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青年意见表达的特点分析:以社交网站为例

黧 器

 

新媒体 背景下青年意见表达 的 — 

口 王 斌 王 萍 

要 :本文关注青年的新媒体使 用行 为 ,分析 了他们在社 交网站 的意见表 达现 象 ,认  为 以社 交 网站 为代表 的新媒 体具 有参 与性 的文化特 征 ,与 青 少年 的 亚文化 契  合 ;在社 交 网站个案 中体现 出的青年意见 多元混杂 ,反 映 了其 生活 中的真 实看  法 ;社 交 网站使用也 带来 了思维方式碎 片化和青 少年 隐私保护 等 问题 ,应 引起 

社会 重视 。  

关键 词 :新媒体 ;青 少年 ;参与性 ;社 交 网站 

互联 网的普及 与发展 ,为公众意见的表达提供了 

理论分析的逻辑起 点 。青少年是人 的生命历程 中最具  有可塑性的一段 ,生活方 式刚开始养 成 ,思维 方式刚  开始建立 ,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 ,在很 多方面缺  乏 自己的判断力 ,较易受到外界影响 ,体现在信息沟 

通方面 ,有 以下特点 :  

1 生活经历少 。对信息的真实性缺 乏鉴别 标准  .

个异 常活跃 的平 台 ,不 同的声音在此竞相涌现 ,通 

过意见表达 的方 式进行政 治参与 。在 We20 术条  b .技 件 下 ,又涌 现 出一些参 与性 和互 动性 较强 的媒介 形  态 ,如社交 网站 、即时通讯 、微博等 。中国网民的结  构性 特点是年轻人 占据相 当大 比例 ,据 中国互联 网络  信息 中心 (N I)统 计 ,截 至 2 1 C NC 0 0年底 ,中 国青  少年网民规模 达 21 . 2亿人 ,占网民总体 的 4 . 63 %;中  国青 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表现也非常活跃 ,其  在社交 网站 (2 %) 和博 客 (41 6. 0 7. %)上 的使 用率 

美 国著名报人李普曼在 2 0世纪 2 0年代 曾提 出过  著名 的 “ 拟态环境 ”学说 ,他认 为从认识 论的角度来 

看 ,人类不可能认知真实 的世界 ,因为人的时 间精力 

和认识 能力都不足 以去覆盖广 阔深邃 的社会 与 自然 。   由此 ,帮助人们 了解外界 的媒体应运而生 ,因此他把 

分别高于整体 网民 1. 9 0 6和 . 7个百分点 。随着新媒体 

使用的广泛扩散和社会 意见表达 的进一 步开放 ,目前  的青少 年群 体如 何利 用互 动性较 强 的新媒 体 发表意  见 、讨论 、协商 ,就成为影 响未来 中国社会公共 意见 

形成的一支重要的型塑力量 。本文将从意见表达 的行 

媒体 称为社会 的 “ 照灯 ” 探 。其实 ,媒 体 的信 息采集 

能力也是有 限的 ,所 以也 只能选择性地 、碎片化地反 

映世界 ,由此他提 出了真实存在 的世界 、我们头脑 中 

的世界 、介 于二者之 间的

由媒体报道所呈现 出来 的中 

为主体特点 、意见 表达的媒介文化特点 、意见表达 的 

内容呈现特点三个 方面作 初步分 析。  

介 化 的世界 也 即 “ 态环境 ”三 个有 差异 的信 息 环  拟 境 。成年人有较为 丰富的生活 阅历 ,对真 实世 界的信  息 、媒体报道 的信息 、网络上 的信息三者之 间的真实 

程 度有 自己的感知和判 断 ;青少年群 体生 活阅历少 ,   对其 他人群 和社会 了解少 ,缺乏属 于 自己的社 会生活 

标杆 和参照系 ,容易轻信 网络信 息。  

青少 年 与新媒 体 的关系 涉及 两个 独特 的研 究 对  象 ,其共 同点 在 于各 自分 别都 处于 持续 的变 迁发 展  中。认识到这一特质及其持续性 ,是开展实际工作和 

2 重视 娱 乐和休 闲 。体验 性 强 ,注 重通 过 感性  . 信息而非理性信息认知社会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期 ,适宜在较为放松 自然 

蝗 青年  壅二  

^6 』  

 

【p N Y  0 T G  ==  ’ G  Z  

的环境 中成长 ,娱乐休 闲活动较多 ,从思 维习惯 上 尚  

未养成逻辑 的、理性的分析事物的方式 ,善于从 自己 

特 的语言 系统和类语言体系 ,有着与现实世界不 同的  表 达欲 望 ,采 用多 样 的机 制建 立友 谊 和亲密关 系 等  等 ,似乎 网民在线的时段里 ,进入 了与线 下生活完全  不 同的另一个世界 ,人们在建立和维持人 际关 系方 面  的表达 和行动具有高度 的虚拟性 ,这促成 了 “ 网络社  区”概念 的使用 。现在的研 究否定 了之前认 为 “ 网络  空间” “ 虚拟空 间” “ 赛博空间”从定性 角度来看是 

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来做出判断。互联 网上的民族 

主义话题常常卷入年轻人 的强烈情绪表达 ,在青 少年  的言论中较 多使用非理性 的语言 ,立场 、态度 、行为 

等没有坚定 的思 维逻辑做支撑 ,容易受到集体环境和 

现场氛围的渲染 。  

新媒 体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的产物 ,并且在 媒介 

形态发生变迁 的同时 ,由于新媒体 日益渗透到 民众的  日常生活 中,新媒介与社会 的互动也 E益加深 ,引发  l 了一系列原 有社 会结 构 、社 会 资源 、社会人 群 的嬗 

完全不 同于真实世界 的概念 。在我们 ( 研究者 ,政策 

制定者 ,公众)越来越熟悉互联网的同时 ,我们 越来 

越发现 ,互联 网在延伸和重塑信息和沟通 的时候 ,并 

没有 构 建 一 个 完 全 脱 离 现 实 的 虚 拟 世 界 。 线 下 行 

为—— 不论 是社交互 动 、社会 等级 ,还 是人 际交 往 、  

变 。目前 对新媒体 的研究 已经逐步摆脱 了初期的

技术 

畅想式的路径 ,不再把新媒体置于一种社会外 的位置  或者一种新的变量来看待 ,而是把新媒体作为社会力 

利益博 弈——都在线上产生并得 以加强 了。  

量 的一分子 ,剖析其与其他力量 的冲突与合作 。以下  两个研究视角对理解青 少年的媒体使用 至关重要 。  

首先 ,新媒 体学术研究 已经否定 了在社会上和政  策演讲 中很常见的技术决定论 。典型 的技术决定论会  在我们今天对新媒体与青少年 的关系做 出政策方 

面的考虑时 ,必须建立起关于这一领域的共识 ,或者 

夸大新媒体 自身的社会 影响力 ,或者是视新媒体为社  会进步 、推进 民主 、解放 生产 力 、弥补信息鸿沟 的 良   药 ,或者是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 ,认 为新媒体带来 了  网络成瘾 、诽谤造谣 、虚假信 息 、道德下 降等社会 问 

题 。虽然这两类观点迥 异 ,但在 认识论上 是一致 的 ,   即把新媒体作为原 因,把社会 问题和社会 现象作 为结  果 ,使用 了简单 的归 因模式 。事实上 ,实证研究 的结 

