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者-出版年制)详细要求
本刊来稿从2008-07-15日起废止顺序编码制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APA 的著者-出版年制。详细规定请查阅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出版手册(2001)。
总体要求
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
⏹ 文中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的文献必须在正文中引用。
2 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
3 文献列表的顺序
⏹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姓相同,按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著者姓和名相同,按出版年排列。
⏹ 相同著者,相同出版年的不同文献,需在出版年后面加a 、b 、c 、d „„来区分,按文题的字母顺序排列。如:
Wang, M. Y. (2008a). Emotional„„
Wang, M. Y. (2008b). Monitor„„
Wang, M. Y. (2008c). Weakness„„
4 缩写
chap. chapter 章
ed. edition 版
Rev. ed. revised edition 修订版
2nd ed. second edition 第2版
Ed. (Eds.) Editor (Editors) 编
Trans. Translator(s) 译
n.d. No date 无日期
p. (pp.) page (pages) 页
V ol. V olume (as in Vol. 4) 卷
vols. volumes (as in 4 vols.) 卷
No. Number 第
Pt. Part 部分
Tech. Rep. Technical Report 技术报告
Suppl. Supplement 增刊
5 元分析报告中的文献引用
⏹ 元分析中用到的研究报告直接放在文献列表中,但要在文献前面加星号*。并在文献列表的开头就注明*表示元分析用到的的文献。
6 中文文献应给出相应的英文。先给出英文,然后把中文放在下面的方括号中。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
在著者-出版年制中,文献引用的标志就是“著者”和“出版年”,主要有两种形式:
(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Dell (1986)基于语误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音韵编码模型,……。汉语词汇研究有庄捷和周晓林(2001)的研究。
(2)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如:在语言学上,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按照汉语的传统分析方法,汉语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胡裕树,1995;黄伯荣,廖序东,2001)。音韵编码模型假设音韵表征包含多个层次(Dell ,1986)。
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一种。
1 只有一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示例: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人格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2008)
如果同一篇文献连续引用,则第一次引用需给出出版年,第二次及以后的引用无需写出版年。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张三还发现„„
2 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如果有两个著者,正文引用时两个著者的姓(名)都要给出。如果引用标志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果是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的两个著者之间则用“&”,中文不加“&”,用逗号隔开。
示例:张三和李四(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和Sun (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陈二,2008;Wolchik & West, 2007)。
如果有3个、4个或5个著者,第一次引用时需给出所有著者的姓(名),第二次及以后再引用时,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引文标志作为句子成分,多个著者之间,中文用顿号,英文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引文标志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多个著者之间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英文用“&”,中文仍用逗号。注意:英文的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倒数第二个著者后仍需逗号。
示例:张三、李四和王五(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Zhao和Sun (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周二,陈三,2008;Wolchik, Sandler, & West, 2007)。
如果有6个或更多著者,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文后的文献列表中,6个著者的姓名都需列出)。
示例:张三等人(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等人(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 等,2008;Wolchik et al., 2007)。
注意:如果有两篇文献的第一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那么只写第一著者将会混淆两篇文献,则需加第二著者以示区别。至于应该写几个著者,以能在正文中区分开两篇文献为原则。
3 两篇文献的著者的姓氏相同
则需给出名的缩写,以免混淆。如:K. D. Wang (2007)和P. G. Wang (2008)研究了„„
4 同时引用多篇文献
著者相同,出版年不同,按出版年排序。如:过去的研究(Edeline & Weinberger, 2002a, 2002b, 2005, in press)表明„„。
同时引用不同著者的文献,则按著者的姓氏字母排序,用封号隔开。如多项研究(Bai, 2004; Chen, 2006; Deng & Fang, 2005)表明„„。
为了突出重要文献,可以先写重要文献,再把其他文献放在后面,前面加“see also ”或“也见”。如:许多研究(张三,2005;也见 李四,王五,2006)探讨过„„问题。多数研究(Ninor, 2002; see also Adms, 2001; Storandt, 2000)认为„„。
常见问题:
● 在正文中,是写中文姓名还是写英文的姓?
以中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中文。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以英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英文(只写姓)。如:Zhang (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 多个著者之间是用“和”还是用“&”?
如果文献标志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张三和李四(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Zhang 和Li (2008)比较了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如果文献标志不是句子的一个成分,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用“&”,中文用逗号,如:„„人格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李四,2008)。„„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系(Zhang & Li, 2008)。
● 多个著者之后是用“等”还是“et al.”?
