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出人意料、饶有趣味”等词语
2、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将怀特森先生看作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难点:培养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课,评判最好的老师。
1、师: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最好的老师呢?
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评判,的确也是如此,但有一位怀特森先生,在他的学生看来,他的确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这位先生的一位学生走近他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师板书课题)
2、学习前面的课文,我们认识了为科学献身的居里夫人和团结合作的航天工作人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特殊的老师,看他是怎样引领我们在科学的领域里接近真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学。
1、师:首先让我们看看“自学指导”第一部分。
指名读“自学指导”第一部分。
1)、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人意料、饶有趣味”两个词语。
学生自由读,理解词语之后,指名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2、出示“自学指导”第二部分,指名读。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细细品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体会。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师: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和思考,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怀
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用“自学指导”的句式,来谈一谈。
学生畅意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开展教学
(预设:
生1:当我读到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时,我觉得他是位学识渊博、教学注重实践的好老师。
生2:当我读到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错误信息考查他的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假能力,并给所有同学打零分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时,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很有个性,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新颖、独特的好老师。
生3:“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老师。因为我的考卷时根据笔记答的,笔记又是根据老师所讲而记的,本应得满分。可为什么怀特森先生竟给我打零分呢?这太让我吃惊了,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奇怪、让我们感到
不可思议的老师。
3、情境导读:
(1)看到这满满一张刺眼的红叉叉,看到这鲜红的零分,同学们各个把肺都气炸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你会有什么反应?
带着气愤的语气一起读第四段
(2)a 、得了个零分,换了谁都会不高兴,可怀特森先生根本不理会你们的心情,其实他也用心良苦,聪明的你,谁来替怀特森先生说说话。出示第五段(以怀特森先生的身份把他在第五自然段中的意思表达出来,用上第一人称,注意要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
b、出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 的能力。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请同学们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来好好读读这句话。(你很严肃,你很理直气壮,你很有老师的威严,是啊,这是真知,这是准则,你们怎能忽视呢?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生接读)
c、怀特森先生想让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生1:他是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生2:他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我们深深铭刻于心。)
生4:当我读到:“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么来说成了一种‘冒险’?? 接受她的挑战”时,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教导有方、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为什么说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①“冒险”加了引号,说明了什么?
【这并不是真的冒险,而是像真的冒险一样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②这样的“冒险”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a联系课文第6自然段第3句话:“有时,为了驳倒他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他的学生这下都学会了警惕,不再轻易接受老师的观点了,后来他的学生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出示句子:有时,为了?.. 论证。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让我们来结合一些名人名言,进一步怀特森先生这样做的用意。
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我们自己获得的一半真理也比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像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
——(法国)罗曼·罗兰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德国)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权威,人类没有它就无法生存,可是它所带来的错误竟跟它带来的真理一样多。 ——(德国)哥德
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当作敌手,他就不能青胜于蓝。 ——(俄国)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
结合这些名人名言,你对怀特森先生这样的用意明白了吗?
学生说
师板书: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四)、提炼文本,升华理解
(课件出示):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生齐读):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
请你读一遍,告诉你自己:(生1读)
请你读一遍,告诉老师:(生2读)
请大家一起读一遍,告诉在座所有的人:(生齐读)
怀特森先生想的不是孩子的一时,而是孩子的一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怀特森先生用如此独特、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是啊,本文的作者大卫欧文正是在怀特森先生的影响下,才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其所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
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喜欢)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深深地喜欢上了者为了这位怀特森老师,恨不得马上就成为他的学生是吗?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办法让我们跟他一样喜欢甚至是迷上了这位怀特森老师呢?
生:作者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件事,
生:把自己在这件事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师:作者用“事实说话”,所以才这样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五、小练笔
假如你现在真的成为了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成为了作者的同学,你都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呢?请你用笔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班内交流
结束语:一堂独特的科学课,一次出人意料的零分,教会了学生“冒险”,教会了学生“挑战”,更教会了学生“做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也牢牢记住他教我们的——“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老师希望这种影响无限延伸,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能因这种影响而精彩!
