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专项经费8691.04万元。省财政共下达受H7N9流感影响扶持家禽业发展补助资金12081.52万元。
57.85元/千克、56.43元/千克和3.64元/千克,与上
年同比分别增长34.44%、25.4%和6.12%。
三是家禽生产受H7N9流感影响较大,养殖效益低下。3月,安徽省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受其影响,全省家禽生产、加工、销售和市场消费剧烈波动,【省部级投资兴建的畜牧业项目】
活禽交易基本停止,经济损失惨重。5月,随着各级政1.中央项目建设。2013年共组织建设了畜禽良
府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家禽生产稳步恢复,家禽市种工程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国
场运营秩序基本恢复正常。2013年,全省活鸡、鸡蛋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5个批次135个项目,项目总
均价14.89元/千克和9.19元/千克,与上年同比增长投20167.3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775万元。2个畜
3.12%和3.84%,但禽业行业整体效益低下。禽良种工程项目,总投资619.6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四是动物疫情稳定,畜产品安全形势平稳。全年350万元。102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
投资13960元,其中中央投资6310万元。5个奶牛未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血吸虫病等重点动物疫
病得到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向好,未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总投资14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690万元。2个国家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920万元,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省级抽样监测情况其中中央投资225万元。24个“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
和新城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在80%、70%、目,总投资3232.75万元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00
76%、79%和80%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兽万元。
药、饲料、生鲜乳合格率分别为96.5%,96.9%、2.省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2013年现代畜牧业
99.9%,饲料和畜产品没有检出违禁物质。项目(畜牧小区)、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温台丽生态
五是招商引资步伐加快,要素集聚能力得到加强。规模猪场、畜禽种苗工程、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示范
科技、人才等要素进军畜禽养殖、加工产业,呈现试点等省级项目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3310万元,资本、
强劲势头。在2013合肥农交会举办期间,成功举行了省共下达各类项目补助经费4680万元,其中:28个省
安徽省畜禽发展项目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共有22级现代畜牧业项目扶持经费1680万元,29个温台丽
项,总投资金额为56.78亿元,内容包括企业与银行信生猪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建设扶持经费830万元,34个
山区海岛发展特色畜牧业项目补助经费740万元,13贷签约、产学研成果转化签约和投资基金机构融资签
约等多元合作。同时,各地也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开展个畜禽种苗工程和保护项目扶持经费500万元,7个
种公猪站建设项目补助经费350万元,28个畜禽排泄招商引资。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钱晖)物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项目补助经费580万元。
(浙江省畜牧兽医局 李玲飞)
2013年,【全省生猪存栏1畜禽养殖与生产】612.6
万头,同比增长3.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42.9万安徽省畜牧业
头,同比增长1.1%。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55.1万头、605.3万头和24717.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1%、【概况】2013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53.6万吨,
增长2.2%和下降1.3%。全省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同比增长1.69%,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规
别为2971.5万头,122.1万头和1045.0万头,同比分模养殖比重达到6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年
别增长1.5%、0.1%、2.8%。全省家禽出栏72415.7初目标。
万只,同比增长2.1%。一是上半年生猪价格前跌后升,下半年转入稳定
发展阶段。2013年初以来,全省生猪均价和生产经历
扶持家禽生产】为克服H7N9流感对禽业生产造成了持续走低、缓慢回升和持续稳定发展的3个阶段。【
2~4月,生猪价格持续下跌;5 ~8月,生猪价格止跌缓严重影响,进一步稳定禽业发展,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慢回升;从9月初至12月,生猪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盈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禽业生产的通知》。
全省各级财政共补贴资金1.02亿元,减免电利态势,饲养每头猪约可盈利200~300元。2013年,2013年,
费2144万元,减免税费200万元,减免检疫费全省生猪平均价格14.99元/千克,与上年同比下降
1036.98万元,减免排污费52万元。多项扶持政策的1.51%。
出台和落实,有效保护了家禽生产能力。二是牛羊生产相对稳定,后市发展前景看好。全
年肉牛肉羊奶业生产发展平稳,肉牛养殖新模式——
2013年9【扶持肉牛肉羊生产】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奶公犊育肥快速兴起,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新的亮点。
办公厅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肉牛肉2013年,全省牛肉、羊肉、生鲜乳平均价格分别为
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省财政整合2310万元资金支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肉牛肉羊良种繁育、肉牛肉羊生产大县奖励和产业化、秸秆养畜发展。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政策。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程智中)【扶持奶业生产】
一是政策扶持。2013年,省级财政继续列出专项资金,对2012年度全省引进的13298头奶牛(其中进口奶牛10011头)和7个新(扩)建奶牛场、小区进行补贴,及时下拨补贴经费1925.35万元,为推进全省奶牛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二是奶源基地建设。2013年底,现代牧业集团蚌埠公司4万头奶牛场已存栏奶牛26000头,全部竣工并投入生产运营,规划的液态奶生产线正在建设。
三是奶牛饲草和饲料发展。安徽省奶牛青贮饲料专用玉米品种主要为耀青1号、白顶1号,在蜡熟期刈割、粉碎青贮。全省规模奶牛场均建有青贮饲料种植基地,每年仅种植青贮玉米1.3万公顷,同时奶牛养殖企业还收购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饲养奶牛。现代牧业公司在五河县已流转土地6666.7公顷,其中,已种植紫花苜蓿3133.3公顷,完成收割、半干青贮、高水分青贮等过程,成功破解了南方地区种植紫花苜蓿难题;种植青贮玉米3533.3公顷,解决能量饲料问题。全省推广TMR饲喂技术,43家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已经应用这项技术。
四是奶牛良繁体系建设。安徽全面落实国家奶牛良种补贴政策,积极推动奶牛良繁体系建设。2013年,在全省筛选50家规模奶牛场,建立高产核心母牛群10000头。推广高产奶牛性控冻精8000剂。现代牧业蚌埠公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引进高产优质奶牛20922头,为全省奶牛良繁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了全省奶牛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标准化规模养殖】一是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场(小区)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2013年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9000万元,用于全省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实施有效改善生猪饲养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实施中央财政“菜篮子”产品生产(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扶持)项目。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全省扶持“菜篮子”(畜牧)产品生产项目资金4600万元,扶持符合条件的部省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98家。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程智中)
【畜禽良种工程】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中央继续对全省生猪、奶牛、肉牛和种公羊进行良种补贴项目,补贴金额3625万元。中央投资1150万元,用于涡阳县、谯城区、砀山县和宣城市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二是畜禽资源保护有效推进。省财政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安排了专项资金800万元,同时,还利用农业部下达全省的3个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80万元并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500万元等项目资金,进一步强化落实省农委《关于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意见》精神。利用这些项目资金集中投放于“濒危资源、主要区域、关键环节,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良种繁育及推广】成功开展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工作。2013年成功举行了第四期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工作,抽测种猪130多头,33头种猪取得测定成绩。率先在种猪测定成绩发布和展示上运用省粮食交易中心的综合交易平台,运用电子手段,实现远程成果发布和优秀种猪展示。同时还受参测企业委托,组织开展电子交易活动。举办了种猪测定员培训班,为全省储备了55名种猪测定人员。坚持引导种猪生产企业开展场内测定,全省已有3家企业按照《安徽省种猪生长性能测定规程》开展场内测定工作,其测定数据每周直接上报全国猪联合育种遗传评估中心数据库。有1家种猪生产企业进入全国核心育种场行列,3家企业进入协作组成员单位。