中文文献的多个著者之后用“等”,如:张三等人(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人格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等,2008)。
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英文文献的多个著者之后用“等”或“等人”,如:Zhang 等人(2008)比较了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放在引用处括号中,英文文献的多个著者之后则用“et al.”,如„„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系(Zhang et al., 2008)。
文献列表中文献各成分的要求
1 文献各组成部分
⏹ 文献的组成部分有:著者,出版日期,文题或章节的题目,出版信息(刊名、卷号和页
码,章节的页码范围和出版地),获取信息的日期和来源等。不同类型的文献有不同的要求。
⏹ 每个部分用点号结束。
2 著者
⏹ 文献著录的第一部分是著者姓名。
⏹ 姓需全拼,名只写首字母;姓氏后面有逗号,名的缩写字母后面有缩写点。姓前名后。 ⏹ 如果是论文集中的论文,论文集的编者为名前姓后(只适用于英文书写的文献,中文书
⏹
⏹
⏹
⏹
⏹
⏹
3 出版日期
⏹ 把出版日期放在著者后面的括号中,并加点号。
⏹ 学术期刊(journal )、图书、音像制品的文献中只写年即可。如张三. (2008).
⏹ 会议论文集、非学术的杂志(magazine )、快报需写年和月,如张三. (2008, 2月). ⏹ 日报和周报需写年月日,如张三. (2008-02-08).
⏹ 已被接受但还未印刷的论文或图书,写in press或“印刷中”,如张三. (印刷中). ⏹ 时间不明确的文献写(n.d. )或(无日期),如张三. (无日期).
4 文题或章节名称
⏹ 文章标题和副标题的首字母需大写,其他为小写,特殊要求的单词除外。无需引号或书
名号。
⏹ 论文或章节的特殊类型可以在后面的方括号中标示。特殊类型的文献有:
[Letter to the editor] [给编辑的信]
[Special issue] [专辑]
[Monograph] [专题]
[Abstract] [摘要]
5 刊名和出版信息
⏹ 刊名需给出全称,不要简写。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小写,特殊刊名除外。
⏹ 刊名后给出卷号,不用V ol. 或“卷”。如果刊物页码不是连续编号,而是每期都从第1
页编起,则需在卷号后加期号,如:心理学报刊,8(2),期号字体为正体。
⏹ 如果刊物没有卷号,则需注明月或季等比较明确的时间。如(1999,8月)
⏹ 刊名与卷号的字体需用斜体。
⏹ 刊名、卷号和页码之间用逗号隔开。末尾用点号。
⏹ 页码范围符号是“–”,不是“-”,注意两者的区别。
⏹ 最后一个著者与出版年前的左括号之间,要留一空格。
示例:
Zhuang, J., & Zhou, X. L. (2001). Word length effect in speech production of Chinese.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3, 214–218.
[庄捷, 周晓林. (2001).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 心理学报, 33, 214–218.]
写的中文文献编者仍姓前名后)。 著者之间都用逗号隔开。两个或两个以上著者之间只有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 最后一位著者用点号结束。英文著者因为有缩写点,所以省略一个点号。 名字有连字符,要保留连字符。如:Hau, K. -T. 团体著者的名称要全拼,不要简写。大的单位要在小的单位之前。如: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sychology. (2008).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2007). „„ 如果没有著者,则不留著者位置,文题或书名前移至著者位置。 如果是编的图书,著者姓名后要在括号内加Ed. 或Eds. ,中文加“编”。
6 非连续出版物的题名,包括书名
⏹ 要求同期刊的文题。
⏹ 书名字体用斜体。
⏹ 特殊的文献类型需在题名后标示,包括:
[Brochure] [宣传册]
[Motion picture]
[Videotape] [录像带]
[CD]
[Computer software] [软件]
[Data file] [数据]
示例:
张三. (2008). 警惕心理学中的生物化倾向. 北京:未名出版社.
⏹ 如果是多卷本中的一本,卷号和卷名应视为题名的一个部分,如:
张三. (2008). 汉代心理学思想. 见 李四(主编), 心理学通史:第2卷. 中国古代心理学. 北
京:新华出版社.
7 论文集中的论文或有“主编”的书内的某一章
⏹ 英文编者需名前姓后。
⏹ 中文文献中,中国人作为编者的姓名无需颠倒。
⏹ 编者的后面需在括号内加Ed. 或Eds. 或“编”。
⏹ 如果没有编者,可在In 或“见”后直接写书名。中文“见”后要留一空格。 ⏹ 需给出论文或章节的页码范围。单页页码前写p. 多页的页码范围前写pp.
⏹ 如果还有版本或卷号的必要信息,则加在页码之前,用逗号隔开。第1版不用写。
示例:
王五. (2008). 心理学中的技术取向. 见 张三,李四 (编), 心理学的历史走向 (pp. 23–35) . 北
京:新华出版社.
王二. (2008). 心理学中的非科学成分. 见 张三,李四 (编), 心理学的历史走向 (第2版, pp.
23–35) . 北京:新华出版社.
