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内在:与你内在的小孩对话

回归内在:与你内在的小孩对话

HOMECOMING

JOHN BRADSHAW 约翰 布雷萧 著

“人类走出创伤的幽谷,途径有许多,在这许多走向康复的途径上,找到内在小孩是一种跨越问题形态的方法。无论目前遭遇的问题困难是什么,当年的创伤是哪一种,寻找内在的小孩均是有助益的做法。成长是一生的事,追寻、接触、关照内在小孩也是持续进行的事,不要操之过急。在着眼于内在世界,情绪趋向,过去经验之时,不要疏忽了眼前的外在现实的生活,才是内外兼修,情理并重的生活方式。”(郑玉英)

天主就临在人的内心深处,可人到处寻找他。

若望和安德肋肋真的认真等待着。于是忽然有一天,当洗者若翰正在讲道时,他抬起眼,看到了祂。「看!看那边!就是他。」若望和安德肋跑去,跟随在耶稣后面。耶稣转过身来,问他们,也问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记载上,这是耶稣第一次对门徒所说的话——「你们要什么?你们找什么?」

我们的回答呢?

若望是个聪敏的年轻人,他要的是全部。「师傅,你在哪里?」他没要求其他事,他只想与天主同住。 耶稣答说:「来看看吧。」

于是他们跟随了耶稣。

也许若望和安德肋所期待的是,耶稣将领他们至某间屋子或茅舍内,在那时,他们可与耶稣在一起,明了真正的幸福与属神的智慧等奥秘。但很快地他们发现,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而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若望忠诚地跟随了耶稣三年。他仔细聆听祂说过的每一句话。他逐渐知道自己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如果我们也能多花些时间与耶稣在一起,我们也会发觉自己是祂所爱的。

最后,一个重要的晚上来到了。若望和安德肋的兄弟西满备办了一顿特别的晚餐。起初,若望并不知道这事的重要意义。在晚餐中,耶稣对若望和其他门徒揭示祂的圣心,这是祂从前未曾作过的。此时,祂终于回答了若望第一次向耶稣所提的问题。

「那爱我之人,父和我将住在他内。」若望,我住在哪呢?我住在你内。

这便是天主在这世界上最喜爱的居住地:你我之内。

天主无处不在,这是当然的。但祂「住」在哪里呢?若望和耶稣所使用的这个「住」字,有它特别的含义。它不单指「在哪里」或「住在哪里」,还意味着与所爱之人或家人同在的亲密关系。天主住留在我们内。祂想与我们亲密地分享生活上的一切。这便是祂创造万物的原因。「一切都是你们的,而你们属于基督,基督属于天主。」 天主住留于我们内。祂总是在。只是,唉,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不在。

人类寻找天主与寻找自我是同一条路。

一位男子朗读他内在小孩(INNER CHILD)写给他父亲的信:

亲爱的爸:

我要你知道,你以前怎样的伤害了我。你给我的处罚必你陪伴我的时候要多。要是你当初愿意花点时间跟我一起,那我也比较能忍受得住那些责打了。我渴望你的爱,超过我所能表达的。要是你告诉过我,你爱我……该多好!我要你爱护我。

一旦大家认领也爱护了自己内在那名受伤的小孩以后,通常那个天生奇怪小孩就会发出他的创造性精力。只要能予以适当的整合,这小孩就会成为一股重生与新活力的力量。卡尔 容格 (CARL JUNG)把这个天生小孩(NATURAL CHILD)称为“奇妙之子” – 是我们探索,敬畏与创造性本质的内在潜能。

第一篇:童年创伤的问题

一. 童年创伤给人生的影响

当一个小孩的发展受阻,感情被压抑(特别是愤怒或受伤的感觉),他便会带着一个愤怒,受伤的小孩在他自己里面一起长大。而内在这个小孩也将不由自主地污染到这个小孩的成人行为。所以我们会说:这个大人很幼稚。这个来自过去的受忽视,受伤的内在小孩,正是人类主要的受苦原因。一直到我们能够寻回并且顾惜那名孩子之前,他将持续主导并污染我们的成年生活。