说 ,必须根据 新媒体发展 的现实状况对我们 的观念首 

先做 出更新 ,在充分理解我们 的工作对象 的基础上展 

开政策研究和实务创 新。新媒体之所 以对青少年影 响 

较大 ,很大程度上源于新媒体 的文化特征 与青少年 的 

文化特征相吻合 ,换言之 ,新媒体在这一人群 中得 到  了较强烈 的文化共振。  

新媒体 的文化特征首当其冲的是其互 动性 和参 与 

性 。基于 w b . e2 0技术 的社 交 网站 把互联 网的交 互性 

果很少支 持上述假设 。这些问题和现象在新媒体 出现  之 前就 已存在 ,只不过是新媒 体改变 了它们发 生的范 

围 、程 度和 表现形 式 。毕竟是 社会 塑造 了技术 的创  新 、扩散及采用 的过程 ,新媒 体现象 是在特定 的历史 

文化背景下发生 的。互联 网是被包含在社会 改变过程 

能 发挥 到 了新 境界 ,成 为一种 全新 的参 与式媒 介 样  式 。2 0 年 5月 3E ,时任 联合 国秘 书长 的安南 曾  06  t

将 “ 客” 比作 “ 博 参与 式媒体 ” ,他说 : “ 我们周 围 

信息无所不在 。随着所谓新媒体 、新技术 和新 的内容  传发途径 的扩散 ,信息的获取 已经容易多了。信 息也  日益多样 ,比如博客等 ,参与式媒体 ,正成为 主流媒  体报道 的补充 。 ”参与式媒体 不仅存在 于概念 意义上 ,  

而 且有 实在 的事实 支撑 ,也 就是人 们 广泛 的参 与行 

之中的 ,它使一些事情成为可能 ,也 阻碍着一些事 情  的发展 。我们在分析时需要同时考虑到新 旧两方

面的  影 响 ,比如青少年 的网络学习与纸质学习是 否真的有 

很 大 不 同 ,青 少年 遭 遇 的 网络 欺凌 (ye ul g cb r ln ) b i  

和现实 中的欺凌 (u ig b ln)是 否有本质不 同等等。因  l

为 。2 0 0 8年 1 月发 布 的 《 中国互 联 网络发展 状 况统  计 报告》 显示 ,我 国 2I 网民中 ,有 6 . .亿 5 %的人 曾  7

此 ,我们 必须仔 细地质询使用者和新媒体之间动态的 

关系 ,把技术对社会 的冲击和社会对技术的重塑及改  造两方面结合起来 。   第二个视角也来 自于实证研究的发现 ,即在网络 

在网上发 过帖子或上传过 内容 ,在最近的半年 内,有 

3. 5 %的 网民在 网上发 过帖或 跟过 帖 ,3 . 5 1 %的 网 民  8

上传过 图片 ,1. 75 %的网民上传 过影视 节 目或者 其他  视 频 内容 ,即有 1 8 网 民对 互联 网 内容做 出过或  . 亿 3

多 或少的贡献 。截止 2 1 年 7月 ,中国有 4 7亿 网  01 . 5 民 ,其 中有 4 . 6 %的网 民是 2 3 5周岁 以下 的青少 年群  体 ,已达 21 ,既是 网 民中最大 的群体 ,也 是使  . 2亿

或 “ 虚幻 ”的世界和线下或 “ 真实”的世界 之间有重 

要的连续性 。 自互联 网引入 日常生活以来 ,最 突出的  现象莫过 于网民在虚拟空间的认 同和集结 ,形成了诸 

多形形色色 的网络社 区。人们在网络社区发展出了独 

史垦 壹笙塑壅=Q  

鏊 

用网络应用较为活跃的群体 。  

. ]  

梁 ,其意见表达更具有 可靠性 ,更 能反 映用户 的真实  态度 和观 点 。与传统 B S 坛不 同 的是 ,社交 网站  B 论

具有 “ 个人 主页 ”和 “ 分享 ”等功能 ,能够依托这 些  网络技术 ,成为参与者更 广泛 、互动性更强 、讨论 更  自由的新型交 流空间 。依托 人 际式 的大众传 播模式 ,   显示 出更 巨大 的传播力量 ,成 为公共议题 和公共事务  的交流与辩论 的舆论平 台。我们 可以从 以下个案 中的  网络表达看到青少年 意见 内容的特点。   2 1 年 3月 1 01 1日发生在 F本本州 岛附近海域 的  t 里氏 9 . 0级强震 ,引发 了强烈海啸并导致 福岛第一核  电站爆炸 ,遇难失踪人数达 2 4 5 。事件发 生后立  77 人 即在 国内各 网站 、论坛 、微博 引起 了广泛 的讨论 。随  着事 件进展 ,各类 “ 真相 ” “ 、 内幕 ”纷纷被 大量转 

载 ,进而引发 了更为激烈 的争论 。这一话题进入 到社  交 网站后立 即激发 了众多青少年 的分享 和讨论 。国内 

据 中网咨询 (nto

c)发布 的 (00年 中国  kecm. . n (1 2

网民社交 网络应 用研究报告》 显示 ,截 至 2 1 年 1  00 2 月 ,中 国社 交 网站 的用 户规模 达 23 . 5亿人 ,社 交 网  站用 户主体 是年 龄 3 以下 的年轻群 体 ,2 — 9岁  0岁 02

的用户 占比最高 ,达 34 7 %;其次是年龄在 2 岁 以下  0

的用户 ,占比 3 . 1 %。与 网民总体 相 比 ,社交 网站用  6

户 的年龄结 构更加年 轻 ,年轻群 体所 占比例非 常高 。  

从用户的职业结构来看 ,社交网站所 占比例最多 的是 

学生用户 ,达 3. 7 %,比网民总体 中学生用户 的 比例  5

高出大约 7 百分点 。人 人网 由千橡集 团旗下 的校 内  个

网更名而来 ,通过提供 1志 、相册 、音视频 资源分享  3

等功能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 , 目 注册用户 已达  前

1 . ,是 中国最大 的实 名制社 交 网站…。青少 年群  7亿

体的参与性使用行为 ,对 网络娱乐的发展 、网络文化  的走 向,以及手机上 网的推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研 究 媒介 融 合 的重 要 学 者 Jn isH ny认 为 : ekn  er   参与性是一个双重过程 ,包括媒 介组织驱动的 由上而  下的进程和消费者驱动的 由下而上 的进程 l 2 _ 。在这一 

最大 的社交 网站人人 网被 大量分享 的一篇 日志 《 日本  拒 中 国救 援 队 》, 阅 读 量 为 4 18次 ,分 享 量 为  22

14 4次 ,关 注度 较 高 ;同 时 ,该 日志 评 论 量 为  51

13 ,用户参 与度较 高 ,且 评论 中的争论较 为激烈 , 57   有多种政治意见 的表达 。  

这 篇 日志发 表 于 3月 1 5日 ( 日本 地 震后 第 四  天) ,是楼主转 载的一篇文 章 。 日志内容为 曾有谣言 

进程 中 ,参与 式媒 介 的受众不 再 是被 动 的信息 接受  者 ,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媒介消费者 ,而是主动 的 

信息接受者与信息传播者 。以此来看 ,青少年 的新媒 

体使用不仅是一个获取信息 、电子消费 、娱乐休 闲的 

过程 ,也 是一 个建 构 自己 的亚文 化和 生活 圈子 的过 

程 。大量 的互 联 网流行 语 、互联 网社 区 、互联 网游 

称 日本婉拒 中国救援 队 ,作者对编造谣 言者这种 “ 诋  毁 中 国政府 ”的行 为表 示愤 慨 。在这 一话 题 的讨 论  中,充斥着各种不 同的观点与看法 。主要有 以下几类  观点 : ()认为文 章写得很 好 ,表 达 出了 自己的心    1