8 非期刊(图书)的出版信息
⏹ 期刊以外的文献需提供出版地和出版社名称。
⏹ 出版地和出版社之间用冒号,出版社后用点号。
⏹ 如果出版社名称中有州名或省名,可以在出版地中省略州名或省名。
⏹ 出版社的名称尽可能简明。协会、集团、大学的出版社需给出全称,可以省略冗余部分,
如Publishers, Co.或Inc. 但Books 和Press 需保留。
⏹ 如果有两家或多家出版社,给出第一家出版社的出版地或出版社的总部所在地。 ⏹ 美国出版的图书应写出版地、州名(简写)和出版者,如:
„„. Hillsdale, NJ: Erlbaum.
⏹ 美国以外出版的图书需给出国家名称。如果出版地不是很有名,还需给出省名。如:
„„. Churchill, Manitoba, Canada: ABC Press.
⏹ 也有的不需要给出省名,如:
„„. Oxford, England: Basil Blackwell.
⏹ 如果出版地是很著名的城市,则不需写国家名称。如:
Amsterdam: Elsevier.
⏹ APA 列出的著名城市有:
Baltimore, Boston, Chicago, Los Angeles, New York, Philadelphia, San Francisco, Amsterdam, Jerusalem, London, Milan, Moscow, Paris, Rome, Stockholm, Tokyo, Vienna ⏹ 中国出版的图书,出版地写城市名。如果用英文书写,则需在城市名后加China 。如:
„„. Nanjing, China : Jiangsu Educational Press.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9 电子来源的获取信息
⏹ 需给出获取时间和获取來源。
⏹ 如果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需给出获取日期和网址,如
„„. Retrieved July 3, 2008, from http://journal.psych.ac.cn/xuebao/cn/dqml.asp
„„. 2008-07-03取自http://journal.psych.ac.cn/xuebao/cn/dqml.asp
⏹ 如果是网址,末尾不要加点号。
⏹ 英文书写的文献获取日期为月日年,格式为“June 26, 2006”;中文书写的日期为年月
日,格式为“2008-07-02”。
⏹ 英文写Retrieved from。中文写“取自”。
常见文献示例
期刊论文
1 一个著者
张三.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2 两个著者
张三, 李四.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Mou, W., & McNamara, T. P. (2002). Intrinsic frames of reference in spatial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8, 162–170.
⏹ 英文书写的两个著者之间用“&”连接。
3 三至六个著者
赵一, 钱二, 孙三, 李四, 周五, 吴六.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Mou, W., Zhang, K., & McNamara, T. P. (2004). Frames of reference in spatial memories acquired from langua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0, 171–180.
⏹ 英文书写的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连接。
4 六个著者以上
赵一, 钱二, 孙三, 李四, 周五, 吴六, 等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Wolchik, S. A., West, S. G., Sandler, I. N., Tein, J., Coatsworth, D., Lengua, L., et al. (2002).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ory-based mother and mother-child programs for children of divor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8, 843–856.
⏹ 英文用“et al.”,与第6个著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
5 已被接受还未印刷出版的论文
张三, 李四. (印刷中).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 如果相同著者、相同时间的两篇或多篇论文都等待出版,则后面加a 、b 、c „来区分。
如印刷中a ,印刷中b 。
⏹ 英文用:in press。两篇或多篇相同著者和相同出版时间,用:in press-a, in press-b
6 增刊
张三.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增刊), 210–215.
⏹ 英文用Suppl. 字体为正体
⏹ 如果一年或一卷中有多本增刊,则需加阿拉伯数字区分,如写“增刊1”、“增刊2”或
Suppl. 1、Suppl. 2
7 年刊
⏹ 如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是年刊,仍视同期刊。但如果每年的年刊有不同的主题,
则视同图书系列或书中的章节。
8 二手文献
⏹ 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二手文献。
⏹ 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始文献,则在文献列表中给出二手文献。正文引用中,提及原始文献,
在括号中标注二手文献作为文献引用标志。如张三的研究被李四引用,而你并没有读张三的研究,但引用了张三的研究,则应在正文中提及两个研究,在文献列表中只写李四的研究作为文献。如
正文引用写:张三的研究(引自李四,1998)。
文献列表写:李四. (1998). „„
9 互联网上查到的期刊论文
⏹ 基于印刷版的电子期刊论文,需在文题后的方括号内加注Electronic version. 或“电子
版”。
⏹ 属网络期刊(无纸质印刷)的论文,需给出获取日期和网址。
图书及其中的章节
10 著者自己著的书
张三. (2008). 心理学史. 北京:未名出版社.
11 编者编的书
⏹ 需在编者姓名后的括号中加“编”或“主编”。
⏹ 英文中,一个著者加Ed. 两个著者或以上加Eds.
张三. (主编). (2008). 心理学史. 北京:未名出版社.
