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近代工商业兴起之前,食盐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
此对于历代盐业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介绍了明朝两淮盐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两淮盐区在全国所有盐区中 所占的重要地位!盐政机构的设置!灶户的情况
最后,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对两淮余盐政策擅变进行评价
的吏治十分严苛,但是到了中后期则逐渐变得比较宽松,这种变化对于余盐政策 的擅变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明朝;两淮;余盐;政策
第一章绪论
2!开中法:开中法作为明朝盐政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学者对其关注的热度
超过了任何其它一项盐政,其中专门探讨开中法这一制度的论文数量相当多
于开中法的实行对明朝盐政的影响这一方面的论文
3!盐务政策变革:黎邦正5试评明代叶淇盐法改革6(((盐业史研究6)1989 年第4期!李绍强5论明清时期的盐政变革6(((齐鲁学刊61997年第4期)!吴 慧5明代食盐专卖制度的演变6(((文史61984年第26缉)!余三乐5明庞尚鹏
疏盐对策浅析6(((盐业史研究61988年第4期)!汪崇赏5明中叶盐政问题分析)) (((盐业史研究62000年第4期)!李三谋与李震的5明代前中期盐政管理之困 扰6(((盐业史研究62000年第1期)
4!盐商问题:刘森5明代召商运盐的基本形态6(((盐业史研究61996年第
4期)!薛宗正5明代盐商的历史演变6(5中国史研究61980年第2期)!张皓5略 论明代盐商资本形成与发展6(((青海师大学报61990年第4期)!张正明5明清 时期的山西盐商6(((晋阳学刊61991年第2期)!王振忠5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 商研究6(((江淮论坛61994年第5期)!朱宗宙5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与封建政府 关系6(((盐业史研究61998年第4期)
5!区域盐政研究:
两淮地区:汪崇赏5明清两淮盐利个案两则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2000 年第3期)!赵毅5明代淮盐流通及管理机制6(((史学集刊61991年第2期)! 张笃勤((明清武汉的淮盐市场与城市经济6(((盐业史研究61999年第4期)
两广地区:覃延欢5明代广西盐法当议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1984年
第1期)!余永哲5明代广东盐业生产和敖课折银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1992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食盐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之一,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 喻的
下惠百姓0的作用,所以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
变的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上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如此重大的作用,盐政 研究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一节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明朝盐业的研究情况
盐政一直是历史研究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很多,涉
及到盐业的方方面面
º曾仰丰:5中国盐政史6第1页,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719378版
第一章绪论
期)以及邓智华的5庞尚鹏对两淮盐法的清理和整顿6(((盐业史研究62006年 第2期)
二!关于余盐的研究现状:
对史学界有关盐业史研究情况进行简单梳理之后,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以前, 80年代后研究盐史的论文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越来越集中于对开中法及部分盐 务政策变革的研究
智华在5盐业史研究6中发表的5庞尚鹏对两淮盐法的清理和整顿6一文,其中 有很大的篇章是在探讨余盐的问题
行小引盐的建议
大量转为私盐是由于不能买尽,于是弘治时用余盐补正课,但是这样余盐的行销 又对正盐造成了障碍,致使正德时正盐奎滞不行
除余盐也会使政府的余盐银消失,通过余盐吸引商人掣盐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的介绍
(一)三四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的史学界就己经有一些关于明代盐
业史研究的文章
(二)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台湾学者徐私发表了一系
列有关明朝盐业的论文,对于食盐生产和运销制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三)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的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研究明代盐业的论文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盐业生产:薛宗正5明代灶户在盐业生产中的地位6(((中国历史博物馆 馆刊61983年第5期)和5明代前期封建官府统制下的盐业6(((盐业史研究6 1986年第一缉)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第二节选题意义
一!余盐政策研究的学术意义
从上面的学术史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明朝盐业研究的成果十分丰硕,
包括了盐业的方方面面,对盐政的变革研究得比较多,开中法的研究又,是重中之 重
盐政不仅在同一朝代变化无常,即使是在同一时段的不同地方,也往往出现
政令不一的情况
主要的盐区中,无论是盐区盐场的数量!盐区每年生产地盐引数目以及行盐地方 的大小等,两淮盐区都首屈一指
个明朝盐政运行状况
二!选题思路及写作方法
我们获取新的信息与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别人传递是比较直接的方式,还
第一章绪论
有一种方式是你接触到新的信息,这个信息里面可能又包含了另一个更能引起你 兴趣的信息,你的眼光开始由此转向彼,同样的情况可能在你学习过程中不断发 生,这种方式也可以引领着我们走向未知的学术殿堂
本文采用的大都是一些官府编辑的史料
在运用这些史料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和归纳法,坚持论从史出, 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对所运用的史料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 法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年第1期)!黄国信5明清两广地区食盐专卖与盐商6(((盐业史研究61999年第
4期)
其它的地区:如两浙地区的,董郁奎5明代江浙盐业述略6(5浙江学刊619% 年第6期),有关云南地区的有黄培林!钟长永主编的5滇盐史论6(四川人民出 版社!自贡盐业出版编辑室1997年6月版)
6!盐业税:林枫5明代后期的盐税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2000年第2 期)!刘森的5明代灶课研究6(((盐业史研究61991年第2期),刘森在文中对 明代灶户依次经历的实物盐课!实物折纳!盐课折银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介绍,作 者认为之所以出现由纳盐变为纳银的折纳制的变化,是因为政府为了保证其财政 收入
这一时期也出版了一些关于明朝盐政的专著
(四)本世纪初的研究成果:
论文方面:有关开中法的有王雄的5从纳粟中盐到纳银中盐)明朝开中法
的衍变6(5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3年第2期),在该文中作者介绍了开中法作 为一项制度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由弘治五年以前实行的纳粟中盐为主衍变为纳 银中盐为主
第二章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第一节两淮盐区的基本情况
一!两淮盐区的重要地位
/盐所产不同
熬波
山东之盐,有煎有晒
以前三类为主
障
¹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º丘溶:5盐法议6,见5明经世文编6卷72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类类型型盐区区场数数岁办引数数行盐地方方
海海盐盐两淮淮300035万余大大直隶之应天!宁国!太平!扬州!凤阳,,
引引引引引引庐州!安庆!池州!淮安九府,滁!和和
二二二二二二州,江西!湖广二布政司,河南之河河
南南南南南南!汝宁!南阳三府及陈州
两两两浙浙355522万余大大浙江,直隶之松江!苏州!常州!镇江!!
引引引引引引徽州五府及广德州,江西之广信府
长长长芦芦24446万余大大北直隶,河南之彰德!卫辉二府
引引引引引引引
山山山东东l99914余万大大山东,直隶徐!邱!宿三州,河南开封封
引引引引引引府
福福福建建77710万余大大盐行境内
引引引引引引引
广广广东东l4444万余大大广州!肇庆!惠州!韶州!南雄!潮州州
引引引引引引六府
海海海北北15552万余大大广东之雷州!高州!廉州!覆州四府,,
引引引引引引湖广之桂阳!彬二州,广西之桂林!柳柳
州州州州州州!梧州!得州!庆远!南宁!平乐!!
太太太太太太平!思明!镇安十府,田!能!泅城!!
奉奉奉奉奉奉议!利五州
池池盐盐河东东1个后后30万余小小陕西之西安!汉中!延安!凤翔四府,, 增增增增至333引即7万万河南之归德!淮庆!河南!汝宁!南阳阳
个个个个个余大引引五府及汝州,山西之平阳!潞安二府,,
泽泽泽泽泽泽!沁!辽三州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陕陕陕陕西西131500斤即320余余陕西之攀昌!临挑二府及河州
西西西西河河大引引引
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
州州州州彰彰515600斤即1200余余余县县县县县大引引引
灵灵灵灵灵2867400斤即71000000
州州州州州余大引引引
井井盐盐四川川l7771012万余余四川之成都!叙州!Jl匝庆!1呆宁宁
斤斤斤斤斤即2万万五府,撞川!嘉定!广安!雅!!