二.儿童心灵是如何受伤的

孩子天生充满惊奇与赞叹之心,随心所至,活在此刻:

WONDERFUL 孩子的天性:

W – WONDER 令人赞叹

O – OPTIMISM 乐观

N – NAIVET’E 天真无邪

D – DEPENDENCE 依赖

E —EMOTIONS 情绪

R —RESILIENCE 韧性

F – FREE PLAY 自由的游戏

U – UNIQUENESS 独特

L – LOVE 爱

所有那些会使奇妙之子受伤的方法,都能归纳成为这种我存在(I AM-ness)意识的丧失。每个小孩都迫切需要知道:A)他的父母很健康并且能够照顾他;B)对他父母而言,他十分重要。被父母看重表示这孩子的特殊性使充分放映在他父母或其他重要照顾者的眼中的。对孩子重视的程度,由他们花在身上的时间看出来。孩子很直觉地知道,人是只会把时间花在他们所爱的事物上。因此,父母既然不在子女身上花时间,就会让子女觉得被羞辱。

任何出自不正常家庭的孩子,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心灵创伤,如离婚的家庭,是酒鬼的父亲。

孩子期望被当成一个人来爱,并且也有人来接受他的爱。如果这一期盼受到了挫折,这便会是他所能经验到的最大伤害了。

性,身体,情绪侵犯:被挨打,对孩子尖叫:笨蛋。。。。

学校中的侵犯:分数,站在黑板前面,受到公开的羞辱,经济条件比别人差。。

文化羞辱:男女的不平等,文化的差异,农村和城市的人

所有这些虐待与侵害都会造成“有毒的羞耻感”---觉得自己有毛病,低人一等,达不到标准。“有毒的羞耻感”是造成受伤孩子的核心因素。

第二篇:寻回你的内在小孩:庆祝浪子的回归

三、处理原痛(ORIGINAL PAIN)作业

一个人一旦有了“有毒的羞耻感”便会与其真实的自我失去接触。羞耻感把我们所有的感受束于羞耻之下,以致不论我们感受到的是愤怒,沮丧,恐惧或是喜悦,都会一律觉得羞耻。就连需要和欲望也是一样。每次只要我觉得很需要人帮助,就会觉得很丢脸。它造成了精神伤害是自我与自我之间的破裂。一个人因而在他自己的眼中受到了痛苦的贬抑;他成了自己所藐视的人。当一个人认定,他不能作他自己,那他就不再能与自己合而为一,自我分裂了。说假话骗别人是难受的,自我分裂的。

人用各种自我防御的方法来达到麻痹痛苦的目的:

否认:那没有真的发生

压抑:他从来没发生过

意识分裂:我不记得发生什么了

投射:它是发生在你身上不是在我身上。

弱化:它是发生了,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自我防御是一些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把感受由所感觉的那种痛苦上移开的方法。

情绪是由直接经验所表现出的各种形式。在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时,就是在与身体上的真实做直接的接触;因为情绪也是各种能量的外在表现。 功能失调的家庭所使用的规则之一,就是“没感觉” -- 阻止你内在小孩知道他的感觉是如何。另一种是“不谈论。” “不要情绪化。”“不要哭了,哭也没有用。”

处理原痛:牵涉到实际去经验那些原始的受压抑情感--“揭开覆盖的过程。” 我要拥抱我原始的痛苦。

以处理悲伤之法来处理原痛:悲伤时医治性的情感。如果能被允许去悲伤的话,我们就会自然地获得医治。要使你内在那受伤的孩子走出来,他必须先得学会相信你真的会守在他身边,给自己时间,来承认他的被舍弃,被忽视,受虐待和被困扰。

承认你受苦的事实:你受苦越多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好,并且反而把父母过分理想化。“他们会打