Gibbs, J. T., & Huang, L. N. (Eds). (1991). Children of col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ith
minority yout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2 翻译的书
⏹ 译者姓名写在书名后面的括号中。
⏹ 原著的出版时间写在末尾的括号中。
⏹ 正文引用中给出原著出版时间和翻译时间,用斜杠隔开。
Laplace, P.-S. (1951). A philosophical essay on probabilities (F. W. Truscott, & F. L. Emory, Trans.). New York: Dover.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814)
[拉普莱斯, P.-S. (1951). 概率哲学 (张三,李四 译). 北京: 未名出版社.]
正文引用:(Laplace, 1814/1951)
13 论文集中的论文或书的章节
⏹ 为区分著者和编者,著者姓前名后,编者姓后名前。中文的编者仍是姓前名后。 ⏹ 需在书名后给出论文的或章节的页码范围。如:
Klatzky, R. L. (1998). Allocentric and egocentric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Definitions, distinctions,
and interconnections. In C. Freksa, C. Habel, & K. F. Wender (Ed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 1404: Spatial cogni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epresenting and processing spatial knowledge (pp. 1–17). Berlin, Germany:
Springer-Verlag.
⏹ 如果书或论文集有多卷(册),需给出卷(册)号。如:
Wang, D. F., & Cui, H. (2004).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even factor model of Chinese personality. In D. F. Wang & Y. B. Hou (Eds.), Selected papers 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1, pp. 46–84).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王登峰, 崔红. (2004).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 见 王登峰,侯玉波 (编).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pp. 46–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如果是系列丛书,整个丛书有主编,每个分册还有主编,则需在编者姓名后注明Series
Ed. 或丛书主编及V ol. Ed.或分册(分卷)主编。
Auerbach, G. L. (in press). The origins of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formulation. In J. L. Masling (Series Ed.) & M. F. Bornstein (Vol.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4th ed.). New York: Wiley.
⏹ 如果仅是一个论文摘要集,则需在文题后方括号内加注Abstract 或“摘要”。
14 未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
⏹ 应写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和会议名称。
Lichstein, K. L., & Johnson, R.S. (1990, June). Relaxation therapy for polypharmacy use in
elderly insomniacs and noninsomniacs. In T. L. Rosenthal (Chair), Reducing medication in geriatric populations .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Uppsala, Sweden.
Lanktree, C., & Briere, J. (1991, January). Early data on the Trauma Symptom Checklist for
Children (TSC-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rofessional Society on the Abuse of Children, San Diego, CA.
Ruby, J., & Fulton, C. (1993, June). Beyond redlining: Editing software that works.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 Washington, DC.
15 团体著者且是出版者
⏹ 出版社名称用Author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1991).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by age and sex in statistical
local areas, New South Wales, June 1990 (No. 3209.1).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thor.
16 不同版本,名字中含Jr.
⏹ 第1版不写
⏹ 修订版中文写“修订版”,英文写Rev. ed.
⏹ 版本字体为正体
Mitchell, T. R., & Larson, J. R. , Jr. (1987). People in organiz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7 百科全书或大辞典
⏹ 必要时需给出页码。
Bergmann, P. G. (1993). Relativity. In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26, pp. 501–508).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Sadie, S. (1980).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6th ed., Vols. 1–20). London:
Macmillan.
李行健 (主编). (2004). 现代汉语规范辞典 (p. 255).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
社.
18 无著者或编者
⏹ 把书名放在著者的位置。
⏹ 文献列表排序按书名的第一个实词。
⏹ 正文的引用中,可用书名或书名的前几个词作为引用标志。如: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986).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正文引用写:(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986)
19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
⏹ 正文引用中,首次出现需给出协会名称和手册名称的全拼,随后引用的简写需用斜体。
如:
DSM-IV-TR (2000)
20 学位论文
著者姓,名(出版年份). 学位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类型. 学位论文单位.
示例:
Yu, L. (2000).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duction .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余林. (2000). 汉语语言产生中的语音表征与加工.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 硕士论文为master ’s thesis
⏹ 论文文题的字体为斜体。
⏹ 英文需加Unpublished
21 报纸(日报)
张三, 李四. (2008-08-08). 中国心理学与奥林匹克. 新华日报, p2, 5–7.
22 无著者的日报
中国心理学与奥林匹克. (2008-08-08). 新华日报, p2, 5–7.