余余余余余大引引州县
云云云南南l222近2万大大盐行境内
引引引引引引引
!夔州
庆元五
对上表列出的各盐场的场数!产盐数量及行盐地方进行一番细致的对比,我 们便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其一,海盐!池盐!井盐这三类中,以海盐为最重要,
无论是盐场数量!岁办引数以及行盐地方都是井盐和池盐远不能及的
淮盐约35万余大引,而全国的盐产量总和仅有130余万大引,也即淮盐产量将 近占到全国盐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¹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二!盐政机构的设置
/辛丑(公元1361年)二月,始立盐法,置局设官以掌之
每二十分而取其一,以资军晌
洪武初,诸产盐地次第设官
布于治境焉
共十场,其中天赐场是成化十八年增设的
之政令,日督总灶巡视各圃给户,溶油池,修灶舍,稽磐铁,旺煎月雨肠时,则 促令伏火广积,以待商旅之支给,凡包纳折锁和土卖筹虚出通关者,闻于判官, 禁治之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办小引盐七十五万一百八十引,内本色!常股盐三十九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引,存 积盐二十五万八百二十九引,折色盐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引
熬;冬寒则采薪草,以备来岁之用
第二节两淮盐政简介
一!以间接官专卖制为主的盐务政策
对于灶户生产的食盐,政府通过强制的手段,利用国家力量,将其收归到自 己的手中
º5宣宗宣德实录6卷33,宣德二年十二月丙申条
»王折: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¼王沂: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½王忻: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发卖,不许变乱
南!汝宁!南阳三府及陈州
灶灶户生产食食食政府府府商人销售食盐盐
盐盐盐盐盐盐盐
从上图食盐流通的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然商人和灶户都参与 其中,并且是处于两个最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实际上整个盐政.运行的主 动权却是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º王沂: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曾仰丰:5中国盐政史6第2页,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71937]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批验所的最高长官是大使,他的工作主要是/掌验掣盐引之政令0¹,也即掌管 商人支盐出场时的检验工作
三!灶户的情况
灶户即是专门从事盐业生产,为国家提供盐课收入的差役户
部分是从各州县的民户中金派的,为了保证盐场有足够的劳动力以维持食盐生产 的正常进行,政府会将盐场附近有丁产的民户括为灶户
¼也即在明朝设盐政之初,-政府就强制将自己管辖之内的编户齐民中的一部分划 分为灶户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¼曾仰丰:5中国盐政史6第16页,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71937)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第三章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如前文所述,在额盐之外,灶户有可能还有一些剩余,这部分多余的食盐就
是余盐
我们根据史料的记载,经过整理归纳可以将明前中期的余盐政策划分为官收 余盐!商收余盐!官收和商收相结合这三个大阶段,下面依次介绍
第一节洪武到成化时期:官收余盐
一!余盐的产生及官收余盐政策的制定
朱元璋建国之初,制度属于初创时期,还未走上正轨
纳给政府多少食盐都没有限定,洪武末年才开始对灶户每年生产额盐有了具体的 规定,根据灶户丁产多少,要求灶户必须办纳多少盐课
产提供了条件
辞劳苦努力生产等,这部分灶丁生产的食盐数量往往会超出政府所要求的课额, 这样他们在交纳完政府规定的盐课后,还会存在剩有余盐的情况,余盐也就应运 而生
在阅读有关盐政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残余盐0!/所盐0!/掣割 余盐0等字眼,如果不仔细辨析很容易产生混淆
¹掣割余盐:指盐商在盐场支取食盐出场时,由批验所检验,超出盐引数量
的那部分食盐,就被即行没收,这部分食盐也即是掣割余盐或割没余盐
º残盐:残盐原指食盐在盐场由于堆放年久,经风雨消蚀而残余下的盐
种盐可以免纳盐课,盐场以低价开中,后来把一些好盐也算作残盐,一引残盐可 以夹带数十引好盐
»零盐:各盐场各年开中未尽的剩盐,名零盐
¼所盐:凡灶户交售余盐,称量后有余部分,和批验所捡斤后,没收的超量 引盐,都堆积在批验所,称为所盐
以上这些皆并非我们要讨论的对象,我们所说的余盐是政府控制的盐场中的 灶丁生产的食盐,除去作为赋役要交纳之外,剩余的那部分
¹李询:5明史食货志校注6,第171页至172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速在盐政运行中取得了主导的地位,并且渐渐形成了自身一系列完备的运行规 则
三!余盐的出现
明朝食盐生产是在官府控制之下进行的
煎完,是力役者无少休之日
º王析: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周用5盐法疏6,见5明经世文编6卷1460
¼5太宗洪武实录6卷199,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乙酉条
½5太宗洪武实录6卷2仍,洪武二十三年七月甲午条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又针对各个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条文法令
二!开中法的实行
明初战火连连,特别是元朝君臣遁回到大漠以后,北方沿边地区成为重点驻
扎防守的地区,边地军铜也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例如,山西大同的军士粮铜就是从陵县运至,路途遥远,由于当时运输工具的限 制,以及道路条件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往往在路途中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行省内 粮食调运尚且如此跨地区的转运则更为麻烦,而且花费很大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百充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洪武初年,当灶丁每年所
纳盐课被政府固定下来之后,就出现了一部分灶丁在完成盐课任务后有多余生产 的情况
洪武时期为了防止灶户生产的余盐转化为私盐,官府采取了高价收购的政 策,在开始实行的过程中也确实运行良好,当时余盐大部分都被官府收购过去,
灶户将生产的余盐私卖的情况很少
附近县及淮安仓并兑军余米内量拨收贮,凡灶户者有余盐,送赴该场,每二百斤 为一引,给与米一石,年终具奏造册申报,其盐召商于开平!辽东!甘肃等处开 中,不拘资次给与
º5大明会典6卷34,户部二十一,课程三,盐法三
»5大明会典6卷犯,户部十九,课程一,盐法一
¼5皇明泳化类编6,5盐法6卷103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诺
方法可以让灶户私卖食盐的状况有所缓和,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史料,我们可知在景泰之前的这段时期官府余盐收购价格要么是远远低于洪武时 期,要么就是定价虽高,但开的却是空头支票,很难兑现
四!补救措施
1!制定一个合适的价位
余盐收购价格合适与否是影响余盐官收政策成败的重要因素
º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盐私卖出去
灶丁生计艰难,今后除煎办本家课程之外,果有余盐,许送本盐课司交收,却于 附近有司官仓给米麦以偿灶丁
2!通过折征的办法将余盐聚集到官府手中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允许灶户折纳余盐以代替应该要交纳的正赋
负担,政府同意灶户不需要承担其它专职的农户所要承担的摇役,但是税粮还要 照样交纳
政府希望通过这些补救措施,保证将余盐官收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然而现实 往往和愿望相反,虽然这些措施也有些作用,但余盐私卖风气已开,难以遏制, 余盐官收政策名不副实,很难再维持下去
¹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º5太祖洪武实录6卷169,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乙酉条
»5大明会典6卷32,户部十九,课程一,盐法一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制,商支盐有定场,毋许越场买铺;勤灶有余盐送场司,二百斤为一引,给米一 石
余盐出现开始政府就确定了官府收购的政策
二!政府避免余盐变为私盐采取的措施
政府虽然制定了官收余盐的政策,但是要做到让灶户心甘情愿的将课额外的 余盐交给官府也绝非易事
首先,高价收购余盐
盐之外所生产的余盐,每二百斤政府给米一石收购过来,这相当于正额盐两倍的 价格
º周用((盐法疏)),见5明经世文编6卷146a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¼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且这时商人被允许购买的余盐是用来补足未支取到的正额盐,并非用来自由贸 易
二!商人收购余盐的两个阶段
从弘治到嘉靖初年实行的是余盐商收的政策,根据收买余盐的目的以及官府 和商人所处主导地位主体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之分为两个阶段,即弘治时期的 买补正额盐和嘉靖初年的在正额盐外买余盐,专为贩卖
(一)弘治时期:商人买余盐补官引
正额盐课办纳不足一直是困扰明政府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势豪占据
人等,倚恃豪猾,客商到场,勒要财物
煎盐课,又强收私家,潜卖与人,或答应势要
缴上司
场灶丁生产资料被霸占,生产很难进行
º5孝宗弘治实录6卷16,弘治元年七月乙丑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第二节弘治到嘉靖中期:商收余盐
一!余盐由官收向商收的转变
