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养生与保健

   [摘要]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较比以前也有了很大提高。因而,人口老龄化也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长寿”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科学 养生 保健 长寿

  

  长寿是自古至今人类对生命活动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在求生存,保健康,保长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掌握了很多保健、养生、防病的知识和经验,并自觉地将这些经验相互传授。古人把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和经验,以求健康长寿的做法叫做“养生”,称养生的理论方法,原则为“养生之道”。

  我国的养生之道,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内容博大精深,在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史学等各种文化典籍和民间积累的生活经验中,都能找到传统的养生思想,观点和实践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生、长、壮、老、衰、死6个阶段,它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也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人体各脏腑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或病理性退化,这个退化工程,就叫做“衰老”。那么,人为什么会衰老呢?

  现代医学认为,人在年龄增长过程中,身体不断遭受来自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体内组织细胞不断地消耗和补偿。人体的这种补偿能力一旦衰弱,而使耗损大于补偿,人也就衰老。当然,这里所说的衰老,并不是身体全部功能都同时衰老,而是指某一部分先表现出“老化”的象征。例如,前额皱纹变深变厚,或皮肤出现棕色色素沉着斑,或下眼睑肿胀而有“眼下袋”等。可以说,衰老是人体内部发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因此,现代医学对衰老的原因曾提出“生物钟,自由基,细胞遗传”等学说:或者认为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改变,溶酶体膜损伤,蛋白质交叉结合”等导致的结果。

  中医认为,促使衰老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方面,但以个人因素最为重要,其中有包括生活失调,起居失慎,工作劳累、疾病纠缠、不知节养、不加锻炼等。从理论上讲,有以下3点:

  一是气血亏损。气血是人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生化来源在于脾胃。气行则血行,说明血的运行依赖气的推动,因此,健康长寿的关健在于气血。人体气血充足,运行通畅,则能滋养脏腑,安定情绪,活动关节,润泽皮肤毛发。气血损伤,不能营养全身,就可以出现衰老征象。我国元代医家朱丹溪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之后,精血俱耗;此及五十,疾已蜂起,气耗血竭。”说明中年以后,气血不足,脏腑间功能失调,不仅多病,亦易衰老。可以说:气血两虚是衰老的本质。

  二是神虚精耗。“神”既指脑的思维,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思维、意志、知觉、动作。生理方面有魂、魄、意、志、思、虑、智,病理方面有喜、怒、优、思、悲、恐、惊。神主宰着生命活动,而“精”是生命起源和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精生神,神归精。人之所以神虚精耗,脑力损伤,在于平时精神负担过重,或思虑过度,或情志过急,或抑郁寡欢,从而加快了机体的衰老进程。

  三是阴阳失调。人体的阴阳必须处在相对的平衡状态之中,所谓”阴平阳秘”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内经•素问》讲:“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以阴阳”,均说明人的生命话动都有赖于阴阳二气的调和。但是人到中年以后,由于阴阳平衡逐渐失调,或因自然界致病因素的袭击,增加了患病的机会面出现衰老。唐代医家孙思邈说:“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就明确指出中年以后,阳气日渐衰落,阳气虚损,阴气则然亢盛,阴阳二气既然不能平衡,那么心悸健忘、倦怠无力等一派衰老的征象就逐渐表现出来了。

  “顺应天序”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掌握自己“顺应天序”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1.古人嵇康说过“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名”也就是欲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有些人总是想着把“事”做得比别人好些,一旦老师或单位领导表扬就心花怒放,喜出望外,这就是一个名,名的欲望。

  2.“喜怒不除此二难也”,过喜过怒都是可以死人的,在情志的问题,你发一次怒对你的身体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这是“三难”也。

  3.“声色不去三难也”,如果你做得过分。

  4.“滋味不绝此四难也”,滋味就是好吃,没完没了地就是吃,“暴饮暴食”,吃的欲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分不利。

  5.“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一个人成天到晚胡思乱想,乱攀援,跟你没关系的事你也想,不该管的事你也管,多管闲事。

