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纠纷

如何解决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纠纷

名为借贷,实为借名买房的经济适用房合同

李某林是李某华之父,父子在协商一致后将李某华的房屋指标出售。后经中介介绍,李

某华与周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因李某华的房屋属于经济适用房,不能买卖,因此签订借

款合同,房款就算周某借给李某华,若李某华还不上的话就把房屋抵给周某。双方签订的《借

款合同》内容为:“乙方(李某华)因购买住房需要,特向甲方(周某)借款321015.5元。

双方约定如下:

1、借款周期为2006年12月26日至2008年12月31日;

2、在约定借款周期内如果乙方不能偿还全部款项,则乙方将所购房屋转借为甲方使用;

3、在乙方将该房与转借为甲方使用期间,该房屋仅限于周强本人居住,不得转让,不

得买卖,不得出租,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责任由周强本人承担,乙方李小华概不负责;...

查看详细>>

法院判决:房屋登记人将房屋过户给出资人审理上述案件法院的东小口法庭认为:本案

原被告之间争议焦点是原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借款买房关系还是借名买房关系.虽然周某

与李某华父亲签订有《借款合同》,但综合本案双方举证和陈述看, 双方之间关系应该是

借名买房关系,原因有以下四点:

1、 依《借款合同》看,借款的目的是用于购房,而借款金额比购房合同载明的购房款

多五万元,此多余数额与借款目的不相符,并无借款必要,而且李某华事后没有归还,也没

有证据证明其曾经要求归还,故此从借款金額看,借款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存疑;

2、购房款外,其他购房的税费支出包括装修支出等都是周某支付,且购房的手续材料除

房屋所有权证外都在周某处保管,这不符合如果李某华为产权人的常理;

3

、如本案是李某华购房,则其应当对款项来源,还款时间和进程都应知晓,且李某华

又亲身参与了购房的全过程,但现在却称不知道《借款合同)》存在,此种陈述难以令人信

服;

律师说法:双方实际签订借名买房协议,房屋应归出资人

在借名买房的背后,实际出资人会与登记购房人签订相应的房屋买卖合同,以保证自己

能够取得所购买的房屋,该合同的有效性对实际出资人是否能够取得房屋或者最大化的保护

自身的利益至关重要。对于双方在幕后签订买卖合同的有效性需要具体分析。

针对上述情形,靳双权律师提出了自己的代理意见并得到法院支持,为周某争取到了房

屋的所有权。其代理意见主要如下:

1.借名购买一般的商品房,该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合同

意思自治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人有权依据《合同法》有关委托代理方面

的规定,委托他人代理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其中当然包括代理买卖房屋。如果不存在恶意

规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为,双方当事人自愿签署的借名买房合同合法有效,应具有法律效力。

实际出资人可以以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登记购房人将所购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

2.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特殊房屋的合同效力

对于该类合同的效力,我国不同法院有不同的认识,有的法院认为该类合同为无效合

同...

房屋限购政策出台:兴起借名买房

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

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借名买房”的方式,即以

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购房,而购房款项却由购房者自己支付。

“借名买房”的原因

(一)规避法律或者政策。购买房产需要一定的资格,事实购房人没有资格购买,而登记

购房人具有资格购买是最常见的情形。比如,有些人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又想买这

样的房屋,就只能借他人名义买房。再比如,已经拥有住房的居民以他人的身份证登记购买

房屋,以规避“限购令”关于不得购买第二或第三套住房的规定

(二)贪图便宜享受优惠。比如,只有具有城镇户口的在岗职工,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贷

款。购房人没有资格办这种贷款,于是以别人的名义办理公积金贷款。还有单位建集资房的,

价格实惠,但单位员工却没有经济实力,单位有明文规定,集资房只对本单位员工出...