我,是因为我真实坏透了,他们向我大吼大叫是因为我不守规矩。是我有问题,不是他们不好。”这种对父母的理想化是自我防御的核心,一定要把它拆掉。我们的父母是不坏,他们也是受了伤的孩子而已。

哀伤最深处的核心感受是那种“有毒的羞耻感”和孤独。唯一的出路是拥抱这些感受,迎向那个一直躲躲藏藏的自己,开始接触到最真的自己。所有这些感受都需要被感觉和体会。我们需要充分宣泄它们,任自己愤怒,哭泣和颤抖。这些都要花时间,是个过程。

悲伤的过程或阶段可能会反反复复。你不能医治那些你无法感觉到的情感。当你能经验那些就有的情感,并且愿意为内在的小孩而留在那里,那么医治的工作便会自然发生了。 你最好找个关心和支持你的好友,或在团体中进行分享。

四. 重寻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的自己

对以下的问题回答是或否,你感到有股强烈的力量要你回答是,你里面那名奇妙的婴儿期的孩子已经受了伤。

1. 你对自己满足本身需要的能力,是否觉得有信心?

2. 你是否觉得难以信任其他人?是否觉得你永远得掌握一切?

3. 你会不会觉得无法辨识身体上那些生理需要的信号?不饿得时候吃东西,不知道自己有多

累?

4. 你是否常常觉得与人格格不入或没有归属感?你会不会觉得人们并不是真的欢迎或喜欢你

在场?

5. 你会不会经常对别人显得凶狠,爱讥笑别人?

6. 你会不会很容易被骗?是不是常常接受别人的意见?

7. 你会独立自己而且很多时间是单独一个人的吗?你是否觉得与人建立关系是不值得的?

8. 在情况艰难的时候,你是否期望有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

9. 你是不是个很爱操心的人?

10. 你发现自己常常会跟长上冲突?

11. 你会为了避免冲突,而几乎愿意做任何事?

12. 你在拒绝别人时,会觉得有罪恶感吗?

13. 你常常会挑剔别人吗?

14. 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否表现得很好,等他们走开以后又在背后说闲话或批评?

15. 你在达到成功以后,会不会觉得很难享受或不相信你自己得成就?

16. 你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并且觉得自己差人一等吗?不论做什么总是觉得不够好吗?

17. 你仍然毫不怀疑地遵奉你年轻时的宗教信仰吗?

18. 你会常常放言高论,谈一些你打算要去做的伟大事情,但却从来没有去做?

 我们不是无条件地被爱,我们也没有发展出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容易被骗的人,好像永远是

刚出生的吃奶的婴儿。

 任何出自不正常家庭的孩子,都会感受到情感上的遗弃和剥夺。当你没有爱你的人来陪你,

认可你的痛苦,当你哭得声嘶力竭,为一切的不公平而愤怒不已的时候,也没有人来抚慰拥抱你。于是为了生存,你最初的自我防御便发挥功能,也是情绪能量被冻结,没有获得解决。

 你未获得满足的需要,从婴儿期以来,就一直在挣扎着争取满足:酒吧,感情。 很多人讨厌上学,因为教育常常是一种精神创伤之源。评分系统是相当让人感到羞耻和沮丧的原因。它常会压迫孩子去强记,争取好得成绩,要求完美。 成绩不好时就会产生很打得痛苦:觉得差人一等,而且成了一种存在得伤害,我不对劲。 世界上有不少勇敢,有创意,有关爱人的老师,但同样有许多易怒,爱侵犯人的老师。有的老师把他们自己受伤有愤怒的内在小孩投射到了学生身上。 青春期危机,青少年常常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对生命充满了恐惧。缺乏父母亲的角色模范。 有的神父/修女,穿上了黑色的会衣,这就得到了一个身份。我是神父/修女了,是照顾人灵

魂的人,是最高贵的工作,天主的工作。而独身便是他/她的奉献。选择了做神父/修女,令人成了家庭教友都鼓掌称赞的事。它解决了人的职业恐惧,但在这个虚假身份之下,仍是一个孤独迷惑,又害怕的小孩。