  “多思则神怠”如果你想的多了你的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多念则神散”如果你的念头太多,你的精神就散乱了,所以说我们中国文化就是让我们做人做事要纯粹一些,单纯一些,这实际上是我们养生的要则。

  “多欲则损志”,因为志是肾的神,如果你多欲望就会损害你的肾精,肾精特别足的话,它所外观出来的气色,光亮就特别大,肾精如果不足,人的气色,光亮就小,好比一盏油灯,油足则光亮就大,不足则光亮就小,如果你多欲的话就会损志,损肾。

  “多事则开疲”,如果整天到晚忙忙叨叨,那么你的形体就会受到伤害。

  “多语则气争”,话语太多则造成气机的混乱。

  “多怒则百脉不定”,经常发怒,气脉就会全部错乱。

  “多恶则憔悴无欢”,就是看什么都不高兴,看什么都讨厌那你的情志就受到压抑,长期的压抑,久而久之郁滞成癌,或者是瘘症。

  二、肥肉厚酒

  古人云:“肥肉厚酒是乱肠之食”,我们现代人得病都是跟暴饮暴食,不锻炼,放纵自己的欲望,这三条有关,也就是“富贵所致三患”现代人的应酬多,吃喝就多,一顿暴饮暴食,吃撑的难受,一片消化药解之,因此平时就不注意饮食,只依靠消化药,久而久之就伤了脾胃,没办法,这就是自己造成的。

  三、勿以相强

  无论在家庭的饭桌上,还是在应酬的酒席上,都不要劝吃,劝喝,尤其是酒,古人用酒之后是吟诗,作词,而我们现在不同,喝起酒来,就把握不住自己,吹天吹地,然后还要去驾车,我们不要勉强对方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黄帝内经之所以是圣人的经典,它无非是再告诉我们,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圣人是能够掌控自己的人,我们首先是要掌握自己,包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不”的话,怎能谈得上控制局面,如果我们连这一点点拒绝的能力都没有,吃好了,喝好了是你自己应当掌握的。古人云:“食为八分”如果吃得撑了叫“乱肠之食”按现在的生活水平,生活当中每天摄取的营养以很高了,你如果再去补一些,高蛋白的食物,胃肠是难以消化掉的,这样一来,会给脾胃造成很大的负担。现代一些高血压,高血脂,都跟当前的饮食有关,尤其是暴饮暴食。

  要做到延年益寿,抗拒衰老,就要采用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是一些养生家通过长期的养生实践,总结出三个养生原则:

  1.保养性情的原则

  我国传统的养生家们,历来十分重视性情的保养,认为“形神合一”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传统的养生观点认为保养性情要注意两个放面。其一,要涵养精神,安神益智。其二,要心情愉快“怒则气上”传统文化认为,你对你的怒气不能制约的话就能造成很多疾病。首先对你性情――情绪你都没法掌控,必然会造成气上涌。对于脑血栓的病人就会造成脑淤血。如果你的气机全部都调到上面来,就会造成飧泄――拉稀,控制不住的现象――怒则气上。

  如果过喜的话,不去限制自己,如你喜欢的东西,要控制个度,不要没完没了的去好这个,在这方面黄帝内经非常强调“已耗其真”。如果过分去喜欢某一样东西,挥散掉你的真阳元气,你要掌控自己,不要让物来控制你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过怒,过喜,过悲。人的七情六欲都不能过于放纵。

  做人要坦坦无忧,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为此保养性情要放到首位。

  2.养睡眠,适四时的原则

  当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觉得目前的生活享受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睡觉“人生苦短”啊,像魏晋时期,人们写诗就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整晚上的时间都用上好了,晚上点上灯熬自己的油,我们说睡眠是人体重最重要的一块,曾经有人做过实验,三个人,一个人不让吃饭,一个人不让睡觉,一个人不让喝水,其结果,不让睡觉的人先死掉了。因为我们的人,晚上入夜这种睡眠,实际上是用阴来补阳,如果夜里我们没有睡眠好,第二天就没有精神,久而久之,它会耗你的精,伤你的神,我们说夜里养生,是养什么?一定养自己生命的话靠什么来养,还是睡眠。睡眠时重新调整好你的五脏六腑,气血在重新调配,从而达到固精养神。