查看详细>>

“借名买房”法律风险:实际出资人只享有长期居住权

“借名买房”即指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的人以具有购买资格的人的名义购买经

济适用房。房产证上的所有权人系名义上的购买人,而实际出资的则是另外的人。

“借名买房”的当事人双方在购房前都会私下签订一个协议,对“借名”行为做出约

定:1.双方明确约定一方将自己所有的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房号转让他方;2.双方不明确约定

买卖房号,仅签订协议约定,房屋购买后有关房屋的所有权利归属于实际出资人一方,名义

买房人要无条件协助实际出资人办理相关手续;3.名义买房人在购买经济适用房之后即与实

际出资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该套房屋出卖给实际出资人,待政策允许后再办理产权

过户手续。

双方产生纠纷一般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名义买房人想实际占有房屋,起诉实际出

资人腾房;第二种是实际出资人起诉名义买房人,要求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

法院判决倾向:实际出资人享有长期居住权

双方签订的“借名买房”协议,使不具备购买经适房资格的人借用他人名义购买到了经

济适用房,按照《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应属于无效协议,但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

也同样出现了该《管理办法》是否具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问题。对“借名买房”案

件,法院一般以房屋所有权证上登记的名字认定房屋的所有权人。实际出资人想要回出资,

首先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即便能够证明其是房屋的实际购买人,其要求退还...

经济适用房“黑白合同”法律效力存疑

经济适用房的“黑白合同”则是指,在对购买时间不满五年、不满足上市交易条件的经

济适用房进行交易时房屋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以经济适用房当时的购买原价进行交易,而

在合同附件或另一份合同中将购房总价款分为两个部分,即购房款和装修装饰设备补偿款,

前者是经济适用房当时的购买价,后者是现时商品房价格与经济适用房价格之差价。

该类合同表面上是按照原价转让经济适用房,而实质上买卖双方又同时约定过高的装修

装饰设备补偿款,确保卖方从中赚取差价。涉案合同表面上符合经济适用房转让的形式,实

质上为商品房买卖合同。因以商品房价格出卖经济适用房存在着极大的利益驱动,“黑白合

同”的现象便应运而生。卖家与买家在签订了“黑白合同”后,因为房屋升值而毁约的现象

大量出现。

目前法院对经济适用房“黑白合同”是否无效存在两种观点:

专家结语从靳律师办理的大量借名买房纠纷总结来看,案由的选择非常重要,有时,由

于案由选择错误,法院判决其败诉,但当事人不知道,会认为法院没有公正处理,其实是其

不懂得官司该如何打,我们在打官司过程中,一定要总结出法院对该类案件的审理思路,在

打官司时,一定要按照法院的思路进行,否则极有可能败诉却不知道什么原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现在房地产交易实行限购政策,有些买房人由于没有购房

资格,想通过法院判决的方式将房屋送给买房人,绕过购买资格审核,但这种路子很难走通,

法院在判决的时候,会要求买房提出符合购买资格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法院也不会直接

判决归买房人所有。

不管怎么说借名买房对买卖双方来说都是存在风险的,购房者在买房时一定要做好充分

的准备避免自己陷入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中。

来源:http://china.findlaw.cn/shuofa/shuofadetail/543.html

如何解决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纠纷

名为借贷,实为借名买房的经济适用房合同

李某林是李某华之父,父子在协商一致后将李某华的房屋指标出售。后经中介介绍,李

某华与周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因李某华的房屋属于经济适用房,不能买卖,因此签订借

款合同,房款就算周某借给李某华,若李某华还不上的话就把房屋抵给周某。双方签订的《借

款合同》内容为:“乙方(李某华)因购买住房需要,特向甲方(周某)借款321015.5元。

双方约定如下:

1、借款周期为2006年12月26日至2008年12月31日;

2、在约定借款周期内如果乙方不能偿还全部款项,则乙方将所购房屋转借为甲方使用;

3、在乙方将该房与转借为甲方使用期间,该房屋仅限于周强本人居住,不得转让,不

得买卖,不得出租,否则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责任由周强本人承担,乙方李小华概不负责;...