重寻那名受伤内在小孩的第一步是:收集有关你家庭系统的所有资料。你出生时发生了什么事? 你的父母出自怎样的家庭?为不同发展阶段写下资料。接着,找个人谈谈你回忆起的东西。你有个聆听你的心声,并且承认你在婴儿期里所承担的最初的痛苦。也可以找一名婴儿,或婴儿相片,花时间注视他,哭泣的小孩的相片让我痛苦。“你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 对你内在婴儿说一些爱的语言。“我喜欢你这个样子,欢迎你来到世界上。全世界没有另一个人像你,你出生的时候,天主都在微笑。”

除非你愿意接受那最软弱,无助的自我,否则就无法变得完全,而且真正有力量。你有部分的精力和力量浪费在排斥你另一部分的自己上。

“你现在感觉如何?”鼓励表达情感。

爱帮助别人的人总是在帮助自己。而真正的帮助应该是让别人去做他们自己,让他们有自己的感觉,并且在产生这些感受时,承认这些感受的存在。

重寻受伤的内在小孩的过程,就是一个宽恕的过程。宽恕医治了我们的憎恨,能让我们把那奇妙之子解救出来。

请求宽恕:在内在小孩身上建立信任与能力认知的方法是在这么多年你忽视了他而道歉,这就是与自己和好。用自己的一只手写信告诉自己:“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好抱歉这么长时间来都忽视你。。。。” 再用另一只手由你内在的小孩写个回信:“我原谅你,请你再也不要离开我。” 你需要对那孩子句句实话。他需要听到你说,你会陪他在一起。

五。把更高的力量归属内在的小孩

耶稣告诉我们天主是我们的母亲和父亲,是天主把我们造成现在这个样子;他要我们成长。天主以无条件的爱,把我们所要求的东西给我们,却不要我们做什么。他照我所是的这个样子来爱我。我的存在意识很像天主的存在意识。当我是真正的我时,我是非常爱天主的。我要让内在的小孩知道天主爱他,且永远会保护他,跟他在一起。

当然也要聆听内在小孩对天主的感觉,是否抱怨因为父母小时候强迫我去教堂。 从圣经中认识真正的天主的爱。

也可以由玛利亚身上得到有力的关怀照顾,她永远是我们天上的母亲。

Come and follow me, I will bring you home,「来,跟随我,我会带你回家。」

I love you and you are Mine.「我爱你,你是(属于)我的。」 这些话语好温暖,好温柔,触及了我的灵,安慰了我的心,我便开始醒悟到天主是仁慈的!永远也不会离开我们的。

回归内在:与你内在的小孩对话

HOMECOMING

JOHN BRADSHAW 约翰 布雷萧 著

“人类走出创伤的幽谷,途径有许多,在这许多走向康复的途径上,找到内在小孩是一种跨越问题形态的方法。无论目前遭遇的问题困难是什么,当年的创伤是哪一种,寻找内在的小孩均是有助益的做法。成长是一生的事,追寻、接触、关照内在小孩也是持续进行的事,不要操之过急。在着眼于内在世界,情绪趋向,过去经验之时,不要疏忽了眼前的外在现实的生活,才是内外兼修,情理并重的生活方式。”(郑玉英)

天主就临在人的内心深处,可人到处寻找他。

若望和安德肋肋真的认真等待着。于是忽然有一天,当洗者若翰正在讲道时,他抬起眼,看到了祂。「看!看那边!就是他。」若望和安德肋跑去,跟随在耶稣后面。耶稣转过身来,问他们,也问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记载上,这是耶稣第一次对门徒所说的话——「你们要什么?你们找什么?」

我们的回答呢?

