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王洁
汕头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2) 掌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 掌握Fe 和Fe 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转变及Fe 和Fe 的检验 三、教学流程:
2+
3+
2+
3+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式、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铁的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1、制备:Fe + 3OH = Fe(OH)3↓
Fe + 2OH = 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与酸反应:Fe(OH)3 + 3H = Fe + 3H2O
Fe(OH)2
=Fe+ 2H2O
3、热稳定性:2Fe(OH)3 = Fe2O 3+3H2O 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 的检验
Fe +3SCN=Fe(SCN)3 2、Fe 和Fe 的转化 2Fe +Fe =3Fe 2Fe +Cl 2=2Fe +2Cl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为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铁的重要化合物),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氯的重要化合物,本节课为第二节的第三课时。
新课标主张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并以此培养创新能力、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本节课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其设计有如下特点: 1. 通过广告的引入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引起学
生的思考。
2. 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归纳总结,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3. 对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如果简单地按照课本的程序演示实验,由于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行,学
生很难看清白色沉淀。为此,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资料,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思考与反思
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本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2+
3+
-3+
2+
2+
3+
3+
-3+
+
2+
+
3+
2+
-3+
-
1.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知识水平较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找
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式总结,归纳巩固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达到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改进方案的搜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到课堂的教学中,有利于触
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在上完一个知识点后穿插一些课堂练习,做到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
效率。
5.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由浅入深,便于学生自然接受,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对化学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逐渐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的方法,完善自身认知结构。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
王洁
汕头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2) 掌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 掌握Fe 和Fe 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转变及Fe 和Fe 的检验 三、教学流程:
2+
3+
2+
3+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启发式、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铁的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1、制备:Fe + 3OH = Fe(OH)3↓
Fe + 2OH = 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与酸反应:Fe(OH)3 + 3H = Fe + 3H2O
Fe(OH)2
=Fe+ 2H2O
3、热稳定性:2Fe(OH)3 = Fe2O 3+3H2O 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 的检验
Fe +3SCN=Fe(SCN)3 2、Fe 和Fe 的转化 2Fe +Fe =3Fe 2Fe +Cl 2=2Fe +2Cl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为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铁的重要化合物),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氯的重要化合物,本节课为第二节的第三课时。
新课标主张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并以此培养创新能力、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本节课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其设计有如下特点: 1. 通过广告的引入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引起学
生的思考。
2. 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归纳总结,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3. 对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如果简单地按照课本的程序演示实验,由于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行,学
生很难看清白色沉淀。为此,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资料,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思考与反思
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本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2+
3+
-3+
2+
2+
3+
3+
-3+
+
2+
+
3+
2+
-3+
-
1.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知识水平较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找
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式总结,归纳巩固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达到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改进方案的搜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到课堂的教学中,有利于触
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在上完一个知识点后穿插一些课堂练习,做到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
效率。
5.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由浅入深,便于学生自然接受,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对化学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逐渐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的方法,完善自身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