政府一度低价收购余盐,或是虽然标明高价收购但根本无法做到,官收余盐 政策难以如实地落实,致使灶户余盐私卖成风
余盐商收政策首先是从割没余盐开始的
弘治二年,始下令:/两淮运司守支客商,成化十五年以前,无盐支给者,
许收买灶丁余盐,以补官引,免其劝借米麦
盐
º5大明会典6卷犯,户部十九,课程一,盐法一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子孙代支,而其无子者,父母!妻!孙!兄弟累有奏诉故也
守支商人资本钞,或让其亲属代支的方法来缓解守支问题,然而商人守支问题并 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由于政府过度开中,盐场的现盐根本不够支取,商人依然 要遥遥无期的守支下去
本来正额盐就严重亏欠,不足以维持原先的开中规模,然而政府受到利益的诱 惑,不仅没有减少召商开中的数额,而且还一直增加
治罪
买余盐补官引的政策主要是在弘治年间,但我们从一些零星的史料中也可以 看到此后买补余盐的政策依然存在
通盐一十七万余引,卒难征办
纳银一两,解部给边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5武宗正德实录6卷21,正德二年正月辛卯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丁煎办
(二)嘉靖前中期:商人在正额盐之外收买余盐
弘治时期商人收买余盐主要是用来补足正额盐,也即是开中商人已经在边地 纳完粮草,拿着政府的支盐凭证,到盐场却无法支取的那部分食盐
/嘉靖三年奏准,以后各灶丁,除办纳正课外,余积之数,听卖有引商人,
照例纳银解部,赴各批验所掣割
时,购买一些余盐,一起发卖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5大明会典})卷34,户部二十一,课程三,盐法三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变化,不同时期所要交纳的银税也在不停波动
嘉靖五年,/御史戴金题准商人每盐一包以五百五十斤为则,内除二百八十 五斤连包索为正引,商人在边上纳粮草外,其余二百六十五斤为余盐,淮南原定 价银八钱六分一趁二毫五丝,淮北六钱六分二趁五毫,此外若有多余割没入官照 依两所架下时估斤重,令商纳银领卖
嘉靖十七年,/都御史黄臣题准余盐二百六十五斤,淮南减去银六分一趁二 毫五丝,止纳银八钱,淮北减去银六分二趁五毫,止纳银六钱,其割没盐斤淮南 定凝一百六十斤,淮北二百斤,各纳银一两
嘉靖二十一年,/户部割付每盐一引照依先年题定事例,仍以五百五十斤为 则,内除二百八十五斤连包索为正引,余二百六十五斤,自嘉靖二十一年开中为 始,仍照旧以二百斤扣算使人易晓
嘉靖二十八年,/御史陈其学题准定摄自嘉靖二十九年为始,每余盐二百六 十五斤,淮南征银七钱,淮北征银五钱一蓖二毫五丝,比今见行则例各量减二分 八蓖七毫五丝
三!余盐商收政策问题的存在
虽然商收余盐政策已为政府认可并实行,但是对于这一政策的质疑声一直存 在,很多官员都主张继续让政府出钱收购余盐,因为从弘治以来实行的商人收购 余盐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私盐问题更甚于从前
¹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三月里,许自首以免
发,充灶丁终身,里邻知而不举及所司破调不发者,皆治罪
政府由于过度开中而导致了严重的守支问题
¹((孝宗弘治实录6卷156,弘治卜二年十一月戊寅条
º孙晋浩:5开中法与明代盐制的演变6,5盐业史研究62006年第4期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45法制志6
½5宪宗成化实录6卷243,成化卜九年八月庚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在实行官府收购余盐政策之时,也存在私盐的问题,但是自从实行余盐商 收政策之后,私盐问题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了灶丁待遇问题:/国初灶丁办盐,
其二,灶丁待遇变差
每引四百斤给工本钞二贯五百文,
间钞一贯值钱千文,故灶丁得实利,如是而冒禁卖私盐者绞死可也
盖洪武年
今钞一贯
不易粟二升,乃禁绝灶丁贩卖私盐是逼之饥以死也
恃众往往为劫
以处置余盐,腹不能变通钞法以捕给工本,则贫民何所仰赖而不为变,故盐禁 愈严,盗贼愈多,此之由也
试图通过私卖食盐补贴生活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º5皇明泳化类编6,5盐法6卷103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商收余盐政策的实行,他认为/盐法之坏,起于多取余盐银两,失朝廷飞挽大计, 以致各边粮草不充
罢除余盐,惟遵祖宗成法行之
然而胜利者还未来得及欢呼,嘉靖帝的命令又被迫取消
长芦各照原定旧价收纳
第三节嘉靖末期到隆庆时期:官收!商收相结合的余盐政策
官收和商收相结合的余盐政策的实行是在官收余盐和商收余盐都存在一些
¹5世宗嘉靖实录6卷255,嘉靖二年十一月
º5世宗嘉靖实录6卷265,嘉靖二十一年八月辛丑条
»5续文献通考6卷25,5征榷考6盐法下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北加四千引,以足常额,今遵行之
远费重的场分商人大多不愿意去,都希望可以到路近费轻的场分支取食一盐以节省 成本
四!余盐商收政策的动摇
嘉靖二十年,由于盐政运行不良而引起的争议己经达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
奏请举行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时时间间地点点余盐商收价格(注:以265斤为单位)))
嘉嘉靖五五淮南南八钱六分一趁二毫五丝丝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淮淮淮北北六钱六分二趁五毫毫
嘉嘉靖十十淮南南八钱钱
七七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淮淮淮北北六钱钱
嘉嘉靖二二淮南南七钱二分八趋七毫五丝丝
十十一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淮淮淮北北五钱三分分 嘉嘉靖二二淮南南七钱钱
十十九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淮淮淮北北五钱一楚二毫五丝丝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从嘉靖五年开始政府就不断地调低
余盐的引税价格,淮南从嘉靖五年的每引八钱六分一慧二毫五丝降到嘉靖二十九 年的每引七钱,淮北从六钱六分二慧五毫降到五钱一鳌二毫五丝
允许余盐的私人交易,这种比较宽松的余盐政策无疑相当于为当时的私盐交易 注射了一剂兴奋剂
私盐更加盛行
第二,掣盐引目大增,正盐奎滞
与开中正盐相比,商人带支余盐不需要在边地上纳本色粮草,这样就免去了 商人奔波之苦,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商人不断力争下,政府一再降低引税价格,根据上述的余盐商收政策变化过程的 资料,我们可以将嘉靖年间商人带支余盐出场所要交纳的引税价格变动情况,制 成一个表格详列于下
¹5世宗嘉靖实录6卷83,嘉靖六年十二月甲辰条
º5世宗嘉靖实录6卷83,嘉靖六年十二月甲辰条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虽有报纳,而正盐未免停积,且商灶俱困
二!隆庆元年至四年:先商收后官收的余盐政策
废除了工本盐后,对怎么处理余盐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致的分析后,户部认为余盐政策只能慢慢调整,不能立刻将正盐带中的余盐全部 割除,/宜行理磋诸臣,悉心计议
(一)庞尚鹏的盐政改革
庞尚鹏对余盐政策的改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º5穆宗隆庆实录6卷14,隆庆元年十一月庚午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问题之后所走的一条折中之道,根据商收和官收的顺序,分为两种方式先后实行
(一)工本盐的实行
商收余盐恢复后,政府官员对于余盐政策的讨论和争议还未结束
索之费,商贩无利
矣
倩万家,若止行正盐七十万,其何以足用乎,此余盐决不能革也
首先,实行先商收后官收的余盐政策,收尽灶户手中的余盐,避免其转化为 私盐的可能
政策不当,正引外商人带中余盐的商收政策并不能将灶户的余盐收尽,致使很多 余盐都转变为私盐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亦岂肯舍此而趋彼哉
夫事固有先损而后益者,借余银以买余盐,银故不能依期以解部,而原银初未尝 损也
其次,改行小引,增加掣割盐数,疏通填积引目
盐时的引目填积,致使正盐奎滞的局面,庞尚鹏在制定先商收后官收的一整套余 盐政策外,又对盐引的开中规则作了一些变动,以疏通积引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每岁多销引目供三十二万八千引
(二)庞尚鹏余盐政策的取消
庞尚鹏提出的新余盐政策推行不久,隆庆四年九月李学诗条陈盐法便宜
其一,议复大盐旧例,将庞尚鹏大引改小引以及多掣引目的政策取消
其二,议罢官买余盐
余盐,以杜私贩
自寡矣
¹((穆宗隆庆实录6卷24,隆庆二年九月甲戌条
º5穆宗隆庆实录6卷49,隆庆四年九月戊寅条
»5穆宗隆庆实录6卷49,隆庆四年九月戊寅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日
(二)存在的问题
工本盐的实行并未给运行不良的盐政带来多少改善
(三)工本盐的革除
工本盐政策实行之后,政府正额盐课相较以前增加了三十五万引
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因而在大家讨论工本盐实行后产生的一些负面因素,要 求罢去工本盐之时,户部以国用方细,工本盐的收益可以暂时用来以抵年例,因而 反对革除实行不久的工本盐
º庞尚鹏:5清理盐法疏6,见5明经世文编6卷357
»5世宗嘉靖实录6卷516,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壬戊条
¼能文彬:5明会要6卷55,食货三
其三,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销积引之法
经完全否定了庞尚鹏的盐政措施,就要提出自己的新的解决办法
第四节万历四十五年至明末:余盐的取消
万历前期,在李学诗的提议下,政府对庞尚鹏的余盐官商并收政策进行了调 整,取消了官收余盐,余盐商收政策又再度继续,此后的盐政问题却更加的严重
以塞奎滞之源
故引目存积,盐法奎滞
º5神宗万历实录6卷22,万历二年二月壬申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第一节余盐政策擅变与明朝吏治的关系
余盐政策市明朝盐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盐政运行中存在诸多弊病,
使得盐政运转十分困难,余盐政策自然也难以很好地实行,这是影响余盐政策屡 次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洪武时期用法严苛,吏治比较清明,盐政官员也都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官