⏹ 正文引用中直接用文题的第一个词语来标识,加引号,如(“中国”,2008)
本说明没有提及的文献类型,请查阅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年第5版。
即使是APA 的出版手册,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文献类型。如果找不到对你需要引用的文献类型的著录说明,则可参照最接近的文献类型来书写。如果没有接近的文献类型可以参照,总的原则是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如著者姓名、出版时间、文题或书名、出版者信息等,也就是要提供文献查阅所需要的那些必要信息。
《心理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者-出版年制)详细要求
本刊来稿从2008-07-15日起废止顺序编码制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APA 的著者-出版年制。详细规定请查阅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出版手册(2001)。
总体要求
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
⏹ 文中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的文献必须在正文中引用。
2 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
3 文献列表的顺序
⏹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姓相同,按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著者姓和名相同,按出版年排列。
⏹ 相同著者,相同出版年的不同文献,需在出版年后面加a 、b 、c 、d „„来区分,按文题的字母顺序排列。如:
Wang, M. Y. (2008a). Emotional„„
Wang, M. Y. (2008b). Monitor„„
Wang, M. Y. (2008c). Weakness„„
4 缩写
chap. chapter 章
ed. edition 版
Rev. ed. revised edition 修订版
2nd ed. second edition 第2版
Ed. (Eds.) Editor (Editors) 编
Trans. Translator(s) 译
n.d. No date 无日期
p. (pp.) page (pages) 页
V ol. V olume (as in Vol. 4) 卷
vols. volumes (as in 4 vols.) 卷
No. Number 第
Pt. Part 部分
Tech. Rep. Technical Report 技术报告
Suppl. Supplement 增刊
5 元分析报告中的文献引用
⏹ 元分析中用到的研究报告直接放在文献列表中,但要在文献前面加星号*。并在文献列表的开头就注明*表示元分析用到的的文献。
6 中文文献应给出相应的英文。先给出英文,然后把中文放在下面的方括号中。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
在著者-出版年制中,文献引用的标志就是“著者”和“出版年”,主要有两种形式:
(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Dell (1986)基于语误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音韵编码模型,……。汉语词汇研究有庄捷和周晓林(2001)的研究。
(2)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如:在语言学上,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按照汉语的传统分析方法,汉语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胡裕树,1995;黄伯荣,廖序东,2001)。音韵编码模型假设音韵表征包含多个层次(Dell ,1986)。
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一种。
1 只有一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示例: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人格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2008)
如果同一篇文献连续引用,则第一次引用需给出出版年,第二次及以后的引用无需写出版年。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张三还发现„„
2 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如果有两个著者,正文引用时两个著者的姓(名)都要给出。如果引用标志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果是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的两个著者之间则用“&”,中文不加“&”,用逗号隔开。
示例:张三和李四(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和Sun (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陈二,2008;Wolchik & West, 2007)。
如果有3个、4个或5个著者,第一次引用时需给出所有著者的姓(名),第二次及以后再引用时,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引文标志作为句子成分,多个著者之间,中文用顿号,英文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引文标志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多个著者之间用逗号,最后两个著者之间英文用“&”,中文仍用逗号。注意:英文的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倒数第二个著者后仍需逗号。
示例:张三、李四和王五(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Zhao和Sun (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周二,陈三,2008;Wolchik, Sandler, & West, 2007)。
如果有6个或更多著者,只写第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用“等”或“et al.”。(文后的文献列表中,6个著者的姓名都需列出)。
示例:张三等人(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 等人(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环境的影响(赵一 等,2008;Wolchik et al., 2007)。
注意:如果有两篇文献的第一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那么只写第一著者将会混淆两篇文献,则需加第二著者以示区别。至于应该写几个著者,以能在正文中区分开两篇文献为原则。
3 两篇文献的著者的姓氏相同
则需给出名的缩写,以免混淆。如:K. D. Wang (2007)和P. G. Wang (2008)研究了„„
4 同时引用多篇文献
著者相同,出版年不同,按出版年排序。如:过去的研究(Edeline & Weinberger, 2002a, 2002b, 2005, in press)表明„„。
同时引用不同著者的文献,则按著者的姓氏字母排序,用封号隔开。如多项研究(Bai, 2004; Chen, 2006; Deng & Fang, 2005)表明„„。
为了突出重要文献,可以先写重要文献,再把其他文献放在后面,前面加“see also ”或“也见”。如:许多研究(张三,2005;也见 李四,王五,2006)探讨过„„问题。多数研究(Ninor, 2002; see also Adms, 2001; Storandt, 2000)认为„„。
常见问题:
● 在正文中,是写中文姓名还是写英文的姓?
以中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中文。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以英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英文(只写姓)。如:Zhang (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 多个著者之间是用“和”还是用“&”?
如果文献标志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张三和李四(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Zhang 和Li (2008)比较了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如果文献标志不是句子的一个成分,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用“&”,中文用逗号,如:„„人格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李四,2008)。„„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系(Zhang & Li, 2008)。
● 多个著者之后是用“等”还是“et al.”?