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和推广利用测定结果。2013年在全省筛选40家规模奶牛场,奶牛万头核心群选育工作取得进展。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
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 涂小璐)【秸秆养畜示范】安徽省是全国肉牛肉羊主产区和
中原肉牛肉羊带的主要优势区域,牛羊业是皖北地区和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13年,全省肉牛存栏155.09万头,肉羊存栏605.28万头。近年来,全省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障畜产品供给、节约粮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出发,以提高秸秆饲用量、改善秸秆饲用品质为核心,以国家秸秆养畜项目为载体,以发展肉牛肉羊奶牛为机遇,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工作。
【饲料工业】2013年,全省饲料总产量495.71万吨,同比下降1.91%。配合料总产量460.86万吨,同比增长2.88%;浓缩料总产量22.64万吨,同比下降48.03%;预混料总产量12.22万吨,同比下降11.86%。总体呈现“二升四降”的特点,“二升”即猪
料、水产料产量增长,成为2013年生产亮点。2013年在生猪大量存栏的背景下,全省猪饲料增量显著,总产量为157.06万吨,同比增长15.89%,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31.6%。全年水产料总产量为26.8万吨(不含水产浓缩料和预混料),同比增长43.3%,超过全国平均涨幅,是饲料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四降”即禽料、浓缩料、预混料产量和饲料总产值下降。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后,全省禽饲料产业遭受严重打击,全年总产量仅为68.71万吨,占饲料总产量的13.8%,同比下降30.3%。其中蛋禽配合料65.4万吨,同比下降26.8%;蛋禽浓缩料0.16万吨,同比下降98.3%;肉禽饲料总产量237.26万吨,同比下降5.6%。浓缩料及预混料的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散养户的退出速度在加快,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需求进一步加大。饲料总产值119.72亿元,同比下降8.1%。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杨林)【兽医事业发展概况】2013年,全省兽医工作紧紧围
绕“两个努力确保”防控目标,积极转变兽医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兽医体系,不断推进新型兽医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成功应对突发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实施兽药GMP、GSP管理,组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各项兽医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组织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考核,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新城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认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集中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全年共检测主要样品45.55万份,其中血清学样品30.36万份、病原学样品15.19份。产地检疫证明和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回收率均为95%以上。回收动物免疫标识904.52万枚,其中猪免疫标识、牛免疫标识、羊免疫标识分别为724.15、37.96、142.41万枚。在交易市场监督检查中,畜类、禽类和动物产品的持证率分别为95%、97%和98%。组织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有765人报名参加,其中142人取得执业兽医资格、112人取得助理执业兽医资格。
【兽药生产】2013年全省在册兽药生产企业共有46家,其中5家通过了农业部兽药GMP验收,在建1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产值61371.99万元,销售额58545.7万元,毛利9860.64万元。通过专项整治,规范管理,加大监督抽检和宣传培训力度等措施,兽药产品质量提高,抽检兽药样品289批,合格279批,合格率96.54%,比上年略有增长。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李臻平)
【畜牧业科技推广】
1.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在大型养殖企业中,重点以引导建立创新联盟、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加强信息政策引导的方式,促进其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难以独立承担技术创新和购买服务成本的情况下,通过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共同分担技术服务成本,同时引导专业的技术服务公司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在中小规模养殖和家庭养殖中,重点加强公共技术推广服务产品,努力提高其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
2.进一步创新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服务机制。一是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员和技术推广员两支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畜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在强化268名覆盖全省市、县、区的技术指导员队伍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稳定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二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指导员的全程技术跟踪指导与服务,始终保持指导员队伍的“保鲜度”。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养殖户科技需求表达与反馈机制。
3.推动技术推广服务从物的服务向人的服务转变。着力从培育养殖业经营主体的角度出发,推动技术推广向模式推广转变,打造养殖场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育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才,提高养殖业从业人员素质。
4.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取得新成效。2013年,各级畜牧技术人员共结对帮扶10000家畜禽养殖场,辐射带动10万畜禽养殖场(户)。全省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600多场次,直接受训30多万人次,组织巡回报告445场次,广播、电视讲座227次,发放技术明白纸52.6万份、科技书5.5万本、科技光盘7000多张,累计上门服务20万多人次,接受电话等技术咨询18万次,短信服务3万次,建立三大类技术示范点100多个,“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信息管理”三大类17项主推技术推广应用面达到45%以上。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800人次。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兽医法制建设】近年来,全省先后制定了《安徽省
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切实加强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2013年,全省组织开展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自评估,完成了自评报告,上报农业部;11月,省农委文件明确了全省动物诊疗机构(动物诊所)使用面积。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李臻平)【饲料工业法制建设】根据新实施的《饲料和饲料添
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全省各级畜牧饲料管
理部门加强饲料行政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饲料行业发展成绩,宣传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意义。组织企业按照要求,对获得审查合格证等企业及时申请换证;加强饲料行政管理和执法培训,全面提高饲料行业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和执法水平;组织企业认真学习新版《条例》,保证新旧《条例》过渡期行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杨林)【兽医机构队伍建设】
1.深化改革。2013年全省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改革取得的成果,省、市、县三级强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三大体系保持稳定,兽医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2.组织调研。为贯彻落实《全国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全面总结全国动物防疫体系一期规划建设成效,做好下一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全省配合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调研。调研统计表明,全省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省级兽医机构数4个,分别是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省级机构编制总计79个,其中行政编制12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67个。省级兽医机构实有人数72人。16个市市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机构50个(其中有10个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个为内设机构),编制449个,实有兽医管理人员377人。
3.新型兽医队伍建设。根据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出的“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的目标和要求,全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进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登记注册。严格按照农业部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建立官方兽医队伍的要求,对全省现有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直接从事官方兽医工作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经农业部确定,全省现有官方兽医2875名。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强化执法能力建设行动的通知》要求,制定《安徽省官方兽医培训方案》,全年对100余名官方兽医进行了师资培训,对1200余名官方兽医进行了能力提升培训。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王光)【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动