  自古以来,人们就已认识到自然环境因素于人类健康的关系,认为养生应当注意顺应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以及昼夜的更替等,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以及“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就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养生原则,昼夜的更替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实践表明,许多疾病往往在清晨较轻,午后逐渐加重。《黄帝内经》就指出“夫百病者,多以旦慧”。

  “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说明在晨,午,黄昏,夜半的过程中。由于人体中的阳气存在着生,长,收,藏的规律,因此病情亦会发生慧,安,加,甚的变化,这种观点和我们现代提出的“生物钟”的理论是基本一致的。

  3.保养居室,优化环境的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是靠我们用好的心情去养的,古人经常会提到“室大多阴”,就是说房间很大的话阴气就比较重,传统文化里两居室都有要求,要求厅大,卧小,因为卧室是保养气的地方,如果卧室太大,就会造成我们气的耗散。长年在很阴的大房间里,就会造成“室大多蹶”,会造成手脚冰凉的这些症状,气血溶不到末梢,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心脏的功能能不能把血泵到末梢的一个表现,如果心血不足,气脉不畅通的话,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

  故人安居的共同点,都以土建,平房,四合院为主体,其外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山川,溪水,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等,良好的地理环境,保证了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

  今天,我们做到延年益寿,除学习故人的一些做法,吸取一些经验外,我们必须把握我们的现在,学习一下修身养性,抗衰老的方法。

  四、固精养神

  精神是心肾相交的能力,精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的肾精足就有定力,老子说过:“婴儿泰山崩前而不乱”,就是指肾精足的原理,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惊,这是肾精不足的想象,神是肾精的外现。

  肾是先天之本,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基础,肾精盈亏,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乃至死亡的全过程,故历来强调要节色欲,以养精,《黄帝内经》中就有“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故半百而衰也”等记载。张景岳在《类经》中对节欲保精的问题说得更为具体,他说,欲不可纵,纵则竭精,竭则真散,益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为一身,莫大乎此。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精也。纵欲耗精,会导致肾气亏损,使人未老先衰。

  五、动静结合

  人体的动与静,是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东汉的华佗及唐代的孙思邈在他人的静养其生的思想。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动静结合,可以把人的精神,形体,气息三者能动地结合起来,对机体施加整体的影响,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系统的功能,中医学的“动则不衰”就是说运动对人体的益处,经常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运动和劳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能开发智力和技巧,延缓脑,体功能的衰退,对促进中老年人体健康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就是说运动,劳动既要不间断,又不能过度疲劳,凡事要循序渐进,把握好动与静这个度,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六、饮食养生

  在我国,利用饮食调养作为一种养生的手段,已有悠久的历史,饮食调养包括食物的选择,食物的制作,进食的方法,食后的调整以及病人的饮食等几个方面。食物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和因人制宜,食物搭配不当或偏食都会影响健康。其次要注意食物中五味的调和,寒热相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味入五脏”的理论,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这样就可以用五味来滋补五脏。食物中除了五味的差别之外,还有寒,热,温,凉的不同性质。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我国古代养生家通过实践,总结出,苦辛化阳,酸甘化阴,苦咸化泻泄,甘淡缓中等饮食养生经验。今天谈到的中老年饮食,应提倡清淡,温热,热软,禁用油腻厚味,粘硬生冷等食物,这是因为中老年的胃肠消化功能比较弱的缘故。因此,中老年应吃一些富有营养的清淡食品,如植物油、蔬菜、水果、粗粮、豆类、乳酪等。

  中老年进食的方法应注意一下几点:(1)饮食有时,形成规律;(2)食宜温暖,应避生冷;(3)食宜细缓,不可粗速;(4)食宜安静,专心致志;(5)饮食有节,切忌过饱。

