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都在思考鲁迅

  月底,我就要成为一个74岁的老人了,我想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于是,我提出要求,希望让我去北京的鲁迅博物馆,去看看那些自己一直以来都怀疑有没有资格直接看到的东西。对我而言,我这一生都在思考鲁迅。也就是说,在我思索文学的时候,总会想到鲁迅,所以,我要从这里开始讲起。   我第一农听到鲁迅这个大作家的名字,是在我9岁到10岁的时候,当时我还在国民学校上小学。现在想来,那是收集了从《呐喊》到《野草》等鲁迅于北京时期创作的中短篇作品的一本翻译过来的小书。母亲很爱看这本书,并把它送给了我。于是,我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短篇小说,叫做《孔乙己》。   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自己也想成为那个伙计。想像他那样仔细地观察大人。   后来,我上了大学里的法国文学系,作为一名23岁的东京的学生,我在东京大学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叫做《奇妙的工作》。   这是一篇阴暗的小说。当这篇短篇小说登在大学报纸上,我拿到了第一笔稿费的时候,心里却感到了喜悦。然而,母亲却是万分失望。   “你说要去东京上大学的时候,我叫你好好读读鲁迅老师的《故乡》。你还把它抄在笔记本上了:‘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隐约觉得你要走文学的道路,希望你能成为像鲁迅老师那样的小说家,能写出像《故乡》那样美丽的文章来。你这算是怎么回事?怎么连一片希望的碎片都没有?”   “母亲,鲁迅不只在《故乡》里用了希望这个词,还有《白光》里头也用了,我就是想起了里头的一段话,才写出这篇小说的。”   说完,我就看到了母亲的眼睛里流露出可怕的轻蔑的神情,那种轻蔑我至今还是记忆犹新。母亲说道:“我没上过东京的大学,也没什么学问,只是一个住在森林里的老太婆。但是,鲁迅老师的小说,我都会全部反复地去读。你也不给我写信,现在我也没有朋友。所以,鲁迅老师的小说,就像是最重要的朋友从远方写来的信,每天晚上我都反复地读。你要是看了《野草》,就知道有篇《希望》。你看了《希望》吗?”   我坦白说,没有看过。那晚,我回到东京。母亲给我的《野草》全篇,我就在夜行的火车上读了起来。 如今,我已73岁。在夜行火车上诵读《野草》,至今已经50年。我来到了鲁迅博物馆。我想要在那个翠竹掩映的庭院里,在心里默默朗诵一遍牢记于心的《希望》的全文。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   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道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缥缈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老实说,我还不能完全清楚把握文章的意思。但至少我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母亲对年轻的我使用廉价的“绝望”、“恐惧”等词汇表现出失望,倒让我去读《野草》里的《希望》。隔着50年的光阴,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月底,我就要成为一个74岁的老人了,我想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于是,我提出要求,希望让我去北京的鲁迅博物馆,去看看那些自己一直以来都怀疑有没有资格直接看到的东西。对我而言,我这一生都在思考鲁迅。也就是说,在我思索文学的时候,总会想到鲁迅,所以,我要从这里开始讲起。   我第一农听到鲁迅这个大作家的名字,是在我9岁到10岁的时候,当时我还在国民学校上小学。现在想来,那是收集了从《呐喊》到《野草》等鲁迅于北京时期创作的中短篇作品的一本翻译过来的小书。母亲很爱看这本书,并把它送给了我。于是,我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短篇小说,叫做《孔乙己》。   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自己也想成为那个伙计。想像他那样仔细地观察大人。   后来,我上了大学里的法国文学系,作为一名23岁的东京的学生,我在东京大学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叫做《奇妙的工作》。   这是一篇阴暗的小说。当这篇短篇小说登在大学报纸上,我拿到了第一笔稿费的时候,心里却感到了喜悦。然而,母亲却是万分失望。   “你说要去东京上大学的时候,我叫你好好读读鲁迅老师的《故乡》。你还把它抄在笔记本上了:‘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隐约觉得你要走文学的道路,希望你能成为像鲁迅老师那样的小说家,能写出像《故乡》那样美丽的文章来。你这算是怎么回事?怎么连一片希望的碎片都没有?”   “母亲,鲁迅不只在《故乡》里用了希望这个词,还有《白光》里头也用了,我就是想起了里头的一段话,才写出这篇小说的。”   说完,我就看到了母亲的眼睛里流露出可怕的轻蔑的神情,那种轻蔑我至今还是记忆犹新。母亲说道:“我没上过东京的大学,也没什么学问,只是一个住在森林里的老太婆。但是,鲁迅老师的小说,我都会全部反复地去读。你也不给我写信,现在我也没有朋友。所以,鲁迅老师的小说,就像是最重要的朋友从远方写来的信,每天晚上我都反复地读。你要是看了《野草》,就知道有篇《希望》。你看了《希望》吗?”   我坦白说,没有看过。那晚,我回到东京。母亲给我的《野草》全篇,我就在夜行的火车上读了起来。 如今,我已73岁。在夜行火车上诵读《野草》,至今已经50年。我来到了鲁迅博物馆。我想要在那个翠竹掩映的庭院里,在心里默默朗诵一遍牢记于心的《希望》的全文。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   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道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缥缈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老实说,我还不能完全清楚把握文章的意思。但至少我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母亲对年轻的我使用廉价的“绝望”、“恐惧”等词汇表现出失望,倒让我去读《野草》里的《希望》。隔着50年的光阴,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相关文章