戏 、互联 网组织都是 由青少年首先创造使用或者首先 

传播 扩散的 。实践表明 ,他们会 充分 利用新媒 体

的参 

与性文化特征和参与性技术手段 ,表达 自己的需求和  情感 。参 与 性 的主 旨可 以概 括 为 b  epol,fr vt   ep h e o  t   epe h po l,也 即源 于大 众 ,为 了大众 。青 少年 的新  e 媒体 使用 正是 源 自青少 年 、为 了青少 年 、属于 青少  年 ,换言之 ,青 少年有 自己的新媒体使用意图和使用  体验 ,应该把他们 的网络行为和其线下生活结合起来 

加以考虑 。  

声 ( 中一 部分 人 认 为 日本 人该 死 ,不 值 得 同情)  其 ;

()认 为文 章过于片面 ,当年成 吉思汗也屠杀过许多  2 民族的人 ,中国也并非无罪 ; (   3 )认为眼前的灾难和  历史不能混淆 ,任何人 的生命都应 当得 到尊重 ; ()   4  认为 在这里发表空 洞 的言论毫无 意义 ; () 灾难 面    5 前反映 出了中国人起 内讧 、幸灾乐祸 的劣根性 ; ()   6  作者 是 “ 五毛党 ” ,政府扭 曲事实等 等 。具体 分析 网 

友意见 的内容 ,发现有下列特点 :   1 观点表 达 自由纷 呈 ,未 出现 “ . 群体 极化 ” 的 

现 象 

人人 网的主要用户——大学生群体 ,具有思想活 

公众的 网络意见表达是依托于新媒体技术而发展  起来 的 。每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会 促使公 众意见表达 的 

特征 和形 态发 生变 化 『 3 _ 。随着 We 2 b . 代 的到来 , 0时   以 “ 名制 ”与 “ 区化 ”为核 心 的 S S社交 网站  实 社 N 逐渐在网民 中得到普及 ,它突破 了以往 以匿名为基础  的虚拟 网络空间 ,构建起 了虚拟社 区与现实社会 的桥 

跃 、见解多样 、具有批判精神 的特点 。同时 ,实名制 

的网络架构使参与者 回归 真实世界 ,参与者 以其独立  的身份彰显个性 ,甚至标新立异 ,盲 目的从众现象 出 

现较少 。因而在意见表达 中 ,个体能够保持独立 的思  考和见解 ,并 以多样 的话语方式呈现 出各种各样 的观  点与想法 。而且这些观点 在表达 的过程 中伴 随着 意见 

中国青年研究一 0 / 0 2 3 2 1 

 簿 麓     1N 0 Z= i 0 G G =   Y T

的强化 ,很少让 步或妥协 ,较难达成协商 。   2 存在 非理性 的网络 民族主义言论  . 基 于现实的摩擦 ,涉 日议题极易在反 日情绪 的影  响下引发激烈 的争论 ,并惯性地联系近代历史 ,无法 

展 开理 性 的讨 论 f N 4 _ 。S S网站虽 然 具有 实 名 制 的构 

息 的使用不得不经常处于一种浅表化 的层面 。特别是  好奇心强 的青少年 ,更容易被新词语 、新现象 、新话  题所吸引 ,

而较少去阅渎那些有思想有深度 的经典 内  容 。长期使用互联 网提供 的便捷信息 ,会强化他们 对  网络 的依 赖 ,减 弱他们 建立 自身知 识 体系 的意 愿 和 

架 ,较 之传 统 B S的匿名性 ,能对 用户 的意见 表 达  B 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减少 网络民族 主义 的随意性 和  极端性 。但是在 日志被分享后 的公共环境 中 ,评论 者  往往超出 _熟人范畴 ,互不相识 ,既有 的群体规范作  r

能 力 。随着 人们对 互联 网信 息需 求 的增 长 ,用 户 对 

搜 索 引擎 的依 赖性 不 断提高 。使 用关 键 词搜 索的 方  式 ,让 人们 的思维 呈 现 出碎 片 化 的态 势 。一个 完 整  的事物 ,人们 习惯 只记 住其 中的几个 要 素 。这 种使 

用缩减 ,因而会 出现情 感宣泄 和谩 骂等失 范行 为。值  得注意 的是 ,S S网站 中非理性 网络 民族 主义言论 多  N 由一对一 的争辩引起 ,虽然存在但仍为少数 。绝 大多 

数 的参 与者能够表达 出理 陛的意见 ,甚至不乏深刻的  见解 。在 日本地震事件 的讨论 中,有许多对 中 日历史  问题深刻、理性 的评价 。许多用户的视角也具有 “ 去  历 史 化 ”的特征 ,更加 关注 于现 实 中 中 1关 系 的发  3 展。其中 ,女性参与者较男性更具理性表达 的特点 。  

3 意见 的互 动性增强  .

用 习惯 就像 用树 叶去 寻找树 木 。使 用者脑 子里 可 能 

会有很 多树 叶 ,但失去 网络这一智能组合工具 时 ,就  很难应用 自己的知识储 备 、逻辑 思维 ,将其组 合成一 

棵完整的树木。  

2 新媒介使用的多任务模 式与注意力分散  .

多任务原是计算 机术语 ,指用户可以在同一时 间  内运 行多 个应 用程序 ,每个应 用程 序被 称作 一个 任 

务 。多任务行为 ,是人 们通过 任务转换同时处理多个 

任务的能力 。由于信息的复杂性不断增长 ,人们越来 

越多地从事多任务 以及任务转 换 的信息行为 。英 国通  信监 管机构 Ocr 于 2 1 发布 的一 份行业 统计报  fn o 0 0年 告显示 ,由于近年来智 能手机 的发展 ,一边发短 信 、  

网络中意见的互动 表现为两个左右 的参与者 的直  接对话。在传统 的 B S中 ,实现这种互动需要在 内容  B 中指明 “ x楼” ,随着跟帖 留言数量 的增加 ,后来者往  往难以浏览之前 的全部留言 ,讨论 中缺乏共 同的议题 ,   讨论的连续性较差 ,而在 S S网站中只需在互动对象  N 发表的言论旁边 点击 “ 回复 ” ,即可实现 “ 一对一”的 

对话 。此外 ,S S中还 可通过 “ N @点名 ”的方式指定

 

边上 网、一边听音乐 ,这种 多任务处理的行为 已经 

占媒 体 和通信 服务 的 2 %,并 且 这种 行为 多是 发生  0

在 年轻人 身 上 。他们 在 每天 九个 半小 时 的上 网时 间  中 ,有六 个半小时是用于多任务 处理 ( utakn)  m lt ig 。 is

某人与 自己对话 ,即使 该人没有看 到这篇文章 ,也会  立刻找到对话发起人所表达的内容 ,从 而参 与到议题  讨论 中来 。S S网站 中互动的便利 ,不仅能确保参 与  N 者互动 的精 7 生 隹J与针对性 ,还能使参 与者 的讨论更具  持续性 ,使意见互动在形式上更加充分地展开 。  

青少年经常处在新媒体环境 中 ,多任务模式造成 的注  意力 涣散使得他们 在没有多媒 体的环 境下也是 如此 :   更难从复杂 的信息 中提取重要 内容 ,思维难 以深入 到  复杂层 面,所有 的东西都可能让他们分神 。青少 年很 

可能会患上 “ 注意力缺 陷障碍 ”的心理 问题 。美 国艾 

奥 瓦州立 大学 的研究人员报告说 ,与较少看 电视 和玩  电脑 的同龄人相 比 ,长 时间看 电视 和玩 电脑 的中学 生 

患 注意力 缺陷障碍 的风 险要 高出两倍左 右。  

我们可 以看到 ,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 已经 发 

展成 为一种更异质化和多样化的环境 :信 息使 用者 群  体本身 、他们 的使用 目的 、使用行为 、发展 出的亚文  化等都开始分化 。青少年作为使用频 度很 高的新媒体 

重要人群 ,除 了在 网络上表达 自己对 于现实生活的看 

3 新媒介使用 中的社 交性 与青少年保护  .

