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王妃墓的福祸相依

  过去50多年的囚禁,让这座陵墓幸运地躲过了劫难,陵墓中的随葬物品早已被盗,建筑和石刻却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皇族陵墓之一

  

  中国最大的王妃墓在10月黄金周里迎来了第一批游人。在过去50多年里,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被作为河南省豫北监狱的临时关押点。

  这座墓位于河南新乡市,属于明代潞简王的妃子赵氏。准确地说,她是在死后,才被追封为妃子。然而她的墓地却采取了皇后才能有的制式,布满精美的石刻,墓前安放石制巨型烛台、香炉。

  在任何一个朝代,“逾制”作为挑战皇帝权威的行为,都是最严重的罪名。然而,这座过分奢华的王妃墓,却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了今天。

  

  朱元璋的规矩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明帝国四海升平,皇帝朱翊钧决定把他唯一的胞弟朱翊�分封到卫辉府,即今天的河南卫辉市。

  这是两百多年前,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朱元璋在洪武二年(1369年)编订《祖训录》,“定封建王国之制”。

  草莽出身的太祖皇帝对臣下有着根深蒂固的怀疑。王朝建立之后,在诛杀功臣宿将的同时,他决定恢复被废除千年的分封制度,以保证朱氏的天下不被外姓夺走。于是,他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在重镇,“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每个王府每年国家拨付禄米万石,可以拥有三护卫,约16000人的常备军。而且,亲王地位之高仅次于天子,即便是太师、丞相和公侯,见到都必须伏地拜谒。

  在边防重地,皇子们拥有的权力更大。封在北方幽燕之地的几位皇子负责防卫蒙古军队南下,可以指挥边防军队,拥兵数万。朱元璋认为,没有什么将领能比自己的孩子更尽忠职守。他也在文韬武略上,尽力教授自己的儿孙。

  老皇帝凭借自己的威信可以掌握局面,新皇帝就未必了。

  威严的老皇帝死后,继位者是他的孙子建文帝。新皇帝感觉到分封诸王正在严重威胁中央的统治,开始推行削藩的措施,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起兵攻破南京,夺取了皇位。

  朱棣决定不让他的兄弟和侄儿们在未来有效仿自己的能力。他在即位后,收缴了各个王国的护卫军,其中一些王是自觉地解除了军权。他命令地方政府“军马钱谷刑名诸务不许概启王”,藩王的军政司法权力全部被取消,成为被国家供养但没有实权的贵族。这样的政策,一直延续到明朝覆亡。

  万历皇帝自然遵从祖制。他下令,在卫辉为弟弟建一座王府,不惜成本。

  

  皇帝哥哥的好处

  

  明代开初的时候,朱元璋要求他的子孙臣民保持俭朴之风。然而到了两百年后,先帝的教训早已烟消云散。15世纪末,弘治年间,王府的奢靡之风已经开始威胁国家经济。到万历这一代,事情更是不可收拾。

  然而万历皇帝疼爱他的弟弟。潞王府的工程,耗费了40多万两白银。而在此之前,潞王的婚礼则花掉了9万两。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22岁的朱翊�离开北京,去往自己的封地。赵氏就在这时候遇到了潞王。作为潞王母亲李太后的侍女,她被太后赐给儿子,照顾并监督任性的亲王。

  皇帝为弟弟的就藩动用了500多艘船,千余匹马,以及3万多士兵和民工。帝国国库里的白银,又少了20万两,这大约是万历初年国库一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与此同时,潞王还在河南获得了四万顷土地。户部尚书因为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只好辞职回家。当时有大臣警告说,王室不加节制的奢靡和侵占土地,“天下之乱自此始矣”。

  这样的警告万历皇帝并没有听进去。当潞王在属地的凤凰山下开始修建陵墓时,他听到地方官批评说,陵墓超过应有的规格,过分奢华。但是皇帝并未申斥责罚。更何况,他自己的陵墓也花掉了700万两白银。