查看详细>>

法院判决:房屋登记人将房屋过户给出资人审理上述案件法院的东小口法庭认为:本案

原被告之间争议焦点是原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借款买房关系还是借名买房关系.虽然周某

与李某华父亲签订有《借款合同》,但综合本案双方举证和陈述看, 双方之间关系应该是

借名买房关系,原因有以下四点:

1、 依《借款合同》看,借款的目的是用于购房,而借款金额比购房合同载明的购房款

多五万元,此多余数额与借款目的不相符,并无借款必要,而且李某华事后没有归还,也没

有证据证明其曾经要求归还,故此从借款金額看,借款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存疑;

2、购房款外,其他购房的税费支出包括装修支出等都是周某支付,且购房的手续材料除

房屋所有权证外都在周某处保管,这不符合如果李某华为产权人的常理;

3

、如本案是李某华购房,则其应当对款项来源,还款时间和进程都应知晓,且李某华

又亲身参与了购房的全过程,但现在却称不知道《借款合同)》存在,此种陈述难以令人信

服;

律师说法:双方实际签订借名买房协议,房屋应归出资人

在借名买房的背后,实际出资人会与登记购房人签订相应的房屋买卖合同,以保证自己

能够取得所购买的房屋,该合同的有效性对实际出资人是否能够取得房屋或者最大化的保护

自身的利益至关重要。对于双方在幕后签订买卖合同的有效性需要具体分析。

针对上述情形,靳双权律师提出了自己的代理意见并得到法院支持,为周某争取到了房

屋的所有权。其代理意见主要如下:

1.借名购买一般的商品房,该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合同

意思自治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人有权依据《合同法》有关委托代理方面

的规定,委托他人代理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其中当然包括代理买卖房屋。如果不存在恶意

规避法律或者政策的行为,双方当事人自愿签署的借名买房合同合法有效,应具有法律效力。

实际出资人可以以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登记购房人将所购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

2.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特殊房屋的合同效力

对于该类合同的效力,我国不同法院有不同的认识,有的法院认为该类合同为无效合

同...

房屋限购政策出台:兴起借名买房

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

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借名买房”的方式,即以

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购房,而购房款项却由购房者自己支付。

“借名买房”的原因

(一)规避法律或者政策。购买房产需要一定的资格,事实购房人没有资格购买,而登记

购房人具有资格购买是最常见的情形。比如,有些人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又想买这

样的房屋,就只能借他人名义买房。再比如,已经拥有住房的居民以他人的身份证登记购买

房屋,以规避“限购令”关于不得购买第二或第三套住房的规定

(二)贪图便宜享受优惠。比如,只有具有城镇户口的在岗职工,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贷

款。购房人没有资格办这种贷款,于是以别人的名义办理公积金贷款。还有单位建集资房的,

价格实惠,但单位员工却没有经济实力,单位有明文规定,集资房只对本单位员工出...

查看详细>>

“借名买房”法律风险:实际出资人只享有长期居住权

“借名买房”即指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的人以具有购买资格的人的名义购买经

济适用房。房产证上的所有权人系名义上的购买人,而实际出资的则是另外的人。

“借名买房”的当事人双方在购房前都会私下签订一个协议,对“借名”行为做出约

定:1.双方明确约定一方将自己所有的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房号转让他方;2.双方不明确约定

买卖房号,仅签订协议约定,房屋购买后有关房屋的所有权利归属于实际出资人一方,名义

买房人要无条件协助实际出资人办理相关手续;3.名义买房人在购买经济适用房之后即与实

际出资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该套房屋出卖给实际出资人,待政策允许后再办理产权

过户手续。

双方产生纠纷一般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名义买房人想实际占有房屋,起诉实际出

资人腾房;第二种是实际出资人起诉名义买房人,要求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

法院判决倾向:实际出资人享有长期居住权

双方签订的“借名买房”协议,使不具备购买经适房资格的人借用他人名义购买到了经

济适用房,按照《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应属于无效协议,但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

也同样出现了该《管理办法》是否具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问题。对“借名买房”案

件,法院一般以房屋所有权证上登记的名字认定房屋的所有权人。实际出资人想要回出资,

首先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即便能够证明其是房屋的实际购买人,其要求退还...