六、布置作业。
(一)、师:师恩难忘,回忆教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慈母般的爱心?课后请自拟题目,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二)、思考:读完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我最好的老师》教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以及他教育学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事。这个单元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编排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本课要体会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凸显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正如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分析
式的阅读说再见”,本课的设计通过“初读走近——自读感悟——感言赞语”等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理解、感悟、表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空间。本节课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课文的主人公,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课堂场景,换位思考表达。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燃情,学生恰当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课堂灵动,气氛活跃。使学生走进文本,也走进了怀特森的教学风格。
二、 关注学生人格发展,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灵动,承载着陶冶情操、教书育人的使命。本节课关注和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学会质疑,学会探究,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的美好的人性、良好的品质漫漫滋生、强壮。怀特森先生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师,就在于他匠心独运,以发展的眼光真真切切育人,育真真切切的人。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感言赞美、感恩忆写等方式熔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于一炉,既历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同时,在本节课上,我有些急切,个别学生发言时说得不够充分,我有代说的情况,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另外,还应该多找几个学生读一读他们写给怀特森先生的话,学生写的那么好,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
篇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洋川小学 韩成雨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
二、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2、学生学文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
3、设计理念: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有孩子们对怀特森上课的非常不理解:这算哪门子老师?读、感、说出自己的不理解,到怀特森对教学中让我们出乎意料的举动,探究他独特的教学方法。第一天上课, 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 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
然都得了零分, 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 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 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具有怀疑的能力。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先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 而后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 最后写了“我”从中发现的道理和得到的启发。在写法上属于“一事一议”的文章,这是本组课文共同的一个写作特色,同时也是练笔的训练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通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从“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两个方面来研读、探讨课文。
3、通过研读课文,提高认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4、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我”对怀特森老师的赞扬和对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的认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围绕提示,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全班交流,在说、写中拓展。 教学准备: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创设情景铺垫。
听歌曲《老师你好吗》,说感受: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听后,你想到了些什么,有感触吗?说说。及时评价学生。六年就这样悄然而逝,还有十几天我们就要离开母校了,离开六年朝夕相伴的老师了,老师有一个提议,给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以最深的敬意,真诚的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一、 课堂情境设置,导入课堂教学。
1、我们学校少先队在本学期开展的一个活动是?(好行为,好习惯)里面有一条,就是 要同学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你们愿意吗?这里面也有一条就是敢于说真话,说心 里话,你们敢吗?这是你们说的,今天的课上,我拭目以待。
第一个问题:
六年的学习中,你经历了很多位老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设计这一环节,主要为引出课题做铺垫,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凝聚课堂。)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对好老师有这么多的要求,关键有一点,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对吗?可有一位老师,一堂课下来,传授给学生的是全部错误的知识,这样的老师,你们认可吗?可文中的作者却认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114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我最好的老师》读课题,提示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板书:写人)
二、读文,读通全文,读流利,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目标可依。)
2、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文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检查学生读文和预习情况。检查学生是否会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处理文中的生词)。
4、快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不仅自然的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前提示,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自然牵引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检查反馈学生读文情况。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我们该如何读呢?探究:
①是什么原因?我们为什么气炸?
②假若当时你也在场,你做何感想?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我们为什么会气炸?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去推想怀特森先生的种种不可理喻。
(2)怀特森有这么多的不可理喻,那么怀特森先生在我们心中是一位怎样的教师?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相机板书:有个性、教法独特、出人意料
(3)探讨怀特森先生在文中“出人意料”。
你觉得“出人意料”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列举有哪些地方让人意想不到呢?仔细找找,你看你能找出几处来?
学生仔细的找,交流汇报
小结:大家注意,我们找出了至少四个“出人意料”,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师还不在乎---最后还把成绩登在了成绩册上。你们从这四个“出人意料”中,仔细读读,看看它们在文中是什么关系啊?这几个出人意料的程度是一步一步加大,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好处?它就好像悬念一样的,使文章内容不断往前面推。同学们说说,这几个“出人意料”是为下文做什么的啊?
