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永定路军休所,有一位大家熟知的退休干部,十几年如一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军休家园默默耕耘,为军休战友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2009年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荣获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何德超。
何德超,1936年12月出生在湘赣边界革命圣地井冈山西侧的一个美丽小山村。1992年,何德超从空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的岗位上退休时,得到空军党委和上级政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2000年,何德超被移交海淀区军休办安置。自同年8月起,他先后担任了军休所管委会副主任、空政安置点党支部书记、军休所党总支副书记、海淀区军休党委委员。他在做好军休党务工作的同时,还兼任海淀区军休办通联站成员、军休所通联组副组长、合唱队队长职务。身兼数职的他,退休多年来依然像在职时一样整天忙忙碌碌、默默无闻地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军休家园建设作贡献。
何老注重改善老干部的居住环境,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空军安置点共建有3幢宿舍楼,营院道路和楼前楼后原来是砖地,经过多年的车辆碾压,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下雨路面常积水,给大家行走带来不便。2003年前后,连续发生7起老同志和老伴摔伤的事故,有的手臂摔断,有的踝关节错位。营院里人心紧张不安,晚上腿脚不好的同志都不敢出门。
何德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并召开支委会研究对策。支委一致认为要确保老同志的安全,应改铺水泥路面。但问题的关键是修路经费的来源。会后,何德超会同支部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顾贤麟据实向军休所写了申请报告,恳请海淀区军休办解决修路经费。院内有空政文工团的制景(舞台布景)间,来回拉布景的大车较多,3号楼里还住着部分由空政管理的离休干部。为此何德超和军休所工作人员一起去找他们有关领导协商,商请他们赞助部分修路资金。经何德超上下呼吁、奔波求援,海淀区军休办拨款16万元,加上从本院住房维修费中挤凑的部分,共筹资24万元。2004年4月开工,1680多平米水泥路面于6月竣工。施工期间,何德超和支部成员天天轮流监理,确保了工程质量。水泥路铺好后,老同志早早晚晚在平整宽阔的路上散步时,都齐声称赞党支部为军休干部办了件大好事。
位于2、3号楼之间的空政文工团制景间,施工时噪音很大。有时赶制布景,中午和夜间都要加班,影响了老同志休息,大家意见很大。为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矛盾,何德超和支委傅学诚会同工作人员多次与文工团有关负责同志协商,反复说明老同志年事已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同志如休息不好,病情会加重,请他们尽量避免在中午和深夜施工,同时要设法降低噪音。经何德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工作,制景的同志适当调整了施工时间,噪音也大为减小。后来,空政文工团在南苑机场新建了制景间,这里仅作为存放布景的仓库,噪音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老干部十分满意。
何德超尽心尽力工作,在党支部和管委会的密切配合下,整个安置点呈现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关心国家大事、关爱集体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仅2003年至2007年就有75人次向灾区和贫困地区献爱心,捐款4.3万元。
何德超参与党支部和党总支的领导工作,始终把建设和谐家园作为支部工作的重点。何德超说:“既然把这副担子挑上了,就得把工作真正做好,不辜负党和同志们的信任。”自从担任支部书记后,老同志和家属有事找上门来,他从来都热心相助;有的家庭闹矛盾,甚至动手打架,何老总是耐心地找双方商洽解决办法。这样,他在家待的时间少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电话却多了(有时一顿饭要接几个电话)。他经常出门调解矛盾,陪同工作人员人户办事,甚至深更半夜还处理突发事件。久而久之,“后院起火”了。老伴免不了生气、发牢骚:“都退休了,好不容易过几天清静的日子,现在你又招那么多事,弄得全家不得安宁;你辛苦不说,还要挨人家的骂,值得吗?”孩子们也说:“你管那么多事,不要命了?你不顾自己,还要想想全家人吧。”何老对家人的牢骚、怨言不着急、不生气,正面理解家人的关爱,同时耐心劝慰:“作为共产党员,要终生为党工作。同志们有问题找我,是对我的信任,不能让他们失望、寒心,所以我不能不管,还要管好。”入情入理的引导,终于把家人说服了。后来老伴也参加了军休所的合唱队,经常参加排练和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既支持了何老的工作,又丰富了晚年生活。
担任区军休办通联站成员和军休所通联组副组长,何德超不挂空名,常挤时间笔耕,向《同心刊》《军休之友》等投稿。多年来,他共发表稿件36篇,曾连续3年荣获军休办宣传报道先进个人。2009年,在区军休办和军休所举办的“我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征文中,他撰写的《心向祖国》一文荣获优秀征文奖。
