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它包含了“敬祖”、“祭祖”、“寻根”、“报本”,“孝道”、“团圆”、“奉献”、“责任”和“继往开来”等“孝亲”元素。重阳敬老,端午敬贤无不透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然而,节日的表现形式则渐显功利。以“压岁钱”为例:除夕夜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以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于小儿胸前,谓能压邪驱鬼,借以祝福,故名“压祟钱”。但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几乎完全异化成为了一种纯粹的金钱交往,人们往往以给予量的多少相攀比。此外,在节日祝词上,传统的雅文化失去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遭遇到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骤转变,因此日渐淡隐,甚至完全消失。例如,上巳节是古人春季踏青郊游、团聚野餐的节日,因形成了丰富的“雅”文化而倍受古代文人的推崇。如出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庭序》就是记载文人“曲水流筋饮宴游乐”的上巳节盛况;杜甫“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族旗”的鲜活诗句;刘长卿更是用轻快之笔勾勒出江南文人雅士郊游饮宴的浪漫节日场面:“江南风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欲过。”古代节日乃“文人的盛节”,有极强的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但时至今日,已由“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步步高升”、“财源滚滚”等吉利祝语所简化代之。而在美国众多节日贯穿着感激、咏恩和对个体贡献的认可。这一精神与美国主流文化即白人文化密不可分。美国主流文化根基于基督教,普遍接受传统的“原罪说”。按照这种信念,所有的人都是因原罪落入现世受苦受难的。虽然耶酥自身无罪,但他为了达成人与上帝的和解,不惜以自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此带走人类的罪恶,使人得以永生。刻骨铭心的罪孽深重感与上帝之子的大慈大悲,使居主流文化的基督教徒对“博爱”有独特的理解,对上帝及其儿子心存无限感激。基于“原罪说”对人类本性的认识,主流文化更看重人间的美德和善行,并将之视为对耶酥的回报,产生了“感恩”文化)。而圣诞贺卡、母亲节鲜花和情人节玫瑰等传统社会交往,则更体现情感友谊,交换的礼物多注重其情感价值而非物质价值,倒真像中国俗语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仁义重”。正如世界上其他种类一样,人类也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性情。不同的民族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个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个性才有魅力和存在的价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和文化传统,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背向和发展的异途。但是
透过中美节日文化差异,我们能洞察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和由此衍生的制度、伦理、审美价值等观念的内在灵魂,通过比较与分析可以加深双方的了解,在今天这个开放、竞争、合作的世界里更好地加强沟通和交流。[参考文献][1]高占祥.论节日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59.[2]张承平,万伟珊.文化的普适与包容[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7):64-69.[3]DAVISL.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Press,2001:17·18.[4]甘世安,魏水利.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93-97.AComparisonofChineseandAmericanCulturesEmbodiedinTraditionalFestivalsWangRong(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责任编辑范振杰]27
相关文章:
[1] 中国式情人地图 《女人世界》2008年02期
[2] 比较视野中的中西传统节日文化 《中州学刊》2008年04期
[3]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 《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4] 试论中西文化差异 《思茅师专学报:综合版》2008年04期
[5]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nglish teaching to non-English majors 《美中外语》2008年07期
[6] On dietary culture between east and west 《美中外语》2008年07期
[7]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family and American family 《美中外语》2008年07期
[8] 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 《商业科技》2008年02期
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它包含了“敬祖”、“祭祖”、“寻根”、“报本”,“孝道”、“团圆”、“奉献”、“责任”和“继往开来”等“孝亲”元素。重阳敬老,端午敬贤无不透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然而,节日的表现形式则渐显功利。以“压岁钱”为例:除夕夜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以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于小儿胸前,谓能压邪驱鬼,借以祝福,故名“压祟钱”。但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几乎完全异化成为了一种纯粹的金钱交往,人们往往以给予量的多少相攀比。此外,在节日祝词上,传统的雅文化失去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遭遇到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骤转变,因此日渐淡隐,甚至完全消失。例如,上巳节是古人春季踏青郊游、团聚野餐的节日,因形成了丰富的“雅”文化而倍受古代文人的推崇。如出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庭序》就是记载文人“曲水流筋饮宴游乐”的上巳节盛况;杜甫“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族旗”的鲜活诗句;刘长卿更是用轻快之笔勾勒出江南文人雅士郊游饮宴的浪漫节日场面:“江南风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欲过。”古代节日乃“文人的盛节”,有极强的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但时至今日,已由“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步步高升”、“财源滚滚”等吉利祝语所简化代之。而在美国众多节日贯穿着感激、咏恩和对个体贡献的认可。这一精神与美国主流文化即白人文化密不可分。美国主流文化根基于基督教,普遍接受传统的“原罪说”。按照这种信念,所有的人都是因原罪落入现世受苦受难的。虽然耶酥自身无罪,但他为了达成人与上帝的和解,不惜以自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此带走人类的罪恶,使人得以永生。刻骨铭心的罪孽深重感与上帝之子的大慈大悲,使居主流文化的基督教徒对“博爱”有独特的理解,对上帝及其儿子心存无限感激。基于“原罪说”对人类本性的认识,主流文化更看重人间的美德和善行,并将之视为对耶酥的回报,产生了“感恩”文化)。而圣诞贺卡、母亲节鲜花和情人节玫瑰等传统社会交往,则更体现情感友谊,交换的礼物多注重其情感价值而非物质价值,倒真像中国俗语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仁义重”。正如世界上其他种类一样,人类也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性情。不同的民族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而个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个性才有魅力和存在的价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和文化传统,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背向和发展的异途。但是
透过中美节日文化差异,我们能洞察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和由此衍生的制度、伦理、审美价值等观念的内在灵魂,通过比较与分析可以加深双方的了解,在今天这个开放、竞争、合作的世界里更好地加强沟通和交流。[参考文献][1]高占祥.论节日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59.[2]张承平,万伟珊.文化的普适与包容[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7):64-69.[3]DAVISL.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Press,2001:17·18.[4]甘世安,魏水利.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93-97.AComparisonofChineseandAmericanCulturesEmbodiedinTraditionalFestivalsWangRong(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责任编辑范振杰]27
相关文章:
[1] 中国式情人地图 《女人世界》2008年02期
[2] 比较视野中的中西传统节日文化 《中州学刊》2008年04期
[3]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礼貌原则探析 《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4] 试论中西文化差异 《思茅师专学报:综合版》2008年04期
[5]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nglish teaching to non-English majors 《美中外语》2008年07期
[6] On dietary culture between east and west 《美中外语》2008年07期
[7]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family and American family 《美中外语》2008年07期
[8] 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 《商业科技》2008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