员染指盐利的事件也较少发生,保证了盐政的正常运行
一!官员!贵戚参与开中
洪武时期,深谋远虑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预见到利润丰厚的盐利肯定会成为贪 利官员!贵戚染指的对象,如果他们一旦插手其中,必然难以遵守盐政运行的规 则,极力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惜破坏盐政正常的运行秩序,为自己谋取最大利 益
永乐八年,针对当时出现的公侯都督等令家人子弟行商中盐,凌驾运司及各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场官吏之上,倍数多支的现象,朝廷申明旧制,/四品以上官员之家,不许与民 争利,已令罢支取
正统二年二月,/总督嘈运左副总兵都督王瑜自诉家人潜贩官盐,今准法没 官,又科罪征银,乞依赦前镯免,或输傣代还
正统九年四月,救户部曰:/朝廷令人易马草,开中盐粮,本期资国便民
比闻各场纳草之人,多系官豪势要及该管内外官,贪图重利,令子侄家人伴当, 假托军民,出名承纳,又行嘱托,归从轻省之处
成化四年,诏曰:/如今各边粮草不敷皆因盐法废弛,弊出多端所致,今内 外官员之家,不许占中盐引,侵夺商利,亏损边储
成化二十一年,诏曰:/茶盐之利国有所资,近年以来,招商不肯上中,皆
因势要之家搀支搀买及夹带私贩,侵夺其利
成化二十三年,诏曰:/盐粮国用所资,近年以来,钦赏数多及被内外势要
之人奏讨奏买存积!常股!盘割私余盐斤,搀越支卖夹带私贩,以致上损国课, 下夺民财
º5英宗正统实录6卷27,正统二年二月癸酉条
»5英宗正统实录6卷1巧,正统九年四月壬辰条
½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俱不许势要及内外官员之家求讨占窝,领价上纳,亦不许巡抚管粮等官拘情受嘱, 违者巡按御史纠举
正德十二年,诏曰:/各年风雨消折等项残盐已有旨准买的外,今后一应商
人势要人等俱不许违例奏讨,以致阻坏盐法,有误边储,违者定行擎问重治
从上面这几则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官员插手盐利的现象确实屡禁不止
(一)取得中盐资格,伙同奸商占窝卖窝
正常的开中制度是:遇到边方缺粮,户部先出榜,定出开中则例,包括纳粮
地点!数量以及相应的支盐盐场等,然后公开召商输纳
而两淮地区每年要开中多少盐引是有数量限制的,这也意味着纳粮名额的空缺是 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中盐资格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第三章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引,附疏积引
年每纲二十一万,末一年以所余七万并挂掣极少数附搭行之,计十四年而淮北之 旧引尽
政策
¹5神宗万历实录6卷568,万历四十六年四月乙巳条
º嘉庆5两淮盐法志6卷三,课额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客商纳米完,裔执勘合到,比对朱墨字号相同,照数行场支盐
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制度也就像一台损坏了零部件的机器一样,很难正常的运转 下去
明朝天启年间,盐政弊病到了无法根治的局面,两淮巡盐御史樊尚憬言两淮 盐课时,总结了多年的教训,深深体会到盐官的重要性:/诚欲裕额课:,无如行 正盐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持挺放火,群拥拒捕,莫可呵阻
然而这些都是明末官员痛定思痛后的教训所得,明朝大部分时间里对于盐政 官员的重要性并未如此强调,盐政官员上任之后能够做到惜尽职守的很少,反而 是假公济私!玩忽职守的现象常有发生
景泰二年八月,户部上奏:/各处灶丁,多有通同该管官员,不将已煎盐课
入官而私卖于人
司官于收盐之际,多倍其数;及至放支,受商旅货贿,亦倍其数0
正统元年,令行在刑部右侍郎何文渊!行在户部左侍郎王佐!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朱与言提督两淮!长芦!两浙盐课,救之曰:/近闻两淮!长芦!两浙盐运 使司及各场盐课司官吏,不遵成宪,肆志贪读,纵容灶户私煎!私货,及商客支 给,措勒百端
成化四年户部上奏兴革盐法利弊,言/盐运并提举司官吏,分派商人,多不 以序
º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5孝宗弘治实录6卷203,弘治十六年九月癸匕条
¼5英宗正统实录6卷22,正统元年九月癸卯条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益,商人由于成本提高,在贩卖过程中只能提升食盐的出售价格,使得官盐价格 偏高,民众大多不愿购买,变相地促进了私盐的盛行
(二)上纳粮草的过程中,以次充好
一些贵戚官员通过非法的手段为自己或家人取得开中的资格后,他们在开
中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势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三)支取食盐及转贩的过程中的弊病
在支取食盐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倍数多支
他们搀越关支的行为致使无势客商不得不继续守支下去,扰乱了正常的开中秩 序,打击了正当商人开中的积极性
二!盐政管理漏洞的存在
开中法是明朝盐政的最重要的部分,开中法的运作是有一套完整的程序的
仓,计道里近远,自五石至一石有差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化十九年时又/减存积之数,常股七分而存积三分
又恢复到才开始时的份额,即使是这样需守支的常股盐仍然无法和无需守支的存 积盐相比,/然商人乐有见盐,报中存积者争至,遂仍增至六分
三!余盐政策的运行
除了对正额盐过度开中,尽可能地攫取盐利外,政府也开始将嗜利之手伸及 余盐,企图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足商人开中后到场无盐支取的官引,这时候实行的政策是对余盐加以合理充分利 用,让余盐成为正引开中漏洞的很好补充
詹事府霍韬为解决私盐盛行!正盐奎滞的盐政问题所上的奏疏中我们可以得知, 他上言/须复钞法,使钞一贯值钱千文,灶丁得为实利,则额盐一大引给工本钞 ¹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系
第二节余盐政策擅变与明朝经济政策的关系
自从明初盐政正常运行以来,明政府就一直贯彻竭泽而渔的盐政政策,极力
地试图从盐政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以此来满足眼前的需求,并未考虑应该怎样维 持盐政的良胜运行,让盐利能够长远的持续下去
一!开中法的实行
元末明初战火纷飞,如何解决边地的军晌也就成了明朝政府的一个比较棘手 的问题
负担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二!常股!存积的设置
正统时由于过度开中而导致的守支问题已相当严重,/商人有自永乐中候支 盐,祖孙相代不得者
常股!存积之名由此始
的盐引分为常股和存积,也即是避免因为过度开中造成盐政运行奎滞,商人不再 继续到边地上纳粮草,所以才从开中盐引中拿出二分专门等边境出现紧急情况, 急需粮炯时拿来让商人开中纳粮
不断增加存积盐,减少常股盐的数量,也即意味着留给每年开中正引和往年
积引的商人支取的现盐更少,因而常股守支也就更加严重
º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¼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½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¾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二贯五百文,各场余盐尽属之官,私夹私卖即处绞勿赎,则两淮正盐七十万引, 余盐三百万引,举可招商开纳,或如永乐输粟之例,或如成化折银之例可也,若 国课充足如洪武八分例可也,盖正课轻则私盐自止,边储自实
从明朝实行的一系列盐务政策,如开中法的实施到运转失灵,常股!存积的
设置到失效,以及余盐政策的不断变更到最终废止,我们可以看出明政府把盐政 当作成谋取最大利润的手段,一直推行着竭泽而渔的经济政策
¹5皇明泳化类编6,5盐法6卷103
结语
结语
研究明代两淮盐政的学者往往将目光投向正额盐,有关正额盐的开中法研究 很多,而对于正盐之外的余盐少有关注,然而正盐外的余盐在明朝盐政运行中所 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自从余盐出现以后,余盐的处理好坏对于明朝盐政是否能够良胜运行的影响 日益明显,如何处置余盐也成为明朝盐政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一旦盐政运
行不畅,余盐政策即便遭到质疑,明朝余盐政策也是在明朝决策者的争论下不断 变革
纵观明朝两淮余盐政策变革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整个明朝的政治运行 状况
同时,从明朝包括余盐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盐政的实施,我们也可以窥见整个 明朝的经济运行状况
禁约
嘉靖时期,派遣巡盐御史巡行两淮盐政,命曰:/两淮等处地方贩卖私盐者,
多兼以运司及各盐课司!批验所衙门官吏人等作弊多端,又有等无籍小人并权豪 势要人等通同灶户私煎私贩,以致盐法阻坏,该办额课累岁亏欠,客商关支艰难, 已睿差官查篮清理,今特命尔前往两淮专理盐课,提调运司官吏人等
由于巡视私盐官员的不尽职,盐政管理上一些漏洞的存在,使得私盐有了可 乘之机,明朝私盐一直久盛不衰也得益于此
行劫掠
贵戚参与开中,极大地干扰了盐政的正常运行
明朝初期盐政尚能正常运行,这与朱元璋时期比较清明的吏治有很大的关 ¹5宪宗成化实录6卷51,成化四年二月丙辰条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o
»5宪宗成化实录6卷44,成化三年七月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解当时严重的守支问题,但是由于并未中止过度开中的做法,很快常股和存积的 设置也失去了作用,余盐政策实行后,政府照样实行竭泽而渔的政策,致使余盐 政策也难以维持下去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加上时间!资料诸因素的限制,本文只是将明朝余盐政
策擅变的大致过程勾勒出来,也仅仅是就余盐谈余盐,对于余盐和明朝其它盐务 政策的关系很少阐述,此外,和其它朝代类似的情况也未进行纵向的对比,有待 各位学者此后利用更宽广的视野,对余盐政策加以更深入的研究
内容摘要
在近代工商业兴起之前,食盐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