师小结过渡:做铺垫,埋伏笔。嗯,非常好。现在请你们来反驳我。一个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肯定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怀特森偏偏把全部是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授了错误的知识就是误人子弟,他误人子弟了吗?反驳时,要联系课文的内容,即要用课文的内容来告诉我他是不是误人子弟。
(4)感悟怀特森先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效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读、悟这句话。 他想用这堂课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
没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①让学生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读这句话,进行情感感悟。 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
万学,学做真人。”这是真知,这是准则,你们怎能忽视?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引读) (生齐读)既然如此,大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他是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教育让所有孩子终生难忘,他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让学生有感情进行朗读,必须找到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精读课文中提到的,也可以是略读课文教授中点明的;可以从写作手法上点拨,也可以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揣摩?? 总的来说,授以学生以鱼,不如授以学生以渔。教给方法后,学生就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体会,从而让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4)体会这一堂课,怀特森先生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探讨我们该如何去接近真理呢? 课件出示:(板书)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四、交流体会。
让学生读三遍,读进去,想出来。这句话怎么说。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课件出示一事例,并发散让学生说。(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通过回忆更深刻的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生活中,你会如何去接近真理。
学生大胆发散说。
【紧紧围绕怀特森先生教法独特,出人意料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终生难忘的这一悬念,获取收获,通过主要句子的寻找,引导学生挖掘出自己的情感收获,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说写结合,拓展延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渗透,并进行习作拓展。
1、说一说,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有喜欢的老师吗?喜欢他的什么呢?
(2)我们为什么要喜欢自己的老师、尊敬自己的老师呢?
(3)为了体现教师的劳动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封面、总则、内容课件出示)
(4)课文教学于此,怀特森先生不是教孩子们一时,而是教孩子们一世?谁说他不是我最好的老师呢?你有最好的老师吗?仿照课文内容,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把自己喜欢的老师写下来。
【课文教学到此,情感第一迸发,及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内容,学生能深刻感悟法规内容,同时激发情感,为后边的写作作下铺垫,放手让学生交流说说,展示学生自悟的成果,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相互学习,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写一写。
篇三:《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执 教:张 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最好的老师”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
2、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作家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啊?” 生:“怀特森先生”。
师:“错了吧?作者觉得怀特森先生连个一般老师都算不上,不信,你读读这句话。”出示“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生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生:这种老师不算什么老师。
生:这种老师不配当老师。
生:这种老师根本不符合好老师的标准。
师:“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 生:我感觉到这两句话自相矛盾,好像不是在评价同一个老师。
生:我觉得这里作者对怀特森的看法不符合题目意思。
生:为什么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大差异呢?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编造、破绽zh àn 、强qi áng 调、教训、驳b ó倒、论证、权威、糊h ù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r áo 有趣味。
指读、正音、带读、齐读
(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
4、要是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你会怎么想?
5、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去答题,却拿到了打满红*的试卷,心情又会怎样? 指导朗读“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二、再读课文,释怀“最好的老师”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老师,“我”却把他当成心中“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呢?请 大家再读课文,找出“我”的理由来。并指名反馈:
⑴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 考和论证”。
⑵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⑶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我之所以( ),是希望( )!
??
抓住“怀疑、警惕”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
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师:是啊,在不断的冒险中,不断的挑战下,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更为重要的是他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师:那是不是要求我们就不要相信书本,相信权威了呢?
这也告诉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需要用慧眼去识别,并不是一味的怀疑,一旦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是需要用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去证明它的。
三、重读课文,赞美“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朋友听,他惊骇极了。“他怎么能够这样糊弄你们呢。”那朋友说道。 我的反应如何?
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 带着肯定的语气
四、回味课文,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懂得了什么?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我 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齐读“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五、作业
填空:
第一天让课,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授(),我们根据( )竟然得了( ),原来()。这样的结果让同学们全都气炸了。有的同学( )说:“()”!后来,同学们明白了怀特森先生的良口用心,明白了这是他希望()。从而使我们深受启发( )。
六、板书:
21 我最好的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七、课外延伸:
名人名言: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xiā) 一口的明白。
——鲁迅《鲁迅全集》
对于任何东西都用鼻子嗅一嗅,鉴别其好坏,然后才决定欢迎它,或者抵制它。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我们自己获得的一半真理也比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像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
——(法国)罗曼·罗兰
《小泽征尔的
故事》
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乐谱中出了错,使得曲子的这一段听上去不和谐。于是,他停了下来,指出了这个错误。可是每个评委都肯定地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重新指挥。又到了那个不和谐的地方,他又停了下来。这一次他肯定地说:“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全站起来,鼓掌向他祝贺大赛夺魁。原来,乐谱的确错了,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其实,当时并不是只小泽征尔一个人发现了乐谱上的错误,可是他们都顺滑而过、不了了之。只有小泽征尔一个人以充分的自信、严谨的艺术态度,勇敢地指出了错误,所以也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金奖。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篇一:《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出人意料、饶有趣味”等词语
2、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将怀特森先生看作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难点:培养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课,评判最好的老师。
1、师: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最好的老师呢?
