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1]留守儿童

“十问留守儿童”之十: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看到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进程。涉及私领域与公权力的对接、法律的修订与执行、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乡村自治能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甚至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重塑农村活力等更远大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留守儿童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以解决。但我们希望借由这一系列报道(粉笔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十问留守儿童”,学习更多内容),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关注,能够帮助他们逐步如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全面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在这中间,父母、学校、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公众都有必要发挥应尽的作用。

学校:从为留守儿童建档案做起

记者在安徽、云南、贵州等地看到,学校在应对留守儿童问题上已有若干举措,包括建立档案、开通亲情电话、组建活动中心、开展心理辅导、老师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实行寄宿制等方面。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这些举措的落实程度不一。

建议学校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留守儿童务工父母的去向、联系电话和委托监护人称谓、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等信息,并建立追踪机制,关注学生毕业后去向,为研究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第二,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或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请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授课。在这方面,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也需要社会相关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改善住宿条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应提供文体活动场所。学校还应聘请专门的生活老师,对寄宿生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及时予以关爱和照顾。

农村社区:引入社会服务“动”起来

记者注意到,贵州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中,8次提及村(居)委会。文件规定,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特别是村级“两委”干部作用,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各项责任和政策措施到位。

在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从2014年开始,管理留守儿童成为村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据记者了解,当地监护情况较差的13个留守儿童重点户由乡干部一对一帮扶,普通的留守儿童户则由村干部负责一对多帮扶。按要求,这些干部每个月至少家访一次。

但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有的留守儿童并不认识村子里定点帮扶的干部。一些村干部反映,政府对村里留守儿童工作的支持,都体现在项目和对户的救助上,并没有给村干部相关工作经费。

综合采访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国家和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倾斜,村两委因地制宜地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同时加强对村干部培训,并唤起全体村民关爱身边留守儿童的意识。也可考虑引进专业的社会服务,组织儿童相关活动,让农村社区“动”起来。

社会组织:各地应因地制宜与社会组织合作

记者在四川成都了解到,当地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参与未成年保护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这个做法是:成都市每年拿出逾200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金,内容覆盖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等多方面,而对儿童福利的支持在其中占大比例。困境儿童救助项下的许多问题,被打包成为一个个的项目,吸引社会组织揽标,提出方案,进入评估。

评估会衡量方案的可行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如通过审查,提出方案的社会组织就将获得资金,并在后续执行中继续接受三方评估和监督。项目的执行期间一般为三年。

这一做法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带来启发。各个地方都需要探索出最适合自身模式的方法,培育、挖掘社会组织,帮助解决包括留守儿童问题在内的儿童福利整体问题。

政府:重点做好两件事

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等待政府去做的事情很多。归纳来说有两点应重点做好: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履行兜底责任。

首先,政府亟需出台顶层设计方案,构建儿童权利保护体系网,包括制度建设、机构重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政府虽不宜直接干预,但应创造条件,让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建立国家监护制度。国家监护应是未成年人有所需要时的最后保障。设立专门的监护机构,并配置专业合格的监护人员照顾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可以将社会福利院等政府职能部门纳入其中,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作为专门监护机构的补充。

从治本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应努力拓展本地就业机会,例如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吸引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打工”。

父母:“常回家看看” 学学沟通与爱的技巧

思念父母,是留守儿童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在安徽、云南、河南、贵州、四川,我们见到了很多谈及父母就潸然泪下的孩子。他们说,家庭贫穷与否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能与父母每天在一起。

出现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研究证明,在血缘亲情关怀下成长起来,会让人终身受益。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始终不能被任何别的方式所取代。

但我们也深知,绝大多数父母面对这个问题都有着无奈。在客观条件难以改变的当下,希望远在外地打工、为家计奔波父母们能尽力做好以下的事:

“常回家看看”,认真履行法定监护责任。

如果决定外出打工,最好有一位家长可以留在家中。

可以主动参与社区、学校举办的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了解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可以多与自己的孩子的联系,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是否快乐、充实。

(via人民网)

不妨从学打电话做起

儿童节快到了,爸妈不在身边,你们过得好不好?善良的人们往往会对留守儿童有一份惦记和关心。

然而,我们真的知道,应该怎样关心留守儿童吗?