物卫生监督执法行风规范行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执法人员个人自查自纠、内部测评、社会评议等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能力。
及时更新监管对象的信息。各地按照分类管理对
象管理办法要求,对达到条件的监管对象全部建档,更新信息;推进备案监管对象挂牌工作,按照监管对象所属风险等级,分别加挂A、B、C三种标牌,全省监管对象挂牌率达80%以上;推进官方兽医驻场办公室建设,全省已有40%的监管对象建设了官方兽医驻场办公室;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督检查,全年共查处动物防疫条件案件86起。
(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钱瑜)【草原行政许可】农业部下放至省级的许可事项共4
项,分别为草种进(出)口审批、草种检验员资格认定、草种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工程设施使用七十公顷以上草原审批,全省积极做好承接工作,确保实现无缝衔接。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饲料安全监管】一是抓方案制定。按照农业部、省
农委的统一部署,先后制定了全省兽药、饲料、生鲜乳监督抽检、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以及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等年度工作方案,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要求量化和责任化。二是做好案件督导工作。赴淮南市、宿州市等地督办假劣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事件3起;对农业部发布的兽药监督通报和假兽药查处活动涉及全省10个市(县、区),44个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共计69批假劣兽药产品,下达了要求迅速查处的通知,并对相关市(县、区)查处情况进行了监督抽查;妥善应对周边省份“滥用抗生素”、“速成鸡”等突发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省没有发生重大的兽药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全省饲料生产企业所在地的16个地(市)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所有能查到,拥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及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四是举办全省兽药、饲料监督执法人员培训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会议,部署了全年兽药、饲料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五是完成农业部下达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监督抽检工作、饲料监督抽检工作、兽药监督抽检工作、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以及其他各类监督抽检、委托检验,共计4767批次。六是开展“瘦肉精”和“抗生素”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农业部养殖环节“瘦肉精”检测和排查计划。七是配合农业部畜产品监督检测中心(南昌)对全省畜产品例行监测4次,共抽取样品400余批,检出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2批,合格率99.0%;配合重庆市兽药饲料检测所对全省奶站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次,抽取生鲜乳样品30批,检出β内酰胺酶超标1批,合格率
96.7%;配合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对全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监督检查1次,抽取样品100批次,,未检出违禁药物,合格率100%。八是配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调研中兽药国家标准,采购中药材标本70余种;协助农业部开展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完成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的兽药生物制品和兽药GSP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管理工作。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李东风)【“瘦肉精”专项整治】省农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
全省2013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3年“畜产品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完成全年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部级专项监督检测和养殖环节的抽检任务,未发现阳性样品。各地成立了“瘦肉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和暗访,全面强化了“瘦肉精”监管。省农委先后依托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延伸绩效考核工作对全省16个地、市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查指导。
(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钱瑜)【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实施《2013年安徽省生
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方案》,进行了生鲜乳国标安全指标总共4批抽样监测,合格率100.0%。对26个生鲜乳收购站、72辆运输车进行全覆盖检查,检查奶站375次,检查运输车421次,出动执法人员1303人次,取缔生鲜乳收购站7个。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程智中)【兽医实验室管理】2013年,按照“以考促建、规范管
理、提升能力”的基本思路,以推进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现场考核为抓手,以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为手段,狠抓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平。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已有57个兽医实验室通过考核,其中市级11个、县级46个,占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总数的51.45%。4月,省级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顺利完成全国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6~8月,组织16个市、9个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35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全省60个参与规定项目比对的实验室中,有29个实验室所有比对项目检测值完全准确。通过比对试验的开展,参与的兽医实验室数量在逐年增加,比对项目的检测准确率也在逐年提高,全面提升了全省市县级兽医系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兽药质量与药物残留监督管理】2013年,共检测完
成样品4767批,其中,完成国家监督抽检计划1207
批(兽药289批,饲料558批,畜产品240批,生鲜乳120批);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768批,累计完成监督监测任务1975批。此外,还完成兽药、饲料报批、免税等委托检测2158批。养殖场“瘦肉精”检测582户1746个尿液,其他畜产品、饲料等检测样品634批次。从监测情况看,2013年抽检兽药样品289批,合格279批,合格率96.54%,比上年略有增长;饲料质量监督抽检192批,合格186批,合格率96.9%,比上年增长1.5%,养殖环节饲料违禁添加物监测145批、蛋白类饲料中监测三聚氰胺50批,苯乙醇胺A专项104批,合格100.0%;全年检测畜产品3304批次,合格率99.85%,与上年基本持平。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李东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2013年,继续开展农业
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同步开展省级标准化养殖场认定工作。全省共创建13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7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组织召开了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生态养殖现场会,并对2011年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颁发标牌。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程智中)【行业标准建设】为科学、规范全省动物防疫工作,
组织制定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鸭黄病毒感染诊断规程》、《肉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鸡传染性喉气管炎PCR检测技术规程》、《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及检测技术规范》5个安徽省地方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公布。(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确保免疫质量。一是规范免疫程序。根据《2013年全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农业部、省农委春防、秋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规模畜禽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使存栏畜禽常年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二是规范技术操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规范疫苗保存运输、疫苗免疫、免疫档案管理、疫情信息报告、标识佩戴和信息填报等工作。三是规范监测标准。采取集中监测与分散监测、重点监测与常规监测、定期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全省畜禽免疫抗体监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
2.加强疫情监测。一是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为主
96.7%;配合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对全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监督检查1次,抽取样品100批次,,未检出违禁药物,合格率100%。八是配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调研中兽药国家标准,采购中药材标本70余种;协助农业部开展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完成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的兽药生物制品和兽药GSP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管理工作。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李东风)【“瘦肉精”专项整治】省农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