此对于历代盐业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首先介绍了明朝两淮盐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两淮盐区在全国所有盐区中 所占的重要地位!盐政机构的设置!灶户的情况
最后,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对两淮余盐政策擅变进行评价
的吏治十分严苛,但是到了中后期则逐渐变得比较宽松,这种变化对于余盐政策 的擅变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明朝;两淮;余盐;政策
第一章绪论
2!开中法:开中法作为明朝盐政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学者对其关注的热度
超过了任何其它一项盐政,其中专门探讨开中法这一制度的论文数量相当多
于开中法的实行对明朝盐政的影响这一方面的论文
3!盐务政策变革:黎邦正5试评明代叶淇盐法改革6(((盐业史研究6)1989 年第4期!李绍强5论明清时期的盐政变革6(((齐鲁学刊61997年第4期)!吴 慧5明代食盐专卖制度的演变6(((文史61984年第26缉)!余三乐5明庞尚鹏
疏盐对策浅析6(((盐业史研究61988年第4期)!汪崇赏5明中叶盐政问题分析)) (((盐业史研究62000年第4期)!李三谋与李震的5明代前中期盐政管理之困 扰6(((盐业史研究62000年第1期)
4!盐商问题:刘森5明代召商运盐的基本形态6(((盐业史研究61996年第
4期)!薛宗正5明代盐商的历史演变6(5中国史研究61980年第2期)!张皓5略 论明代盐商资本形成与发展6(((青海师大学报61990年第4期)!张正明5明清 时期的山西盐商6(((晋阳学刊61991年第2期)!王振忠5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 商研究6(((江淮论坛61994年第5期)!朱宗宙5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与封建政府 关系6(((盐业史研究61998年第4期)
5!区域盐政研究:
两淮地区:汪崇赏5明清两淮盐利个案两则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2000 年第3期)!赵毅5明代淮盐流通及管理机制6(((史学集刊61991年第2期)! 张笃勤((明清武汉的淮盐市场与城市经济6(((盐业史研究61999年第4期)
两广地区:覃延欢5明代广西盐法当议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1984年
第1期)!余永哲5明代广东盐业生产和敖课折银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1992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食盐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之一,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 喻的
下惠百姓0的作用,所以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
变的
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上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如此重大的作用,盐政 研究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一节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明朝盐业的研究情况
盐政一直是历史研究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很多,涉
及到盐业的方方面面
º曾仰丰:5中国盐政史6第1页,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719378版
第一章绪论
期)以及邓智华的5庞尚鹏对两淮盐法的清理和整顿6(((盐业史研究62006年 第2期)
二!关于余盐的研究现状:
对史学界有关盐业史研究情况进行简单梳理之后,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以前, 80年代后研究盐史的论文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越来越集中于对开中法及部分盐 务政策变革的研究
智华在5盐业史研究6中发表的5庞尚鹏对两淮盐法的清理和整顿6一文,其中 有很大的篇章是在探讨余盐的问题
行小引盐的建议
大量转为私盐是由于不能买尽,于是弘治时用余盐补正课,但是这样余盐的行销 又对正盐造成了障碍,致使正德时正盐奎滞不行
除余盐也会使政府的余盐银消失,通过余盐吸引商人掣盐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的介绍
(一)三四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的史学界就己经有一些关于明代盐
业史研究的文章
(二)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台湾学者徐私发表了一系
列有关明朝盐业的论文,对于食盐生产和运销制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三)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的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研究明代盐业的论文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盐业生产:薛宗正5明代灶户在盐业生产中的地位6(((中国历史博物馆 馆刊61983年第5期)和5明代前期封建官府统制下的盐业6(((盐业史研究6 1986年第一缉)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第二节选题意义
一!余盐政策研究的学术意义
从上面的学术史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明朝盐业研究的成果十分丰硕,
包括了盐业的方方面面,对盐政的变革研究得比较多,开中法的研究又,是重中之 重
盐政不仅在同一朝代变化无常,即使是在同一时段的不同地方,也往往出现
政令不一的情况
主要的盐区中,无论是盐区盐场的数量!盐区每年生产地盐引数目以及行盐地方 的大小等,两淮盐区都首屈一指
个明朝盐政运行状况
二!选题思路及写作方法
我们获取新的信息与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别人传递是比较直接的方式,还
第一章绪论
有一种方式是你接触到新的信息,这个信息里面可能又包含了另一个更能引起你 兴趣的信息,你的眼光开始由此转向彼,同样的情况可能在你学习过程中不断发 生,这种方式也可以引领着我们走向未知的学术殿堂
本文采用的大都是一些官府编辑的史料
在运用这些史料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和归纳法,坚持论从史出, 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对所运用的史料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 法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年第1期)!黄国信5明清两广地区食盐专卖与盐商6(((盐业史研究61999年第
4期)
其它的地区:如两浙地区的,董郁奎5明代江浙盐业述略6(5浙江学刊619% 年第6期),有关云南地区的有黄培林!钟长永主编的5滇盐史论6(四川人民出 版社!自贡盐业出版编辑室1997年6月版)
6!盐业税:林枫5明代后期的盐税6(((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62000年第2 期)!刘森的5明代灶课研究6(((盐业史研究61991年第2期),刘森在文中对 明代灶户依次经历的实物盐课!实物折纳!盐课折银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介绍,作 者认为之所以出现由纳盐变为纳银的折纳制的变化,是因为政府为了保证其财政 收入
这一时期也出版了一些关于明朝盐政的专著
(四)本世纪初的研究成果:
论文方面:有关开中法的有王雄的5从纳粟中盐到纳银中盐)明朝开中法
的衍变6(5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003年第2期),在该文中作者介绍了开中法作 为一项制度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由弘治五年以前实行的纳粟中盐为主衍变为纳 银中盐为主
第二章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第一节两淮盐区的基本情况
一!两淮盐区的重要地位
/盐所产不同
熬波
山东之盐,有煎有晒
以前三类为主
障
¹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º丘溶:5盐法议6,见5明经世文编6卷72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类类型型盐区区场数数岁办引数数行盐地方方
海海盐盐两淮淮300035万余大大直隶之应天!宁国!太平!扬州!凤阳,,
引引引引引引庐州!安庆!池州!淮安九府,滁!和和
二二二二二二州,江西!湖广二布政司,河南之河河
南南南南南南!汝宁!南阳三府及陈州
两两两浙浙355522万余大大浙江,直隶之松江!苏州!常州!镇江!!
引引引引引引徽州五府及广德州,江西之广信府
长长长芦芦24446万余大大北直隶,河南之彰德!卫辉二府
引引引引引引引
山山山东东l99914余万大大山东,直隶徐!邱!宿三州,河南开封封
引引引引引引府
福福福建建77710万余大大盐行境内
引引引引引引引
广广广东东l4444万余大大广州!肇庆!惠州!韶州!南雄!潮州州
引引引引引引六府
海海海北北15552万余大大广东之雷州!高州!廉州!覆州四府,,
引引引引引引湖广之桂阳!彬二州,广西之桂林!柳柳
州州州州州州!梧州!得州!庆远!南宁!平乐!!
太太太太太太平!思明!镇安十府,田!能!泅城!!
奉奉奉奉奉奉议!利五州
池池盐盐河东东1个后后30万余小小陕西之西安!汉中!延安!凤翔四府,, 增增增增至333引即7万万河南之归德!淮庆!河南!汝宁!南阳阳
个个个个个余大引引五府及汝州,山西之平阳!潞安二府,,
泽泽泽泽泽泽!沁!辽三州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陕陕陕陕西西131500斤即320余余陕西之攀昌!临挑二府及河州
西西西西河河大引引引
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灵
州州州州彰彰515600斤即1200余余余县县县县县大引引引
灵灵灵灵灵2867400斤即71000000
州州州州州余大引引引
井井盐盐四川川l7771012万余余四川之成都!叙州!Jl匝庆!1呆宁宁
斤斤斤斤斤即2万万五府,撞川!嘉定!广安!雅!!