  赵氏应该部分地向李太后禀告了潞王的所作所为。但李太后同样纵容了自己的儿子。

  赵氏在陪伴潞王的那么多年里做了些什么,历史上记载寥寥。她那时只是一个侍妾,尽管是潞王母亲的亲信,而且深受潞王喜爱。

  潞王的陵墓建成了,总面积达400余亩,在明代藩王中首屈一指。它的布局与皇帝陵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皇帝御用的龙纹,也被潞王任意地用在陵园的牌坊、柱石和碑额上。地宫的门钉,是横竖各九路,九九八十一颗,这是最高规格。墓前的神道两边安置了十四种神兽,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都只列了狮、麟、象、驼、獬、马六种石兽。潞王在自己的墓旁边为赵氏也修建了陵墓,地宫面积比自己的还要大40多平方米。

  潞王活到47岁,在卫辉府度过了二十五年。赵氏去世得比他早一些,被追封为妃子。这位奢靡的藩王显然没有留下什么好口碑。当地流传的故事说,潞王会在夜里化身为一条大蟒蛇,到街市的饭店里偷酒。为了防止贪婪的王爷祸害,卫辉府的居民把大门都涂成了黑色。另一个传说则讲,潞王陵的石像继承了潞王贪婪的性格,会偷吃办喜事人家的酒肉。

  

  难以预料的幸与不幸

  

  朱翊�死于万历四十二年。据说,是因为他的母亲去世,按照分封藩王的规矩,他不能离开自己的属地去吊唁,悲伤而死。死后的谥号是潞简王,“简”这个字意味着他没有做过什么了不得的事,富贵而平庸地过了这一生,值得记载的只有他的奢靡敛聚。

  而庞大的皇家宗室,在这时候已经成为帝国最严重的负担之一。在明帝国后来的几十年里,供养分封皇室的开支,超过了全国官吏俸禄的总和,几乎占到全国税粮收入的五分之二。在一些省,譬如山西,这项开支甚至大大超过军饷,也超过粮仓府库的储蓄。朱元璋为保证朱家江山而制定的祖训,正在急速地把帝国推向衰亡的深渊。

  在潞王死后的第15年,也就是公元1629年,投军的陕西农民李自成在甘肃榆中因欠饷杀死了参将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其后又15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帝国土崩瓦解。

  潞王的陵墓,却近乎奇迹般地幸存于明末的战火。满族人建立新的帝国之后,为了拉拢中原的读书人,表现出对前朝皇帝,尤其是朱元璋的尊敬,也没有大张旗鼓捣毁前朝皇室贵族的陵墓。潞王陵被拍卖出去,为一个五台山僧人所有。他把这里改造为佛教的活动场所,一直受到看管和照料。

  1954年8月,河南省为解决省内关押场所不足的矛盾,依借赵妃墓的原有围墙在墓地旁修建了简易监舍和武警营房。明代藩王妃子的陵墓被架上铁丝网,改造成监狱,关押了两千多名服刑人员。

  直到2005年12月,监狱搬迁,赵妃墓才得以恢复。过去50多年的囚禁,却让这座陵墓幸运地躲过了劫难,陵墓中的随葬物品早已被盗,建筑和石刻却完整地保存下来,赵妃墓成为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皇族陵墓之一。幸与不幸,就像朱元璋定下分封儿孙的制度一样,难以预料。

  过去50多年的囚禁,让这座陵墓幸运地躲过了劫难,陵墓中的随葬物品早已被盗,建筑和石刻却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皇族陵墓之一

  

  中国最大的王妃墓在10月黄金周里迎来了第一批游人。在过去50多年里,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被作为河南省豫北监狱的临时关押点。

  这座墓位于河南新乡市,属于明代潞简王的妃子赵氏。准确地说,她是在死后,才被追封为妃子。然而她的墓地却采取了皇后才能有的制式,布满精美的石刻,墓前安放石制巨型烛台、香炉。

  在任何一个朝代,“逾制”作为挑战皇帝权威的行为,都是最严重的罪名。然而,这座过分奢华的王妃墓,却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了今天。

  

  朱元璋的规矩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明帝国四海升平,皇帝朱翊钧决定把他唯一的胞弟朱翊�分封到卫辉府,即今天的河南卫辉市。

  这是两百多年前,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朱元璋在洪武二年(1369年)编订《祖训录》,“定封建王国之制”。