中文文献的多个著者之后用“等”,如:张三等人(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人格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等,2008)。
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英文文献的多个著者之后用“等”或“等人”,如:Zhang 等人(2008)比较了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放在引用处括号中,英文文献的多个著者之后则用“et al.”,如„„外倾性格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系(Zhang et al., 2008)。
文献列表中文献各成分的要求
1 文献各组成部分
⏹ 文献的组成部分有:著者,出版日期,文题或章节的题目,出版信息(刊名、卷号和页
码,章节的页码范围和出版地),获取信息的日期和来源等。不同类型的文献有不同的要求。
⏹ 每个部分用点号结束。
2 著者
⏹ 文献著录的第一部分是著者姓名。
⏹ 姓需全拼,名只写首字母;姓氏后面有逗号,名的缩写字母后面有缩写点。姓前名后。 ⏹ 如果是论文集中的论文,论文集的编者为名前姓后(只适用于英文书写的文献,中文书
⏹
⏹
⏹
⏹
⏹
⏹
3 出版日期
⏹ 把出版日期放在著者后面的括号中,并加点号。
⏹ 学术期刊(journal )、图书、音像制品的文献中只写年即可。如张三. (2008).
⏹ 会议论文集、非学术的杂志(magazine )、快报需写年和月,如张三. (2008, 2月). ⏹ 日报和周报需写年月日,如张三. (2008-02-08).
⏹ 已被接受但还未印刷的论文或图书,写in press或“印刷中”,如张三. (印刷中). ⏹ 时间不明确的文献写(n.d. )或(无日期),如张三. (无日期).
4 文题或章节名称
⏹ 文章标题和副标题的首字母需大写,其他为小写,特殊要求的单词除外。无需引号或书
名号。
⏹ 论文或章节的特殊类型可以在后面的方括号中标示。特殊类型的文献有:
[Letter to the editor] [给编辑的信]
[Special issue] [专辑]
[Monograph] [专题]
[Abstract] [摘要]
5 刊名和出版信息
⏹ 刊名需给出全称,不要简写。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小写,特殊刊名除外。
⏹ 刊名后给出卷号,不用V ol. 或“卷”。如果刊物页码不是连续编号,而是每期都从第1
页编起,则需在卷号后加期号,如:心理学报刊,8(2),期号字体为正体。
⏹ 如果刊物没有卷号,则需注明月或季等比较明确的时间。如(1999,8月)
⏹ 刊名与卷号的字体需用斜体。
⏹ 刊名、卷号和页码之间用逗号隔开。末尾用点号。
⏹ 页码范围符号是“–”,不是“-”,注意两者的区别。
⏹ 最后一个著者与出版年前的左括号之间,要留一空格。
示例:
Zhuang, J., & Zhou, X. L. (2001). Word length effect in speech production of Chinese.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33, 214–218.
[庄捷, 周晓林. (2001).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 心理学报, 33, 214–218.]
写的中文文献编者仍姓前名后)。 著者之间都用逗号隔开。两个或两个以上著者之间只有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 最后一位著者用点号结束。英文著者因为有缩写点,所以省略一个点号。 名字有连字符,要保留连字符。如:Hau, K. -T. 团体著者的名称要全拼,不要简写。大的单位要在小的单位之前。如: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sychology. (2008).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2007). „„ 如果没有著者,则不留著者位置,文题或书名前移至著者位置。 如果是编的图书,著者姓名后要在括号内加Ed. 或Eds. ,中文加“编”。
6 非连续出版物的题名,包括书名
⏹ 要求同期刊的文题。
⏹ 书名字体用斜体。
⏹ 特殊的文献类型需在题名后标示,包括:
[Brochure] [宣传册]
[Motion picture]
[Videotape] [录像带]
[CD]
[Computer software] [软件]
[Data file] [数据]
示例:
张三. (2008). 警惕心理学中的生物化倾向. 北京:未名出版社.
⏹ 如果是多卷本中的一本,卷号和卷名应视为题名的一个部分,如:
张三. (2008). 汉代心理学思想. 见 李四(主编), 心理学通史:第2卷. 中国古代心理学. 北
京:新华出版社.
7 论文集中的论文或有“主编”的书内的某一章
⏹ 英文编者需名前姓后。
⏹ 中文文献中,中国人作为编者的姓名无需颠倒。
⏹ 编者的后面需在括号内加Ed. 或Eds. 或“编”。
⏹ 如果没有编者,可在In 或“见”后直接写书名。中文“见”后要留一空格。 ⏹ 需给出论文或章节的页码范围。单页页码前写p. 多页的页码范围前写pp.
⏹ 如果还有版本或卷号的必要信息,则加在页码之前,用逗号隔开。第1版不用写。
示例:
王五. (2008). 心理学中的技术取向. 见 张三,李四 (编), 心理学的历史走向 (pp. 23–35) . 北
京:新华出版社.
王二. (2008). 心理学中的非科学成分. 见 张三,李四 (编), 心理学的历史走向 (第2版, pp.
23–35) . 北京:新华出版社.