全省2013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3年“畜产品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完成全年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部级专项监督检测和养殖环节的抽检任务,未发现阳性样品。各地成立了“瘦肉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和暗访,全面强化了“瘦肉精”监管。省农委先后依托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延伸绩效考核工作对全省16个地、市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查指导。
(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钱瑜)【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实施《2013年安徽省生
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方案》,进行了生鲜乳国标安全指标总共4批抽样监测,合格率100.0%。对26个生鲜乳收购站、72辆运输车进行全覆盖检查,检查奶站375次,检查运输车421次,出动执法人员1303人次,取缔生鲜乳收购站7个。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程智中)【兽医实验室管理】2013年,按照“以考促建、规范管
理、提升能力”的基本思路,以推进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现场考核为抓手,以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为手段,狠抓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平。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已有57个兽医实验室通过考核,其中市级11个、县级46个,占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总数的51.45%。4月,省级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顺利完成全国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6~8月,组织16个市、9个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35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全省60个参与规定项目比对的实验室中,有29个实验室所有比对项目检测值完全准确。通过比对试验的开展,参与的兽医实验室数量在逐年增加,比对项目的检测准确率也在逐年提高,全面提升了全省市县级兽医系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兽药质量与药物残留监督管理】2013年,共检测完
成样品4767批,其中,完成国家监督抽检计划1207
批(兽药289批,饲料558批,畜产品240批,生鲜乳120批);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768批,累计完成监督监测任务1975批。此外,还完成兽药、饲料报批、免税等委托检测2158批。养殖场“瘦肉精”检测582户1746个尿液,其他畜产品、饲料等检测样品634批次。从监测情况看,2013年抽检兽药样品289批,合格279批,合格率96.54%,比上年略有增长;饲料质量监督抽检192批,合格186批,合格率96.9%,比上年增长1.5%,养殖环节饲料违禁添加物监测145批、蛋白类饲料中监测三聚氰胺50批,苯乙醇胺A专项104批,合格100.0%;全年检测畜产品3304批次,合格率99.85%,与上年基本持平。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李东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2013年,继续开展农业
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同步开展省级标准化养殖场认定工作。全省共创建13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7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组织召开了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生态养殖现场会,并对2011年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颁发标牌。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程智中)【行业标准建设】为科学、规范全省动物防疫工作,
组织制定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鸭黄病毒感染诊断规程》、《肉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鸡传染性喉气管炎PCR检测技术规程》、《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及检测技术规范》5个安徽省地方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公布。(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确保免疫质量。一是规范免疫程序。根据《2013年全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农业部、省农委春防、秋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规模畜禽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使存栏畜禽常年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二是规范技术操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规范疫苗保存运输、疫苗免疫、免疫档案管理、疫情信息报告、标识佩戴和信息填报等工作。三是规范监测标准。采取集中监测与分散监测、重点监测与常规监测、定期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全省畜禽免疫抗体监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
2.加强疫情监测。一是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为主
的集中监测工作。春秋两季共检测样品45538份,其中血清学样品29108份,病原学样品16430份。及时评估免疫效果,掌握病原分布,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开展定点监测。根据全省动物养殖情况、流通模式和地理环境,设立6个省级固定监测点,开展持续监测。每月采集血清学和病原学样品各50份,重点监测主要动物疫病。同时,在合肥市徽商城禽类交易市场设立禽病监测点,每月采样1次,每次采集禽类血清和棉拭子样品120份。三是做好地方品种动物疫病净化检测。为做好规模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9~10月,配合国家疫控中心,结合实际,选定宣城市、芜湖市的2个祖代禽场和合肥市1个原种猪场,开展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情况摸底调查,并采集鸡血清、棉拭子、种蛋蛋清各599份和猪血清、猪扁桃体各100份开展相关疫病检测。
3.完善应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省、市、县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指挥、决策和处理工作。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负总责,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配备有专用值班电话、传真,并向社会公开。各市、县(区)也建立了相应指挥机构,并保持24小时信息通畅,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能够及时取得联系,迅速启动应急机制。3月29日,滁州市发生首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立即对做好全省动物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4月7日启动应急机制,成立6个工作组(综合组、宣传组、生产动态监测组、现场处置组、防疫监督组和物资保障组),每日例会会商,及时通报情况,报送防控信息,统筹安排工作。
4.强化人兽共患病防控。2013年,在加大农业血防工作的同时,按照规范继续做好全省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8种重点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一是推进综合治理,加大农业血防工作力度。加强农业血防组织领导,实行责任制管理。各地把农业血防工作纳入动物防疫目标管理和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责任制管理。及时部署,确保农业血防工作顺利开展。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农业血防工作的通知》,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配合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二是重点开展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检测工作。全省各市对存
栏的奶牛全部进行“两病”检测,发现阳性牛,立即进行处置,确保全省无“两病”阳性家畜存在。三是做好狂犬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红项圈)项目的实施。界首市被国家疫控中心列为狂犬病防治技术集成示范县,按照项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防治经验。(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李臻平)【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2013年全省共
申报牲畜耳标4494.4万套,签收1968.6万套。已供货耳标3603.5万套(猪、牛、羊耳标分别为2738万套、216.5万套、649万套)。(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
福建省畜牧业
【概况】2013年,福建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家禽业和草食动物。坚持特色发展、规模发展、绿色发展,推广生态环保型养殖模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养殖面源污染治理,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禽产业体系。全省牧业产值513.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66%。生猪出栏2092.0万头,同比增长1.1%,存栏1296.2万头,同比下降3.3%;牛出栏25.6万头,同比增长5.3%,存栏68.9万头,同比增长0.6%;奶牛存栏5.0万头,同比下降2.0%;羊出栏150.4万只,同比增长5.2%,存栏115.8万只,同比增长4.5%;家禽出栏33862.6万只,同比增长19.1%,存栏9937.9万只,同比增长8.2%;兔出栏1883.1万只,同比增长3.8%,存栏930.9万只,同比增长2.1%。肉蛋奶总产量251.5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肉类产量211.2万吨,同比增长5.2%;禽蛋产量25.0万吨,同比下降1.6%;奶类产量15.3万吨,同比下降0.6%。生猪、奶牛、肉鸡、蛋鸡等规模化率分别为62%、77.7%、93.1%、91.7%。
(福建省农业厅畜牧业处 陈学贵
福建省畜牧总站 成宏)【扶持生猪生产】有效扶持生猪产业发展,一是实施
生猪良种补贴。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对福清、平和、南靖、延平、尤溪、新罗、上杭、长汀、漳平、永定、蕉城、仙游、南安等13个县(市、区)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共补贴41万头能繁母猪,补贴金额为1640万元;二是实施畜牧保险,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人保财险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保险工作的通知》,在各级农
