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
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板书: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4—7)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板书: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板书:巨龙卧)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宽阔
)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桥的?(从下往上)
(6)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体会大桥的壮丽。
(7)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参观大桥的?
(8)作者在天气格外好的情况下来看南京长江大桥,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9)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0)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1)总结:这一段作者是写从远处看大桥的,远看大桥怎么样?(十分壮丽)那么近看大桥怎样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1)正桥连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画面思考讨论: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儿观察大桥的?找出有关词语。(板书:近看)
2.作者近看正桥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壮丽)(板书:塑像挺立桥头堡耸立玉兰花灯柱整齐)
3.如果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一句话中的“像等候检阅的队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具体、更形象)
4.作者走进正桥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由近及远)
5.作者来到正桥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1)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由于大桥很高,又是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所以轮船就显得很小了,实际上作者是突出写大桥的高大,大桥的壮丽。
(2)作者来到正桥上听到了火车呼啸的声音。(板书:听火车呼啸)也突出了大桥的壮丽。
6.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正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来讲近看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讨论:
1.“滔滔”、“浩浩荡荡”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样才叫“征服”了?
3.“天堑”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天堑指长江。)
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把长江称作天堑呢?(作者向我们
展示了长江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壮观景象,这样想在长江上架桥真是太难了,所以,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作天堑)
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想)
指名说,然后齐读: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板书)
5.理解句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座横空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
6.看录像,边看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没有人能够征服,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战胜了,你觉得中国人民怎样?(真了不起,真伟大,真令人佩服。)我们为这样伟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方面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具体介绍,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大桥十分壮丽。(板书壮丽)
2.学到了哪些观察顺序?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从远到近、从下往上、由近及远等)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国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放录像,放课文录音。
七、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熟练背诵第一段。
(二)预习第六课《参观人民大会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
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板书: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4—7)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板书: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板书:巨龙卧)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宽阔
)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桥的?(从下往上)
(6)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体会大桥的壮丽。
(7)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参观大桥的?
(8)作者在天气格外好的情况下来看南京长江大桥,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9)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0)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1)总结:这一段作者是写从远处看大桥的,远看大桥怎么样?(十分壮丽)那么近看大桥怎样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1)正桥连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画面思考讨论: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儿观察大桥的?找出有关词语。(板书:近看)
2.作者近看正桥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壮丽)(板书:塑像挺立桥头堡耸立玉兰花灯柱整齐)
3.如果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一句话中的“像等候检阅的队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具体、更形象)
4.作者走进正桥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由近及远)
5.作者来到正桥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1)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由于大桥很高,又是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所以轮船就显得很小了,实际上作者是突出写大桥的高大,大桥的壮丽。
(2)作者来到正桥上听到了火车呼啸的声音。(板书:听火车呼啸)也突出了大桥的壮丽。
6.教师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正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来讲近看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讨论:
1.“滔滔”、“浩浩荡荡”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样才叫“征服”了?
3.“天堑”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天堑指长江。)
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把长江称作天堑呢?(作者向我们
展示了长江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壮观景象,这样想在长江上架桥真是太难了,所以,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作天堑)
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想)
指名说,然后齐读: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板书)
5.理解句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座横空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
6.看录像,边看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没有人能够征服,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战胜了,你觉得中国人民怎样?(真了不起,真伟大,真令人佩服。)我们为这样伟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方面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具体介绍,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大桥十分壮丽。(板书壮丽)
2.学到了哪些观察顺序?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从远到近、从下往上、由近及远等)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国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放录像,放课文录音。
七、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熟练背诵第一段。
(二)预习第六课《参观人民大会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