8 非期刊(图书)的出版信息
⏹ 期刊以外的文献需提供出版地和出版社名称。
⏹ 出版地和出版社之间用冒号,出版社后用点号。
⏹ 如果出版社名称中有州名或省名,可以在出版地中省略州名或省名。
⏹ 出版社的名称尽可能简明。协会、集团、大学的出版社需给出全称,可以省略冗余部分,
如Publishers, Co.或Inc. 但Books 和Press 需保留。
⏹ 如果有两家或多家出版社,给出第一家出版社的出版地或出版社的总部所在地。 ⏹ 美国出版的图书应写出版地、州名(简写)和出版者,如:
„„. Hillsdale, NJ: Erlbaum.
⏹ 美国以外出版的图书需给出国家名称。如果出版地不是很有名,还需给出省名。如:
„„. Churchill, Manitoba, Canada: ABC Press.
⏹ 也有的不需要给出省名,如:
„„. Oxford, England: Basil Blackwell.
⏹ 如果出版地是很著名的城市,则不需写国家名称。如:
Amsterdam: Elsevier.
⏹ APA 列出的著名城市有:
Baltimore, Boston, Chicago, Los Angeles, New York, Philadelphia, San Francisco, Amsterdam, Jerusalem, London, Milan, Moscow, Paris, Rome, Stockholm, Tokyo, Vienna ⏹ 中国出版的图书,出版地写城市名。如果用英文书写,则需在城市名后加China 。如:
„„. Nanjing, China : Jiangsu Educational Press.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9 电子来源的获取信息
⏹ 需给出获取时间和获取來源。
⏹ 如果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需给出获取日期和网址,如
„„. Retrieved July 3, 2008, from http://journal.psych.ac.cn/xuebao/cn/dqml.asp
„„. 2008-07-03取自http://journal.psych.ac.cn/xuebao/cn/dqml.asp
⏹ 如果是网址,末尾不要加点号。
⏹ 英文书写的文献获取日期为月日年,格式为“June 26, 2006”;中文书写的日期为年月
日,格式为“2008-07-02”。
⏹ 英文写Retrieved from。中文写“取自”。
常见文献示例
期刊论文
1 一个著者
张三.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2 两个著者
张三, 李四.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Mou, W., & McNamara, T. P. (2002). Intrinsic frames of reference in spatial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8, 162–170.
⏹ 英文书写的两个著者之间用“&”连接。
3 三至六个著者
赵一, 钱二, 孙三, 李四, 周五, 吴六.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Mou, W., Zhang, K., & McNamara, T. P. (2004). Frames of reference in spatial memories acquired from langua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0, 171–180.
⏹ 英文书写的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连接。
4 六个著者以上
赵一, 钱二, 孙三, 李四, 周五, 吴六, 等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
210–215.
Wolchik, S. A., West, S. G., Sandler, I. N., Tein, J., Coatsworth, D., Lengua, L., et al. (2002).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ory-based mother and mother-child programs for children of divor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8, 843–856.
⏹ 英文用“et al.”,与第6个著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
5 已被接受还未印刷出版的论文
张三, 李四. (印刷中).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 如果相同著者、相同时间的两篇或多篇论文都等待出版,则后面加a 、b 、c „来区分。
如印刷中a ,印刷中b 。
⏹ 英文用:in press。两篇或多篇相同著者和相同出版时间,用:in press-a, in press-b
6 增刊
张三. (2008).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与未来. 心理学报, 40(增刊), 210–215.
⏹ 英文用Suppl. 字体为正体
⏹ 如果一年或一卷中有多本增刊,则需加阿拉伯数字区分,如写“增刊1”、“增刊2”或
Suppl. 1、Suppl. 2
7 年刊
⏹ 如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是年刊,仍视同期刊。但如果每年的年刊有不同的主题,
则视同图书系列或书中的章节。
8 二手文献
⏹ 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二手文献。
⏹ 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始文献,则在文献列表中给出二手文献。正文引用中,提及原始文献,
在括号中标注二手文献作为文献引用标志。如张三的研究被李四引用,而你并没有读张三的研究,但引用了张三的研究,则应在正文中提及两个研究,在文献列表中只写李四的研究作为文献。如
正文引用写:张三的研究(引自李四,1998)。
文献列表写:李四. (1998). „„
9 互联网上查到的期刊论文
⏹ 基于印刷版的电子期刊论文,需在文题后的方括号内加注Electronic version. 或“电子
版”。
⏹ 属网络期刊(无纸质印刷)的论文,需给出获取日期和网址。
图书及其中的章节
10 著者自己著的书
张三. (2008). 心理学史. 北京:未名出版社.
11 编者编的书
⏹ 需在编者姓名后的括号中加“编”或“主编”。
⏹ 英文中,一个著者加Ed. 两个著者或以上加Eds.
张三. (主编). (2008). 心理学史. 北京:未名出版社.