近年 来 ,社 交类 网站 的发 展 颇 受 关 注 。 随 着  We 2 b. 0的快速发展 ,论坛 、博客 、S S N 、微博 等社交  类 网络应 用快速成长 ,互联 网的交互性 愈加 凸显 。根  据 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心  2 中国互 联 网络 发  7次

法 、态度 、意见 以外 ,也要 注意到媒介使用行 为本 身 

给青少年生活带来 的新问题 。  

1 新媒介使用的浅表化与思维碎 片化  .

展 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 :截至 2 1 00年 1 ,中  2月

国社交 网站 的用户规 模达 23 亿 人 ,年增用 户人 数  . 5

5 1 万人 ,年增 长率 3 . 98 3 %。社交网站在网民 中的使  7

新媒体拥有海量的信息 ,极 大地 丰富了人们 的信  息选择 ,但是人 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对网络信 

用 率 达 5 .%,比 2 0 1 4 0 9年增 加 56个百 分 点 。但 是  .

( 下转 第 7 8页)  

生圄宣   壅  

昂2/  

Din Xig a— n —

Yn yu==  a 

 

参考文献:  

[ ]汪建强. 1 英国“ 啃老族” 现状 简析 [] 7. 经济纵横 ,0 11 ) 2 1 ( 1.  

[ ]胡解旺. 2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 『 当代青年研究, 0(6 . . 2 60 ) 0  

[ ]钟 志凌. “ 3 青年 啃老” 象的道德反思 []中国青年研 究 ,0 7 1 ) 现 7. 2 0 (O .  

[ ]张文镔 ̄ 4 1 4 啃老” 的法、 情 [ . 理、 7 中国青年研 究 , 1(5. ] 2 1o ) 0  

[ ]费孝通 . 5 生育制度 [ . : 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09 10 2 0 :7 .  

[ ]陈丹. 6 关于我 国法定成 年年龄标 准的思考 [] J. 安徽工业大 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0 (3 . ,0 3 0 )   [ ]孙立平. 7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 其社会后果 [] J. 社会 ,09 0 ) 2 0 (2 .  

[ ]费孝通. 8 家庭结构变动 中的老年赡养问题 [ . 津社会科 学,920 ) J天 ] 18(3 .  

[ ]耿羽. 9 农村“ 老” 象及其 内在逻辑 [] 国青年研 究,00 1 ) 啃 现 J冲 2 1 (2 .   [0 1 ]马志国.啃老族” 牵动千家万户的忧思[]中国青年研 究,o 8 o ) “ : J. 2 o (2 .  

[1 1 ]杨慧瑾 . “ 房奴啃老” 还是“ 房价啃老”N] [ . 中国社会报 ,09 1 - 3 ( 0 ) 2 0 - 0 2 ,B 1 .  

[2 1 ]宋健 、 戚晶晶. “ 啃老 : 实还是偏见——基 于中国 4城 市青年调查数据的 实证分析[] 口与发展 ,0 1 0 ) 事 J. 人 2 1 (5 

[3 1 ]米德 ・ 玛格丽特. 文化与承诺—— 一项有关代 沟问题 的研 究[ . 家庄 : M] 石 河北人 民出版社 , 8 : . 1 72   9 7

[4 1 ]贺雪峰 谨 防城镇 化进程 中的代 际剥 削[ 擘 习时报 ,0 0 0 — 2 ( 0 ) N] 2 1— 4 1 ,0 4 .  

[5 1 ]费孝通. 生育制度[ . : 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09 18 2 0 :6 .  

( 上接 第 5 2页 )  

社 交 网 站 带来 好 处 的 同 时伴 随着 危 险 ,特 别 是 青  少 年 可 能 在 与 社 交 网 站 网 友 的接 触 中产 生不 必 要 

的危 险 ,例如一些孩子在现实生活 中没有 受到校园 

恨言论”和其他反社会 内容的年青人提供了强化他们 

观点 和彼此认 同的更多机会 。一 

[ 基金 项 目:2 1 # 度 住 友财 团亚 洲 研 究项 目,编  00-

欺凌 ,但是社交 网络提供 了一个 比学校人物关系更 为 

便 捷 的在线 版 ,所 谓 的坏孩 子可 以更容 易地 集结 起  来 ,发动对某一个体 的网络欺凌 ;匿名性的社

交网站  还可能会带来 意料之外 的陌生人造访 ,如一些性侵扰 

者和性引诱 者 ,给青少年带来现实生活 中不容易遇到 

号1 82] 00 9   王斌 :中国 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 系副教授,博士 

王萍 : 中国儿童 中心 家庭教 育部 助理研 究 员,博 士 

的侵袭和困扰。另外一种担忧是社交 网络为持有 “ 仇 

责任编辑 / 王珑玲 

参考文献 :  

[ ]曹阳, 1 社交网站的话题 关注与网络 集群研 究—— 以人人 网为例 [B OL . 民网_ E/ ] 人  

h t / me i. e pe c r .n GB/ 2 1 / 5 6 8 1 0 1 / 3 3 0 8h ml 0 0 2 0  t p: / dap o l . n c / o 2 1 4 1 0 0 / 5 6 5 1 5 0 0 .t   1 —1 —2 . 2

[ j ekn  ny(0 6 C n e ec  utr Ne   ok NY Pe . 2  n i Her. 0 ) o v r ne l e. w Y r: U r s J s 2 g C u s 

[ ]吴信 训 , 3 陈辉 兴. 建和谐 的公共话语 空间—— 互联 网上公 众意见表达 的形态 、 构 特征 及其 演进 趋势 []新 闻爱好  J.

者 ,0 7 6 . 20 ( )  

[ ]安珊珊 , 4 杨伯溆. 中文 B S B 论坛 中涉 日 议题 的网络 民族主 义呈现[]青年研 究,012 . J. 21( )  

[ ]B ciga D. 0 8 T e mpc o Ne 5 ukn hm。 ( 0 ) h I at f wMeio h de  dY u g epe i  P rcl  ou nte ne t 2   da nC i rn n o n P o l w t a a i a F cs h It   l a h tu r o me

a   d o Ga e ,ar potp e r df rt eByr n  e iw ,a ia l t、  ndVi e   m s  e r  r pae  o     h o R ve valb ea ) 1 .c ̄g . / yr nr ve d s ovuk b o e iw 

虫 旦童生 塞= 

黧 器

 

新媒体 背景下青年意见表达 的 — 

口 王 斌 王 萍 

要 :本文关注青年的新媒体使 用行 为 ,分析 了他们在社 交网站 的意见表 达现 象 ,认  为 以社 交 网站 为代表 的新媒 体具 有参 与性 的文化特 征 ,与 青 少年 的 亚文化 契  合 ;在社 交 网站个案 中体现 出的青年意见 多元混杂 ,反 映 了其 生活 中的真 实看  法 ;社 交 网站使用也 带来 了思维方式碎 片化和青 少年 隐私保护 等 问题 ,应 引起 

社会 重视 。  

关键 词 :新媒体 ;青 少年 ;参与性 ;社 交 网站 

互联 网的普及 与发展 ,为公众意见的表达提供了 

理论分析的逻辑起 点 。青少年是人 的生命历程 中最具  有可塑性的一段 ,生活方 式刚开始养 成 ,思维 方式刚  开始建立 ,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 ,在很 多方面缺  乏 自己的判断力 ,较易受到外界影响 ,体现在信息沟 

通方面 ,有 以下特点 :  

1 生活经历少 。对信息的真实性缺 乏鉴别 标准  .