何德超担任军休所合唱队队长,尽职尽责,呕心沥血。每次合唱队参加演出或比赛,从选定参赛曲目、组织排练、确定参演名单,到量身定做演出服,何老忙得不亦乐乎,却乐此不疲、毫无怨言。
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合唱队在各种演出活动中连连获奖。2009年11月,为纪念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空军党委隆重举行庆祝活动,中央军委首长观看了演出。何德超被指定为老兵合唱团负责人,带领合唱队的40多名同志参加了400多人的序幕大合唱《我爱祖国的蓝天》。演出结束后,胡锦涛主席接见空军领导时说:你们的庆祝活动搞得好,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请你们也给四总部和驻京部队演出,让大家了解空军,学习空军。《我爱祖国的蓝天》的词曲作者阎肃、羊鸣也到后台看望他们。阎肃握着何老的手说:“你们唱得真好,很动情,我都感动得流泪了。”后来这台节目连演8场,盛况空前。
何德超正正直直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当采石路社区主任请他协助做些公益工作时,他二话不说,乐意帮忙。多年来,他为社区干部讲传统、带作风,连续协助社区举办了6届(2003-2008年)春节联欢会,不仅带去精彩节目,还当过联欢会主持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年逾古稀的何德超还组织了军休所的12名老同志和家属主动承担了两个多月的安保轮流值班,负责所在社区的巡逻任务。
何德超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组织和社会的肯定。2004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军休系统先进军队退休干部:2006年,他所在的支部被海淀区军休办评为先进党支部,他本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他荣获万寿路街道“社区文明之星”荣誉称号。
笔者问何老:“您为何乐于奉献,热衷于军休和公益事业?”何老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红军的后代,是党组织送我上大学,把我培养成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干部。退休后,政府又给我如此优厚的待遇。我感恩党和祖国人民,决不忘本。我的人生格言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有生之年,我决不虚度年华,要将全部余热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北京海淀区永定路军休所,有一位大家熟知的退休干部,十几年如一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军休家园默默耕耘,为军休战友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2009年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荣获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何德超。
何德超,1936年12月出生在湘赣边界革命圣地井冈山西侧的一个美丽小山村。1992年,何德超从空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的岗位上退休时,得到空军党委和上级政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2000年,何德超被移交海淀区军休办安置。自同年8月起,他先后担任了军休所管委会副主任、空政安置点党支部书记、军休所党总支副书记、海淀区军休党委委员。他在做好军休党务工作的同时,还兼任海淀区军休办通联站成员、军休所通联组副组长、合唱队队长职务。身兼数职的他,退休多年来依然像在职时一样整天忙忙碌碌、默默无闻地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军休家园建设作贡献。
何老注重改善老干部的居住环境,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空军安置点共建有3幢宿舍楼,营院道路和楼前楼后原来是砖地,经过多年的车辆碾压,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下雨路面常积水,给大家行走带来不便。2003年前后,连续发生7起老同志和老伴摔伤的事故,有的手臂摔断,有的踝关节错位。营院里人心紧张不安,晚上腿脚不好的同志都不敢出门。
何德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并召开支委会研究对策。支委一致认为要确保老同志的安全,应改铺水泥路面。但问题的关键是修路经费的来源。会后,何德超会同支部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顾贤麟据实向军休所写了申请报告,恳请海淀区军休办解决修路经费。院内有空政文工团的制景(舞台布景)间,来回拉布景的大车较多,3号楼里还住着部分由空政管理的离休干部。为此何德超和军休所工作人员一起去找他们有关领导协商,商请他们赞助部分修路资金。经何德超上下呼吁、奔波求援,海淀区军休办拨款16万元,加上从本院住房维修费中挤凑的部分,共筹资24万元。2004年4月开工,1680多平米水泥路面于6月竣工。施工期间,何德超和支部成员天天轮流监理,确保了工程质量。水泥路铺好后,老同志早早晚晚在平整宽阔的路上散步时,都齐声称赞党支部为军休干部办了件大好事。