  • 鲁迅与时间
  • 第十册第一单元 2.鲁迅与时间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繁忙.勤勉.懒散"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 字的字音. 2.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体会作者通 过详实的数据,写出 ...查看


  • 在挣扎中沉沦
  • 在挣扎中沉沦 ---我读<范爱农> 河南省获嘉县冯庄镇初级中学八三班 职志敏 1926年,鲁迅写了一组回忆性散文,取名"旧事重提",结集出版的时候改为<朝花夕拾>.其中<范爱农>这篇文 ...查看


  • 我之鲁迅观--浅析鲁迅的自由注意思想
  • 我之鲁迅观 --浅析鲁迅的自由主义思想 胡雪丹 摘要:鲁迅是一个致力于追求真正自由的人.他自由主义中所内涵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发.鲁迅身处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能够发出 ...查看


  • 童眼看鲁迅
  • 一张消瘦的面孔,两道锐利的目光,表情极其严肃,无丝毫笑意.每当提起鲁迅这个名字,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张脸,一幅我心中鲁迅先生的肖像. 我读的幼儿园和小学都是以鲁迅而命名的,使得我从小就对鲁迅有所了解.鲁迅先生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我很 ...查看


  •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 外婆家的故事 看社(shè)戏 这一年又到了演社(shè)戏的日子,村子里来了一个戏班子.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有的摇着乌篷(péng)船,有的步行好长好长的路,站到戏台前.挤在船头上.站在河岸上,兴致(zhì)勃(bó)勃地跑来看戏.可 ...查看


  • 鲁迅,民族魂
  • 鲁迅,民族魂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鲁迅先生一直是我的偶像.在宋庆龄主持的鲁迅葬礼中,人们用一面白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上面绣着--"民族魂",响当当的三个大字,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也只有他能担当得起了.伟人就是 ...查看


  • 高考作文经典题材
  • 高考作文经典题材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每当我在灯下展读太史公的史记总是感慨万千,总是充满了感喟. 一. 苦读和壮游. 年轻的司马迁每日在油灯下一卷一卷地翻看着历代的历史,我揣想,在阅读的过程中,年幼的司马 ...查看


  • [早]教学设计 1
  • <早>教学设计 一. 教材简析: <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参观游记.首先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布局和当年书塾里学习的情景.然后介绍了腊梅花,引出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勤奋精神. 二 ...查看


  • 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
  • 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26日07:56 刘 勇 张 弛 文学经典是作家对于人生.社会.历史以及艺术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而且经过时间的考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