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专项经费8691.04万元。省财政共下达受H7N9流感影响扶持家禽业发展补助资金12081.52万元。
57.85元/千克、56.43元/千克和3.64元/千克,与上
年同比分别增长34.44%、25.4%和6.12%。
三是家禽生产受H7N9流感影响较大,养殖效益低下。3月,安徽省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受其影响,全省家禽生产、加工、销售和市场消费剧烈波动,【省部级投资兴建的畜牧业项目】
活禽交易基本停止,经济损失惨重。5月,随着各级政1.中央项目建设。2013年共组织建设了畜禽良
府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家禽生产稳步恢复,家禽市种工程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国
场运营秩序基本恢复正常。2013年,全省活鸡、鸡蛋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5个批次135个项目,项目总
均价14.89元/千克和9.19元/千克,与上年同比增长投20167.3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775万元。2个畜
3.12%和3.84%,但禽业行业整体效益低下。禽良种工程项目,总投资619.6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四是动物疫情稳定,畜产品安全形势平稳。全年350万元。102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
投资13960元,其中中央投资6310万元。5个奶牛未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血吸虫病等重点动物疫
病得到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向好,未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总投资14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690万元。2个国家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920万元,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省级抽样监测情况其中中央投资225万元。24个“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
和新城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在80%、70%、目,总投资3232.75万元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00
76%、79%和80%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兽万元。
药、饲料、生鲜乳合格率分别为96.5%,96.9%、2.省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2013年现代畜牧业
99.9%,饲料和畜产品没有检出违禁物质。项目(畜牧小区)、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温台丽生态
五是招商引资步伐加快,要素集聚能力得到加强。规模猪场、畜禽种苗工程、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示范
科技、人才等要素进军畜禽养殖、加工产业,呈现试点等省级项目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3310万元,资本、
强劲势头。在2013合肥农交会举办期间,成功举行了省共下达各类项目补助经费4680万元,其中:28个省
安徽省畜禽发展项目对接会,现场签约项目共有22级现代畜牧业项目扶持经费1680万元,29个温台丽
项,总投资金额为56.78亿元,内容包括企业与银行信生猪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建设扶持经费830万元,34个
山区海岛发展特色畜牧业项目补助经费740万元,13贷签约、产学研成果转化签约和投资基金机构融资签
约等多元合作。同时,各地也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开展个畜禽种苗工程和保护项目扶持经费500万元,7个
种公猪站建设项目补助经费350万元,28个畜禽排泄招商引资。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钱晖)物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项目补助经费580万元。
(浙江省畜牧兽医局 李玲飞)
2013年,【全省生猪存栏1畜禽养殖与生产】612.6
万头,同比增长3.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42.9万安徽省畜牧业
头,同比增长1.1%。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55.1万头、605.3万头和24717.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1%、【概况】2013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53.6万吨,
增长2.2%和下降1.3%。全省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同比增长1.69%,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规
别为2971.5万头,122.1万头和1045.0万头,同比分模养殖比重达到6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年
别增长1.5%、0.1%、2.8%。全省家禽出栏72415.7初目标。
万只,同比增长2.1%。一是上半年生猪价格前跌后升,下半年转入稳定
发展阶段。2013年初以来,全省生猪均价和生产经历
扶持家禽生产】为克服H7N9流感对禽业生产造成了持续走低、缓慢回升和持续稳定发展的3个阶段。【
2~4月,生猪价格持续下跌;5 ~8月,生猪价格止跌缓严重影响,进一步稳定禽业发展,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慢回升;从9月初至12月,生猪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盈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禽业生产的通知》。
全省各级财政共补贴资金1.02亿元,减免电利态势,饲养每头猪约可盈利200~300元。2013年,2013年,
费2144万元,减免税费200万元,减免检疫费全省生猪平均价格14.99元/千克,与上年同比下降
1036.98万元,减免排污费52万元。多项扶持政策的1.51%。
出台和落实,有效保护了家禽生产能力。二是牛羊生产相对稳定,后市发展前景看好。全
年肉牛肉羊奶业生产发展平稳,肉牛养殖新模式——
2013年9【扶持肉牛肉羊生产】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奶公犊育肥快速兴起,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新的亮点。
办公厅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肉牛肉2013年,全省牛肉、羊肉、生鲜乳平均价格分别为
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省财政整合2310万元资金支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肉牛肉羊良种繁育、肉牛肉羊生产大县奖励和产业化、秸秆养畜发展。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政策。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程智中)【扶持奶业生产】
一是政策扶持。2013年,省级财政继续列出专项资金,对2012年度全省引进的13298头奶牛(其中进口奶牛10011头)和7个新(扩)建奶牛场、小区进行补贴,及时下拨补贴经费1925.35万元,为推进全省奶牛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二是奶源基地建设。2013年底,现代牧业集团蚌埠公司4万头奶牛场已存栏奶牛26000头,全部竣工并投入生产运营,规划的液态奶生产线正在建设。
三是奶牛饲草和饲料发展。安徽省奶牛青贮饲料专用玉米品种主要为耀青1号、白顶1号,在蜡熟期刈割、粉碎青贮。全省规模奶牛场均建有青贮饲料种植基地,每年仅种植青贮玉米1.3万公顷,同时奶牛养殖企业还收购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饲养奶牛。现代牧业公司在五河县已流转土地6666.7公顷,其中,已种植紫花苜蓿3133.3公顷,完成收割、半干青贮、高水分青贮等过程,成功破解了南方地区种植紫花苜蓿难题;种植青贮玉米3533.3公顷,解决能量饲料问题。全省推广TMR饲喂技术,43家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已经应用这项技术。
四是奶牛良繁体系建设。安徽全面落实国家奶牛良种补贴政策,积极推动奶牛良繁体系建设。2013年,在全省筛选50家规模奶牛场,建立高产核心母牛群10000头。推广高产奶牛性控冻精8000剂。现代牧业蚌埠公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引进高产优质奶牛20922头,为全省奶牛良繁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了全省奶牛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标准化规模养殖】一是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场(小区)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2013年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9000万元,用于全省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实施有效改善生猪饲养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实施中央财政“菜篮子”产品生产(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扶持)项目。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全省扶持“菜篮子”(畜牧)产品生产项目资金4600万元,扶持符合条件的部省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98家。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程智中)
【畜禽良种工程】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中央继续对全省生猪、奶牛、肉牛和种公羊进行良种补贴项目,补贴金额3625万元。中央投资1150万元,用于涡阳县、谯城区、砀山县和宣城市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二是畜禽资源保护有效推进。省财政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安排了专项资金800万元,同时,还利用农业部下达全省的3个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80万元并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500万元等项目资金,进一步强化落实省农委《关于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意见》精神。利用这些项目资金集中投放于“濒危资源、主要区域、关键环节,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良种繁育及推广】成功开展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工作。2013年成功举行了第四期种猪生产性能集中测定工作,抽测种猪130多头,33头种猪取得测定成绩。率先在种猪测定成绩发布和展示上运用省粮食交易中心的综合交易平台,运用电子手段,实现远程成果发布和优秀种猪展示。同时还受参测企业委托,组织开展电子交易活动。举办了种猪测定员培训班,为全省储备了55名种猪测定人员。坚持引导种猪生产企业开展场内测定,全省已有3家企业按照《安徽省种猪生长性能测定规程》开展场内测定工作,其测定数据每周直接上报全国猪联合育种遗传评估中心数据库。有1家种猪生产企业进入全国核心育种场行列,3家企业进入协作组成员单位。
