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复杂调整。世界在变,欧洲在变,中国在变。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是当今世界一支重要而独特的力量,欧盟是欧洲的核心和主体。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欧洲形势,发展好中欧关系,是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更坚决地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意义重大。  欧洲形势  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即欧债问题爆发已近三年,成为牵动欧洲形势变化的主线,也是观察欧洲形势的主要着眼点。  2012年以来,欧债问题形势跌宕起伏,但总体逐渐缓和。欧洲问题出现长期化、复杂化趋势,由危及欧元和欧元区生存的“急症”,演变成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困扰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顽症”。1月,国际评级机构接连下调欧元区九国信用评级,特别是法国、奥地利3A级主权信用不保,造成较大影响。6月,希腊国内围绕如何应对主权债务问题展开激烈的政治角逐,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的问题被现实地提了出来,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构成重大挑战。此后,西班牙主权债务问题再度突出,银行业问题进一步暴露,一度成为影响欧债问题发展的新关键点。  另一方面,欧洲就应对和治理欧债问题连出“重拳”,取得一定进展。继2011年欧盟冬季峰会决定推进“财政契约”后,2012年6月和10月的欧盟夏季和秋季峰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包括欧洲中央银行宣布无限制购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启动,欧盟在2012年底完成“银行联盟”相关立法程序,2013年年底前建成欧元区单一银行业监管机制(SSM)。这些措施对稳固市场、提振信心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重债国市场转向相对稳定,西班牙、意大利融资压力得到缓解。“欧元崩溃、欧盟解体”等最坏前景出现几率大大下降,欧洲对最终走出困境的信心上升。  另外,欧债问题持续发酵引发人们对一些深层次原因的思考。  欧洲国家长期奉行高工资、高赤字、高福利的政策,财政负担沉重,劳动力市场僵化,导致经济竞争力持续下降。欧盟拥有全球9%的人口和25%的国民生产总值,福利开支却占世界50%。一些欧洲国家长期轻视实体经济,过分重视虚拟经济,产业金融化、空心化程度过高。选举政治的弊端逐渐显露,一些政党为上台执政许下诸多难以实现的政治诺言。欧洲政治被大资本、利益集团绑架的现象突出。  欧债问题不断深化也与欧盟的特殊性和一体化水平有关。经过60多年的一体化,欧盟已形成统一大市场,彼此紧密联系并高度依赖,危机易于相互传导。欧元区作为欧盟的核心,有货币一体化却没有财政和银行一体化,欧盟对成员国缺乏监督。随着新旧成员国、南部和北部国家发展差距拉大,危机最终在薄弱环节爆发。  彻底解决欧债问题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欧洲经济结构性问题难以消除,提升经济竞争力非一日之功。欧盟决策机制复杂,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机构之间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容易给市场投机提供可乘之机。一些国家“疑欧”倾向抬头,民众对无休止救助其他国家产生厌烦情绪,对紧缩政策抵触较大。“双速、多速欧洲”现象较前明显。此外,全球经济不景气、保护主义抬头、经贸纠纷增加等,都不利于欧债问题的解决。  欧债问题宣告了欧洲发展高峰期的结束,欧洲困难的一面逐渐显现。政治上乱象迭出,极端思潮、分裂主义和排外情绪抬头。政府更迭加快,多国执政党在大选中下台。经济上,一些南欧国家连续几年深度衰退,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4%。欧元区失业率一直在10%以上徘徊,个别南欧国家失业率超过25%,青年失业率达到50%。民众福利受损,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此起彼伏。欧洲在重大国际事务上的行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利比亚、叙利亚、伊朗核等近周边事务上。  欧洲虽面临困境,但实力犹存,基础未损,正在加速调整变革。目前看,欧洲应对欧债问题的思路逐渐明确,方向总体正确,效果初步显现。随着应急和长效机制逐步到位,欧债问题的破坏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欧洲一体化的大方向没有变,继续在曲折中前行。整体看,欧洲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机制齐备,创新能力较强,通过努力摆脱目前困难,继续推进一体化,实力地位得到一定恢复的前景可以预期。欧洲仍将是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欧关系  欧洲是中国全方位外交中重要的一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12年中欧关系稳中有升,变中有进,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欧关系有几方面的新亮点:  ——高层引领,增强互信。2012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访问欧洲,涵盖欧洲大中小国家、各地区和欧盟机构。第十四次和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相继取得成功。一年之内举办两次会晤,实不多见。双方建立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提出了未来合作一揽子规划,推动中欧合作迈入新阶段。第二次中德政府磋商和中国—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中方提出并积极落实加强同中东欧合作的12项举措,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为中国同欧洲其他地区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高层往来促进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温家宝总理2012年9月21日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时说:“中国是欧盟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欧盟领导人也多次表示,“互利共赢是欧中关系的重要特征”。  ——在欧债问题上守望相助。欧债问题发生以来,中国坚持从欧洲发展的大方向和经济社会的基本面把握欧洲形势,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欧洲和中欧关系,积极传递对欧洲和欧洲一体化的信心,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力所能及地向欧方提供帮助。2012年,中国没有像某些国家一样大规模从欧洲撤资,而是积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欧元资产仍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较大份额。中国继续增持部分欧洲国家的债券,并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等机构开展积极合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强有力的信号,对欧洲应对危机的能力及未来发展抱有信心。有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在欧债问题上的表现比一些欧洲的盟友要好。   ——立足互利共赢,经贸务实合作不断加强。2012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技术提供方。2012年1—10月,中欧贸易额达4528.3亿美元,其中中国从欧洲进口额达17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尽管遭遇欧债“寒流”,中欧贸易将连续第二年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中国已成为欧洲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同北欧国家积极开展北极、地热等合作,同瑞士、冰岛、瑞典加快自贸谈判。  ——中国企业积极扩大对欧投资。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已成功收购普茨迈斯特、法拉帝、傲凯、林德、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等重要企业或集团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普华永道报告,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投资项目超过欧洲对华投资项目,双方跨境交易数量首度逆转。中国对欧投资有利于缓解欧方企业资金困难,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受到欧方的欢迎和肯定。  ——增进人文交流,改善民意基础。2012年以来,中欧、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功启动,“中欧文化对话年”、德国“中国文化年”、“中法语言年”等大型活动顺利举行,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作品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欧洲知名艺术节上广受好评,中国公民首站赴欧盟人数超过150万,在欧洲有留学人员20多万。中欧教育、科技、文化、青年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人文交流作为继政治和经贸之后的中欧关系第三支柱其作用日益显著。  总体看,中欧政治互信得到增强,经贸关系、人文交流获得新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中欧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利益共同体。无论是在各自发展还是在国际事务上,双方都是彼此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中欧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中欧关系机遇大于挑战。  中欧关系展望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为新形势下开展对欧外交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  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战略利害冲突。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符合中国的利益。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欧洲日益从全球和战略角度看待中国,希望同中国深化和扩大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欧洲将加强对华合作视为战略必需,而非权宜之计。中国视欧洲为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对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欧洲在这些方面是中国重要的外部合作伙伴。  2013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和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15周年。双方应围绕中欧关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根据成员国、次区域和欧盟机构的不同特色,探索中欧合作的新方式、新渠道,以相互补充、齐头并进。  在政治层面,中欧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增强战略互信。办好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等重要活动。双方应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彼此人民的选择,视对方发展为重要机遇。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方的利益。中国将坚持致力于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希望欧方理解并尊重中方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合法权益。  在经贸层面,中欧应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同冰岛、瑞士等国的自贸区谈判进程,适时启动中欧建立自贸区谈判的可行性研究,积极落实加强同中东欧合作的12项举措,利用好中国—意大利政府委员会联席会议的平台,适时举办中国与波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会议,拓展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欧洲国家正大力吸引投资,以促进增长和就业,中方将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兴业,也希望欧方秉持公平原则,为中国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在人文层面,中欧应加强交流对话,实现互鉴共荣。中欧应在用好已建立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与中英高级别人文对话机制基础上,加强中欧之间政党、文化、体育、智库、媒体等多层次交往,增进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民众往来,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希望欧方能够在推动双方人员往来便利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在国际层面,中欧应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度转型期和调整期,各种理念、模式正发生激烈的碰撞。国际格局深刻复杂变化,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和地区形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上升。中欧作为两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应主动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的协调。双方应继续保持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局势上的对话,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海盗、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中欧应坚定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的稳定,倡导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新理念。  当然,中欧双方还应管控和处理好分歧。中欧在促进民主、人权等方面的主张和实践不一,双方关系仍不时受到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随着中欧经贸水平提升和相互交往增多,彼此竞争和摩擦也难免增加。但总体上,中欧共同利益是主要的。中欧双方应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各类矛盾分歧,避免对中欧关系大局造成冲击。当前特别要妥善解决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问题,通过对话合作寻求互利共赢。中欧还应重视和理解双方主要关切。希望欧方从中欧关系大局出发,在涉藏、人权等问题上谨言慎行。  时代的发展和彼此需求赋予中欧关系以新内涵,也对中欧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日益上升的国际力量和传统重要力量的代表,中欧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越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性影响。展望未来,我们对中欧关系充满信心。中国愿与欧洲伙伴一道,把握中欧关系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以创造性思维发展中欧关系,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合作潜力,共同创造中欧双方和世界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外交部欧洲司司长)  (责任编辑:徐海娜)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复杂调整。