个异 常活跃 的平 台 ,不 同的声音在此竞相涌现 ,通 

过意见表达 的方 式进行政 治参与 。在 We20 术条  b .技 件 下 ,又涌 现 出一些参 与性 和互 动性 较强 的媒介 形  态 ,如社交 网站 、即时通讯 、微博等 。中国网民的结  构性 特点是年轻人 占据相 当大 比例 ,据 中国互联 网络  信息 中心 (N I)统 计 ,截 至 2 1 C NC 0 0年底 ,中 国青  少年网民规模 达 21 . 2亿人 ,占网民总体 的 4 . 63 %;中  国青 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表现也非常活跃 ,其  在社交 网站 (2 %) 和博 客 (41 6. 0 7. %)上 的使 用率 

美 国著名报人李普曼在 2 0世纪 2 0年代 曾提 出过  著名 的 “ 拟态环境 ”学说 ,他认 为从认识 论的角度来 

看 ,人类不可能认知真实 的世界 ,因为人的时 间精力 

和认识 能力都不足 以去覆盖广 阔深邃 的社会 与 自然 。   由此 ,帮助人们 了解外界 的媒体应运而生 ,因此他把 

分别高于整体 网民 1. 9 0 6和 . 7个百分点 。随着新媒体 

使用的广泛扩散和社会 意见表达 的进一 步开放 ,目前  的青少 年群 体如 何利 用互 动性较 强 的新媒 体 发表意  见 、讨论 、协商 ,就成为影 响未来 中国社会公共 意见 

形成的一支重要的型塑力量 。本文将从意见表达 的行 

媒体 称为社会 的 “ 照灯 ” 探 。其实 ,媒 体 的信 息采集 

能力也是有 限的 ,所 以也 只能选择性地 、碎片化地反 

映世界 ,由此他提 出了真实存在 的世界 、我们头脑 中 

的世界 、介 于二者之 间的

由媒体报道所呈现 出来 的中 

为主体特点 、意见 表达的媒介文化特点 、意见表达 的 

内容呈现特点三个 方面作 初步分 析。  

介 化 的世界 也 即 “ 态环境 ”三 个有 差异 的信 息 环  拟 境 。成年人有较为 丰富的生活 阅历 ,对真 实世 界的信  息 、媒体报道 的信息 、网络上 的信息三者之 间的真实 

程 度有 自己的感知和判 断 ;青少年群 体生 活阅历少 ,   对其 他人群 和社会 了解少 ,缺乏属 于 自己的社 会生活 

标杆 和参照系 ,容易轻信 网络信 息。  

青少 年 与新媒 体 的关系 涉及 两个 独特 的研 究 对  象 ,其共 同点 在 于各 自分 别都 处于 持续 的变 迁发 展  中。认识到这一特质及其持续性 ,是开展实际工作和 

2 重视 娱 乐和休 闲 。体验 性 强 ,注 重通 过 感性  . 信息而非理性信息认知社会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期 ,适宜在较为放松 自然 

蝗 青年  壅二  

^6 』  

 

【p N Y  0 T G  ==  ’ G  Z  

的环境 中成长 ,娱乐休 闲活动较多 ,从思 维习惯 上 尚  

未养成逻辑 的、理性的分析事物的方式 ,善于从 自己 

特 的语言 系统和类语言体系 ,有着与现实世界不 同的  表 达欲 望 ,采 用多 样 的机 制建 立友 谊 和亲密关 系 等  等 ,似乎 网民在线的时段里 ,进入 了与线 下生活完全  不 同的另一个世界 ,人们在建立和维持人 际关 系方 面  的表达 和行动具有高度 的虚拟性 ,这促成 了 “ 网络社  区”概念 的使用 。现在的研 究否定 了之前认 为 “ 网络  空间” “ 虚拟空 间” “ 赛博空间”从定性 角度来看是 

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来做出判断。互联 网上的民族 

主义话题常常卷入年轻人 的强烈情绪表达 ,在青 少年  的言论中较 多使用非理性 的语言 ,立场 、态度 、行为 

等没有坚定 的思 维逻辑做支撑 ,容易受到集体环境和 

现场氛围的渲染 。  

新媒 体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的产物 ,并且在 媒介 

形态发生变迁 的同时 ,由于新媒体 日益渗透到 民众的  日常生活 中,新媒介与社会 的互动也 E益加深 ,引发  l 了一系列原 有社 会结 构 、社 会 资源 、社会人 群 的嬗 

完全不 同于真实世界 的概念 。在我们 ( 研究者 ,政策 

制定者 ,公众)越来越熟悉互联网的同时 ,我们 越来 

越发现 ,互联 网在延伸和重塑信息和沟通 的时候 ,并 

没有 构 建 一 个 完 全 脱 离 现 实 的 虚 拟 世 界 。 线 下 行 

为—— 不论 是社交互 动 、社会 等级 ,还 是人 际交 往 、  

变 。目前 对新媒体 的研究 已经逐步摆脱 了初期的

技术 

畅想式的路径 ,不再把新媒体置于一种社会外 的位置  或者一种新的变量来看待 ,而是把新媒体作为社会力 

利益博 弈——都在线上产生并得 以加强 了。  

量 的一分子 ,剖析其与其他力量 的冲突与合作 。以下  两个研究视角对理解青 少年的媒体使用 至关重要 。  

首先 ,新媒 体学术研究 已经否定 了在社会上和政  策演讲 中很常见的技术决定论 。典型 的技术决定论会  在我们今天对新媒体与青少年 的关系做 出政策方 

面的考虑时 ,必须建立起关于这一领域的共识 ,或者 

夸大新媒体 自身的社会 影响力 ,或者是视新媒体为社  会进步 、推进 民主 、解放 生产 力 、弥补信息鸿沟 的 良   药 ,或者是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 ,认 为新媒体带来 了  网络成瘾 、诽谤造谣 、虚假信 息 、道德下 降等社会 问 

题 。虽然这两类观点迥 异 ,但在 认识论上 是一致 的 ,   即把新媒体作为原 因,把社会 问题和社会 现象作 为结  果 ,使用 了简单 的归 因模式 。事实上 ,实证研究 的结 

说 ,必须根据 新媒体发展 的现实状况对我们 的观念首 

先做 出更新 ,在充分理解我们 的工作对象 的基础上展 

开政策研究和实务创 新。新媒体之所 以对青少年影 响 

较大 ,很大程度上源于新媒体 的文化特征 与青少年 的 

文化特征相吻合 ,换言之 ,新媒体在这一人群 中得 到  了较强烈 的文化共振。  

新媒体 的文化特征首当其冲的是其互 动性 和参 与 

性 。基于 w b . e2 0技术 的社 交 网站 把互联 网的交 互性 

果很少支 持上述假设 。这些问题和现象在新媒体 出现  之 前就 已存在 ,只不过是新媒 体改变 了它们发 生的范 

围 、程 度和 表现形 式 。毕竟是 社会 塑造 了技术 的创  新 、扩散及采用 的过程 ,新媒 体现象 是在特定 的历史 

文化背景下发生 的。互联 网是被包含在社会 改变过程 

能 发挥 到 了新 境界 ,成 为一种 全新 的参 与式媒 介 样  式 。2 0 年 5月 3E ,时任 联合 国秘 书长 的安南 曾  06  t

将 “ 客” 比作 “ 博 参与 式媒体 ” ,他说 : “ 我们周 围 

信息无所不在 。随着所谓新媒体 、新技术 和新 的内容  传发途径 的扩散 ,信息的获取 已经容易多了。信 息也  日益多样 ,比如博客等 ,参与式媒体 ,正成为 主流媒  体报道 的补充 。 ”参与式媒体 不仅存在 于概念 意义上 ,  