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和推广利用测定结果。2013年在全省筛选40家规模奶牛场,奶牛万头核心群选育工作取得进展。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
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 涂小璐)【秸秆养畜示范】安徽省是全国肉牛肉羊主产区和
中原肉牛肉羊带的主要优势区域,牛羊业是皖北地区和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13年,全省肉牛存栏155.09万头,肉羊存栏605.28万头。近年来,全省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障畜产品供给、节约粮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出发,以提高秸秆饲用量、改善秸秆饲用品质为核心,以国家秸秆养畜项目为载体,以发展肉牛肉羊奶牛为机遇,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工作。
【饲料工业】2013年,全省饲料总产量495.71万吨,同比下降1.91%。配合料总产量460.86万吨,同比增长2.88%;浓缩料总产量22.64万吨,同比下降48.03%;预混料总产量12.22万吨,同比下降11.86%。总体呈现“二升四降”的特点,“二升”即猪
料、水产料产量增长,成为2013年生产亮点。2013年在生猪大量存栏的背景下,全省猪饲料增量显著,总产量为157.06万吨,同比增长15.89%,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31.6%。全年水产料总产量为26.8万吨(不含水产浓缩料和预混料),同比增长43.3%,超过全国平均涨幅,是饲料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四降”即禽料、浓缩料、预混料产量和饲料总产值下降。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后,全省禽饲料产业遭受严重打击,全年总产量仅为68.71万吨,占饲料总产量的13.8%,同比下降30.3%。其中蛋禽配合料65.4万吨,同比下降26.8%;蛋禽浓缩料0.16万吨,同比下降98.3%;肉禽饲料总产量237.26万吨,同比下降5.6%。浓缩料及预混料的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散养户的退出速度在加快,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需求进一步加大。饲料总产值119.72亿元,同比下降8.1%。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杨林)【兽医事业发展概况】2013年,全省兽医工作紧紧围
绕“两个努力确保”防控目标,积极转变兽医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兽医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兽医体系,不断推进新型兽医队伍建设,认真实施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成功应对突发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实施兽药GMP、GSP管理,组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各项兽医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组织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考核,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新城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认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集中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全年共检测主要样品45.55万份,其中血清学样品30.36万份、病原学样品15.19份。产地检疫证明和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回收率均为95%以上。回收动物免疫标识904.52万枚,其中猪免疫标识、牛免疫标识、羊免疫标识分别为724.15、37.96、142.41万枚。在交易市场监督检查中,畜类、禽类和动物产品的持证率分别为95%、97%和98%。组织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有765人报名参加,其中142人取得执业兽医资格、112人取得助理执业兽医资格。
【兽药生产】2013年全省在册兽药生产企业共有46家,其中5家通过了农业部兽药GMP验收,在建1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产值61371.99万元,销售额58545.7万元,毛利9860.64万元。通过专项整治,规范管理,加大监督抽检和宣传培训力度等措施,兽药产品质量提高,抽检兽药样品289批,合格279批,合格率96.54%,比上年略有增长。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李臻平)
【畜牧业科技推广】
1.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在大型养殖企业中,重点以引导建立创新联盟、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加强信息政策引导的方式,促进其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难以独立承担技术创新和购买服务成本的情况下,通过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共同分担技术服务成本,同时引导专业的技术服务公司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在中小规模养殖和家庭养殖中,重点加强公共技术推广服务产品,努力提高其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
2.进一步创新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服务机制。一是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员和技术推广员两支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畜牧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在强化268名覆盖全省市、县、区的技术指导员队伍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稳定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二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对指导员的全程技术跟踪指导与服务,始终保持指导员队伍的“保鲜度”。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养殖户科技需求表达与反馈机制。
3.推动技术推广服务从物的服务向人的服务转变。着力从培育养殖业经营主体的角度出发,推动技术推广向模式推广转变,打造养殖场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育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才,提高养殖业从业人员素质。
4.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取得新成效。2013年,各级畜牧技术人员共结对帮扶10000家畜禽养殖场,辐射带动10万畜禽养殖场(户)。全省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600多场次,直接受训30多万人次,组织巡回报告445场次,广播、电视讲座227次,发放技术明白纸52.6万份、科技书5.5万本、科技光盘7000多张,累计上门服务20万多人次,接受电话等技术咨询18万次,短信服务3万次,建立三大类技术示范点100多个,“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信息管理”三大类17项主推技术推广应用面达到45%以上。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800人次。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兽医法制建设】近年来,全省先后制定了《安徽省
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切实加强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2013年,全省组织开展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自评估,完成了自评报告,上报农业部;11月,省农委文件明确了全省动物诊疗机构(动物诊所)使用面积。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李臻平)【饲料工业法制建设】根据新实施的《饲料和饲料添
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全省各级畜牧饲料管
理部门加强饲料行政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饲料行业发展成绩,宣传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意义。组织企业按照要求,对获得审查合格证等企业及时申请换证;加强饲料行政管理和执法培训,全面提高饲料行业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和执法水平;组织企业认真学习新版《条例》,保证新旧《条例》过渡期行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杨林)【兽医机构队伍建设】
1.深化改革。2013年全省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改革取得的成果,省、市、县三级强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三大体系保持稳定,兽医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2.组织调研。为贯彻落实《全国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全面总结全国动物防疫体系一期规划建设成效,做好下一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全省配合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调研。调研统计表明,全省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省级兽医机构数4个,分别是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省级机构编制总计79个,其中行政编制12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67个。省级兽医机构实有人数72人。16个市市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机构50个(其中有10个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个为内设机构),编制449个,实有兽医管理人员377人。
3.新型兽医队伍建设。根据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出的“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的目标和要求,全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进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登记注册。严格按照农业部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建立官方兽医队伍的要求,对全省现有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直接从事官方兽医工作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经农业部确定,全省现有官方兽医2875名。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强化执法能力建设行动的通知》要求,制定《安徽省官方兽医培训方案》,全年对100余名官方兽医进行了师资培训,对1200余名官方兽医进行了能力提升培训。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王光)【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动