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评判,的确也是如此,但有一位怀特森先生,在他的学生看来,他的确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这位先生的一位学生走近他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师板书课题)
2、学习前面的课文,我们认识了为科学献身的居里夫人和团结合作的航天工作人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特殊的老师,看他是怎样引领我们在科学的领域里接近真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学。
1、师:首先让我们看看“自学指导”第一部分。
指名读“自学指导”第一部分。
1)、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人意料、饶有趣味”两个词语。
学生自由读,理解词语之后,指名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2、出示“自学指导”第二部分,指名读。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细细品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体会。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师: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和思考,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怀
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用“自学指导”的句式,来谈一谈。
学生畅意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开展教学
(预设:
生1:当我读到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时,我觉得他是位学识渊博、教学注重实践的好老师。
生2:当我读到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错误信息考查他的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假能力,并给所有同学打零分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时,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很有个性,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新颖、独特的好老师。
生3:“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老师。因为我的考卷时根据笔记答的,笔记又是根据老师所讲而记的,本应得满分。可为什么怀特森先生竟给我打零分呢?这太让我吃惊了,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奇怪、让我们感到
不可思议的老师。
3、情境导读:
(1)看到这满满一张刺眼的红叉叉,看到这鲜红的零分,同学们各个把肺都气炸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你会有什么反应?
带着气愤的语气一起读第四段
(2)a 、得了个零分,换了谁都会不高兴,可怀特森先生根本不理会你们的心情,其实他也用心良苦,聪明的你,谁来替怀特森先生说说话。出示第五段(以怀特森先生的身份把他在第五自然段中的意思表达出来,用上第一人称,注意要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
b、出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 的能力。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请同学们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来好好读读这句话。(你很严肃,你很理直气壮,你很有老师的威严,是啊,这是真知,这是准则,你们怎能忽视呢?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生接读)
c、怀特森先生想让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生1:他是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生2:他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我们深深铭刻于心。)
生4:当我读到:“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么来说成了一种‘冒险’?? 接受她的挑战”时,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教导有方、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为什么说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①“冒险”加了引号,说明了什么?
【这并不是真的冒险,而是像真的冒险一样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②这样的“冒险”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a联系课文第6自然段第3句话:“有时,为了驳倒他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他的学生这下都学会了警惕,不再轻易接受老师的观点了,后来他的学生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出示句子:有时,为了?.. 论证。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让我们来结合一些名人名言,进一步怀特森先生这样做的用意。
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我们自己获得的一半真理也比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像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
——(法国)罗曼·罗兰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德国)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权威,人类没有它就无法生存,可是它所带来的错误竟跟它带来的真理一样多。 ——(德国)哥德
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当作敌手,他就不能青胜于蓝。 ——(俄国)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
结合这些名人名言,你对怀特森先生这样的用意明白了吗?
学生说
师板书: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四)、提炼文本,升华理解
(课件出示):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生齐读):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
请你读一遍,告诉你自己:(生1读)
请你读一遍,告诉老师:(生2读)
请大家一起读一遍,告诉在座所有的人:(生齐读)
怀特森先生想的不是孩子的一时,而是孩子的一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怀特森先生用如此独特、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是啊,本文的作者大卫欧文正是在怀特森先生的影响下,才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其所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
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喜欢)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深深地喜欢上了者为了这位怀特森老师,恨不得马上就成为他的学生是吗?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办法让我们跟他一样喜欢甚至是迷上了这位怀特森老师呢?
生:作者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件事,
生:把自己在这件事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师:作者用“事实说话”,所以才这样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五、小练笔
假如你现在真的成为了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成为了作者的同学,你都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呢?请你用笔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班内交流
结束语:一堂独特的科学课,一次出人意料的零分,教会了学生“冒险”,教会了学生“挑战”,更教会了学生“做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也牢牢记住他教我们的——“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老师希望这种影响无限延伸,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能因这种影响而精彩!