而 且有 实在 的事实 支撑 ,也 就是人 们 广泛 的参 与行 

之中的 ,它使一些事情成为可能 ,也 阻碍着一些事 情  的发展 。我们在分析时需要同时考虑到新 旧两方

面的  影 响 ,比如青少年 的网络学习与纸质学习是 否真的有 

很 大 不 同 ,青 少年 遭 遇 的 网络 欺凌 (ye ul g cb r ln ) b i  

和现实 中的欺凌 (u ig b ln)是 否有本质不 同等等。因  l

为 。2 0 0 8年 1 月发 布 的 《 中国互 联 网络发展 状 况统  计 报告》 显示 ,我 国 2I 网民中 ,有 6 . .亿 5 %的人 曾  7

此 ,我们 必须仔 细地质询使用者和新媒体之间动态的 

关系 ,把技术对社会 的冲击和社会对技术的重塑及改  造两方面结合起来 。   第二个视角也来 自于实证研究的发现 ,即在网络 

在网上发 过帖子或上传过 内容 ,在最近的半年 内,有 

3. 5 %的 网民在 网上发 过帖或 跟过 帖 ,3 . 5 1 %的 网 民  8

上传过 图片 ,1. 75 %的网民上传 过影视 节 目或者 其他  视 频 内容 ,即有 1 8 网 民对 互联 网 内容做 出过或  . 亿 3

多 或少的贡献 。截止 2 1 年 7月 ,中国有 4 7亿 网  01 . 5 民 ,其 中有 4 . 6 %的网 民是 2 3 5周岁 以下 的青少 年群  体 ,已达 21 ,既是 网 民中最大 的群体 ,也 是使  . 2亿

或 “ 虚幻 ”的世界和线下或 “ 真实”的世界 之间有重 

要的连续性 。 自互联 网引入 日常生活以来 ,最 突出的  现象莫过 于网民在虚拟空间的认 同和集结 ,形成了诸 

多形形色色 的网络社 区。人们在网络社区发展出了独 

史垦 壹笙塑壅=Q  

鏊 

用网络应用较为活跃的群体 。  

. ]  

梁 ,其意见表达更具有 可靠性 ,更 能反 映用户 的真实  态度 和观 点 。与传统 B S 坛不 同 的是 ,社交 网站  B 论

具有 “ 个人 主页 ”和 “ 分享 ”等功能 ,能够依托这 些  网络技术 ,成为参与者更 广泛 、互动性更强 、讨论 更  自由的新型交 流空间 。依托 人 际式 的大众传 播模式 ,   显示 出更 巨大 的传播力量 ,成 为公共议题 和公共事务  的交流与辩论 的舆论平 台。我们 可以从 以下个案 中的  网络表达看到青少年 意见 内容的特点。   2 1 年 3月 1 01 1日发生在 F本本州 岛附近海域 的  t 里氏 9 . 0级强震 ,引发 了强烈海啸并导致 福岛第一核  电站爆炸 ,遇难失踪人数达 2 4 5 。事件发 生后立  77 人 即在 国内各 网站 、论坛 、微博 引起 了广泛 的讨论 。随  着事 件进展 ,各类 “ 真相 ” “ 、 内幕 ”纷纷被 大量转 

载 ,进而引发 了更为激烈 的争论 。这一话题进入 到社  交 网站后立 即激发 了众多青少年 的分享 和讨论 。国内 

据 中网咨询 (nto

c)发布 的 (00年 中国  kecm. . n (1 2

网民社交 网络应 用研究报告》 显示 ,截 至 2 1 年 1  00 2 月 ,中 国社 交 网站 的用 户规模 达 23 . 5亿人 ,社 交 网  站用 户主体 是年 龄 3 以下 的年轻群 体 ,2 — 9岁  0岁 02

的用户 占比最高 ,达 34 7 %;其次是年龄在 2 岁 以下  0

的用户 ,占比 3 . 1 %。与 网民总体 相 比 ,社交 网站用  6

户 的年龄结 构更加年 轻 ,年轻群 体所 占比例非 常高 。  

从用户的职业结构来看 ,社交网站所 占比例最多 的是 

学生用户 ,达 3. 7 %,比网民总体 中学生用户 的 比例  5

高出大约 7 百分点 。人 人网 由千橡集 团旗下 的校 内  个

网更名而来 ,通过提供 1志 、相册 、音视频 资源分享  3

等功能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 , 目 注册用户 已达  前

1 . ,是 中国最大 的实 名制社 交 网站…。青少 年群  7亿

体的参与性使用行为 ,对 网络娱乐的发展 、网络文化  的走 向,以及手机上 网的推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研 究 媒介 融 合 的重 要 学 者 Jn isH ny认 为 : ekn  er   参与性是一个双重过程 ,包括媒 介组织驱动的 由上而  下的进程和消费者驱动的 由下而上 的进程 l 2 _ 。在这一 

最大 的社交 网站人人 网被 大量分享 的一篇 日志 《 日本  拒 中 国救 援 队 》, 阅 读 量 为 4 18次 ,分 享 量 为  22

14 4次 ,关 注度 较 高 ;同 时 ,该 日志 评 论 量 为  51

13 ,用户参 与度较 高 ,且 评论 中的争论较 为激烈 , 57   有多种政治意见 的表达 。  

这 篇 日志发 表 于 3月 1 5日 ( 日本 地 震后 第 四  天) ,是楼主转 载的一篇文 章 。 日志内容为 曾有谣言 

进程 中 ,参与 式媒 介 的受众不 再 是被 动 的信息 接受  者 ,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媒介消费者 ,而是主动 的 

信息接受者与信息传播者 。以此来看 ,青少年 的新媒 

体使用不仅是一个获取信息 、电子消费 、娱乐休 闲的 

过程 ,也 是一 个建 构 自己 的亚文 化和 生活 圈子 的过 

程 。大量 的互 联 网流行 语 、互联 网社 区 、互联 网游 

称 日本婉拒 中国救援 队 ,作者对编造谣 言者这种 “ 诋  毁 中 国政府 ”的行 为表 示愤 慨 。在这 一话 题 的讨 论  中,充斥着各种不 同的观点与看法 。主要有 以下几类  观点 : ()认为文 章写得很 好 ,表 达 出了 自己的心    1

戏 、互联 网组织都是 由青少年首先创造使用或者首先 

传播 扩散的 。实践表明 ,他们会 充分 利用新媒 体

的参 

与性文化特征和参与性技术手段 ,表达 自己的需求和  情感 。参 与 性 的主 旨可 以概 括 为 b  epol,fr vt   ep h e o  t   epe h po l,也 即源 于大 众 ,为 了大众 。青 少年 的新  e 媒体 使用 正是 源 自青少 年 、为 了青少 年 、属于 青少  年 ,换言之 ,青 少年有 自己的新媒体使用意图和使用  体验 ,应该把他们 的网络行为和其线下生活结合起来 

加以考虑 。  

声 ( 中一 部分 人 认 为 日本 人该 死 ,不 值 得 同情)  其 ;

()认 为文 章过于片面 ,当年成 吉思汗也屠杀过许多  2 民族的人 ,中国也并非无罪 ; (   3 )认为眼前的灾难和  历史不能混淆 ,任何人 的生命都应 当得 到尊重 ; ()   4  认为 在这里发表空 洞 的言论毫无 意义 ; () 灾难 面    5 前反映 出了中国人起 内讧 、幸灾乐祸 的劣根性 ; ()   6  作者 是 “ 五毛党 ” ,政府扭 曲事实等 等 。具体 分析 网 