若望是个聪敏的年轻人,他要的是全部。「师傅,你在哪里?」他没要求其他事,他只想与天主同住。 耶稣答说:「来看看吧。」

于是他们跟随了耶稣。

也许若望和安德肋所期待的是,耶稣将领他们至某间屋子或茅舍内,在那时,他们可与耶稣在一起,明了真正的幸福与属神的智慧等奥秘。但很快地他们发现,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而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若望忠诚地跟随了耶稣三年。他仔细聆听祂说过的每一句话。他逐渐知道自己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如果我们也能多花些时间与耶稣在一起,我们也会发觉自己是祂所爱的。

最后,一个重要的晚上来到了。若望和安德肋的兄弟西满备办了一顿特别的晚餐。起初,若望并不知道这事的重要意义。在晚餐中,耶稣对若望和其他门徒揭示祂的圣心,这是祂从前未曾作过的。此时,祂终于回答了若望第一次向耶稣所提的问题。

「那爱我之人,父和我将住在他内。」若望,我住在哪呢?我住在你内。

这便是天主在这世界上最喜爱的居住地:你我之内。

天主无处不在,这是当然的。但祂「住」在哪里呢?若望和耶稣所使用的这个「住」字,有它特别的含义。它不单指「在哪里」或「住在哪里」,还意味着与所爱之人或家人同在的亲密关系。天主住留在我们内。祂想与我们亲密地分享生活上的一切。这便是祂创造万物的原因。「一切都是你们的,而你们属于基督,基督属于天主。」 天主住留于我们内。祂总是在。只是,唉,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不在。

人类寻找天主与寻找自我是同一条路。

一位男子朗读他内在小孩(INNER CHILD)写给他父亲的信:

亲爱的爸:

我要你知道,你以前怎样的伤害了我。你给我的处罚必你陪伴我的时候要多。要是你当初愿意花点时间跟我一起,那我也比较能忍受得住那些责打了。我渴望你的爱,超过我所能表达的。要是你告诉过我,你爱我……该多好!我要你爱护我。

一旦大家认领也爱护了自己内在那名受伤的小孩以后,通常那个天生奇怪小孩就会发出他的创造性精力。只要能予以适当的整合,这小孩就会成为一股重生与新活力的力量。卡尔 容格 (CARL JUNG)把这个天生小孩(NATURAL CHILD)称为“奇妙之子” – 是我们探索,敬畏与创造性本质的内在潜能。

第一篇:童年创伤的问题

一. 童年创伤给人生的影响

当一个小孩的发展受阻,感情被压抑(特别是愤怒或受伤的感觉),他便会带着一个愤怒,受伤的小孩在他自己里面一起长大。而内在这个小孩也将不由自主地污染到这个小孩的成人行为。所以我们会说:这个大人很幼稚。这个来自过去的受忽视,受伤的内在小孩,正是人类主要的受苦原因。一直到我们能够寻回并且顾惜那名孩子之前,他将持续主导并污染我们的成年生活。

二.儿童心灵是如何受伤的

孩子天生充满惊奇与赞叹之心,随心所至,活在此刻:

WONDERFUL 孩子的天性:

W – WONDER 令人赞叹

O – OPTIMISM 乐观

N – NAIVET’E 天真无邪

D – DEPENDENCE 依赖

E —EMOTIONS 情绪

R —RESILIENCE 韧性

F – FREE PLAY 自由的游戏

U – UNIQUENESS 独特

L – LOVE 爱

所有那些会使奇妙之子受伤的方法,都能归纳成为这种我存在(I AM-ness)意识的丧失。每个小孩都迫切需要知道:A)他的父母很健康并且能够照顾他;B)对他父母而言,他十分重要。被父母看重表示这孩子的特殊性使充分放映在他父母或其他重要照顾者的眼中的。对孩子重视的程度,由他们花在身上的时间看出来。孩子很直觉地知道,人是只会把时间花在他们所爱的事物上。因此,父母既然不在子女身上花时间,就会让子女觉得被羞辱。

任何出自不正常家庭的孩子,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心灵创伤,如离婚的家庭,是酒鬼的父亲。