六、布置作业。
(一)、师:师恩难忘,回忆教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慈母般的爱心?课后请自拟题目,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二)、思考:读完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我最好的老师》教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以及他教育学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事。这个单元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编排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本课要体会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凸显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正如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分析
式的阅读说再见”,本课的设计通过“初读走近——自读感悟——感言赞语”等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理解、感悟、表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空间。本节课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课文的主人公,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课堂场景,换位思考表达。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燃情,学生恰当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课堂灵动,气氛活跃。使学生走进文本,也走进了怀特森的教学风格。
二、 关注学生人格发展,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灵动,承载着陶冶情操、教书育人的使命。本节课关注和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学会质疑,学会探究,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的美好的人性、良好的品质漫漫滋生、强壮。怀特森先生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师,就在于他匠心独运,以发展的眼光真真切切育人,育真真切切的人。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感言赞美、感恩忆写等方式熔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于一炉,既历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同时,在本节课上,我有些急切,个别学生发言时说得不够充分,我有代说的情况,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另外,还应该多找几个学生读一读他们写给怀特森先生的话,学生写的那么好,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
篇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洋川小学 韩成雨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
二、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2、学生学文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
3、设计理念: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有孩子们对怀特森上课的非常不理解:这算哪门子老师?读、感、说出自己的不理解,到怀特森对教学中让我们出乎意料的举动,探究他独特的教学方法。第一天上课, 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 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
然都得了零分, 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 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 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具有怀疑的能力。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先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 而后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 最后写了“我”从中发现的道理和得到的启发。在写法上属于“一事一议”的文章,这是本组课文共同的一个写作特色,同时也是练笔的训练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通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从“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两个方面来研读、探讨课文。
3、通过研读课文,提高认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4、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我”对怀特森老师的赞扬和对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的认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围绕提示,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全班交流,在说、写中拓展。 教学准备: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创设情景铺垫。
听歌曲《老师你好吗》,说感受: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听后,你想到了些什么,有感触吗?说说。及时评价学生。六年就这样悄然而逝,还有十几天我们就要离开母校了,离开六年朝夕相伴的老师了,老师有一个提议,给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以最深的敬意,真诚的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一、 课堂情境设置,导入课堂教学。
1、我们学校少先队在本学期开展的一个活动是?(好行为,好习惯)里面有一条,就是 要同学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你们愿意吗?这里面也有一条就是敢于说真话,说心 里话,你们敢吗?这是你们说的,今天的课上,我拭目以待。
第一个问题:
六年的学习中,你经历了很多位老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设计这一环节,主要为引出课题做铺垫,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情感,凝聚课堂。)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对好老师有这么多的要求,关键有一点,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对吗?可有一位老师,一堂课下来,传授给学生的是全部错误的知识,这样的老师,你们认可吗?可文中的作者却认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114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我最好的老师》读课题,提示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板书:写人)
二、读文,读通全文,读流利,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目标可依。)
2、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文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检查学生读文和预习情况。检查学生是否会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处理文中的生词)。
4、快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不仅自然的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前提示,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自然牵引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检查反馈学生读文情况。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我们该如何读呢?探究:
①是什么原因?我们为什么气炸?
②假若当时你也在场,你做何感想?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我们为什么会气炸?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去推想怀特森先生的种种不可理喻。
(2)怀特森有这么多的不可理喻,那么怀特森先生在我们心中是一位怎样的教师?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相机板书:有个性、教法独特、出人意料
(3)探讨怀特森先生在文中“出人意料”。
你觉得“出人意料”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列举有哪些地方让人意想不到呢?仔细找找,你看你能找出几处来?
学生仔细的找,交流汇报
小结:大家注意,我们找出了至少四个“出人意料”,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师还不在乎---最后还把成绩登在了成绩册上。你们从这四个“出人意料”中,仔细读读,看看它们在文中是什么关系啊?这几个出人意料的程度是一步一步加大,这样写对文章有什么好处?它就好像悬念一样的,使文章内容不断往前面推。同学们说说,这几个“出人意料”是为下文做什么的啊?
