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也记得,读过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诗仙李白的一首千古绝唱《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或许普遍认为,千百年来,浙江新昌境内这座并非诗中描述得那样高大的天姥山,之所以成为文人墨客无限向往的神山,是因了李白的这首《天姥吟》。没错,诗仙凭借神来之笔凝成的超想象文字的确诱人,但这位云游四方的谪仙,为何偏要浓墨重彩吟天姥呢?想必有其内在的魅力和原因吧? 近二十多年来,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反复聚集在天姥山下举行了“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傅璇琮、薛天伟、竺岳兵等大批唐代文学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研究,其目的多半也是为了寻找一个“为什么”。
记得十数年前的一个暇日,我约了仨俩玩伴缘溪而游,每遇柳河东笔下“小石潭”,便坐下小憩闲聊,还将双脚调皮地伸下去戏起凉凉的水来。然而,对这“惆怅溪”的来历,也从未深究,可谓少不更事之极也。
得知“惆怅溪”是来自于一个让人无限惆怅的仙、人爱情故事时,我也已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砺,面对“惆怅”两字,便也不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了。
这个神话爱情故事就叫“刘、阮采药遇仙”,最早记载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它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在公元72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两名叫刘晨和阮肇的采药人去天台山采药,路过天姥山下一个叫“桃源”的地方,看见一座小山头上有一枝桃树,结满了鲜桃,就走上前去摘来吃了。走不多远,又发现有一溪水中有胡麻饭屑。两人就说,离这里不远定有人家。于是就渡过溪水,又翻过一座小山。忽然,眼前出现两位异常美丽的姑娘,叫着刘晨和阮肇的名字说:郎君为何到现在才来呀?于是,就将刘、阮两人带进自己那非常雅致的屋内,给他们换上漂亮的服装,并设盛宴款待他们,还请歌女们为他们唱歌伴舞。这里的气候也常常像二三月一样宜人。就这样在这里快快乐乐住了半年。忽然,有一天,他们两人出屋去玩,听到鸟鸣的声音很悲惨,于是,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人,就急着要回家。两姑娘见实在无法挽留,就请了许多歌女为他们两人吹唱送行,并详细告诉回家的路线。刘晨和阮肇回到家乡后,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故居了。后来在一庭院中发现一口舂米的破旧石臼,才断定,这里就是他们的老家。
原来,他们的后代生活已十分贫困,到现在子孙已延续到第七代了。孙辈们也都听长辈们讲起过他们的祖先入山采药不知去向的事。刘晨和阮肇后来又去寻访那两位美丽的姑娘,行至一座小桥前,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进山的那条路了,心中好不惆怅,遂不知所终。唐代诗人王十朋的诗句:“涧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下成蹊,自从重入山中去,烟雨深深锁旧溪。”说的就是刘、阮寻找那两位美丽姑娘的过程。
人,在特定生活时期,总会自然产生出一种逃逸和归隐心理,尤其是在战乱频仍的岁月,生活多有苦涩,如不能正确面对,那种“厌世”情绪便随之而来,而不染“红尘”、“世外桃源”则是最好的企求和归宿,这是不难理解的。我想,“刘、阮采药遇仙”的故事也是人在那个特定的生活时期某种企求的缩影,而李白在“越人”对他“语天姥”时,也不会不“语”到发生在天姥山麓的“刘、阮采药遇仙”这样一个流传久远又令人向往的传奇故事的,包括此前的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也一样。由此也可猜想,谢灵运来天姥山劈山开路之前和李白在写《天姥吟》之前,也会有过重现“刘、阮采药遇仙”的心理企求,只是今日无法对证而已,尤其是像李白这样一位放荡不羁的大诗人。尽管知道“遇仙”的后果也可能是深深地“惆怅”,也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而事实上,梦萦天姥情缘溪的,还远不止谢灵运、李白二人。
六朝后,中原兵乱,便有大批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神奇的天姥山,面对“仙源”,情之所至,吟唱不绝,盘桓不去,几忘世纪,遂踏成了一条尔今已闻名遐迩的“唐诗之路”。据浙东“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研究统计,《唐才子传》所载的278位诗人中,就有63%游历过古越大地和沃洲天姥。他们各自为各自的“梦”而来,而“梦”的背后多为“情”。钟情、欢情、伤情和恋情,在他们壮丽的诗篇里就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来到“惆怅溪”而惆怅悔恨的,也并非刘晨、阮肇二人。唐・玄宗年间,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这样一位不染“红尘”的高人大德也在此间深深地惆怅悔恨过。奇怪的是,面对玄宗的应召,早不惆怅悔恨迟不惆怅悔恨,偏偏行至天姥山下“惆怅溪”上那座“落马桥”时,便深深地惆怅和悔恨了。据说与当年刘、阮二人的惆怅悔恨是同一个路段同一座桥。或许,天姥山的神秘,我等凡夫俗子是永难揭其谜底了。
然而,正是刘、阮的因“情”而惆怅,司马承祯的因“召”而悔恨,醉仙李白的因“梦”而醒悟,这“情”、这“召”和这“梦”与仙、人一交织,便赋予了天姥山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文化高度。
又多时未回到天姥山了。一日,又忽生游意,便在一春暖花开的早晨,偕夫人同往。眼前,只见“落马桥”上和“惆怅溪”边,到处都是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婚纱摄影的情侣。看着想着,就不免在心中感叹:愿“惆怅溪”边不惆怅,有情终成眷属恋!亦愿“落马桥”上无悔恨,青山疏影沐春光!