世界在变,欧洲在变,中国在变。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是当今世界一支重要而独特的力量,欧盟是欧洲的核心和主体。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欧洲形势,发展好中欧关系,是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更坚决地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意义重大。  欧洲形势  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即欧债问题爆发已近三年,成为牵动欧洲形势变化的主线,也是观察欧洲形势的主要着眼点。  2012年以来,欧债问题形势跌宕起伏,但总体逐渐缓和。欧洲问题出现长期化、复杂化趋势,由危及欧元和欧元区生存的“急症”,演变成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困扰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顽症”。1月,国际评级机构接连下调欧元区九国信用评级,特别是法国、奥地利3A级主权信用不保,造成较大影响。6月,希腊国内围绕如何应对主权债务问题展开激烈的政治角逐,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的问题被现实地提了出来,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构成重大挑战。此后,西班牙主权债务问题再度突出,银行业问题进一步暴露,一度成为影响欧债问题发展的新关键点。  另一方面,欧洲就应对和治理欧债问题连出“重拳”,取得一定进展。继2011年欧盟冬季峰会决定推进“财政契约”后,2012年6月和10月的欧盟夏季和秋季峰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包括欧洲中央银行宣布无限制购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启动,欧盟在2012年底完成“银行联盟”相关立法程序,2013年年底前建成欧元区单一银行业监管机制(SSM)。这些措施对稳固市场、提振信心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重债国市场转向相对稳定,西班牙、意大利融资压力得到缓解。“欧元崩溃、欧盟解体”等最坏前景出现几率大大下降,欧洲对最终走出困境的信心上升。  另外,欧债问题持续发酵引发人们对一些深层次原因的思考。  欧洲国家长期奉行高工资、高赤字、高福利的政策,财政负担沉重,劳动力市场僵化,导致经济竞争力持续下降。欧盟拥有全球9%的人口和25%的国民生产总值,福利开支却占世界50%。一些欧洲国家长期轻视实体经济,过分重视虚拟经济,产业金融化、空心化程度过高。选举政治的弊端逐渐显露,一些政党为上台执政许下诸多难以实现的政治诺言。欧洲政治被大资本、利益集团绑架的现象突出。  欧债问题不断深化也与欧盟的特殊性和一体化水平有关。经过60多年的一体化,欧盟已形成统一大市场,彼此紧密联系并高度依赖,危机易于相互传导。欧元区作为欧盟的核心,有货币一体化却没有财政和银行一体化,欧盟对成员国缺乏监督。随着新旧成员国、南部和北部国家发展差距拉大,危机最终在薄弱环节爆发。  彻底解决欧债问题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欧洲经济结构性问题难以消除,提升经济竞争力非一日之功。欧盟决策机制复杂,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机构之间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容易给市场投机提供可乘之机。一些国家“疑欧”倾向抬头,民众对无休止救助其他国家产生厌烦情绪,对紧缩政策抵触较大。“双速、多速欧洲”现象较前明显。此外,全球经济不景气、保护主义抬头、经贸纠纷增加等,都不利于欧债问题的解决。  欧债问题宣告了欧洲发展高峰期的结束,欧洲困难的一面逐渐显现。政治上乱象迭出,极端思潮、分裂主义和排外情绪抬头。政府更迭加快,多国执政党在大选中下台。经济上,一些南欧国家连续几年深度衰退,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4%。欧元区失业率一直在10%以上徘徊,个别南欧国家失业率超过25%,青年失业率达到50%。民众福利受损,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此起彼伏。欧洲在重大国际事务上的行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利比亚、叙利亚、伊朗核等近周边事务上。  欧洲虽面临困境,但实力犹存,基础未损,正在加速调整变革。目前看,欧洲应对欧债问题的思路逐渐明确,方向总体正确,效果初步显现。随着应急和长效机制逐步到位,欧债问题的破坏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欧洲一体化的大方向没有变,继续在曲折中前行。整体看,欧洲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机制齐备,创新能力较强,通过努力摆脱目前困难,继续推进一体化,实力地位得到一定恢复的前景可以预期。欧洲仍将是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欧关系  欧洲是中国全方位外交中重要的一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12年中欧关系稳中有升,变中有进,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欧关系有几方面的新亮点:  ——高层引领,增强互信。2012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访问欧洲,涵盖欧洲大中小国家、各地区和欧盟机构。第十四次和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相继取得成功。一年之内举办两次会晤,实不多见。双方建立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提出了未来合作一揽子规划,推动中欧合作迈入新阶段。第二次中德政府磋商和中国—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中方提出并积极落实加强同中东欧合作的12项举措,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为中国同欧洲其他地区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高层往来促进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温家宝总理2012年9月21日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八届中欧工商峰会时说:“中国是欧盟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欧盟领导人也多次表示,“互利共赢是欧中关系的重要特征”。  ——在欧债问题上守望相助。欧债问题发生以来,中国坚持从欧洲发展的大方向和经济社会的基本面把握欧洲形势,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欧洲和中欧关系,积极传递对欧洲和欧洲一体化的信心,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力所能及地向欧方提供帮助。2012年,中国没有像某些国家一样大规模从欧洲撤资,而是积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支持欧洲应对欧债问题。欧元资产仍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较大份额。中国继续增持部分欧洲国家的债券,并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等机构开展积极合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强有力的信号,对欧洲应对危机的能力及未来发展抱有信心。有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在欧债问题上的表现比一些欧洲的盟友要好。   ——立足互利共赢,经贸务实合作不断加强。2012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技术提供方。2012年1—10月,中欧贸易额达4528.3亿美元,其中中国从欧洲进口额达17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尽管遭遇欧债“寒流”,中欧贸易将连续第二年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中国已成为欧洲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同北欧国家积极开展北极、地热等合作,同瑞士、冰岛、瑞典加快自贸谈判。  ——中国企业积极扩大对欧投资。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已成功收购普茨迈斯特、法拉帝、傲凯、林德、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等重要企业或集团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普华永道报告,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投资项目超过欧洲对华投资项目,双方跨境交易数量首度逆转。中国对欧投资有利于缓解欧方企业资金困难,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受到欧方的欢迎和肯定。  ——增进人文交流,改善民意基础。2012年以来,中欧、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功启动,“中欧文化对话年”、德国“中国文化年”、“中法语言年”等大型活动顺利举行,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作品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欧洲知名艺术节上广受好评,中国公民首站赴欧盟人数超过150万,在欧洲有留学人员20多万。中欧教育、科技、文化、青年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人文交流作为继政治和经贸之后的中欧关系第三支柱其作用日益显著。  总体看,中欧政治互信得到增强,经贸关系、人文交流获得新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中欧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利益共同体。无论是在各自发展还是在国际事务上,双方都是彼此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中欧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中欧关系机遇大于挑战。  中欧关系展望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为新形势下开展对欧外交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  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战略利害冲突。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符合中国的利益。随着中国快速发展,欧洲日益从全球和战略角度看待中国,希望同中国深化和扩大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欧洲将加强对华合作视为战略必需,而非权宜之计。中国视欧洲为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对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欧洲在这些方面是中国重要的外部合作伙伴。  2013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和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15周年。双方应围绕中欧关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根据成员国、次区域和欧盟机构的不同特色,探索中欧合作的新方式、新渠道,以相互补充、齐头并进。  在政治层面,中欧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增强战略互信。办好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等重要活动。双方应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彼此人民的选择,视对方发展为重要机遇。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方的利益。中国将坚持致力于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希望欧方理解并尊重中方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合法权益。  在经贸层面,中欧应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同冰岛、瑞士等国的自贸区谈判进程,适时启动中欧建立自贸区谈判的可行性研究,积极落实加强同中东欧合作的12项举措,利用好中国—意大利政府委员会联席会议的平台,适时举办中国与波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会议,拓展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欧洲国家正大力吸引投资,以促进增长和就业,中方将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兴业,也希望欧方秉持公平原则,为中国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在人文层面,中欧应加强交流对话,实现互鉴共荣。中欧应在用好已建立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与中英高级别人文对话机制基础上,加强中欧之间政党、文化、体育、智库、媒体等多层次交往,增进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民众往来,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希望欧方能够在推动双方人员往来便利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在国际层面,中欧应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度转型期和调整期,各种理念、模式正发生激烈的碰撞。国际格局深刻复杂变化,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和地区形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上升。中欧作为两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应主动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的协调。双方应继续保持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局势上的对话,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海盗、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中欧应坚定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的稳定,倡导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新理念。  当然,中欧双方还应管控和处理好分歧。中欧在促进民主、人权等方面的主张和实践不一,双方关系仍不时受到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随着中欧经贸水平提升和相互交往增多,彼此竞争和摩擦也难免增加。但总体上,中欧共同利益是主要的。中欧双方应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各类矛盾分歧,避免对中欧关系大局造成冲击。当前特别要妥善解决好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反补贴问题,通过对话合作寻求互利共赢。中欧还应重视和理解双方主要关切。希望欧方从中欧关系大局出发,在涉藏、人权等问题上谨言慎行。  时代的发展和彼此需求赋予中欧关系以新内涵,也对中欧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日益上升的国际力量和传统重要力量的代表,中欧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越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性影响。展望未来,我们对中欧关系充满信心。中国愿与欧洲伙伴一道,把握中欧关系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以创造性思维发展中欧关系,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合作潜力,共同创造中欧双方和世界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外交部欧洲司司长)  (责任编辑:徐海娜)