  七、适量补益

  借助药物来调节滋补身体,也是我国传统养生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益寿的方法。

  中国医学以为,人有虚实热寒,药有四气五味,如果能针对人体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等,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来调理,对于维人体阴阳平衡,加强脏腑的气血功能,都是颇有神益的。因为药补能滋养肝肾,调补气血,提高机体抗病防衰老能力。药补应该针对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病症的不同属性,有目的地选用补品,禁止滥服。补药,一定要按着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加以灵活掌握,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老年人,始终要坚持养生之道原则,认真研究掌握养生之道的方法,坚持做好一日养生,四季养生的法则,到那时不是“人过七十古来稀”,而是“人活百岁不为奇了”。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

  [2][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要方.

  [3][明]张景岳.类经.

   [摘要]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较比以前也有了很大提高。因而,人口老龄化也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长寿”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科学 养生 保健 长寿

  

  长寿是自古至今人类对生命活动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在求生存,保健康,保长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掌握了很多保健、养生、防病的知识和经验,并自觉地将这些经验相互传授。古人把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和经验,以求健康长寿的做法叫做“养生”,称养生的理论方法,原则为“养生之道”。

  我国的养生之道,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内容博大精深,在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史学等各种文化典籍和民间积累的生活经验中,都能找到传统的养生思想,观点和实践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生、长、壮、老、衰、死6个阶段,它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也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人体各脏腑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或病理性退化,这个退化工程,就叫做“衰老”。那么,人为什么会衰老呢?

  现代医学认为,人在年龄增长过程中,身体不断遭受来自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体内组织细胞不断地消耗和补偿。人体的这种补偿能力一旦衰弱,而使耗损大于补偿,人也就衰老。当然,这里所说的衰老,并不是身体全部功能都同时衰老,而是指某一部分先表现出“老化”的象征。例如,前额皱纹变深变厚,或皮肤出现棕色色素沉着斑,或下眼睑肿胀而有“眼下袋”等。可以说,衰老是人体内部发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因此,现代医学对衰老的原因曾提出“生物钟,自由基,细胞遗传”等学说:或者认为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改变,溶酶体膜损伤,蛋白质交叉结合”等导致的结果。

  中医认为,促使衰老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方面,但以个人因素最为重要,其中有包括生活失调,起居失慎,工作劳累、疾病纠缠、不知节养、不加锻炼等。从理论上讲,有以下3点:

  一是气血亏损。气血是人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生化来源在于脾胃。气行则血行,说明血的运行依赖气的推动,因此,健康长寿的关健在于气血。人体气血充足,运行通畅,则能滋养脏腑,安定情绪,活动关节,润泽皮肤毛发。气血损伤,不能营养全身,就可以出现衰老征象。我国元代医家朱丹溪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之后,精血俱耗;此及五十,疾已蜂起,气耗血竭。”说明中年以后,气血不足,脏腑间功能失调,不仅多病,亦易衰老。可以说:气血两虚是衰老的本质。

  二是神虚精耗。“神”既指脑的思维,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思维、意志、知觉、动作。生理方面有魂、魄、意、志、思、虑、智,病理方面有喜、怒、优、思、悲、恐、惊。神主宰着生命活动,而“精”是生命起源和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精生神,神归精。人之所以神虚精耗,脑力损伤,在于平时精神负担过重,或思虑过度,或情志过急,或抑郁寡欢,从而加快了机体的衰老进程。

  三是阴阳失调。人体的阴阳必须处在相对的平衡状态之中,所谓”阴平阳秘”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内经•素问》讲:“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以阴阳”,均说明人的生命话动都有赖于阴阳二气的调和。但是人到中年以后,由于阴阳平衡逐渐失调,或因自然界致病因素的袭击,增加了患病的机会面出现衰老。唐代医家孙思邈说:“人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就明确指出中年以后,阳气日渐衰落,阳气虚损,阴气则然亢盛,阴阳二气既然不能平衡,那么心悸健忘、倦怠无力等一派衰老的征象就逐渐表现出来了。