从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我们的爱还有很多空白区。我们更多地关心物质,而轻视了情感;更多关注了权益,而轻视了心理。

俗话说,“谁的孩子谁抱走”,进城打工的家长,应该是最该关心孩子的群体。可是,许多家长采取的是“两打”关心法:平时往卡里打票子,考不好回来打孩子。除了“两打”,交流几乎没了。电话打回来的也少,打回来也没话说。 缺乏沟通、缺乏情感交流,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就很难建立,轻则容易自我封闭,产生社交障碍,严重的还会性格扭曲,甚至得上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成长。

可是,怎么补上这块情感短板?也有一些认识误区。

有人认为,补不上,别瞎耽误工夫了。什么关怀能比上爹妈在身边陪伴?目前长三角、珠三角打工就是比在家门口挣得多,不出门挣钱、就在家带孩子?这个想法,太“奢侈”,不现实。所以,这题无解。

这个认识有失简单。距离当然影响情感交流,然而,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决定意义。很多跟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距离解决了,而情感缺失问题也一直存在啊。比起距离,爱的方法的缺失更为关键。如果当爸妈的能够掌握一些亲子交流的办法,告别苍白的“两打”交流,多和孩子聊会天、谈谈心,哪怕从打

一次电话、视频一次做起,情况就能得到很大改善。父母不会,社会各界有责任帮助他们。比如,妇联出专门的手册,某公益组织出版《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就挺有用。

在竞技体育上,想提高一点点成绩其实也很困难。有种有效方法叫利用“边际综合效应”:把大任务拆分,每个环节都尽力谋求边际改变,小收益叠加将会带来大成绩。留守儿童缺爱问题也不妨进行这样的分解动作,家庭、社会组织、学校、政府部门,都在关爱的技术和专业性上改进一点点,问题就会大大纾解。 庄子讲过一个寓言,救车辙里的鲫鱼,不需要开辟一条人工运河,导来东海之波。有时候,耐心、细致的一瓢水,问题便会缓解。一瓢接一瓢,问题就日趋解决。关爱留守儿童,不必奢求大而无当的“根本性解决”,恰需要充满专业精神、久久为功的一瓢瓢清水。(via人民日报)

“十问留守儿童”之十: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看到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进程。涉及私领域与公权力的对接、法律的修订与执行、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乡村自治能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甚至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重塑农村活力等更远大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留守儿童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以解决。但我们希望借由这一系列报道(粉笔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十问留守儿童”,学习更多内容),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关注,能够帮助他们逐步如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全面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在这中间,父母、学校、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公众都有必要发挥应尽的作用。

学校:从为留守儿童建档案做起

记者在安徽、云南、贵州等地看到,学校在应对留守儿童问题上已有若干举措,包括建立档案、开通亲情电话、组建活动中心、开展心理辅导、老师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实行寄宿制等方面。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这些举措的落实程度不一。

建议学校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留守儿童务工父母的去向、联系电话和委托监护人称谓、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等信息,并建立追踪机制,关注学生毕业后去向,为研究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第二,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或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请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授课。在这方面,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也需要社会相关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改善住宿条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应提供文体活动场所。学校还应聘请专门的生活老师,对寄宿生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及时予以关爱和照顾。

农村社区:引入社会服务“动”起来

记者注意到,贵州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中,8次提及村(居)委会。文件规定,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特别是村级“两委”干部作用,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各项责任和政策措施到位。

在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从2014年开始,管理留守儿童成为村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据记者了解,当地监护情况较差的13个留守儿童重点户由乡干部一对一帮扶,普通的留守儿童户则由村干部负责一对多帮扶。按要求,这些干部每个月至少家访一次。

但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有的留守儿童并不认识村子里定点帮扶的干部。一些村干部反映,政府对村里留守儿童工作的支持,都体现在项目和对户的救助上,并没有给村干部相关工作经费。

综合采访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国家和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倾斜,村两委因地制宜地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同时加强对村干部培训,并唤起全体村民关爱身边留守儿童的意识。也可考虑引进专业的社会服务,组织儿童相关活动,让农村社区“动”起来。

社会组织:各地应因地制宜与社会组织合作

记者在四川成都了解到,当地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参与未成年保护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这个做法是:成都市每年拿出逾200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金,内容覆盖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等多方面,而对儿童福利的支持在其中占大比例。困境儿童救助项下的许多问题,被打包成为一个个的项目,吸引社会组织揽标,提出方案,进入评估。

评估会衡量方案的可行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如通过审查,提出方案的社会组织就将获得资金,并在后续执行中继续接受三方评估和监督。项目的执行期间一般为三年。

这一做法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带来启发。各个地方都需要探索出最适合自身模式的方法,培育、挖掘社会组织,帮助解决包括留守儿童问题在内的儿童福利整体问题。

政府:重点做好两件事

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等待政府去做的事情很多。归纳来说有两点应重点做好: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履行兜底责任。

首先,政府亟需出台顶层设计方案,构建儿童权利保护体系网,包括制度建设、机构重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政府虽不宜直接干预,但应创造条件,让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建立国家监护制度。国家监护应是未成年人有所需要时的最后保障。设立专门的监护机构,并配置专业合格的监护人员照顾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可以将社会福利院等政府职能部门纳入其中,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作为专门监护机构的补充。