友意见 的内容 ,发现有下列特点 :   1 观点表 达 自由纷 呈 ,未 出现 “ . 群体 极化 ” 的 

现 象 

人人 网的主要用户——大学生群体 ,具有思想活 

公众的 网络意见表达是依托于新媒体技术而发展  起来 的 。每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会 促使公 众意见表达 的 

特征 和形 态发 生变 化 『 3 _ 。随着 We 2 b . 代 的到来 , 0时   以 “ 名制 ”与 “ 区化 ”为核 心 的 S S社交 网站  实 社 N 逐渐在网民 中得到普及 ,它突破 了以往 以匿名为基础  的虚拟 网络空间 ,构建起 了虚拟社 区与现实社会 的桥 

跃 、见解多样 、具有批判精神 的特点 。同时 ,实名制 

的网络架构使参与者 回归 真实世界 ,参与者 以其独立  的身份彰显个性 ,甚至标新立异 ,盲 目的从众现象 出 

现较少 。因而在意见表达 中 ,个体能够保持独立 的思  考和见解 ,并 以多样 的话语方式呈现 出各种各样 的观  点与想法 。而且这些观点 在表达 的过程 中伴 随着 意见 

中国青年研究一 0 / 0 2 3 2 1 

 簿 麓     1N 0 Z= i 0 G G =   Y T

的强化 ,很少让 步或妥协 ,较难达成协商 。   2 存在 非理性 的网络 民族主义言论  . 基 于现实的摩擦 ,涉 日议题极易在反 日情绪 的影  响下引发激烈 的争论 ,并惯性地联系近代历史 ,无法 

展 开理 性 的讨 论 f N 4 _ 。S S网站虽 然 具有 实 名 制 的构 

息 的使用不得不经常处于一种浅表化 的层面 。特别是  好奇心强 的青少年 ,更容易被新词语 、新现象 、新话  题所吸引 ,

而较少去阅渎那些有思想有深度 的经典 内  容 。长期使用互联 网提供 的便捷信息 ,会强化他们 对  网络 的依 赖 ,减 弱他们 建立 自身知 识 体系 的意 愿 和 

架 ,较 之传 统 B S的匿名性 ,能对 用户 的意见 表 达  B 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减少 网络民族 主义 的随意性 和  极端性 。但是在 日志被分享后 的公共环境 中 ,评论 者  往往超出 _熟人范畴 ,互不相识 ,既有 的群体规范作  r

能 力 。随着 人们对 互联 网信 息需 求 的增 长 ,用 户 对 

搜 索 引擎 的依 赖性 不 断提高 。使 用关 键 词搜 索的 方  式 ,让 人们 的思维 呈 现 出碎 片 化 的态 势 。一个 完 整  的事物 ,人们 习惯 只记 住其 中的几个 要 素 。这 种使 

用缩减 ,因而会 出现情 感宣泄 和谩 骂等失 范行 为。值  得注意 的是 ,S S网站 中非理性 网络 民族 主义言论 多  N 由一对一 的争辩引起 ,虽然存在但仍为少数 。绝 大多 

数 的参 与者能够表达 出理 陛的意见 ,甚至不乏深刻的  见解 。在 日本地震事件 的讨论 中,有许多对 中 日历史  问题深刻、理性 的评价 。许多用户的视角也具有 “ 去  历 史 化 ”的特征 ,更加 关注 于现 实 中 中 1关 系 的发  3 展。其中 ,女性参与者较男性更具理性表达 的特点 。  

3 意见 的互 动性增强  .

用 习惯 就像 用树 叶去 寻找树 木 。使 用者脑 子里 可 能 

会有很 多树 叶 ,但失去 网络这一智能组合工具 时 ,就  很难应用 自己的知识储 备 、逻辑 思维 ,将其组 合成一 

棵完整的树木。  

2 新媒介使用的多任务模 式与注意力分散  .

多任务原是计算 机术语 ,指用户可以在同一时 间  内运 行多 个应 用程序 ,每个应 用程 序被 称作 一个 任 

务 。多任务行为 ,是人 们通过 任务转换同时处理多个 

任务的能力 。由于信息的复杂性不断增长 ,人们越来 

越多地从事多任务 以及任务转 换 的信息行为 。英 国通  信监 管机构 Ocr 于 2 1 发布 的一 份行业 统计报  fn o 0 0年 告显示 ,由于近年来智 能手机 的发展 ,一边发短 信 、  

网络中意见的互动 表现为两个左右 的参与者 的直  接对话。在传统 的 B S中 ,实现这种互动需要在 内容  B 中指明 “ x楼” ,随着跟帖 留言数量 的增加 ,后来者往  往难以浏览之前 的全部留言 ,讨论 中缺乏共 同的议题 ,   讨论的连续性较差 ,而在 S S网站中只需在互动对象  N 发表的言论旁边 点击 “ 回复 ” ,即可实现 “ 一对一”的 

对话 。此外 ,S S中还 可通过 “ N @点名 ”的方式指定

 

边上 网、一边听音乐 ,这种 多任务处理的行为 已经 

占媒 体 和通信 服务 的 2 %,并 且 这种 行为 多是 发生  0

在 年轻人 身 上 。他们 在 每天 九个 半小 时 的上 网时 间  中 ,有六 个半小时是用于多任务 处理 ( utakn)  m lt ig 。 is

某人与 自己对话 ,即使 该人没有看 到这篇文章 ,也会  立刻找到对话发起人所表达的内容 ,从 而参 与到议题  讨论 中来 。S S网站 中互动的便利 ,不仅能确保参 与  N 者互动 的精 7 生 隹J与针对性 ,还能使参 与者 的讨论更具  持续性 ,使意见互动在形式上更加充分地展开 。  

青少年经常处在新媒体环境 中 ,多任务模式造成 的注  意力 涣散使得他们 在没有多媒 体的环 境下也是 如此 :   更难从复杂 的信息 中提取重要 内容 ,思维难 以深入 到  复杂层 面,所有 的东西都可能让他们分神 。青少 年很 

可能会患上 “ 注意力缺 陷障碍 ”的心理 问题 。美 国艾 

奥 瓦州立 大学 的研究人员报告说 ,与较少看 电视 和玩  电脑 的同龄人相 比 ,长 时间看 电视 和玩 电脑 的中学 生 

患 注意力 缺陷障碍 的风 险要 高出两倍左 右。  

我们可 以看到 ,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 已经 发 

展成 为一种更异质化和多样化的环境 :信 息使 用者 群  体本身 、他们 的使用 目的 、使用行为 、发展 出的亚文  化等都开始分化 。青少年作为使用频 度很 高的新媒体 

重要人群 ,除 了在 网络上表达 自己对 于现实生活的看 

3 新媒介使用 中的社 交性 与青少年保护  .

近年 来 ,社 交类 网站 的发 展 颇 受 关 注 。 随 着  We 2 b. 0的快速发展 ,论坛 、博客 、S S N 、微博 等社交  类 网络应 用快速成长 ,互联 网的交互性 愈加 凸显 。根  据 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心  2 中国互 联 网络 发  7次

法 、态度 、意见 以外 ,也要 注意到媒介使用行 为本 身 

给青少年生活带来 的新问题 。  

1 新媒介使用的浅表化与思维碎 片化  .

