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阅读答案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

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笼罩下度过的。可根据科学家测得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84%,也就是384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儿去了?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1/4,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地表金属元素,把它变成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中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生命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经过十几亿年的积累,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据估计,地球大气层中每年大约有1100亿吨的碳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碳,其中99.99%又通过氧化反应而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只有不到0.01%因为地质变动的原因而留在了地壳里。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经过很多年之后,累积起来就很可观了。科学家估计,留在地壳中的有机碳是生物圈有机碳总量的2.6万倍!难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如此之低,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

假如这些有机碳都能被人类利用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什么能源危机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有机碳都无法被人类利用,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这些有机碳才能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化石能源。

所以说,地下有油的国家实在是太幸运了。别小看这点化石能源,如果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开采出来并燃烧掉的话,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很可观的。目前人类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约75亿吨碳,相比之下,因火山爆发而排放出来的碳还不到人类排放量的1%。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一直在260—280ppm范围内波动,但自工业化以来,这个数字就开始逐年上升,目前已接近400ppm。如果仅仅计算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数字还应该再增加一倍。但是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13、下面所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在其形成初期没有被冻成冰球。

B、水能溶解二氧化碳,与地表金属元素结合,变为碳酸盐,形成岩石。

C、火山爆发时,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之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D、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连接成有机碳,成为构建生命体的基本原料。

14、下面的解说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经过两个碳循环,地球大气层中保持了二氧化碳的基本平衡。

B、人们从地层里抽取的石油是地壳中存留的有机碳的极小一部分。

C、从地球很远的远古到现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先是显著降低,而现在又成缓慢上升之势。

D、人类每年燃烧大量的化石能源,生产、排放大量的热量,是地表温度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

15.请回答本文提出的两个问题:(4分,每小题2分)

(1)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主要到哪里去了?

(2)最后一句说“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语文网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0分。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4分)

13、B(A项合文意,文中有表述,“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C项合文意,见第2段最后一句。D项合文意,第3段表述这个意思。B项不合文意。第2段中说“。。。变为碳酸盐,沉积至岩石层中”。该项说“变为碳酸盐,形成岩石”。)

14、D(A项原文。文中第2段说“。。。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第3段说“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第4段又说到“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B项合文意。第5段说绝大部分有机碳都无法被利用,“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地球上的有机碳才能变成石油。C项合文意。这项有两个判断,一是“远古到现在”地球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从第1段可找不到,第二个判断“现代又缓缓上升”,见倒数第2段。D项不合文意。该项说“排放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升高,不对。主要是排放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使地表热量难以向太空释放。)

15、答案:(1)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2)节能减排,多种树木,绿草。讲解:第1问可参考第4段最后一句。第2问:文中再三强调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使地球升温,所以依文意可想到“节能减排”;文中说“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是“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见增植草木是调节气候的措施之一。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

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笼罩下度过的。可根据科学家测得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84%,也就是384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儿去了?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1/4,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地表金属元素,把它变成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中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生命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经过十几亿年的积累,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据估计,地球大气层中每年大约有1100亿吨的碳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碳,其中99.99%又通过氧化反应而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只有不到0.01%因为地质变动的原因而留在了地壳里。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经过很多年之后,累积起来就很可观了。科学家估计,留在地壳中的有机碳是生物圈有机碳总量的2.6万倍!难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如此之低,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

假如这些有机碳都能被人类利用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什么能源危机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有机碳都无法被人类利用,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这些有机碳才能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化石能源。

所以说,地下有油的国家实在是太幸运了。别小看这点化石能源,如果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开采出来并燃烧掉的话,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很可观的。目前人类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约75亿吨碳,相比之下,因火山爆发而排放出来的碳还不到人类排放量的1%。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一直在260—280ppm范围内波动,但自工业化以来,这个数字就开始逐年上升,目前已接近400ppm。如果仅仅计算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数字还应该再增加一倍。但是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13、下面所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在其形成初期没有被冻成冰球。