物卫生监督执法行风规范行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执法人员个人自查自纠、内部测评、社会评议等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能力。
及时更新监管对象的信息。各地按照分类管理对
象管理办法要求,对达到条件的监管对象全部建档,更新信息;推进备案监管对象挂牌工作,按照监管对象所属风险等级,分别加挂A、B、C三种标牌,全省监管对象挂牌率达80%以上;推进官方兽医驻场办公室建设,全省已有40%的监管对象建设了官方兽医驻场办公室;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督检查,全年共查处动物防疫条件案件86起。
(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钱瑜)【草原行政许可】农业部下放至省级的许可事项共4
项,分别为草种进(出)口审批、草种检验员资格认定、草种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工程设施使用七十公顷以上草原审批,全省积极做好承接工作,确保实现无缝衔接。
(安徽省畜牧总站 吴宓)【饲料安全监管】一是抓方案制定。按照农业部、省
农委的统一部署,先后制定了全省兽药、饲料、生鲜乳监督抽检、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以及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等年度工作方案,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要求量化和责任化。二是做好案件督导工作。赴淮南市、宿州市等地督办假劣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事件3起;对农业部发布的兽药监督通报和假兽药查处活动涉及全省10个市(县、区),44个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共计69批假劣兽药产品,下达了要求迅速查处的通知,并对相关市(县、区)查处情况进行了监督抽查;妥善应对周边省份“滥用抗生素”、“速成鸡”等突发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省没有发生重大的兽药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全省饲料生产企业所在地的16个地(市)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所有能查到,拥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及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四是举办全省兽药、饲料监督执法人员培训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会议,部署了全年兽药、饲料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五是完成农业部下达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监督抽检工作、饲料监督抽检工作、兽药监督抽检工作、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以及其他各类监督抽检、委托检验,共计4767批次。六是开展“瘦肉精”和“抗生素”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农业部养殖环节“瘦肉精”检测和排查计划。七是配合农业部畜产品监督检测中心(南昌)对全省畜产品例行监测4次,共抽取样品400余批,检出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2批,合格率99.0%;配合重庆市兽药饲料检测所对全省奶站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次,抽取生鲜乳样品30批,检出β内酰胺酶超标1批,合格率
96.7%;配合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对全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监督检查1次,抽取样品100批次,,未检出违禁药物,合格率100%。八是配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调研中兽药国家标准,采购中药材标本70余种;协助农业部开展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完成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的兽药生物制品和兽药GSP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管理工作。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李东风)【“瘦肉精”专项整治】省农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
全省2013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3年“畜产品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完成全年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部级专项监督检测和养殖环节的抽检任务,未发现阳性样品。各地成立了“瘦肉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和暗访,全面强化了“瘦肉精”监管。省农委先后依托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延伸绩效考核工作对全省16个地、市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查指导。
(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钱瑜)【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实施《2013年安徽省生
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方案》,进行了生鲜乳国标安全指标总共4批抽样监测,合格率100.0%。对26个生鲜乳收购站、72辆运输车进行全覆盖检查,检查奶站375次,检查运输车421次,出动执法人员1303人次,取缔生鲜乳收购站7个。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程智中)【兽医实验室管理】2013年,按照“以考促建、规范管
理、提升能力”的基本思路,以推进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现场考核为抓手,以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为手段,狠抓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平。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已有57个兽医实验室通过考核,其中市级11个、县级46个,占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总数的51.45%。4月,省级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顺利完成全国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6~8月,组织16个市、9个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35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全省60个参与规定项目比对的实验室中,有29个实验室所有比对项目检测值完全准确。通过比对试验的开展,参与的兽医实验室数量在逐年增加,比对项目的检测准确率也在逐年提高,全面提升了全省市县级兽医系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兽药质量与药物残留监督管理】2013年,共检测完
成样品4767批,其中,完成国家监督抽检计划1207
批(兽药289批,饲料558批,畜产品240批,生鲜乳120批);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768批,累计完成监督监测任务1975批。此外,还完成兽药、饲料报批、免税等委托检测2158批。养殖场“瘦肉精”检测582户1746个尿液,其他畜产品、饲料等检测样品634批次。从监测情况看,2013年抽检兽药样品289批,合格279批,合格率96.54%,比上年略有增长;饲料质量监督抽检192批,合格186批,合格率96.9%,比上年增长1.5%,养殖环节饲料违禁添加物监测145批、蛋白类饲料中监测三聚氰胺50批,苯乙醇胺A专项104批,合格100.0%;全年检测畜产品3304批次,合格率99.85%,与上年基本持平。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李东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2013年,继续开展农业
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同步开展省级标准化养殖场认定工作。全省共创建13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7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组织召开了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生态养殖现场会,并对2011年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颁发标牌。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程智中)【行业标准建设】为科学、规范全省动物防疫工作,
组织制定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鸭黄病毒感染诊断规程》、《肉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鸡传染性喉气管炎PCR检测技术规程》、《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及检测技术规范》5个安徽省地方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公布。(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确保免疫质量。一是规范免疫程序。根据《2013年全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农业部、省农委春防、秋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规模畜禽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使存栏畜禽常年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二是规范技术操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规范疫苗保存运输、疫苗免疫、免疫档案管理、疫情信息报告、标识佩戴和信息填报等工作。三是规范监测标准。采取集中监测与分散监测、重点监测与常规监测、定期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全省畜禽免疫抗体监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
2.加强疫情监测。一是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为主
96.7%;配合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对全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监督检查1次,抽取样品100批次,,未检出违禁药物,合格率100%。八是配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调研中兽药国家标准,采购中药材标本70余种;协助农业部开展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完成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的兽药生物制品和兽药GSP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管理工作。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李东风)【“瘦肉精”专项整治】省农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