  草莽出身的太祖皇帝对臣下有着根深蒂固的怀疑。王朝建立之后,在诛杀功臣宿将的同时,他决定恢复被废除千年的分封制度,以保证朱氏的天下不被外姓夺走。于是,他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在重镇,“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每个王府每年国家拨付禄米万石,可以拥有三护卫,约16000人的常备军。而且,亲王地位之高仅次于天子,即便是太师、丞相和公侯,见到都必须伏地拜谒。

  在边防重地,皇子们拥有的权力更大。封在北方幽燕之地的几位皇子负责防卫蒙古军队南下,可以指挥边防军队,拥兵数万。朱元璋认为,没有什么将领能比自己的孩子更尽忠职守。他也在文韬武略上,尽力教授自己的儿孙。

  老皇帝凭借自己的威信可以掌握局面,新皇帝就未必了。

  威严的老皇帝死后,继位者是他的孙子建文帝。新皇帝感觉到分封诸王正在严重威胁中央的统治,开始推行削藩的措施,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起兵攻破南京,夺取了皇位。

  朱棣决定不让他的兄弟和侄儿们在未来有效仿自己的能力。他在即位后,收缴了各个王国的护卫军,其中一些王是自觉地解除了军权。他命令地方政府“军马钱谷刑名诸务不许概启王”,藩王的军政司法权力全部被取消,成为被国家供养但没有实权的贵族。这样的政策,一直延续到明朝覆亡。

  万历皇帝自然遵从祖制。他下令,在卫辉为弟弟建一座王府,不惜成本。

  

  皇帝哥哥的好处

  

  明代开初的时候,朱元璋要求他的子孙臣民保持俭朴之风。然而到了两百年后,先帝的教训早已烟消云散。15世纪末,弘治年间,王府的奢靡之风已经开始威胁国家经济。到万历这一代,事情更是不可收拾。

  然而万历皇帝疼爱他的弟弟。潞王府的工程,耗费了40多万两白银。而在此之前,潞王的婚礼则花掉了9万两。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22岁的朱翊�离开北京,去往自己的封地。赵氏就在这时候遇到了潞王。作为潞王母亲李太后的侍女,她被太后赐给儿子,照顾并监督任性的亲王。

  皇帝为弟弟的就藩动用了500多艘船,千余匹马,以及3万多士兵和民工。帝国国库里的白银,又少了20万两,这大约是万历初年国库一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与此同时,潞王还在河南获得了四万顷土地。户部尚书因为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只好辞职回家。当时有大臣警告说,王室不加节制的奢靡和侵占土地,“天下之乱自此始矣”。

  这样的警告万历皇帝并没有听进去。当潞王在属地的凤凰山下开始修建陵墓时,他听到地方官批评说,陵墓超过应有的规格,过分奢华。但是皇帝并未申斥责罚。更何况,他自己的陵墓也花掉了700万两白银。

  赵氏应该部分地向李太后禀告了潞王的所作所为。但李太后同样纵容了自己的儿子。

  赵氏在陪伴潞王的那么多年里做了些什么,历史上记载寥寥。她那时只是一个侍妾,尽管是潞王母亲的亲信,而且深受潞王喜爱。

  潞王的陵墓建成了,总面积达400余亩,在明代藩王中首屈一指。它的布局与皇帝陵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皇帝御用的龙纹,也被潞王任意地用在陵园的牌坊、柱石和碑额上。地宫的门钉,是横竖各九路,九九八十一颗,这是最高规格。墓前的神道两边安置了十四种神兽,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都只列了狮、麟、象、驼、獬、马六种石兽。潞王在自己的墓旁边为赵氏也修建了陵墓,地宫面积比自己的还要大40多平方米。

  潞王活到47岁,在卫辉府度过了二十五年。赵氏去世得比他早一些,被追封为妃子。这位奢靡的藩王显然没有留下什么好口碑。当地流传的故事说,潞王会在夜里化身为一条大蟒蛇,到街市的饭店里偷酒。为了防止贪婪的王爷祸害,卫辉府的居民把大门都涂成了黑色。另一个传说则讲,潞王陵的石像继承了潞王贪婪的性格,会偷吃办喜事人家的酒肉。

  

  难以预料的幸与不幸

  

  朱翊�死于万历四十二年。据说,是因为他的母亲去世,按照分封藩王的规矩,他不能离开自己的属地去吊唁,悲伤而死。死后的谥号是潞简王,“简”这个字意味着他没有做过什么了不得的事,富贵而平庸地过了这一生,值得记载的只有他的奢靡敛聚。