B、水能溶解二氧化碳,与地表金属元素结合,变为碳酸盐,形成岩石。

C、火山爆发时,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之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D、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连接成有机碳,成为构建生命体的基本原料。

14、下面的解说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经过两个碳循环,地球大气层中保持了二氧化碳的基本平衡。

B、人们从地层里抽取的石油是地壳中存留的有机碳的极小一部分。

C、从地球很远的远古到现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先是显著降低,而现在又成缓慢上升之势。

D、人类每年燃烧大量的化石能源,生产、排放大量的热量,是地表温度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

15.请回答本文提出的两个问题:(4分,每小题2分)

(1)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主要到哪里去了?

(2)最后一句说“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语文网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0分。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4分)

13、B(A项合文意,文中有表述,“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C项合文意,见第2段最后一句。D项合文意,第3段表述这个意思。B项不合文意。第2段中说“。。。变为碳酸盐,沉积至岩石层中”。该项说“变为碳酸盐,形成岩石”。)

14、D(A项原文。文中第2段说“。。。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第3段说“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第4段又说到“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B项合文意。第5段说绝大部分有机碳都无法被利用,“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地球上的有机碳才能变成石油。C项合文意。这项有两个判断,一是“远古到现在”地球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从第1段可找不到,第二个判断“现代又缓缓上升”,见倒数第2段。D项不合文意。该项说“排放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升高,不对。主要是排放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使地表热量难以向太空释放。)

15、答案:(1)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2)节能减排,多种树木,绿草。讲解:第1问可参考第4段最后一句。第2问:文中再三强调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使地球升温,所以依文意可想到“节能减排”;文中说“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是“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见增植草木是调节气候的措施之一。


相关文章

  • [盼雪]阅读答案
  • (1)一个无雪的冬天,会令人感到尴尬.该冷的时候不冷,四季不再分明,大自然也写出了荒诞的一笔. (2)下雪吧,让洁白的绒毯铺盖大地,以这个节令独有的方式去温润人心.安定人心. (3)雪可以擦洗世界,所以你总是能够在雪后看到一方更加碧蓝的天空 ...查看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一到二十题 答案)
  • 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练习答案 一. 春天,阳光灿烂,田野里百花盛开.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浓的香味. 1.短文共有 二 句话,写的是 春 季的的景象. 2.春天有灿烂的 阳光 :田野里百花盛开,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查看


  • 语文暑假综合能力训练答案
  • 人的口腔温度一般是36.7℃,腋下温度一般是36.5℃: 2.会发现原来成球型的纸片团变成了像地球一样的上下扁,两边鼓的球体.地球为什么赤道略鼓,两极稍扁,应该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3.先测一分钟的脉搏,再除以三十. 可以,用两秒钟的脉搏乘以 ...查看


  • 2015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暑假答案
  • 2015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暑假答案 一. 基础知识.(0.38) 1. 看拼音写词语.(0.08) zhāo pái mí máng ( 招 牌) ( 迷 茫 ) yí dòng mǐn ruì (移 动 ) ( 敏 锐) méng lón ...查看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拓展阅读[七颗钻石(童话)]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拓展阅读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查看


  • [水中的硫化铝]文科攻略整理,划重点版
  • 数学,得选择填空和简单大题,足矣.我们先来说大题吧,如果有人跟我说他的三角,数列,立体几何和概率不好,那我真的只想说,地球不适合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问题完全,注意,完全没有难度.概率的话我真的不想说什么了,对于没有排列组合的文科,你 ...查看


  •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阅读答案
  •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石无鱼 (1)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 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2))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 ...查看


  • 神话的魅力--[开天辟地]教学故事
  • 神 话 的魅 力 - -< 开天辟地> 学故事 教祝 禧 祝禧 江 苏省 海 门市 东洲 小学校 长 , 级教 师 , 特 苏州大 学 美学 专业 硕 士 生.著 有< 学语 文教 学活动化 研 究 >主编 或参 与 ...查看


  • 故乡的胡同阅读答案
  •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故乡的胡同阅读答案.编辑约我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