没有保护生命的意识和欲望,也就容易在遇到较大刺激时因一时失去理智而冲动地结束宝贵的生命。结束了就真的结束了,没有挽回的任何余地,死者或许真的解脱了,却给自己的父母留下了一辈子无法愈合的伤痛。
作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珍惜、爱惜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真的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从生命形成的开始,父母们就对我们呵护有加;我们能平安、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这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不知包含了父母多少的爱和悉心照料;再从我们呱呱落地到慢慢地长大成人,这漫长又自然的过程也少不了父母的扶养和关心。好好对待我们的生命,是孝顺父母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我们成长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点。有了生命,才能开展一切的活动,所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生命教育采用老师的观点就是“育体、育智、育心”。首要的当然是育体,即要有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物质基础,保障一切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活动顺利进行,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作息、运动的习惯等保证身体能维持健康的状态,在教育中就应该注意对这些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尤其是体育课的充分利用;其次是育智,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一项大工程。人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可塑性,教育使得人的智力发展变得更科学、迅速,人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促进自己和社会的进步;最后是育心,也可以说是育魂,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与核心内容。生命的单纯与美好,在于内心的安定与从容。在身体健康、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人发展必备又重要的过程,没有精神的身体仅是一个空壳,精神的提高会指引着人们朝着更积极的一面奋斗,当内心得到安定,做一切事情都能全力以赴。由此看来生命教育是一项浩大又漫长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努力,我们也要好好爱惜我们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小学教育 冯晓君
学号:201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