师小结过渡:做铺垫,埋伏笔。嗯,非常好。现在请你们来反驳我。一个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肯定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怀特森偏偏把全部是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授了错误的知识就是误人子弟,他误人子弟了吗?反驳时,要联系课文的内容,即要用课文的内容来告诉我他是不是误人子弟。
(4)感悟怀特森先生的个性,让学生通过效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读、悟这句话。 他想用这堂课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
没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①让学生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读这句话,进行情感感悟。 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
万学,学做真人。”这是真知,这是准则,你们怎能忽视?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引读) (生齐读)既然如此,大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他是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教育让所有孩子终生难忘,他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让学生有感情进行朗读,必须找到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精读课文中提到的,也可以是略读课文教授中点明的;可以从写作手法上点拨,也可以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揣摩?? 总的来说,授以学生以鱼,不如授以学生以渔。教给方法后,学生就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体会,从而让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4)体会这一堂课,怀特森先生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探讨我们该如何去接近真理呢? 课件出示:(板书)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四、交流体会。
让学生读三遍,读进去,想出来。这句话怎么说。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课件出示一事例,并发散让学生说。(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通过回忆更深刻的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生活中,你会如何去接近真理。
学生大胆发散说。
【紧紧围绕怀特森先生教法独特,出人意料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终生难忘的这一悬念,获取收获,通过主要句子的寻找,引导学生挖掘出自己的情感收获,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说写结合,拓展延伸。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渗透,并进行习作拓展。
1、说一说,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有喜欢的老师吗?喜欢他的什么呢?
(2)我们为什么要喜欢自己的老师、尊敬自己的老师呢?
(3)为了体现教师的劳动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封面、总则、内容课件出示)
(4)课文教学于此,怀特森先生不是教孩子们一时,而是教孩子们一世?谁说他不是我最好的老师呢?你有最好的老师吗?仿照课文内容,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把自己喜欢的老师写下来。
【课文教学到此,情感第一迸发,及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内容,学生能深刻感悟法规内容,同时激发情感,为后边的写作作下铺垫,放手让学生交流说说,展示学生自悟的成果,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相互学习,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写一写。
篇三:《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执 教:张 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最好的老师”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
2、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作家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啊?” 生:“怀特森先生”。
师:“错了吧?作者觉得怀特森先生连个一般老师都算不上,不信,你读读这句话。”出示“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生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生:这种老师不算什么老师。
生:这种老师不配当老师。
生:这种老师根本不符合好老师的标准。
师:“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 生:我感觉到这两句话自相矛盾,好像不是在评价同一个老师。
生:我觉得这里作者对怀特森的看法不符合题目意思。
生:为什么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大差异呢?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编造、破绽zh àn 、强qi áng 调、教训、驳b ó倒、论证、权威、糊h ù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r áo 有趣味。
指读、正音、带读、齐读
(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
4、要是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你会怎么想?
5、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去答题,却拿到了打满红*的试卷,心情又会怎样? 指导朗读“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二、再读课文,释怀“最好的老师”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老师,“我”却把他当成心中“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呢?请 大家再读课文,找出“我”的理由来。并指名反馈:
⑴使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 考和论证”。
⑵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⑶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我之所以( ),是希望( )!
??
抓住“怀疑、警惕”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
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师:是啊,在不断的冒险中,不断的挑战下,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更为重要的是他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师:那是不是要求我们就不要相信书本,相信权威了呢?
这也告诉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需要用慧眼去识别,并不是一味的怀疑,一旦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是需要用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去证明它的。
三、重读课文,赞美“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朋友听,他惊骇极了。“他怎么能够这样糊弄你们呢。”那朋友说道。 我的反应如何?
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 带着肯定的语气
四、回味课文,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懂得了什么?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我 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齐读“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五、作业
填空:
第一天让课,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授(),我们根据( )竟然得了( ),原来()。这样的结果让同学们全都气炸了。有的同学( )说:“()”!后来,同学们明白了怀特森先生的良口用心,明白了这是他希望()。从而使我们深受启发( )。
六、板书:
21 我最好的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七、课外延伸:
名人名言: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xiā) 一口的明白。
——鲁迅《鲁迅全集》
对于任何东西都用鼻子嗅一嗅,鉴别其好坏,然后才决定欢迎它,或者抵制它。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我们自己获得的一半真理也比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像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
——(法国)罗曼·罗兰
《小泽征尔的
故事》
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乐谱中出了错,使得曲子的这一段听上去不和谐。于是,他停了下来,指出了这个错误。可是每个评委都肯定地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重新指挥。又到了那个不和谐的地方,他又停了下来。这一次他肯定地说:“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全站起来,鼓掌向他祝贺大赛夺魁。原来,乐谱的确错了,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其实,当时并不是只小泽征尔一个人发现了乐谱上的错误,可是他们都顺滑而过、不了了之。只有小泽征尔一个人以充分的自信、严谨的艺术态度,勇敢地指出了错误,所以也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金奖。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