  “顺应天序”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掌握自己“顺应天序”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1.古人嵇康说过“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名”也就是欲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有些人总是想着把“事”做得比别人好些,一旦老师或单位领导表扬就心花怒放,喜出望外,这就是一个名,名的欲望。

  2.“喜怒不除此二难也”,过喜过怒都是可以死人的,在情志的问题,你发一次怒对你的身体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这是“三难”也。

  3.“声色不去三难也”,如果你做得过分。

  4.“滋味不绝此四难也”,滋味就是好吃,没完没了地就是吃,“暴饮暴食”,吃的欲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分不利。

  5.“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一个人成天到晚胡思乱想,乱攀援,跟你没关系的事你也想,不该管的事你也管,多管闲事。

  “多思则神怠”如果你想的多了你的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多念则神散”如果你的念头太多,你的精神就散乱了,所以说我们中国文化就是让我们做人做事要纯粹一些,单纯一些,这实际上是我们养生的要则。

  “多欲则损志”,因为志是肾的神,如果你多欲望就会损害你的肾精,肾精特别足的话,它所外观出来的气色,光亮就特别大,肾精如果不足,人的气色,光亮就小,好比一盏油灯,油足则光亮就大,不足则光亮就小,如果你多欲的话就会损志,损肾。

  “多事则开疲”,如果整天到晚忙忙叨叨,那么你的形体就会受到伤害。

  “多语则气争”,话语太多则造成气机的混乱。

  “多怒则百脉不定”,经常发怒,气脉就会全部错乱。

  “多恶则憔悴无欢”,就是看什么都不高兴,看什么都讨厌那你的情志就受到压抑,长期的压抑,久而久之郁滞成癌,或者是瘘症。

  二、肥肉厚酒

  古人云:“肥肉厚酒是乱肠之食”,我们现代人得病都是跟暴饮暴食,不锻炼,放纵自己的欲望,这三条有关,也就是“富贵所致三患”现代人的应酬多,吃喝就多,一顿暴饮暴食,吃撑的难受,一片消化药解之,因此平时就不注意饮食,只依靠消化药,久而久之就伤了脾胃,没办法,这就是自己造成的。

  三、勿以相强

  无论在家庭的饭桌上,还是在应酬的酒席上,都不要劝吃,劝喝,尤其是酒,古人用酒之后是吟诗,作词,而我们现在不同,喝起酒来,就把握不住自己,吹天吹地,然后还要去驾车,我们不要勉强对方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黄帝内经之所以是圣人的经典,它无非是再告诉我们,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圣人是能够掌控自己的人,我们首先是要掌握自己,包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不”的话,怎能谈得上控制局面,如果我们连这一点点拒绝的能力都没有,吃好了,喝好了是你自己应当掌握的。古人云:“食为八分”如果吃得撑了叫“乱肠之食”按现在的生活水平,生活当中每天摄取的营养以很高了,你如果再去补一些,高蛋白的食物,胃肠是难以消化掉的,这样一来,会给脾胃造成很大的负担。现代一些高血压,高血脂,都跟当前的饮食有关,尤其是暴饮暴食。

  要做到延年益寿,抗拒衰老,就要采用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是一些养生家通过长期的养生实践,总结出三个养生原则:

  1.保养性情的原则

  我国传统的养生家们,历来十分重视性情的保养,认为“形神合一”是健康长寿的保证,传统的养生观点认为保养性情要注意两个放面。其一,要涵养精神,安神益智。其二,要心情愉快“怒则气上”传统文化认为,你对你的怒气不能制约的话就能造成很多疾病。首先对你性情――情绪你都没法掌控,必然会造成气上涌。对于脑血栓的病人就会造成脑淤血。如果你的气机全部都调到上面来,就会造成飧泄――拉稀,控制不住的现象――怒则气上。

  如果过喜的话,不去限制自己,如你喜欢的东西,要控制个度,不要没完没了的去好这个,在这方面黄帝内经非常强调“已耗其真”。如果过分去喜欢某一样东西,挥散掉你的真阳元气,你要掌控自己,不要让物来控制你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过怒,过喜,过悲。人的七情六欲都不能过于放纵。

