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笨按:不想推而广之,只想就事论事;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有一集名为《心传》,这个词好;这个词被禅宗佛学发扬光大,禅宗不立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以心传心,悟解契合,递相授受,是为心传;另外,《尚书-大禹谟》也曾讲过中华文化的“十六字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为尧、舜、禹递相传授之心法,称“十六字心传”。鉴于本人才识有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很难再解释出新意,我就采用比较传统的解释:人心居高唯危,所以人们要真诚的把握内心,时刻保持谦虚、谦卑的品性,做到尽职尽责的中道,这谦卑就叫做“中”。大道至简,其中奥妙是非常细微的,所以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专一专精,做到唯精唯一,心无旁鹜,这就是“一”。同时真诚的保持不变换自己的唯一。
大道至简,中华心法:
用一个字概括叫:中(01)。注释:中字是由一个口(象形0)字和一个一(1)字组成。0为体,1为用。其要是守中、守一。
用两个字概括叫:01,中一,中庸(不偏不易)。注释: “中”是体,代表五德(仁义礼智信),其要在于平和、谦卑; ”一”是用,代表一志,其要在于“唯”和“精”。
用四个字概括叫:谦卑用一,平和专精、执中精一。
用八个字概括叫:笃行谦卑、惟精惟一。
《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因为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书名大道心法只要,它是“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之后又讲“信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等;
孔子也是述而不作,以至于自贡感叹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孟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佛家讲:不可说,不可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金刚经》说的更是直白: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咱们看看这位齐国的斫轮高手是怎么说的;
语出《庄子-天道》(阿笨注:《庄子》中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阿笨注:这也是我在上一篇《致歉》中提到的为什么“股神”之子不一定能成为股神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也存在一个天性问题,也就是兴趣爱好的事问题),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大意如下:
世上人们所看重的称道和就是书。书并没有超越言语,而言语确有可贵之处。言语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义,而意义又有它的出处。意义的出处,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告的,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言语而传之于书。世人虽然看重它,我还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见的,是形和色;用耳朵听而可以听到的,是名和声。可悲啊,世上的人们满以为形、色、名、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形、色、名、声实在是不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而知道的不说,说的不知道,世上的人们难道能懂得这个道理吗?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椎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有什么道理说出来那还可以原谅,没有道理可说那就得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子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阿笨简评:
投资不像学习物理化学,比如你学会了万有有引力定律,你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英国也一样;牛顿、爱因斯坦用是这样,你用我用也是这样;
投资有点像求佛,既要求道,也要证道方才圆满;经验心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有“拈花微笑”之说;
很简单的逻辑: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对后来者而言,除了古人的证道之外,基本上对于其证道,没有太大帮助,修行者仍需自证究竟,舍此之外无他;
投资有句话是对的,投资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甚至有时候艺术性占据很大的比重;
你如果说科学性占据主导,那么依照“科学”的定义,那么基本上放之四海而皆准,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基本上我么可以这么推演下去:如果把股神科学化之后,那么我们可以培养出N多股神的化身来。可是行吗?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对于投资而言:术可求,道只可悟!
阿笨按:不想推而广之,只想就事论事;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有一集名为《心传》,这个词好;这个词被禅宗佛学发扬光大,禅宗不立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以心传心,悟解契合,递相授受,是为心传;另外,《尚书-大禹谟》也曾讲过中华文化的“十六字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为尧、舜、禹递相传授之心法,称“十六字心传”。鉴于本人才识有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很难再解释出新意,我就采用比较传统的解释:人心居高唯危,所以人们要真诚的把握内心,时刻保持谦虚、谦卑的品性,做到尽职尽责的中道,这谦卑就叫做“中”。大道至简,其中奥妙是非常细微的,所以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专一专精,做到唯精唯一,心无旁鹜,这就是“一”。同时真诚的保持不变换自己的唯一。
大道至简,中华心法:
用一个字概括叫:中(01)。注释:中字是由一个口(象形0)字和一个一(1)字组成。0为体,1为用。其要是守中、守一。
用两个字概括叫:01,中一,中庸(不偏不易)。注释: “中”是体,代表五德(仁义礼智信),其要在于平和、谦卑; ”一”是用,代表一志,其要在于“唯”和“精”。
用四个字概括叫:谦卑用一,平和专精、执中精一。
用八个字概括叫:笃行谦卑、惟精惟一。
《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因为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书名大道心法只要,它是“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之后又讲“信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等;
孔子也是述而不作,以至于自贡感叹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孟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佛家讲:不可说,不可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金刚经》说的更是直白: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咱们看看这位齐国的斫轮高手是怎么说的;
语出《庄子-天道》(阿笨注:《庄子》中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阿笨注:这也是我在上一篇《致歉》中提到的为什么“股神”之子不一定能成为股神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也存在一个天性问题,也就是兴趣爱好的事问题),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大意如下:
世上人们所看重的称道和就是书。书并没有超越言语,而言语确有可贵之处。言语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义,而意义又有它的出处。意义的出处,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告的,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言语而传之于书。世人虽然看重它,我还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见的,是形和色;用耳朵听而可以听到的,是名和声。可悲啊,世上的人们满以为形、色、名、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形、色、名、声实在是不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而知道的不说,说的不知道,世上的人们难道能懂得这个道理吗?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椎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有什么道理说出来那还可以原谅,没有道理可说那就得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子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阿笨简评:
投资不像学习物理化学,比如你学会了万有有引力定律,你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英国也一样;牛顿、爱因斯坦用是这样,你用我用也是这样;
投资有点像求佛,既要求道,也要证道方才圆满;经验心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有“拈花微笑”之说;
很简单的逻辑: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对后来者而言,除了古人的证道之外,基本上对于其证道,没有太大帮助,修行者仍需自证究竟,舍此之外无他;
投资有句话是对的,投资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甚至有时候艺术性占据很大的比重;
你如果说科学性占据主导,那么依照“科学”的定义,那么基本上放之四海而皆准,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基本上我么可以这么推演下去:如果把股神科学化之后,那么我们可以培养出N多股神的化身来。可是行吗?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对于投资而言:术可求,道只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