余余余余余大引引州县
云云云南南l222近2万大大盐行境内
引引引引引引引
!夔州
庆元五
对上表列出的各盐场的场数!产盐数量及行盐地方进行一番细致的对比,我 们便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其一,海盐!池盐!井盐这三类中,以海盐为最重要,
无论是盐场数量!岁办引数以及行盐地方都是井盐和池盐远不能及的
淮盐约35万余大引,而全国的盐产量总和仅有130余万大引,也即淮盐产量将 近占到全国盐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¹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二!盐政机构的设置
/辛丑(公元1361年)二月,始立盐法,置局设官以掌之
每二十分而取其一,以资军晌
洪武初,诸产盐地次第设官
布于治境焉
共十场,其中天赐场是成化十八年增设的
之政令,日督总灶巡视各圃给户,溶油池,修灶舍,稽磐铁,旺煎月雨肠时,则 促令伏火广积,以待商旅之支给,凡包纳折锁和土卖筹虚出通关者,闻于判官, 禁治之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办小引盐七十五万一百八十引,内本色!常股盐三十九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引,存 积盐二十五万八百二十九引,折色盐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引
熬;冬寒则采薪草,以备来岁之用
第二节两淮盐政简介
一!以间接官专卖制为主的盐务政策
对于灶户生产的食盐,政府通过强制的手段,利用国家力量,将其收归到自 己的手中
º5宣宗宣德实录6卷33,宣德二年十二月丙申条
»王折: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¼王沂: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½王忻: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发卖,不许变乱
南!汝宁!南阳三府及陈州
灶灶户生产食食食政府府府商人销售食盐盐
盐盐盐盐盐盐盐
从上图食盐流通的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然商人和灶户都参与 其中,并且是处于两个最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实际上整个盐政.运行的主 动权却是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º王沂: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曾仰丰:5中国盐政史6第2页,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71937]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批验所的最高长官是大使,他的工作主要是/掌验掣盐引之政令0¹,也即掌管 商人支盐出场时的检验工作
三!灶户的情况
灶户即是专门从事盐业生产,为国家提供盐课收入的差役户
部分是从各州县的民户中金派的,为了保证盐场有足够的劳动力以维持食盐生产 的正常进行,政府会将盐场附近有丁产的民户括为灶户
¼也即在明朝设盐政之初,-政府就强制将自己管辖之内的编户齐民中的一部分划 分为灶户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25秩官志6
¼曾仰丰:5中国盐政史6第16页,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71937)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第三章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如前文所述,在额盐之外,灶户有可能还有一些剩余,这部分多余的食盐就
是余盐
我们根据史料的记载,经过整理归纳可以将明前中期的余盐政策划分为官收 余盐!商收余盐!官收和商收相结合这三个大阶段,下面依次介绍
第一节洪武到成化时期:官收余盐
一!余盐的产生及官收余盐政策的制定
朱元璋建国之初,制度属于初创时期,还未走上正轨
纳给政府多少食盐都没有限定,洪武末年才开始对灶户每年生产额盐有了具体的 规定,根据灶户丁产多少,要求灶户必须办纳多少盐课
产提供了条件
辞劳苦努力生产等,这部分灶丁生产的食盐数量往往会超出政府所要求的课额, 这样他们在交纳完政府规定的盐课后,还会存在剩有余盐的情况,余盐也就应运 而生
在阅读有关盐政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残余盐0!/所盐0!/掣割 余盐0等字眼,如果不仔细辨析很容易产生混淆
¹掣割余盐:指盐商在盐场支取食盐出场时,由批验所检验,超出盐引数量
的那部分食盐,就被即行没收,这部分食盐也即是掣割余盐或割没余盐
º残盐:残盐原指食盐在盐场由于堆放年久,经风雨消蚀而残余下的盐
种盐可以免纳盐课,盐场以低价开中,后来把一些好盐也算作残盐,一引残盐可 以夹带数十引好盐
»零盐:各盐场各年开中未尽的剩盐,名零盐
¼所盐:凡灶户交售余盐,称量后有余部分,和批验所捡斤后,没收的超量 引盐,都堆积在批验所,称为所盐
以上这些皆并非我们要讨论的对象,我们所说的余盐是政府控制的盐场中的 灶丁生产的食盐,除去作为赋役要交纳之外,剩余的那部分
¹李询:5明史食货志校注6,第171页至172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速在盐政运行中取得了主导的地位,并且渐渐形成了自身一系列完备的运行规 则
三!余盐的出现
明朝食盐生产是在官府控制之下进行的
煎完,是力役者无少休之日
º王析: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周用5盐法疏6,见5明经世文编6卷1460
¼5太宗洪武实录6卷199,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乙酉条
½5太宗洪武实录6卷2仍,洪武二十三年七月甲午条
两淮盐场盐业运行概况
又针对各个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条文法令
二!开中法的实行
明初战火连连,特别是元朝君臣遁回到大漠以后,北方沿边地区成为重点驻
扎防守的地区,边地军铜也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例如,山西大同的军士粮铜就是从陵县运至,路途遥远,由于当时运输工具的限 制,以及道路条件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往往在路途中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行省内 粮食调运尚且如此跨地区的转运则更为麻烦,而且花费很大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百充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洪武初年,当灶丁每年所
纳盐课被政府固定下来之后,就出现了一部分灶丁在完成盐课任务后有多余生产 的情况
洪武时期为了防止灶户生产的余盐转化为私盐,官府采取了高价收购的政 策,在开始实行的过程中也确实运行良好,当时余盐大部分都被官府收购过去,
灶户将生产的余盐私卖的情况很少
附近县及淮安仓并兑军余米内量拨收贮,凡灶户者有余盐,送赴该场,每二百斤 为一引,给与米一石,年终具奏造册申报,其盐召商于开平!辽东!甘肃等处开 中,不拘资次给与
º5大明会典6卷34,户部二十一,课程三,盐法三
»5大明会典6卷犯,户部十九,课程一,盐法一
¼5皇明泳化类编6,5盐法6卷103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诺
方法可以让灶户私卖食盐的状况有所缓和,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史料,我们可知在景泰之前的这段时期官府余盐收购价格要么是远远低于洪武时 期,要么就是定价虽高,但开的却是空头支票,很难兑现
四!补救措施
1!制定一个合适的价位
余盐收购价格合适与否是影响余盐官收政策成败的重要因素
º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盐私卖出去
灶丁生计艰难,今后除煎办本家课程之外,果有余盐,许送本盐课司交收,却于 附近有司官仓给米麦以偿灶丁
2!通过折征的办法将余盐聚集到官府手中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允许灶户折纳余盐以代替应该要交纳的正赋
负担,政府同意灶户不需要承担其它专职的农户所要承担的摇役,但是税粮还要 照样交纳
政府希望通过这些补救措施,保证将余盐官收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然而现实 往往和愿望相反,虽然这些措施也有些作用,但余盐私卖风气已开,难以遏制, 余盐官收政策名不副实,很难再维持下去
¹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º5太祖洪武实录6卷169,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乙酉条
»5大明会典6卷32,户部十九,课程一,盐法一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制,商支盐有定场,毋许越场买铺;勤灶有余盐送场司,二百斤为一引,给米一 石
余盐出现开始政府就确定了官府收购的政策
二!政府避免余盐变为私盐采取的措施
政府虽然制定了官收余盐的政策,但是要做到让灶户心甘情愿的将课额外的 余盐交给官府也绝非易事
首先,高价收购余盐
盐之外所生产的余盐,每二百斤政府给米一石收购过来,这相当于正额盐两倍的 价格
º周用((盐法疏)),见5明经世文编6卷146a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¼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且这时商人被允许购买的余盐是用来补足未支取到的正额盐,并非用来自由贸 易
二!商人收购余盐的两个阶段
从弘治到嘉靖初年实行的是余盐商收的政策,根据收买余盐的目的以及官府 和商人所处主导地位主体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之分为两个阶段,即弘治时期的 买补正额盐和嘉靖初年的在正额盐外买余盐,专为贩卖
(一)弘治时期:商人买余盐补官引
正额盐课办纳不足一直是困扰明政府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势豪占据
人等,倚恃豪猾,客商到场,勒要财物
煎盐课,又强收私家,潜卖与人,或答应势要
缴上司
场灶丁生产资料被霸占,生产很难进行
º5孝宗弘治实录6卷16,弘治元年七月乙丑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第二节弘治到嘉靖中期:商收余盐