全省2013年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3年“畜产品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完成全年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部级专项监督检测和养殖环节的抽检任务,未发现阳性样品。各地成立了“瘦肉精”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和暗访,全面强化了“瘦肉精”监管。省农委先后依托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延伸绩效考核工作对全省16个地、市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查指导。
(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钱瑜)【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实施《2013年安徽省生
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方案》,进行了生鲜乳国标安全指标总共4批抽样监测,合格率100.0%。对26个生鲜乳收购站、72辆运输车进行全覆盖检查,检查奶站375次,检查运输车421次,出动执法人员1303人次,取缔生鲜乳收购站7个。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程智中)【兽医实验室管理】2013年,按照“以考促建、规范管
理、提升能力”的基本思路,以推进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现场考核为抓手,以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试验为手段,狠抓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平。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已有57个兽医实验室通过考核,其中市级11个、县级46个,占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总数的51.45%。4月,省级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顺利完成全国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6~8月,组织16个市、9个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35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全省60个参与规定项目比对的实验室中,有29个实验室所有比对项目检测值完全准确。通过比对试验的开展,参与的兽医实验室数量在逐年增加,比对项目的检测准确率也在逐年提高,全面提升了全省市县级兽医系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兽药质量与药物残留监督管理】2013年,共检测完
成样品4767批,其中,完成国家监督抽检计划1207
批(兽药289批,饲料558批,畜产品240批,生鲜乳120批);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768批,累计完成监督监测任务1975批。此外,还完成兽药、饲料报批、免税等委托检测2158批。养殖场“瘦肉精”检测582户1746个尿液,其他畜产品、饲料等检测样品634批次。从监测情况看,2013年抽检兽药样品289批,合格279批,合格率96.54%,比上年略有增长;饲料质量监督抽检192批,合格186批,合格率96.9%,比上年增长1.5%,养殖环节饲料违禁添加物监测145批、蛋白类饲料中监测三聚氰胺50批,苯乙醇胺A专项104批,合格100.0%;全年检测畜产品3304批次,合格率99.85%,与上年基本持平。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李东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2013年,继续开展农业
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同步开展省级标准化养殖场认定工作。全省共创建13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7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组织召开了全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生态养殖现场会,并对2011年部、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颁发标牌。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程智中)【行业标准建设】为科学、规范全省动物防疫工作,
组织制定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鸭黄病毒感染诊断规程》、《肉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鸡传染性喉气管炎PCR检测技术规程》、《规模化水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及检测技术规范》5个安徽省地方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公布。(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确保免疫质量。一是规范免疫程序。根据《2013年全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农业部、省农委春防、秋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规模畜禽场(户)实行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使存栏畜禽常年处于有效免疫保护状态。二是规范技术操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规范疫苗保存运输、疫苗免疫、免疫档案管理、疫情信息报告、标识佩戴和信息填报等工作。三是规范监测标准。采取集中监测与分散监测、重点监测与常规监测、定期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全省畜禽免疫抗体监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
2.加强疫情监测。一是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为主
的集中监测工作。春秋两季共检测样品45538份,其中血清学样品29108份,病原学样品16430份。及时评估免疫效果,掌握病原分布,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开展定点监测。根据全省动物养殖情况、流通模式和地理环境,设立6个省级固定监测点,开展持续监测。每月采集血清学和病原学样品各50份,重点监测主要动物疫病。同时,在合肥市徽商城禽类交易市场设立禽病监测点,每月采样1次,每次采集禽类血清和棉拭子样品120份。三是做好地方品种动物疫病净化检测。为做好规模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9~10月,配合国家疫控中心,结合实际,选定宣城市、芜湖市的2个祖代禽场和合肥市1个原种猪场,开展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情况摸底调查,并采集鸡血清、棉拭子、种蛋蛋清各599份和猪血清、猪扁桃体各100份开展相关疫病检测。
3.完善应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省、市、县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指挥、决策和处理工作。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负总责,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制度,配备有专用值班电话、传真,并向社会公开。各市、县(区)也建立了相应指挥机构,并保持24小时信息通畅,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能够及时取得联系,迅速启动应急机制。3月29日,滁州市发生首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立即对做好全省动物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4月7日启动应急机制,成立6个工作组(综合组、宣传组、生产动态监测组、现场处置组、防疫监督组和物资保障组),每日例会会商,及时通报情况,报送防控信息,统筹安排工作。
4.强化人兽共患病防控。2013年,在加大农业血防工作的同时,按照规范继续做好全省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8种重点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一是推进综合治理,加大农业血防工作力度。加强农业血防组织领导,实行责任制管理。各地把农业血防工作纳入动物防疫目标管理和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责任制管理。及时部署,确保农业血防工作顺利开展。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农业血防工作的通知》,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配合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二是重点开展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检测工作。全省各市对存
栏的奶牛全部进行“两病”检测,发现阳性牛,立即进行处置,确保全省无“两病”阳性家畜存在。三是做好狂犬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红项圈)项目的实施。界首市被国家疫控中心列为狂犬病防治技术集成示范县,按照项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防治经验。(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
安徽省畜牧兽医局 李臻平)【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2013年全省共
申报牲畜耳标4494.4万套,签收1968.6万套。已供货耳标3603.5万套(猪、牛、羊耳标分别为2738万套、216.5万套、649万套)。(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朱良强 陈静)
福建省畜牧业
【概况】2013年,福建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家禽业和草食动物。坚持特色发展、规模发展、绿色发展,推广生态环保型养殖模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养殖面源污染治理,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禽产业体系。全省牧业产值513.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66%。生猪出栏2092.0万头,同比增长1.1%,存栏1296.2万头,同比下降3.3%;牛出栏25.6万头,同比增长5.3%,存栏68.9万头,同比增长0.6%;奶牛存栏5.0万头,同比下降2.0%;羊出栏150.4万只,同比增长5.2%,存栏115.8万只,同比增长4.5%;家禽出栏33862.6万只,同比增长19.1%,存栏9937.9万只,同比增长8.2%;兔出栏1883.1万只,同比增长3.8%,存栏930.9万只,同比增长2.1%。肉蛋奶总产量251.5万吨,同比增长4.1%,其中肉类产量211.2万吨,同比增长5.2%;禽蛋产量25.0万吨,同比下降1.6%;奶类产量15.3万吨,同比下降0.6%。生猪、奶牛、肉鸡、蛋鸡等规模化率分别为62%、77.7%、93.1%、91.7%。
(福建省农业厅畜牧业处 陈学贵
福建省畜牧总站 成宏)【扶持生猪生产】有效扶持生猪产业发展,一是实施
生猪良种补贴。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对福清、平和、南靖、延平、尤溪、新罗、上杭、长汀、漳平、永定、蕉城、仙游、南安等13个县(市、区)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共补贴41万头能繁母猪,补贴金额为1640万元;二是实施畜牧保险,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人保财险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保险工作的通知》,在各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