经济适用房“黑白合同”法律效力存疑

经济适用房的“黑白合同”则是指,在对购买时间不满五年、不满足上市交易条件的经

济适用房进行交易时房屋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以经济适用房当时的购买原价进行交易,而

在合同附件或另一份合同中将购房总价款分为两个部分,即购房款和装修装饰设备补偿款,

前者是经济适用房当时的购买价,后者是现时商品房价格与经济适用房价格之差价。

该类合同表面上是按照原价转让经济适用房,而实质上买卖双方又同时约定过高的装修

装饰设备补偿款,确保卖方从中赚取差价。涉案合同表面上符合经济适用房转让的形式,实

质上为商品房买卖合同。因以商品房价格出卖经济适用房存在着极大的利益驱动,“黑白合

同”的现象便应运而生。卖家与买家在签订了“黑白合同”后,因为房屋升值而毁约的现象

大量出现。

目前法院对经济适用房“黑白合同”是否无效存在两种观点:

专家结语从靳律师办理的大量借名买房纠纷总结来看,案由的选择非常重要,有时,由

于案由选择错误,法院判决其败诉,但当事人不知道,会认为法院没有公正处理,其实是其

不懂得官司该如何打,我们在打官司过程中,一定要总结出法院对该类案件的审理思路,在

打官司时,一定要按照法院的思路进行,否则极有可能败诉却不知道什么原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现在房地产交易实行限购政策,有些买房人由于没有购房

资格,想通过法院判决的方式将房屋送给买房人,绕过购买资格审核,但这种路子很难走通,

法院在判决的时候,会要求买房提出符合购买资格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法院也不会直接

判决归买房人所有。

不管怎么说借名买房对买卖双方来说都是存在风险的,购房者在买房时一定要做好充分

的准备避免自己陷入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中。

来源:http://china.findlaw.cn/shuofa/shuofadetail/543.html


相关文章

  • 开发商将经济适用房作为商品房出售所签订合同的效力及处理
  • 开发商将经济适用房作为商品房出售所签订合同的效力及处理 徐景山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在逐步取消了福利分房的同时,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制度.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已经历经了近十二 ...查看


  •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
  •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四庭 [摘要]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涉及农村房屋买卖的案件逐渐增多.由于涉农的法律规范过于抽象.原则,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的疑难法律问题多.本文针对近年 ...查看


  • 房产新政下如何处理房产买卖合同纠纷
  • 房产新政下如何处理房产买卖合同纠纷 前言: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下简称"房产新政" ...查看


  • 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合同效力及物权归属探讨
  • 陈耀东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内容提要: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借名人向出名人既借名又借人.对于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合同效力以及该经济适用房的物权归属,人民法院出现了迥异的判决结果.有的判决认定合同无效,该经适房有限产权归出名人所有:有 ...查看


  • 夫妻财产制度
  • 夫妻财产制度 1:张艳娟诉江苏万华工贸发展有限公司.万华.吴亮亮.毛建伟股东权纠纷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7年第9期,第48页 2.单洪远.刘春林诉胡秀花.单良.单译贤法定继承纠纷案 --<公报>2006年 ...查看


  • 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
  • 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附理解与说明 20140521 深圳中院 阅读提示:指引于2014年5月21日经由深圳中院审判委员会民事行政执行专业委员会第10次会议第二次修订.条目序号内的侧线标注部分为条文规定具体说明.△ 为了正确审理婚 ...查看


  •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己于2003年12月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2003年12月25日公布.全部条文共计29条,将于200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查看


  • 深中院审理商品房买卖问题指导意见
  • 目 录 1.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若干问题 的指导意见(试行)„„„„„„„„„„„„„„1 2.关于对<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 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的说明„„„„„„„6 3 ...查看


  • 农村安置房买卖纠纷探讨
  • 农村拆迁安置类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探讨 求的"安置房.房屋所处的乡村环境.不受商品房开发限制的一些条件等,满足了部分高收入人群的休闲住房需求.此类购买人群对是否真正拥有房屋产权应该并不是特别关注,他们关注的重点是购买到了这种休息居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