一!余盐由官收向商收的转变
政府一度低价收购余盐,或是虽然标明高价收购但根本无法做到,官收余盐 政策难以如实地落实,致使灶户余盐私卖成风
余盐商收政策首先是从割没余盐开始的
弘治二年,始下令:/两淮运司守支客商,成化十五年以前,无盐支给者,
许收买灶丁余盐,以补官引,免其劝借米麦
盐
º5大明会典6卷犯,户部十九,课程一,盐法一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子孙代支,而其无子者,父母!妻!孙!兄弟累有奏诉故也
守支商人资本钞,或让其亲属代支的方法来缓解守支问题,然而商人守支问题并 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由于政府过度开中,盐场的现盐根本不够支取,商人依然 要遥遥无期的守支下去
本来正额盐就严重亏欠,不足以维持原先的开中规模,然而政府受到利益的诱 惑,不仅没有减少召商开中的数额,而且还一直增加
治罪
买余盐补官引的政策主要是在弘治年间,但我们从一些零星的史料中也可以 看到此后买补余盐的政策依然存在
通盐一十七万余引,卒难征办
纳银一两,解部给边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5武宗正德实录6卷21,正德二年正月辛卯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丁煎办
(二)嘉靖前中期:商人在正额盐之外收买余盐
弘治时期商人收买余盐主要是用来补足正额盐,也即是开中商人已经在边地 纳完粮草,拿着政府的支盐凭证,到盐场却无法支取的那部分食盐
/嘉靖三年奏准,以后各灶丁,除办纳正课外,余积之数,听卖有引商人,
照例纳银解部,赴各批验所掣割
时,购买一些余盐,一起发卖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5大明会典})卷34,户部二十一,课程三,盐法三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变化,不同时期所要交纳的银税也在不停波动
嘉靖五年,/御史戴金题准商人每盐一包以五百五十斤为则,内除二百八十 五斤连包索为正引,商人在边上纳粮草外,其余二百六十五斤为余盐,淮南原定 价银八钱六分一趁二毫五丝,淮北六钱六分二趁五毫,此外若有多余割没入官照 依两所架下时估斤重,令商纳银领卖
嘉靖十七年,/都御史黄臣题准余盐二百六十五斤,淮南减去银六分一趁二 毫五丝,止纳银八钱,淮北减去银六分二趁五毫,止纳银六钱,其割没盐斤淮南 定凝一百六十斤,淮北二百斤,各纳银一两
嘉靖二十一年,/户部割付每盐一引照依先年题定事例,仍以五百五十斤为 则,内除二百八十五斤连包索为正引,余二百六十五斤,自嘉靖二十一年开中为 始,仍照旧以二百斤扣算使人易晓
嘉靖二十八年,/御史陈其学题准定摄自嘉靖二十九年为始,每余盐二百六 十五斤,淮南征银七钱,淮北征银五钱一蓖二毫五丝,比今见行则例各量减二分 八蓖七毫五丝
三!余盐商收政策问题的存在
虽然商收余盐政策已为政府认可并实行,但是对于这一政策的质疑声一直存 在,很多官员都主张继续让政府出钱收购余盐,因为从弘治以来实行的商人收购 余盐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私盐问题更甚于从前
¹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三月里,许自首以免
发,充灶丁终身,里邻知而不举及所司破调不发者,皆治罪
政府由于过度开中而导致了严重的守支问题
¹((孝宗弘治实录6卷156,弘治卜二年十一月戊寅条
º孙晋浩:5开中法与明代盐制的演变6,5盐业史研究62006年第4期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45法制志6
½5宪宗成化实录6卷243,成化卜九年八月庚午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在实行官府收购余盐政策之时,也存在私盐的问题,但是自从实行余盐商 收政策之后,私盐问题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了灶丁待遇问题:/国初灶丁办盐,
其二,灶丁待遇变差
每引四百斤给工本钞二贯五百文,
间钞一贯值钱千文,故灶丁得实利,如是而冒禁卖私盐者绞死可也
盖洪武年
今钞一贯
不易粟二升,乃禁绝灶丁贩卖私盐是逼之饥以死也
恃众往往为劫
以处置余盐,腹不能变通钞法以捕给工本,则贫民何所仰赖而不为变,故盐禁 愈严,盗贼愈多,此之由也
试图通过私卖食盐补贴生活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º5皇明泳化类编6,5盐法6卷103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商收余盐政策的实行,他认为/盐法之坏,起于多取余盐银两,失朝廷飞挽大计, 以致各边粮草不充
罢除余盐,惟遵祖宗成法行之
然而胜利者还未来得及欢呼,嘉靖帝的命令又被迫取消
长芦各照原定旧价收纳
第三节嘉靖末期到隆庆时期:官收!商收相结合的余盐政策
官收和商收相结合的余盐政策的实行是在官收余盐和商收余盐都存在一些
¹5世宗嘉靖实录6卷255,嘉靖二年十一月
º5世宗嘉靖实录6卷265,嘉靖二十一年八月辛丑条
»5续文献通考6卷25,5征榷考6盐法下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北加四千引,以足常额,今遵行之
远费重的场分商人大多不愿意去,都希望可以到路近费轻的场分支取食一盐以节省 成本
四!余盐商收政策的动摇
嘉靖二十年,由于盐政运行不良而引起的争议己经达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
奏请举行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时时间间地点点余盐商收价格(注:以265斤为单位)))
嘉嘉靖五五淮南南八钱六分一趁二毫五丝丝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淮淮淮北北六钱六分二趁五毫毫
嘉嘉靖十十淮南南八钱钱
七七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淮淮淮北北六钱钱
嘉嘉靖二二淮南南七钱二分八趋七毫五丝丝
十十一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淮淮淮北北五钱三分分 嘉嘉靖二二淮南南七钱钱
十十九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淮淮淮北北五钱一楚二毫五丝丝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从嘉靖五年开始政府就不断地调低
余盐的引税价格,淮南从嘉靖五年的每引八钱六分一慧二毫五丝降到嘉靖二十九 年的每引七钱,淮北从六钱六分二慧五毫降到五钱一鳌二毫五丝
允许余盐的私人交易,这种比较宽松的余盐政策无疑相当于为当时的私盐交易 注射了一剂兴奋剂
私盐更加盛行
第二,掣盐引目大增,正盐奎滞
与开中正盐相比,商人带支余盐不需要在边地上纳本色粮草,这样就免去了 商人奔波之苦,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商人不断力争下,政府一再降低引税价格,根据上述的余盐商收政策变化过程的 资料,我们可以将嘉靖年间商人带支余盐出场所要交纳的引税价格变动情况,制 成一个表格详列于下
¹5世宗嘉靖实录6卷83,嘉靖六年十二月甲辰条
º5世宗嘉靖实录6卷83,嘉靖六年十二月甲辰条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虽有报纳,而正盐未免停积,且商灶俱困
二!隆庆元年至四年:先商收后官收的余盐政策
废除了工本盐后,对怎么处理余盐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致的分析后,户部认为余盐政策只能慢慢调整,不能立刻将正盐带中的余盐全部 割除,/宜行理磋诸臣,悉心计议
(一)庞尚鹏的盐政改革
庞尚鹏对余盐政策的改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º5穆宗隆庆实录6卷14,隆庆元年十一月庚午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问题之后所走的一条折中之道,根据商收和官收的顺序,分为两种方式先后实行
(一)工本盐的实行
商收余盐恢复后,政府官员对于余盐政策的讨论和争议还未结束
索之费,商贩无利
矣
倩万家,若止行正盐七十万,其何以足用乎,此余盐决不能革也
首先,实行先商收后官收的余盐政策,收尽灶户手中的余盐,避免其转化为 私盐的可能
政策不当,正引外商人带中余盐的商收政策并不能将灶户的余盐收尽,致使很多 余盐都转变为私盐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亦岂肯舍此而趋彼哉
夫事固有先损而后益者,借余银以买余盐,银故不能依期以解部,而原银初未尝 损也
其次,改行小引,增加掣割盐数,疏通填积引目
盐时的引目填积,致使正盐奎滞的局面,庞尚鹏在制定先商收后官收的一整套余 盐政策外,又对盐引的开中规则作了一些变动,以疏通积引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每岁多销引目供三十二万八千引
(二)庞尚鹏余盐政策的取消
庞尚鹏提出的新余盐政策推行不久,隆庆四年九月李学诗条陈盐法便宜
其一,议复大盐旧例,将庞尚鹏大引改小引以及多掣引目的政策取消
其二,议罢官买余盐
余盐,以杜私贩
自寡矣
¹((穆宗隆庆实录6卷24,隆庆二年九月甲戌条
º5穆宗隆庆实录6卷49,隆庆四年九月戊寅条
»5穆宗隆庆实录6卷49,隆庆四年九月戊寅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日
(二)存在的问题
工本盐的实行并未给运行不良的盐政带来多少改善
(三)工本盐的革除
工本盐政策实行之后,政府正额盐课相较以前增加了三十五万引
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因而在大家讨论工本盐实行后产生的一些负面因素,要 求罢去工本盐之时,户部以国用方细,工本盐的收益可以暂时用来以抵年例,因而 反对革除实行不久的工本盐
º庞尚鹏:5清理盐法疏6,见5明经世文编6卷357
»5世宗嘉靖实录6卷516,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壬戊条
¼能文彬:5明会要6卷55,食货三
其三,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销积引之法
经完全否定了庞尚鹏的盐政措施,就要提出自己的新的解决办法
第四节万历四十五年至明末:余盐的取消
万历前期,在李学诗的提议下,政府对庞尚鹏的余盐官商并收政策进行了调 整,取消了官收余盐,余盐商收政策又再度继续,此后的盐政问题却更加的严重
以塞奎滞之源
故引目存积,盐法奎滞
º5神宗万历实录6卷22,万历二年二月壬申条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第一节余盐政策擅变与明朝吏治的关系
余盐政策市明朝盐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盐政运行中存在诸多弊病,