展 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 :截至 2 1 00年 1 ,中  2月

国社交 网站 的用户规 模达 23 亿 人 ,年增用 户人 数  . 5

5 1 万人 ,年增 长率 3 . 98 3 %。社交网站在网民 中的使  7

新媒体拥有海量的信息 ,极 大地 丰富了人们 的信  息选择 ,但是人 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对网络信 

用 率 达 5 .%,比 2 0 1 4 0 9年增 加 56个百 分 点 。但 是  .

( 下转 第 7 8页)  

生圄宣   壅  

昂2/  

Din Xig a— n —

Yn yu==  a 

 

参考文献:  

[ ]汪建强. 1 英国“ 啃老族” 现状 简析 [] 7. 经济纵横 ,0 11 ) 2 1 ( 1.  

[ ]胡解旺. 2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 『 当代青年研究, 0(6 . . 2 60 ) 0  

[ ]钟 志凌. “ 3 青年 啃老” 象的道德反思 []中国青年研 究 ,0 7 1 ) 现 7. 2 0 (O .  

[ ]张文镔 ̄ 4 1 4 啃老” 的法、 情 [ . 理、 7 中国青年研 究 , 1(5. ] 2 1o ) 0  

[ ]费孝通 . 5 生育制度 [ . : 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09 10 2 0 :7 .  

[ ]陈丹. 6 关于我 国法定成 年年龄标 准的思考 [] J. 安徽工业大 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0 (3 . ,0 3 0 )   [ ]孙立平. 7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 其社会后果 [] J. 社会 ,09 0 ) 2 0 (2 .  

[ ]费孝通. 8 家庭结构变动 中的老年赡养问题 [ . 津社会科 学,920 ) J天 ] 18(3 .  

[ ]耿羽. 9 农村“ 老” 象及其 内在逻辑 [] 国青年研 究,00 1 ) 啃 现 J冲 2 1 (2 .   [0 1 ]马志国.啃老族” 牵动千家万户的忧思[]中国青年研 究,o 8 o ) “ : J. 2 o (2 .  

[1 1 ]杨慧瑾 . “ 房奴啃老” 还是“ 房价啃老”N] [ . 中国社会报 ,09 1 - 3 ( 0 ) 2 0 - 0 2 ,B 1 .  

[2 1 ]宋健 、 戚晶晶. “ 啃老 : 实还是偏见——基 于中国 4城 市青年调查数据的 实证分析[] 口与发展 ,0 1 0 ) 事 J. 人 2 1 (5 

[3 1 ]米德 ・ 玛格丽特. 文化与承诺—— 一项有关代 沟问题 的研 究[ . 家庄 : M] 石 河北人 民出版社 , 8 : . 1 72   9 7

[4 1 ]贺雪峰 谨 防城镇 化进程 中的代 际剥 削[ 擘 习时报 ,0 0 0 — 2 ( 0 ) N] 2 1— 4 1 ,0 4 .  

[5 1 ]费孝通. 生育制度[ . : 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09 18 2 0 :6 .  

( 上接 第 5 2页 )  

社 交 网 站 带来 好 处 的 同 时伴 随着 危 险 ,特 别 是 青  少 年 可 能 在 与 社 交 网 站 网 友 的接 触 中产 生不 必 要 

的危 险 ,例如一些孩子在现实生活 中没有 受到校园 

恨言论”和其他反社会 内容的年青人提供了强化他们 

观点 和彼此认 同的更多机会 。一 

[ 基金 项 目:2 1 # 度 住 友财 团亚 洲 研 究项 目,编  00-

欺凌 ,但是社交 网络提供 了一个 比学校人物关系更 为 

便 捷 的在线 版 ,所 谓 的坏孩 子可 以更容 易地 集结 起  来 ,发动对某一个体 的网络欺凌 ;匿名性的社

交网站  还可能会带来 意料之外 的陌生人造访 ,如一些性侵扰 

者和性引诱 者 ,给青少年带来现实生活 中不容易遇到 

号1 82] 00 9   王斌 :中国 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 系副教授,博士 

王萍 : 中国儿童 中心 家庭教 育部 助理研 究 员,博 士 

的侵袭和困扰。另外一种担忧是社交 网络为持有 “ 仇 

责任编辑 / 王珑玲 

参考文献 :  

[ ]曹阳, 1 社交网站的话题 关注与网络 集群研 究—— 以人人 网为例 [B OL . 民网_ E/ ] 人  

h t / me i. e pe c r .n GB/ 2 1 / 5 6 8 1 0 1 / 3 3 0 8h ml 0 0 2 0  t p: / dap o l . n c / o 2 1 4 1 0 0 / 5 6 5 1 5 0 0 .t   1 —1 —2 . 2

[ j ekn  ny(0 6 C n e ec  utr Ne   ok NY Pe . 2  n i Her. 0 ) o v r ne l e. w Y r: U r s J s 2 g C u s 

[ ]吴信 训 , 3 陈辉 兴. 建和谐 的公共话语 空间—— 互联 网上公 众意见表达 的形态 、 构 特征 及其 演进 趋势 []新 闻爱好  J.

者 ,0 7 6 . 20 ( )  

[ ]安珊珊 , 4 杨伯溆. 中文 B S B 论坛 中涉 日 议题 的网络 民族主 义呈现[]青年研 究,012 . J. 21( )  

[ ]B ciga D. 0 8 T e mpc o Ne 5 ukn hm。 ( 0 ) h I at f wMeio h de  dY u g epe i  P rcl  ou nte ne t 2   da nC i rn n o n P o l w t a a i a F cs h It   l a h tu r o me

a   d o Ga e ,ar potp e r df rt eByr n  e iw ,a ia l t、  ndVi e   m s  e r  r pae  o     h o R ve valb ea ) 1 .c ̄g . / yr nr ve d s ovuk b o e iw 

虫 旦童生 塞= 


相关文章

  • 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
  • 第44卷Vol.44 第4期No.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 2011年7月July2011 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 王 摘 璐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 ...查看


  • 中国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构成_特征及作用_倪邦文
  • 中国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 特征及作用构成. □倪邦文 摘要:互联网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逐步壮大以 及信息社会的不断推进,使得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异军突起.传统意见领袖多由政府人员.知识分子和媒体 ...查看


  •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研究范式转换与创新
  •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研究范式转换与创新 幸小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电邮:[email protected]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Audience Research Paradigm Transformati ...查看


  • 微博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 本科毕业论文 微博营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 ----以手机二维码为例 基于品牌猪肉研究----基于品牌猪肉研究 指导教师王晛讲师 学院名称论文提交日期经济管理学院2014年5月7日专业名称论文答辩日期市场营销2014年5月10日 ...查看


  • 法国社会党如何联系民众
  • 2012年,奥朗德率领法国社会党赢得总统大选,在不久之后的国民议会选举中,社会党再次赢得超过半数议席,这标志着法国左翼历史性地全面执掌第五共和政权.社会党近年来在联系民众上做出了一些努力是其重夺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社会党如何赢取民众支持,如 ...查看


  •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6*5'=30 简答:5*6'=30 论述:2*20'=40 第一节 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 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与广域网.有线网与无线网.互联网 互联网的结 ...查看


  • 关于网络舆论侵害公民人格权现象的思考
  • [摘要]中国网民言论之活跃已达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了其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试从网络舆论对我国公民人格权产生的侵害性影响方面进行思考,为如何利用并引导网络舆论来保障公民权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网络舆论 ...查看


  • "魏则西事件"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共振与互动
  • [摘要]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两大舆论场互动共生的舆论新格局."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互动共生:事件初期社交媒体舆论对于主流媒体舆论的形成呈现"倒逼&quo ...查看


  •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两面性
  •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两面性 范晨恺 [1**********] 蔡程宇 [1**********] 史岳 [1**********] 戴沛冬 [1**********] 摘要: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充满激情,素质较高,拥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