  而庞大的皇家宗室,在这时候已经成为帝国最严重的负担之一。在明帝国后来的几十年里,供养分封皇室的开支,超过了全国官吏俸禄的总和,几乎占到全国税粮收入的五分之二。在一些省,譬如山西,这项开支甚至大大超过军饷,也超过粮仓府库的储蓄。朱元璋为保证朱家江山而制定的祖训,正在急速地把帝国推向衰亡的深渊。

  在潞王死后的第15年,也就是公元1629年,投军的陕西农民李自成在甘肃榆中因欠饷杀死了参将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其后又15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帝国土崩瓦解。

  潞王的陵墓,却近乎奇迹般地幸存于明末的战火。满族人建立新的帝国之后,为了拉拢中原的读书人,表现出对前朝皇帝,尤其是朱元璋的尊敬,也没有大张旗鼓捣毁前朝皇室贵族的陵墓。潞王陵被拍卖出去,为一个五台山僧人所有。他把这里改造为佛教的活动场所,一直受到看管和照料。

  1954年8月,河南省为解决省内关押场所不足的矛盾,依借赵妃墓的原有围墙在墓地旁修建了简易监舍和武警营房。明代藩王妃子的陵墓被架上铁丝网,改造成监狱,关押了两千多名服刑人员。

  直到2005年12月,监狱搬迁,赵妃墓才得以恢复。过去50多年的囚禁,却让这座陵墓幸运地躲过了劫难,陵墓中的随葬物品早已被盗,建筑和石刻却完整地保存下来,赵妃墓成为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皇族陵墓之一。幸与不幸,就像朱元璋定下分封儿孙的制度一样,难以预料。


相关文章

  •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高二作文失误点分析
  •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高二作文失分点分析 特长部高三 李丁卓 高二同样是材料作文.农民的萝卜滞销,于是决定免费赠送,市民在拔萝卜的时候,也偷挖了农民的红薯,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之后,有人帮农民卖红薯,亦有人与农民签订了购菜合同. ...查看


  •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高二作文失误点分析 1
  •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高二作文失分点分析 特长部高三 李丁卓 高二同样是材料作文.农民的萝卜滞销,于是决定免费赠送,市民在拔萝卜的时候,也偷挖了农民的红薯,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之后,有人帮农民卖红薯,亦有人与农民签订了购菜合同. ...查看


  • 福祸得失之间
  • 世间万物所面临的命运,不少时候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的. "非典"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是世人的一次劫难,但对野生动物而言则是前所未有的大幸.人之不幸,可能会带来有幸:自己有幸,可能也会带给他人不幸 ...查看


  • 文海新解道德经二十八道之大制不割
  • 道之大制不割 一易堂 风萧萧 上回说到,老聃对关尹子指出,善行者不行而致远.善言者无言胜有言,圣人只有放下分别之心,遵循大道随顺自然,才能贵"师"爱"资",不弃一人一物而可救物济人,自然无为却无不可为 ...查看


  • [道行天下]:预见.判断.变通的道家智慧 [一点资讯]
  • 道家智慧:预见.判断.变通 当马车代替了步辇,汽车又取代了马车,人们获得了许多的便捷.为了跟上这个越来越快的社会,你不得不加快步伐,但是又渐渐迷失在对豪宅.香车.美食的追逐中,身子更倦了,心也更累了.这时候,回望历史,不妨从道家思想中求解心 ...查看


  • 电影[活着]观后感
  • 电影<活着>观后感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那个会先来.我们能做的只有坚强地.乐观地活着. 电影<活着>以福贵为中心,描述了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中国大时代变革下,广大劳苦人民的生活--地主少爷福贵嗜赌如命,妻子家珍去赌场屡 ...查看


  • 善待地球,呵护母亲
  • 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我国土壤严重污染情况,治理因为科学技术,经济问题和条件,基本上在短时期内解决不了,看了政府和领导现在开始关注全球和国家局部空气,水,土壤,食物全面污染问题了,开始引起注意就好,治理也还逐渐跟上来的.过去贫穷,饥饿,战争 ...查看


  • 中国寓言故事 1
  •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 ...查看


  • 塞失马焉知非福辩证法观点
  •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