使得盐政运转十分困难,余盐政策自然也难以很好地实行,这是影响余盐政策屡 次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洪武时期用法严苛,吏治比较清明,盐政官员也都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官
员染指盐利的事件也较少发生,保证了盐政的正常运行
一!官员!贵戚参与开中
洪武时期,深谋远虑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预见到利润丰厚的盐利肯定会成为贪 利官员!贵戚染指的对象,如果他们一旦插手其中,必然难以遵守盐政运行的规 则,极力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惜破坏盐政正常的运行秩序,为自己谋取最大利 益
永乐八年,针对当时出现的公侯都督等令家人子弟行商中盐,凌驾运司及各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场官吏之上,倍数多支的现象,朝廷申明旧制,/四品以上官员之家,不许与民 争利,已令罢支取
正统二年二月,/总督嘈运左副总兵都督王瑜自诉家人潜贩官盐,今准法没 官,又科罪征银,乞依赦前镯免,或输傣代还
正统九年四月,救户部曰:/朝廷令人易马草,开中盐粮,本期资国便民
比闻各场纳草之人,多系官豪势要及该管内外官,贪图重利,令子侄家人伴当, 假托军民,出名承纳,又行嘱托,归从轻省之处
成化四年,诏曰:/如今各边粮草不敷皆因盐法废弛,弊出多端所致,今内 外官员之家,不许占中盐引,侵夺商利,亏损边储
成化二十一年,诏曰:/茶盐之利国有所资,近年以来,招商不肯上中,皆
因势要之家搀支搀买及夹带私贩,侵夺其利
成化二十三年,诏曰:/盐粮国用所资,近年以来,钦赏数多及被内外势要
之人奏讨奏买存积!常股!盘割私余盐斤,搀越支卖夹带私贩,以致上损国课, 下夺民财
º5英宗正统实录6卷27,正统二年二月癸酉条
»5英宗正统实录6卷1巧,正统九年四月壬辰条
½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俱不许势要及内外官员之家求讨占窝,领价上纳,亦不许巡抚管粮等官拘情受嘱, 违者巡按御史纠举
正德十二年,诏曰:/各年风雨消折等项残盐已有旨准买的外,今后一应商
人势要人等俱不许违例奏讨,以致阻坏盐法,有误边储,违者定行擎问重治
从上面这几则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官员插手盐利的现象确实屡禁不止
(一)取得中盐资格,伙同奸商占窝卖窝
正常的开中制度是:遇到边方缺粮,户部先出榜,定出开中则例,包括纳粮
地点!数量以及相应的支盐盐场等,然后公开召商输纳
而两淮地区每年要开中多少盐引是有数量限制的,这也意味着纳粮名额的空缺是 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中盐资格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第三章明朝两淮余盐政策的擅变
引,附疏积引
年每纲二十一万,末一年以所余七万并挂掣极少数附搭行之,计十四年而淮北之 旧引尽
政策
¹5神宗万历实录6卷568,万历四十六年四月乙巳条
º嘉庆5两淮盐法志6卷三,课额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客商纳米完,裔执勘合到,比对朱墨字号相同,照数行场支盐
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制度也就像一台损坏了零部件的机器一样,很难正常的运转 下去
明朝天启年间,盐政弊病到了无法根治的局面,两淮巡盐御史樊尚憬言两淮 盐课时,总结了多年的教训,深深体会到盐官的重要性:/诚欲裕额课:,无如行 正盐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持挺放火,群拥拒捕,莫可呵阻
然而这些都是明末官员痛定思痛后的教训所得,明朝大部分时间里对于盐政 官员的重要性并未如此强调,盐政官员上任之后能够做到惜尽职守的很少,反而 是假公济私!玩忽职守的现象常有发生
景泰二年八月,户部上奏:/各处灶丁,多有通同该管官员,不将已煎盐课
入官而私卖于人
司官于收盐之际,多倍其数;及至放支,受商旅货贿,亦倍其数0
正统元年,令行在刑部右侍郎何文渊!行在户部左侍郎王佐!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朱与言提督两淮!长芦!两浙盐课,救之曰:/近闻两淮!长芦!两浙盐运 使司及各场盐课司官吏,不遵成宪,肆志贪读,纵容灶户私煎!私货,及商客支 给,措勒百端
成化四年户部上奏兴革盐法利弊,言/盐运并提举司官吏,分派商人,多不 以序
º5英宗实录6卷207景泰附录25,景泰二年八月己巳条
»5孝宗弘治实录6卷203,弘治十六年九月癸匕条
¼5英宗正统实录6卷22,正统元年九月癸卯条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益,商人由于成本提高,在贩卖过程中只能提升食盐的出售价格,使得官盐价格 偏高,民众大多不愿购买,变相地促进了私盐的盛行
(二)上纳粮草的过程中,以次充好
一些贵戚官员通过非法的手段为自己或家人取得开中的资格后,他们在开
中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势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三)支取食盐及转贩的过程中的弊病
在支取食盐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倍数多支
他们搀越关支的行为致使无势客商不得不继续守支下去,扰乱了正常的开中秩 序,打击了正当商人开中的积极性
二!盐政管理漏洞的存在
开中法是明朝盐政的最重要的部分,开中法的运作是有一套完整的程序的
仓,计道里近远,自五石至一石有差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化十九年时又/减存积之数,常股七分而存积三分
又恢复到才开始时的份额,即使是这样需守支的常股盐仍然无法和无需守支的存 积盐相比,/然商人乐有见盐,报中存积者争至,遂仍增至六分
三!余盐政策的运行
除了对正额盐过度开中,尽可能地攫取盐利外,政府也开始将嗜利之手伸及 余盐,企图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足商人开中后到场无盐支取的官引,这时候实行的政策是对余盐加以合理充分利 用,让余盐成为正引开中漏洞的很好补充
詹事府霍韬为解决私盐盛行!正盐奎滞的盐政问题所上的奏疏中我们可以得知, 他上言/须复钞法,使钞一贯值钱千文,灶丁得为实利,则额盐一大引给工本钞 ¹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º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第四章余盐政策擅变的评价
系
第二节余盐政策擅变与明朝经济政策的关系
自从明初盐政正常运行以来,明政府就一直贯彻竭泽而渔的盐政政策,极力
地试图从盐政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以此来满足眼前的需求,并未考虑应该怎样维 持盐政的良胜运行,让盐利能够长远的持续下去
一!开中法的实行
元末明初战火纷飞,如何解决边地的军晌也就成了明朝政府的一个比较棘手 的问题
负担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二!常股!存积的设置
正统时由于过度开中而导致的守支问题已相当严重,/商人有自永乐中候支 盐,祖孙相代不得者
常股!存积之名由此始
的盐引分为常股和存积,也即是避免因为过度开中造成盐政运行奎滞,商人不再 继续到边地上纳粮草,所以才从开中盐引中拿出二分专门等边境出现紧急情况, 急需粮炯时拿来让商人开中纳粮
不断增加存积盐,减少常股盐的数量,也即意味着留给每年开中正引和往年
积引的商人支取的现盐更少,因而常股守支也就更加严重
º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¼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½5明史6卷805食货志6四
¾5续文献通考6卷24,5征榷考6盐法中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二贯五百文,各场余盐尽属之官,私夹私卖即处绞勿赎,则两淮正盐七十万引, 余盐三百万引,举可招商开纳,或如永乐输粟之例,或如成化折银之例可也,若 国课充足如洪武八分例可也,盖正课轻则私盐自止,边储自实
从明朝实行的一系列盐务政策,如开中法的实施到运转失灵,常股!存积的
设置到失效,以及余盐政策的不断变更到最终废止,我们可以看出明政府把盐政 当作成谋取最大利润的手段,一直推行着竭泽而渔的经济政策
¹5皇明泳化类编6,5盐法6卷103
结语
结语
研究明代两淮盐政的学者往往将目光投向正额盐,有关正额盐的开中法研究 很多,而对于正盐之外的余盐少有关注,然而正盐外的余盐在明朝盐政运行中所 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自从余盐出现以后,余盐的处理好坏对于明朝盐政是否能够良胜运行的影响 日益明显,如何处置余盐也成为明朝盐政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一旦盐政运
行不畅,余盐政策即便遭到质疑,明朝余盐政策也是在明朝决策者的争论下不断 变革
纵观明朝两淮余盐政策变革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整个明朝的政治运行 状况
同时,从明朝包括余盐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盐政的实施,我们也可以窥见整个 明朝的经济运行状况
禁约
嘉靖时期,派遣巡盐御史巡行两淮盐政,命曰:/两淮等处地方贩卖私盐者,
多兼以运司及各盐课司!批验所衙门官吏人等作弊多端,又有等无籍小人并权豪 势要人等通同灶户私煎私贩,以致盐法阻坏,该办额课累岁亏欠,客商关支艰难, 已睿差官查篮清理,今特命尔前往两淮专理盐课,提调运司官吏人等
由于巡视私盐官员的不尽职,盐政管理上一些漏洞的存在,使得私盐有了可 乘之机,明朝私盐一直久盛不衰也得益于此
行劫掠
贵戚参与开中,极大地干扰了盐政的正常运行
明朝初期盐政尚能正常运行,这与朱元璋时期比较清明的吏治有很大的关 ¹5宪宗成化实录6卷51,成化四年二月丙辰条
º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o
»5宪宗成化实录6卷44,成化三年七月
¼史起蛰张集:5两淮盐法志6卷55法制志6
明朝两淮余盐政策浅析
解当时严重的守支问题,但是由于并未中止过度开中的做法,很快常股和存积的 设置也失去了作用,余盐政策实行后,政府照样实行竭泽而渔的政策,致使余盐 政策也难以维持下去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加上时间!资料诸因素的限制,本文只是将明朝余盐政
策擅变的大致过程勾勒出来,也仅仅是就余盐谈余盐,对于余盐和明朝其它盐务 政策的关系很少阐述,此外,和其它朝代类似的情况也未进行纵向的对比,有待 各位学者此后利用更宽广的视野,对余盐政策加以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