相关文章

  • 猴王:中美声明后国际形势的翻转--解读中美[联合情况说明]
  • 猴王 中美声明后国际形势的翻转 --解读中美<联合情况说明> 重点新闻:昨天叙利亚突然调转枪头对俄罗斯强硬,拒绝俄罗斯派兵过去驻军:俄罗斯则威胁叙利亚要支持联合国对于叙利亚的制裁.这些都和中美谈判的结果有关,看看今天的新闻就知道 ...查看


  • 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活跃的中国
  • 求是>杂志: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活跃的中国外交2011年01月01日 16:59求是[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2010年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在各种力量的互动中不断推进.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 ...查看


  • 2016年大陆桥运输指标与中欧班列相关数据分析及2017年中欧.中亚班列发展预测
  • 2016年世界黑天鹅事件不断,世界地缘政治日趋复杂.2016年连续出现英国脱欧事件.德法非洲难民.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失败.韩国总统亲信干政和美国总统大选政治分裂等问题,加之乌克兰局势动荡.ISIS恐怖活动.韩国部署萨德.局部冲突不断升级等, ...查看


  •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 2007-11-23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2003-2004年之交,随着 ...查看


  •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 叭l圈圈:萨团_一0RTHERN ECONOMYAND TRADE!--■■■■●■■●-■-●■■●-■-■■--■■-■■--■--■■■■---■■■■■■■-l■一-一1 张美娟 (黑龙江大学经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so) ...查看


  • 发展中欧友好合作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 作者:江泽民 人民日报 1999年03期 主席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高兴来到山清水秀的瑞士,在经济重镇和工业中心巴塞尔,同瑞士工商界的各位朋友见面.我借此机会向所有为发展中瑞友好合作作出贡献的瑞士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查看


  •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学期课程论文
  •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题目1: 题目2: 课程论文 以当代大学生的眼光看待"南海问题" 崛起与没落-曲折前行的"中欧关系" 授课老师: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目 录 1.以当代大学 ...查看


  • 中国崛起与中欧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 译者/王荣欣 随着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多极世界,或者说世界的多极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了.在多极化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如何共舞?欧洲和中国都面临这个挑战. 一直以来,欧盟是多极化世界的最大得益者,多极主义也因此深深植入欧洲领导人的基因――这首先是由 ...查看


  • 东方时事评论20110110
  • 东方时事评论20110110 标签: 分类: 时事与军事 东方时事评论 朝鲜建议无条件地尽快举行朝韩当局会谈 [平壤消息]据媒体报道,朝鲜政府.政党和社会团体5日在平壤发表联合声明,提议无条件地尽快举行朝韩当局会谈,开诚布公地讨论消除误解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