  做人要坦坦无忧,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为此保养性情要放到首位。

  2.养睡眠,适四时的原则

  当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觉得目前的生活享受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睡觉“人生苦短”啊,像魏晋时期,人们写诗就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整晚上的时间都用上好了,晚上点上灯熬自己的油,我们说睡眠是人体重最重要的一块,曾经有人做过实验,三个人,一个人不让吃饭,一个人不让睡觉,一个人不让喝水,其结果,不让睡觉的人先死掉了。因为我们的人,晚上入夜这种睡眠,实际上是用阴来补阳,如果夜里我们没有睡眠好,第二天就没有精神,久而久之,它会耗你的精,伤你的神,我们说夜里养生,是养什么?一定养自己生命的话靠什么来养,还是睡眠。睡眠时重新调整好你的五脏六腑,气血在重新调配,从而达到固精养神。

  自古以来,人们就已认识到自然环境因素于人类健康的关系,认为养生应当注意顺应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以及昼夜的更替等,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以及“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就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养生原则,昼夜的更替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实践表明,许多疾病往往在清晨较轻,午后逐渐加重。《黄帝内经》就指出“夫百病者,多以旦慧”。

  “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说明在晨,午,黄昏,夜半的过程中。由于人体中的阳气存在着生,长,收,藏的规律,因此病情亦会发生慧,安,加,甚的变化,这种观点和我们现代提出的“生物钟”的理论是基本一致的。

  3.保养居室,优化环境的原则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是靠我们用好的心情去养的,古人经常会提到“室大多阴”,就是说房间很大的话阴气就比较重,传统文化里两居室都有要求,要求厅大,卧小,因为卧室是保养气的地方,如果卧室太大,就会造成我们气的耗散。长年在很阴的大房间里,就会造成“室大多蹶”,会造成手脚冰凉的这些症状,气血溶不到末梢,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心脏的功能能不能把血泵到末梢的一个表现,如果心血不足,气脉不畅通的话,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

  故人安居的共同点,都以土建,平房,四合院为主体,其外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山川,溪水,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等,良好的地理环境,保证了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

  今天,我们做到延年益寿,除学习故人的一些做法,吸取一些经验外,我们必须把握我们的现在,学习一下修身养性,抗衰老的方法。

  四、固精养神

  精神是心肾相交的能力,精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的肾精足就有定力,老子说过:“婴儿泰山崩前而不乱”,就是指肾精足的原理,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惊,这是肾精不足的想象,神是肾精的外现。

  肾是先天之本,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基础,肾精盈亏,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乃至死亡的全过程,故历来强调要节色欲,以养精,《黄帝内经》中就有“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故半百而衰也”等记载。张景岳在《类经》中对节欲保精的问题说得更为具体,他说,欲不可纵,纵则竭精,竭则真散,益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为一身,莫大乎此。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精也。纵欲耗精,会导致肾气亏损,使人未老先衰。

  五、动静结合

  人体的动与静,是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东汉的华佗及唐代的孙思邈在他人的静养其生的思想。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健身强体,延年益寿,动静结合,可以把人的精神,形体,气息三者能动地结合起来,对机体施加整体的影响,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系统的功能,中医学的“动则不衰”就是说运动对人体的益处,经常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运动和劳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能开发智力和技巧,延缓脑,体功能的衰退,对促进中老年人体健康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就是说运动,劳动既要不间断,又不能过度疲劳,凡事要循序渐进,把握好动与静这个度,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六、饮食养生

  在我国,利用饮食调养作为一种养生的手段,已有悠久的历史,饮食调养包括食物的选择,食物的制作,进食的方法,食后的调整以及病人的饮食等几个方面。食物的选择,首先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和因人制宜,食物搭配不当或偏食都会影响健康。其次要注意食物中五味的调和,寒热相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味入五脏”的理论,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这样就可以用五味来滋补五脏。食物中除了五味的差别之外,还有寒,热,温,凉的不同性质。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我国古代养生家通过实践,总结出,苦辛化阳,酸甘化阴,苦咸化泻泄,甘淡缓中等饮食养生经验。今天谈到的中老年饮食,应提倡清淡,温热,热软,禁用油腻厚味,粘硬生冷等食物,这是因为中老年的胃肠消化功能比较弱的缘故。因此,中老年应吃一些富有营养的清淡食品,如植物油、蔬菜、水果、粗粮、豆类、乳酪等。