孩子期望被当成一个人来爱,并且也有人来接受他的爱。如果这一期盼受到了挫折,这便会是他所能经验到的最大伤害了。

性,身体,情绪侵犯:被挨打,对孩子尖叫:笨蛋。。。。

学校中的侵犯:分数,站在黑板前面,受到公开的羞辱,经济条件比别人差。。

文化羞辱:男女的不平等,文化的差异,农村和城市的人

所有这些虐待与侵害都会造成“有毒的羞耻感”---觉得自己有毛病,低人一等,达不到标准。“有毒的羞耻感”是造成受伤孩子的核心因素。

第二篇:寻回你的内在小孩:庆祝浪子的回归

三、处理原痛(ORIGINAL PAIN)作业

一个人一旦有了“有毒的羞耻感”便会与其真实的自我失去接触。羞耻感把我们所有的感受束于羞耻之下,以致不论我们感受到的是愤怒,沮丧,恐惧或是喜悦,都会一律觉得羞耻。就连需要和欲望也是一样。每次只要我觉得很需要人帮助,就会觉得很丢脸。它造成了精神伤害是自我与自我之间的破裂。一个人因而在他自己的眼中受到了痛苦的贬抑;他成了自己所藐视的人。当一个人认定,他不能作他自己,那他就不再能与自己合而为一,自我分裂了。说假话骗别人是难受的,自我分裂的。

人用各种自我防御的方法来达到麻痹痛苦的目的:

否认:那没有真的发生

压抑:他从来没发生过

意识分裂:我不记得发生什么了

投射:它是发生在你身上不是在我身上。

弱化:它是发生了,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自我防御是一些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把感受由所感觉的那种痛苦上移开的方法。

情绪是由直接经验所表现出的各种形式。在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时,就是在与身体上的真实做直接的接触;因为情绪也是各种能量的外在表现。 功能失调的家庭所使用的规则之一,就是“没感觉” -- 阻止你内在小孩知道他的感觉是如何。另一种是“不谈论。” “不要情绪化。”“不要哭了,哭也没有用。”

处理原痛:牵涉到实际去经验那些原始的受压抑情感--“揭开覆盖的过程。” 我要拥抱我原始的痛苦。

以处理悲伤之法来处理原痛:悲伤时医治性的情感。如果能被允许去悲伤的话,我们就会自然地获得医治。要使你内在那受伤的孩子走出来,他必须先得学会相信你真的会守在他身边,给自己时间,来承认他的被舍弃,被忽视,受虐待和被困扰。

承认你受苦的事实:你受苦越多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好,并且反而把父母过分理想化。“他们会打

我,是因为我真实坏透了,他们向我大吼大叫是因为我不守规矩。是我有问题,不是他们不好。”这种对父母的理想化是自我防御的核心,一定要把它拆掉。我们的父母是不坏,他们也是受了伤的孩子而已。

哀伤最深处的核心感受是那种“有毒的羞耻感”和孤独。唯一的出路是拥抱这些感受,迎向那个一直躲躲藏藏的自己,开始接触到最真的自己。所有这些感受都需要被感觉和体会。我们需要充分宣泄它们,任自己愤怒,哭泣和颤抖。这些都要花时间,是个过程。

悲伤的过程或阶段可能会反反复复。你不能医治那些你无法感觉到的情感。当你能经验那些就有的情感,并且愿意为内在的小孩而留在那里,那么医治的工作便会自然发生了。 你最好找个关心和支持你的好友,或在团体中进行分享。

四. 重寻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的自己

对以下的问题回答是或否,你感到有股强烈的力量要你回答是,你里面那名奇妙的婴儿期的孩子已经受了伤。

1. 你对自己满足本身需要的能力,是否觉得有信心?

2. 你是否觉得难以信任其他人?是否觉得你永远得掌握一切?

3. 你会不会觉得无法辨识身体上那些生理需要的信号?不饿得时候吃东西,不知道自己有多

累?