从治本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应努力拓展本地就业机会,例如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吸引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打工”。

父母:“常回家看看” 学学沟通与爱的技巧

思念父母,是留守儿童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在安徽、云南、河南、贵州、四川,我们见到了很多谈及父母就潸然泪下的孩子。他们说,家庭贫穷与否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能与父母每天在一起。

出现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研究证明,在血缘亲情关怀下成长起来,会让人终身受益。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始终不能被任何别的方式所取代。

但我们也深知,绝大多数父母面对这个问题都有着无奈。在客观条件难以改变的当下,希望远在外地打工、为家计奔波父母们能尽力做好以下的事:

“常回家看看”,认真履行法定监护责任。

如果决定外出打工,最好有一位家长可以留在家中。

可以主动参与社区、学校举办的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了解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可以多与自己的孩子的联系,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是否快乐、充实。

(via人民网)

不妨从学打电话做起

儿童节快到了,爸妈不在身边,你们过得好不好?善良的人们往往会对留守儿童有一份惦记和关心。

然而,我们真的知道,应该怎样关心留守儿童吗?

从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我们的爱还有很多空白区。我们更多地关心物质,而轻视了情感;更多关注了权益,而轻视了心理。

俗话说,“谁的孩子谁抱走”,进城打工的家长,应该是最该关心孩子的群体。可是,许多家长采取的是“两打”关心法:平时往卡里打票子,考不好回来打孩子。除了“两打”,交流几乎没了。电话打回来的也少,打回来也没话说。 缺乏沟通、缺乏情感交流,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就很难建立,轻则容易自我封闭,产生社交障碍,严重的还会性格扭曲,甚至得上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成长。

可是,怎么补上这块情感短板?也有一些认识误区。

有人认为,补不上,别瞎耽误工夫了。什么关怀能比上爹妈在身边陪伴?目前长三角、珠三角打工就是比在家门口挣得多,不出门挣钱、就在家带孩子?这个想法,太“奢侈”,不现实。所以,这题无解。

这个认识有失简单。距离当然影响情感交流,然而,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决定意义。很多跟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距离解决了,而情感缺失问题也一直存在啊。比起距离,爱的方法的缺失更为关键。如果当爸妈的能够掌握一些亲子交流的办法,告别苍白的“两打”交流,多和孩子聊会天、谈谈心,哪怕从打

一次电话、视频一次做起,情况就能得到很大改善。父母不会,社会各界有责任帮助他们。比如,妇联出专门的手册,某公益组织出版《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就挺有用。

在竞技体育上,想提高一点点成绩其实也很困难。有种有效方法叫利用“边际综合效应”:把大任务拆分,每个环节都尽力谋求边际改变,小收益叠加将会带来大成绩。留守儿童缺爱问题也不妨进行这样的分解动作,家庭、社会组织、学校、政府部门,都在关爱的技术和专业性上改进一点点,问题就会大大纾解。 庄子讲过一个寓言,救车辙里的鲫鱼,不需要开辟一条人工运河,导来东海之波。有时候,耐心、细致的一瓢水,问题便会缓解。一瓢接一瓢,问题就日趋解决。关爱留守儿童,不必奢求大而无当的“根本性解决”,恰需要充满专业精神、久久为功的一瓢瓢清水。(via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 留守儿童之家三年规划2016-2018
  • 陕桥街道新河小学留守儿童"爱心阳光之家"三年规划(2016-2018) 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及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共威宁县教育局委员会关于进一 ...查看


  • 2016年春留守学生工作计划
  • 2016年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 ...查看


  • 2015-2016年城关三中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计划
  • 2015-2016年城关三中关爱留守儿童活 动计划 依据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我校根据我校实际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开展亲情关爱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者通过"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和 ...查看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巨野县田庄镇中心小学 申景银 一. 研究的背景 1. 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 ...查看


  • 浅论留守儿童的未来何去何从
  • 摘 要: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实现财富的积累,在他们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对农村产生了一些影响.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共同生活,大量的儿童被滞留农村,和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自理能 ...查看


  • 县图书馆春节开展送温暖活动方案
  • ***图书馆 "情系留守儿童·爱心温暖寒冬"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根据<县妇联关于在"两节"期间开展向困境妇女儿童送温暖活动的通知>,为使广大留守儿童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县图书馆 ...查看


  • 2016年度学雷锋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志愿者发言稿
  • 2016年度学雷锋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志愿者发言稿 2016年度学雷锋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志愿者发言稿 我叫胡xx,是理学院工程力学1303班学生,也是学校"向日葵计划"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很荣幸成为学校"学雷锋& ...查看


  • 二年级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二(2)班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班主任:钟丽英 2016.3.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关爱. ...查看


  • 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岑巩县第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会议精神及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这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