  中老年进食的方法应注意一下几点:(1)饮食有时,形成规律;(2)食宜温暖,应避生冷;(3)食宜细缓,不可粗速;(4)食宜安静,专心致志;(5)饮食有节,切忌过饱。

  七、适量补益

  借助药物来调节滋补身体,也是我国传统养生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益寿的方法。

  中国医学以为,人有虚实热寒,药有四气五味,如果能针对人体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等,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来调理,对于维人体阴阳平衡,加强脏腑的气血功能,都是颇有神益的。因为药补能滋养肝肾,调补气血,提高机体抗病防衰老能力。药补应该针对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病症的不同属性,有目的地选用补品,禁止滥服。补药,一定要按着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加以灵活掌握,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老年人,始终要坚持养生之道原则,认真研究掌握养生之道的方法,坚持做好一日养生,四季养生的法则,到那时不是“人过七十古来稀”,而是“人活百岁不为奇了”。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

  [2][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要方.

  [3][明]张景岳.类经.


相关文章

  • 营销技巧老顾客会销主持稿
  • 老 顾 客 会 议 资 料 汇 编 二00七年6月21日 工作会议流程及主持稿 活动流程: 1. 8:30 主持人开场白介绍领导及专家 2. 8:35 献花 3. 8:40 4. 8:45 5. 9:20 6. 9:25 7. 9:30 8 ...查看


  • [转载]老年人养生保健全典
  • (2015-01-24 18:45:54)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老年人养生保健全典作者:杏坛归客的博客 怎么学好15种闭目养生法 ●皮肤也能变成给药通道 ●治疗老年人腰痛的9要诀●儿童节目:医治老年病的良药●老人腹部运动会练出好 ...查看


  • 自我保健随身行
  • 自我保健随身行 自我保健随身行(全面) 饮食十原则.3.富钾食物:热天预防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如草莓.桃子.菠菜.土豆.大葱.芹菜.毛豆等.醋泡食物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感冒等,抗衰老延寿年.1.解热镇痛药:服 ...查看


  • 美容与养生保健
  • 美容与养生保健养生保健的内容非常宽泛,中国从古至今对养生保健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 养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身体锻炼.精神养护.克服不 良习惯.注意生活节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 生.顺时就是顺 ...查看


  • 性养生保健专辑
  • 性养生保健即中国古代的房中术.从现代性科学的观点来看,房中术主要包含有关性的常识.性技巧.性功能障碍治疗与受孕等方面,同时它又不局限于性,而是把性与气功.养生结合在一起,和追求长生不老或延年益寿结合在一起. 1 性养生保健知识大观 作者:张 ...查看


  • [转载]中华健康生活小常识 健康养生保健知识
  • ·看电视伤眼睛的四个坏习惯·保养肌肤找对时间 ·Office白领需要知道的知识·中老年人养生之十五"常" ·六招解决开车一族腿部肌肉早衰·十个好习惯让你更加健康放松 ·肺癌的早期症状·10种短命的生活方式 ·伤肾的坏习惯 ...查看


  • 老年人中医保健方案[1]
  • 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保健方案 一.目的意义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进行传统中医保健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预后,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了普及中医关于老年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 ...查看


  • 中老年健康800问
  • 请选择星星评价 作者:耿洪森 出版日期:2002 页数:544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中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方式.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运动锻炼与养生.常见病的防治.慢性病的家庭护理.防衰老与长寿.中医药养生等10个方面,解答有关中老年人健康 ...查看


  • 中医养生保健
  • 中医养生保健 养生的概念 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 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查看


  • 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 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冬季养生保健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