Gibbs, J. T., & Huang, L. N. (Eds). (1991). Children of col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ith
minority yout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2 翻译的书
⏹ 译者姓名写在书名后面的括号中。
⏹ 原著的出版时间写在末尾的括号中。
⏹ 正文引用中给出原著出版时间和翻译时间,用斜杠隔开。
Laplace, P.-S. (1951). A philosophical essay on probabilities (F. W. Truscott, & F. L. Emory, Trans.). New York: Dover.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814)
[拉普莱斯, P.-S. (1951). 概率哲学 (张三,李四 译). 北京: 未名出版社.]
正文引用:(Laplace, 1814/1951)
13 论文集中的论文或书的章节
⏹ 为区分著者和编者,著者姓前名后,编者姓后名前。中文的编者仍是姓前名后。 ⏹ 需在书名后给出论文的或章节的页码范围。如:
Klatzky, R. L. (1998). Allocentric and egocentric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Definitions, distinctions,
and interconnections. In C. Freksa, C. Habel, & K. F. Wender (Ed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 1404: Spatial cogni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epresenting and processing spatial knowledge (pp. 1–17). Berlin, Germany:
Springer-Verlag.
⏹ 如果书或论文集有多卷(册),需给出卷(册)号。如:
Wang, D. F., & Cui, H. (2004).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even factor model of Chinese personality. In D. F. Wang & Y. B. Hou (Eds.), Selected papers 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1, pp. 46–84).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王登峰, 崔红. (2004).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 见 王登峰,侯玉波 (编).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pp. 46–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如果是系列丛书,整个丛书有主编,每个分册还有主编,则需在编者姓名后注明Series
Ed. 或丛书主编及V ol. Ed.或分册(分卷)主编。
Auerbach, G. L. (in press). The origins of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formulation. In J. L. Masling (Series Ed.) & M. F. Bornstein (Vol.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4th ed.). New York: Wiley.
⏹ 如果仅是一个论文摘要集,则需在文题后方括号内加注Abstract 或“摘要”。
14 未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
⏹ 应写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和会议名称。
Lichstein, K. L., & Johnson, R.S. (1990, June). Relaxation therapy for polypharmacy use in
elderly insomniacs and noninsomniacs. In T. L. Rosenthal (Chair), Reducing medication in geriatric populations .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Uppsala, Sweden.
Lanktree, C., & Briere, J. (1991, January). Early data on the Trauma Symptom Checklist for
Children (TSC-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rofessional Society on the Abuse of Children, San Diego, CA.
Ruby, J., & Fulton, C. (1993, June). Beyond redlining: Editing software that works.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 Washington, DC.
15 团体著者且是出版者
⏹ 出版社名称用Author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1991).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by age and sex in statistical
local areas, New South Wales, June 1990 (No. 3209.1).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thor.
16 不同版本,名字中含Jr.
⏹ 第1版不写
⏹ 修订版中文写“修订版”,英文写Rev. ed.
⏹ 版本字体为正体
Mitchell, T. R., & Larson, J. R. , Jr. (1987). People in organiz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7 百科全书或大辞典
⏹ 必要时需给出页码。
Bergmann, P. G. (1993). Relativity. In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26, pp. 501–508).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Sadie, S. (1980).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6th ed., Vols. 1–20). London:
Macmillan.
李行健 (主编). (2004). 现代汉语规范辞典 (p. 255).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
社.
18 无著者或编者
⏹ 把书名放在著者的位置。
⏹ 文献列表排序按书名的第一个实词。
⏹ 正文的引用中,可用书名或书名的前几个词作为引用标志。如: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986).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正文引用写:(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986)
19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
⏹ 正文引用中,首次出现需给出协会名称和手册名称的全拼,随后引用的简写需用斜体。
如:
DSM-IV-TR (2000)
20 学位论文
著者姓,名(出版年份). 学位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类型. 学位论文单位.
示例:
Yu, L. (2000).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duction .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余林. (2000). 汉语语言产生中的语音表征与加工.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 硕士论文为master ’s thesis
⏹ 论文文题的字体为斜体。
⏹ 英文需加Unpublished
21 报纸(日报)
张三, 李四. (2008-08-08). 中国心理学与奥林匹克. 新华日报, p2, 5–7.
22 无著者的日报
中国心理学与奥林匹克. (2008-08-08). 新华日报, p2, 5–7.
⏹ 正文引用中直接用文题的第一个词语来标识,加引号,如(“中国”,2008)
本说明没有提及的文献类型,请查阅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年第5版。
即使是APA 的出版手册,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文献类型。如果找不到对你需要引用的文献类型的著录说明,则可参照最接近的文献类型来书写。如果没有接近的文献类型可以参照,总的原则是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如著者姓名、出版时间、文题或书名、出版者信息等,也就是要提供文献查阅所需要的那些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