责任编辑:侯娟芝
也许你也记得,读过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诗仙李白的一首千古绝唱《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或许普遍认为,千百年来,浙江新昌境内这座并非诗中描述得那样高大的天姥山,之所以成为文人墨客无限向往的神山,是因了李白的这首《天姥吟》。没错,诗仙凭借神来之笔凝成的超想象文字的确诱人,但这位云游四方的谪仙,为何偏要浓墨重彩吟天姥呢?想必有其内在的魅力和原因吧? 近二十多年来,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反复聚集在天姥山下举行了“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傅璇琮、薛天伟、竺岳兵等大批唐代文学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研究,其目的多半也是为了寻找一个“为什么”。
记得十数年前的一个暇日,我约了仨俩玩伴缘溪而游,每遇柳河东笔下“小石潭”,便坐下小憩闲聊,还将双脚调皮地伸下去戏起凉凉的水来。然而,对这“惆怅溪”的来历,也从未深究,可谓少不更事之极也。
得知“惆怅溪”是来自于一个让人无限惆怅的仙、人爱情故事时,我也已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砺,面对“惆怅”两字,便也不再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了。
这个神话爱情故事就叫“刘、阮采药遇仙”,最早记载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它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在公元72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两名叫刘晨和阮肇的采药人去天台山采药,路过天姥山下一个叫“桃源”的地方,看见一座小山头上有一枝桃树,结满了鲜桃,就走上前去摘来吃了。走不多远,又发现有一溪水中有胡麻饭屑。两人就说,离这里不远定有人家。于是就渡过溪水,又翻过一座小山。忽然,眼前出现两位异常美丽的姑娘,叫着刘晨和阮肇的名字说:郎君为何到现在才来呀?于是,就将刘、阮两人带进自己那非常雅致的屋内,给他们换上漂亮的服装,并设盛宴款待他们,还请歌女们为他们唱歌伴舞。这里的气候也常常像二三月一样宜人。就这样在这里快快乐乐住了半年。忽然,有一天,他们两人出屋去玩,听到鸟鸣的声音很悲惨,于是,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人,就急着要回家。两姑娘见实在无法挽留,就请了许多歌女为他们两人吹唱送行,并详细告诉回家的路线。刘晨和阮肇回到家乡后,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故居了。后来在一庭院中发现一口舂米的破旧石臼,才断定,这里就是他们的老家。
原来,他们的后代生活已十分贫困,到现在子孙已延续到第七代了。孙辈们也都听长辈们讲起过他们的祖先入山采药不知去向的事。刘晨和阮肇后来又去寻访那两位美丽的姑娘,行至一座小桥前,却怎么也找不到原来进山的那条路了,心中好不惆怅,遂不知所终。唐代诗人王十朋的诗句:“涧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下成蹊,自从重入山中去,烟雨深深锁旧溪。”说的就是刘、阮寻找那两位美丽姑娘的过程。
人,在特定生活时期,总会自然产生出一种逃逸和归隐心理,尤其是在战乱频仍的岁月,生活多有苦涩,如不能正确面对,那种“厌世”情绪便随之而来,而不染“红尘”、“世外桃源”则是最好的企求和归宿,这是不难理解的。我想,“刘、阮采药遇仙”的故事也是人在那个特定的生活时期某种企求的缩影,而李白在“越人”对他“语天姥”时,也不会不“语”到发生在天姥山麓的“刘、阮采药遇仙”这样一个流传久远又令人向往的传奇故事的,包括此前的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也一样。由此也可猜想,谢灵运来天姥山劈山开路之前和李白在写《天姥吟》之前,也会有过重现“刘、阮采药遇仙”的心理企求,只是今日无法对证而已,尤其是像李白这样一位放荡不羁的大诗人。尽管知道“遇仙”的后果也可能是深深地“惆怅”,也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而事实上,梦萦天姥情缘溪的,还远不止谢灵运、李白二人。
六朝后,中原兵乱,便有大批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神奇的天姥山,面对“仙源”,情之所至,吟唱不绝,盘桓不去,几忘世纪,遂踏成了一条尔今已闻名遐迩的“唐诗之路”。据浙东“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研究统计,《唐才子传》所载的278位诗人中,就有63%游历过古越大地和沃洲天姥。他们各自为各自的“梦”而来,而“梦”的背后多为“情”。钟情、欢情、伤情和恋情,在他们壮丽的诗篇里就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来到“惆怅溪”而惆怅悔恨的,也并非刘晨、阮肇二人。唐・玄宗年间,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这样一位不染“红尘”的高人大德也在此间深深地惆怅悔恨过。奇怪的是,面对玄宗的应召,早不惆怅悔恨迟不惆怅悔恨,偏偏行至天姥山下“惆怅溪”上那座“落马桥”时,便深深地惆怅和悔恨了。据说与当年刘、阮二人的惆怅悔恨是同一个路段同一座桥。或许,天姥山的神秘,我等凡夫俗子是永难揭其谜底了。
然而,正是刘、阮的因“情”而惆怅,司马承祯的因“召”而悔恨,醉仙李白的因“梦”而醒悟,这“情”、这“召”和这“梦”与仙、人一交织,便赋予了天姥山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文化高度。
又多时未回到天姥山了。一日,又忽生游意,便在一春暖花开的早晨,偕夫人同往。眼前,只见“落马桥”上和“惆怅溪”边,到处都是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婚纱摄影的情侣。看着想着,就不免在心中感叹:愿“惆怅溪”边不惆怅,有情终成眷属恋!亦愿“落马桥”上无悔恨,青山疏影沐春光!
责任编辑:侯娟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