位于2、3号楼之间的空政文工团制景间,施工时噪音很大。有时赶制布景,中午和夜间都要加班,影响了老同志休息,大家意见很大。为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矛盾,何德超和支委傅学诚会同工作人员多次与文工团有关负责同志协商,反复说明老同志年事已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同志如休息不好,病情会加重,请他们尽量避免在中午和深夜施工,同时要设法降低噪音。经何德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工作,制景的同志适当调整了施工时间,噪音也大为减小。后来,空政文工团在南苑机场新建了制景间,这里仅作为存放布景的仓库,噪音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老干部十分满意。
何德超尽心尽力工作,在党支部和管委会的密切配合下,整个安置点呈现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关心国家大事、关爱集体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仅2003年至2007年就有75人次向灾区和贫困地区献爱心,捐款4.3万元。
何德超参与党支部和党总支的领导工作,始终把建设和谐家园作为支部工作的重点。何德超说:“既然把这副担子挑上了,就得把工作真正做好,不辜负党和同志们的信任。”自从担任支部书记后,老同志和家属有事找上门来,他从来都热心相助;有的家庭闹矛盾,甚至动手打架,何老总是耐心地找双方商洽解决办法。这样,他在家待的时间少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了,电话却多了(有时一顿饭要接几个电话)。他经常出门调解矛盾,陪同工作人员人户办事,甚至深更半夜还处理突发事件。久而久之,“后院起火”了。老伴免不了生气、发牢骚:“都退休了,好不容易过几天清静的日子,现在你又招那么多事,弄得全家不得安宁;你辛苦不说,还要挨人家的骂,值得吗?”孩子们也说:“你管那么多事,不要命了?你不顾自己,还要想想全家人吧。”何老对家人的牢骚、怨言不着急、不生气,正面理解家人的关爱,同时耐心劝慰:“作为共产党员,要终生为党工作。同志们有问题找我,是对我的信任,不能让他们失望、寒心,所以我不能不管,还要管好。”入情入理的引导,终于把家人说服了。后来老伴也参加了军休所的合唱队,经常参加排练和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既支持了何老的工作,又丰富了晚年生活。
担任区军休办通联站成员和军休所通联组副组长,何德超不挂空名,常挤时间笔耕,向《同心刊》《军休之友》等投稿。多年来,他共发表稿件36篇,曾连续3年荣获军休办宣传报道先进个人。2009年,在区军休办和军休所举办的“我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征文中,他撰写的《心向祖国》一文荣获优秀征文奖。
何德超担任军休所合唱队队长,尽职尽责,呕心沥血。每次合唱队参加演出或比赛,从选定参赛曲目、组织排练、确定参演名单,到量身定做演出服,何老忙得不亦乐乎,却乐此不疲、毫无怨言。
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合唱队在各种演出活动中连连获奖。2009年11月,为纪念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空军党委隆重举行庆祝活动,中央军委首长观看了演出。何德超被指定为老兵合唱团负责人,带领合唱队的40多名同志参加了400多人的序幕大合唱《我爱祖国的蓝天》。演出结束后,胡锦涛主席接见空军领导时说:你们的庆祝活动搞得好,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请你们也给四总部和驻京部队演出,让大家了解空军,学习空军。《我爱祖国的蓝天》的词曲作者阎肃、羊鸣也到后台看望他们。阎肃握着何老的手说:“你们唱得真好,很动情,我都感动得流泪了。”后来这台节目连演8场,盛况空前。
何德超正正直直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当采石路社区主任请他协助做些公益工作时,他二话不说,乐意帮忙。多年来,他为社区干部讲传统、带作风,连续协助社区举办了6届(2003-2008年)春节联欢会,不仅带去精彩节目,还当过联欢会主持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年逾古稀的何德超还组织了军休所的12名老同志和家属主动承担了两个多月的安保轮流值班,负责所在社区的巡逻任务。
何德超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组织和社会的肯定。2004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军休系统先进军队退休干部:2006年,他所在的支部被海淀区军休办评为先进党支部,他本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他荣获万寿路街道“社区文明之星”荣誉称号。
笔者问何老:“您为何乐于奉献,热衷于军休和公益事业?”何老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红军的后代,是党组织送我上大学,把我培养成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干部。退休后,政府又给我如此优厚的待遇。我感恩党和祖国人民,决不忘本。我的人生格言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有生之年,我决不虚度年华,要将全部余热奉献社会,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