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全等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通过几个实例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其在生活中应用的奥妙。

  例1 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AOB≌△A′O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解题思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从各地的中考应用题可以看出,它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而古老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这类题目,而是呈现了建模方式多元化的新特点,几何应用题就是其中之一。本题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实际中工件测量的问题,其理论依据是“边角边”,故答案为A。

  解答过程:A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边角边定理、角边角定理、边边边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

  (2)推论:角角边定理。

  例2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侧,池塘西边有一座假山D,在DB的中点C处有一个雕塑,张倩从点A出发,沿直线AC一直向前经过点C走到点E,并使CE=CA,然后她测量点E到假山D的距离,则DE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1)你能说明张倩这样做的根据吗?

  (2)如果张倩恰好未带测量工具,但是知道点A和假山、雕塑分别相距200米、120米,你能帮助她确定AB的长度范围吗?

  (3)在第二问的启发下,你能“已知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上的中线,求第三边的范围吗?”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在△ABC中,AD是BC边的中线,AD=3cm,AB=5cm,求AC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2)解题思路:欲求AB的距离,但不宜测量,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较多,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比如说全等,用等量来代换,即找到与AB相等的线段DE,这样问题就解决了。第二问是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解决。第三问是在第二问基础上的综合提高,有一定的区分度,采用的是“倍长中线法”。

  解答过程:(1)△ABC≌△EDC;(2)40米  解题后的思考:

  (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①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关系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在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中,若要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或需要移动图形或移动图形元素的位置,常要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小结: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

  1.翻折

  如图(1),DBOC≌DEOD,DBOC可以看成是由DEOD沿直线AO翻折180°得到的;

  2.旋转

  如图(2),DCOD≌DBOA,DCOD可以看成是由DBOA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的;

  3.平移

  如图(3),DDEF≌DACB,DDEF可以看成是由DACB沿CB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中学)

  全等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通过几个实例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其在生活中应用的奥妙。

  例1 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AOB≌△A′O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解题思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从各地的中考应用题可以看出,它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而古老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这类题目,而是呈现了建模方式多元化的新特点,几何应用题就是其中之一。本题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实际中工件测量的问题,其理论依据是“边角边”,故答案为A。

  解答过程:A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边角边定理、角边角定理、边边边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

  (2)推论:角角边定理。

  例2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侧,池塘西边有一座假山D,在DB的中点C处有一个雕塑,张倩从点A出发,沿直线AC一直向前经过点C走到点E,并使CE=CA,然后她测量点E到假山D的距离,则DE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1)你能说明张倩这样做的根据吗?

  (2)如果张倩恰好未带测量工具,但是知道点A和假山、雕塑分别相距200米、120米,你能帮助她确定AB的长度范围吗?

  (3)在第二问的启发下,你能“已知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上的中线,求第三边的范围吗?”请你解决下列问题:在△ABC中,AD是BC边的中线,AD=3cm,AB=5cm,求AC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2)解题思路:欲求AB的距离,但不宜测量,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较多,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比如说全等,用等量来代换,即找到与AB相等的线段DE,这样问题就解决了。第二问是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解决。第三问是在第二问基础上的综合提高,有一定的区分度,采用的是“倍长中线法”。

  解答过程:(1)△ABC≌△EDC;(2)40米  解题后的思考:

  (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①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关系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在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中,若要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或需要移动图形或移动图形元素的位置,常要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小结: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

  1.翻折

  如图(1),DBOC≌DEOD,DBOC可以看成是由DEOD沿直线AO翻折180°得到的;

  2.旋转

  如图(2),DCOD≌DBOA,DCOD可以看成是由DBOA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的;

  3.平移

  如图(3),DDEF≌DACB,DDEF可以看成是由DACB沿CB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中学)


相关文章

  •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设计 1
  •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二. 教学流程: 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评析 设计思路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贯穿全过程 ...查看


  •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教案
  • 27.2.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才 一.教学目标 1. 2. 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 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 通过把实际 ...查看


  •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设计
  •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郭晓萍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从生活到教室,从历史到课堂,几何都给师生带来许多有趣而富有挑战的课程.而图形相似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几何的核 ...查看


  •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教案
  •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巧妙的设疑,顺利地引导新课,为以后的几节课做良好铺垫.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 ...查看


  •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
  •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1. 本课内容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和作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的第三课时,是继前面学习了三角函数应用中的有关旋转问 ...查看


  • 第十七章_人教版勾股定理教案 1
  • 第 十七 章 勾股定理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材从实践探索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查看


  •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
  •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 河北屯镇初级中学 齐志强 各位领导和老师: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视导活动中为大家做展示课,谨此请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指导.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教科书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2.2节& ...查看


  •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复习教学设计1[1]
  •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是学生更熟练的掌握仰角.俯角等概念, 2. 学会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技能:(1)掌握30 °. 45 °.60 °角的三角函数值, (2)灵活运用解直角 ...查看


  • [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