4. 你是否常常觉得与人格格不入或没有归属感?你会不会觉得人们并不是真的欢迎或喜欢你

在场?

5. 你会不会经常对别人显得凶狠,爱讥笑别人?

6. 你会不会很容易被骗?是不是常常接受别人的意见?

7. 你会独立自己而且很多时间是单独一个人的吗?你是否觉得与人建立关系是不值得的?

8. 在情况艰难的时候,你是否期望有人能告诉你该做什么?

9. 你是不是个很爱操心的人?

10. 你发现自己常常会跟长上冲突?

11. 你会为了避免冲突,而几乎愿意做任何事?

12. 你在拒绝别人时,会觉得有罪恶感吗?

13. 你常常会挑剔别人吗?

14. 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否表现得很好,等他们走开以后又在背后说闲话或批评?

15. 你在达到成功以后,会不会觉得很难享受或不相信你自己得成就?

16. 你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并且觉得自己差人一等吗?不论做什么总是觉得不够好吗?

17. 你仍然毫不怀疑地遵奉你年轻时的宗教信仰吗?

18. 你会常常放言高论,谈一些你打算要去做的伟大事情,但却从来没有去做?

 我们不是无条件地被爱,我们也没有发展出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容易被骗的人,好像永远是

刚出生的吃奶的婴儿。

 任何出自不正常家庭的孩子,都会感受到情感上的遗弃和剥夺。当你没有爱你的人来陪你,

认可你的痛苦,当你哭得声嘶力竭,为一切的不公平而愤怒不已的时候,也没有人来抚慰拥抱你。于是为了生存,你最初的自我防御便发挥功能,也是情绪能量被冻结,没有获得解决。

 你未获得满足的需要,从婴儿期以来,就一直在挣扎着争取满足:酒吧,感情。 很多人讨厌上学,因为教育常常是一种精神创伤之源。评分系统是相当让人感到羞耻和沮丧的原因。它常会压迫孩子去强记,争取好得成绩,要求完美。 成绩不好时就会产生很打得痛苦:觉得差人一等,而且成了一种存在得伤害,我不对劲。 世界上有不少勇敢,有创意,有关爱人的老师,但同样有许多易怒,爱侵犯人的老师。有的老师把他们自己受伤有愤怒的内在小孩投射到了学生身上。 青春期危机,青少年常常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对生命充满了恐惧。缺乏父母亲的角色模范。 有的神父/修女,穿上了黑色的会衣,这就得到了一个身份。我是神父/修女了,是照顾人灵

魂的人,是最高贵的工作,天主的工作。而独身便是他/她的奉献。选择了做神父/修女,令人成了家庭教友都鼓掌称赞的事。它解决了人的职业恐惧,但在这个虚假身份之下,仍是一个孤独迷惑,又害怕的小孩。

重寻那名受伤内在小孩的第一步是:收集有关你家庭系统的所有资料。你出生时发生了什么事? 你的父母出自怎样的家庭?为不同发展阶段写下资料。接着,找个人谈谈你回忆起的东西。你有个聆听你的心声,并且承认你在婴儿期里所承担的最初的痛苦。也可以找一名婴儿,或婴儿相片,花时间注视他,哭泣的小孩的相片让我痛苦。“你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 对你内在婴儿说一些爱的语言。“我喜欢你这个样子,欢迎你来到世界上。全世界没有另一个人像你,你出生的时候,天主都在微笑。”

除非你愿意接受那最软弱,无助的自我,否则就无法变得完全,而且真正有力量。你有部分的精力和力量浪费在排斥你另一部分的自己上。

“你现在感觉如何?”鼓励表达情感。

爱帮助别人的人总是在帮助自己。而真正的帮助应该是让别人去做他们自己,让他们有自己的感觉,并且在产生这些感受时,承认这些感受的存在。

重寻受伤的内在小孩的过程,就是一个宽恕的过程。宽恕医治了我们的憎恨,能让我们把那奇妙之子解救出来。

请求宽恕:在内在小孩身上建立信任与能力认知的方法是在这么多年你忽视了他而道歉,这就是与自己和好。用自己的一只手写信告诉自己:“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好抱歉这么长时间来都忽视你。。。。” 再用另一只手由你内在的小孩写个回信:“我原谅你,请你再也不要离开我。” 你需要对那孩子句句实话。他需要听到你说,你会陪他在一起。

五。把更高的力量归属内在的小孩

耶稣告诉我们天主是我们的母亲和父亲,是天主把我们造成现在这个样子;他要我们成长。天主以无条件的爱,把我们所要求的东西给我们,却不要我们做什么。他照我所是的这个样子来爱我。我的存在意识很像天主的存在意识。当我是真正的我时,我是非常爱天主的。我要让内在的小孩知道天主爱他,且永远会保护他,跟他在一起。

当然也要聆听内在小孩对天主的感觉,是否抱怨因为父母小时候强迫我去教堂。 从圣经中认识真正的天主的爱。

也可以由玛利亚身上得到有力的关怀照顾,她永远是我们天上的母亲。

Come and follow me, I will bring you home,「来,跟随我,我会带你回家。」

I love you and you are Mine.「我爱你,你是(属于)我的。」 这些话语好温暖,好温柔,触及了我的灵,安慰了我的心,我便开始醒悟到天主是仁慈的!永远也不会离开我们的。


相关文章

  • 去浮华,归本真
  • 抛去浮华,追求本真 一场演唱会中,在柔和灯光下观众屏息等待,女钢琴家出现了,却衣着朴素.人们就此询问她,她淡淡地说:"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 有时候人们走得太远,往往就忘记最初的目的,以致本末倒置.生命不过数十载,而在 ...查看


  • 巅峰状态之36计疗愈内在小孩
  •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扰: [1]没有具体的原因,觉得生活无聊.不愉快.缺乏生命喜悦与活力; [2]有一种模糊的难受的感觉,害怕失去:怕被处罚:怕被看穿:怕被拒绝:怕被批判:怕被抛弃与被羞辱:却找不到任何与此感受有关的记忆; [3]心理疲 ...查看


  • 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 "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实施方案 新站中学 "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实施方案 新站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的要求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向生活回归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不断改 ...查看


  • 四年级班主任养成教育计划
  • 四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围绕"养成教育"这一主题,结 ...查看


  • 呼唤"纯净"的幼儿读物
  • [摘 要]儿童进入幼儿阶段,已具备阅读的基本条件和需求.幼儿早期阅读应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思维等发育特征,让幼儿真正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当前,一些幼儿读物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如教化味 ...查看


  • 人物描写-中学生话题作文
  • 人物描写-中学生话题作文 人物描写是描写中的一个最重要类别之一,它包括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姿态.服饰等 的描写.外貌描 写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为揭示人物的性格特 ...查看


  • 诗歌的内在格式[散文欣赏]
  • 行走在生命里,会有无数的好奇与发现,我们就是在好奇与发现中成长.然而,有多少伟大的能量在那悄无声息里积蓄,你需要用心去看,用心底最真诚的那一丝触觉去聆听,去解析.朝露润湿着叶子,无语无声.叶子擎托着露珠,那种呵护只在心里.相互滋润相互依靠, ...查看


  • 儒家文化_中国大学的精神坐标_黄成亮
  • 教育学术月刊2009.2 EDUCATIONRESEARCHMONTHLY 儒家文化:中国大学的精神坐标 ■黄成亮 摘要:在文明对话成为共识的今天,中国大学应该成为代表儒家文化的"发言人".在梳理与反思中外大学与 文明关 ...查看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摘 要:本文以哈萨克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作者对社会和本民族的深刻社会关怀深蕴在简约而细致的叙述之中.因此,关注作品的历史语境和话语环境是解读艾克拜尔·米吉提创作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艾克拜尔·米吉提:语境:诗性智慧: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