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团圆圆囤
◇孙志祥
经济、政治各方面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工矿企业破产.农业滑坡.出现
90年到中期。20世纪60年代,美国
经济快速成长,民权运动风起云涌。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全面扩张。在这个阶段,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保险。另一类是公共援助与福利(PublicAssistance
and
了上千万绝对贫困的穷人。作为大萧
美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大致可以
条时期对美国民众需求的反应.政府
陆续采取了多项措施。1933年罗斯福总统提出。新政”方案。1935年国会通过《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美国建国之初到
20世纪30年代。随着穷人逐渐涌入
市镇,经济不断发展,贫困问题也开始产生。18世纪之后,私人群体,例如教堂、爱心互助团体以及捐赠团体等开始为穷人提供福利援助项目,新来乍到的移民主要靠先到的同胞提供帮助藉以谋生.而政府在反贫困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
rityAcid。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之
一就是大范围的针对穷人的公共援助项目(publicassistanceprogram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福利。这项法案将妇女、儿童、老年退休、鳏寡孤独者、残疾与失业补偿纳入社会福利体系中,形成不同类别的救助体系.其中还包括。抚育未成年儿童的家庭援助(Aid
toFamilieswith
Welfare),是帮助贫困阶层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享有某些权益的社会福利。政府提供的现金和实物福利项目主要的有八大项,即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补充保障收入(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I公共医疗补助(Medicaid)I食品券(FoodStamps)和儿童营养项目。一般援助・社会服务和儿童福利
服务・住房补助。教育补助。这其中.
Dependent
∞年代.1929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引发的贫穷问题,这场危机对美国
Children。即AFDC)”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
万方数据
k1
20Ⅲ07拦3蚓涠社会福稠圈
・
I社会lCHINASOCIALWELFARE
随创
帮助失业者再就业方面.使他们树立。以工作求自立”的理念开展各种就业支持和训练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提供低水平的收入,还要帮助人们逐步转换到更好的工作.并从此踏上职业阶梯。另一方面.大幅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同时大力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
2.改善家忘结构,强化健康的
婚姻关系,减少非婚生子女
美国福利改革的一项最新尝试是将重点放在帮助福利受援者加强婚姻关系并培养他们具备成功婚姻的技巧。有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加强婚
姻与增加就业同样是福利改革的关
键。1996年改革中,联邦政府首次对
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是福利项目的核心。这些新政策产生
女的出生,并且加强和支持婚姻关系。后来布什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第二阶段深化福利改革的方案——《(为自立而工作法案(WorkingToward
IndependenceAct)》。对原法案进行
非婚生子女问题做出了回应.赋予各州大量的自主权来利用联邦资源降低非婚生子女出生率,增加双亲家庭子女数量,加强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建设,检查强制性抚养子女的情况.要
了两个主要结果一是老年人的贫困
减少了2/3.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料在全国普遍实施。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到90
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其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倡导通过就业自食其力的。工作福利竹。减少福利依赣
年代,美国传统的福利政策,特别是
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项目.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批
求13~19岁的母亲们继续学业并且
生活在家庭中.或者取消福利优惠。
评。很多评论者认为,福利政策在帮助儿童、年轻人和父母方面收效甚
徼.
1996年福利改革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用。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emporary
AscstancetoNeedyFamilies.TANF)”
美国政界,学界关于福利政策的讨论和福利改革的实践,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社会福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差很大。西方国家福利改革主要是要解决福利水平过高、福利政策过于宽松、财政压力过大的问
第四个阶段是1996年至今。在这
种情况下.福利制度改革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件大事。1996年.克林顿政府颁布了《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协调法案》(PersonalResponsibilityandWorkOpportunityReconciliationAct),又被称。福利改革法案”.这项改革的目的是。结束我们所已知的社会福利(endwelfare
as
计划代替了原来的。AFDC。。旨在
通过提高受助人的工作意愿和减低他们对福利救济的依赖来增加他们的个人责任。福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帮助每一个家庭达到最高程度的自
立和自足。新法律一方面对福利救济金领取者采取了严格的时间和工作小时等限制。要求成年的TANF领受者在获益两年内须积极工作,而领受期限也限定为五年.这使救济从原先的无限制终身福利转变为一种有限制的临时福利,并将重点放在督促和
题而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福利水平过
低、覆盖面过小、福利事业发展不均衡,投入不足、机制不顺的问题。因此对于美国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改革
思路不能照搬照抄.尽管如此,我们
weknow
it)。”这次改革是美国福利政策的一个转折点。新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就业鼓励个人承担责任,减少非婚子
万方数据
k120Ⅲo兰7登型麴錾囝蕉会韬捌■■
・3
还是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经验和教训。
I.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福和政策解决贫困问题
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城乡贫困问题加剧、发展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社会福利投入不足等问题,但在观念上要明确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公平,贫困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公平正义始终
利增长不宣过快。水平不宜过高。以美国的经验来看.社会福利具有。易放难收”的特点,并且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福利领受者生活状况的改善。在分析近25年的数据后,研究者发现若福利提高10%,则
率地提供服务和技术革新。通过民营化的方式,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始共同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促进了社
会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1996年
的福利改革更是提出要由联邦向各州、由政府向私人分权.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以企业家精神来对福利行政进行全方位改革。对贫困家庭的福利责任从联邦政府转移到各州.允许州通过与慈善组织、宗教团体或私人组织签定契约的方式来实施福利项目。
在我国的老年福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领域,应该继续坚持和深化社会化的方针。创新机制,完善法规,建立完善新型救助体系。政府应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及其所兴办的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向运转规范、廉洁高效、声誉优良的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委托它们为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促进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自我管理。通过向社会特别需要的社会救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保等非营利组织提供资助,引导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税收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公益事业领域转移。围绕和谐社区的建设.鼓励慈善类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围绕社会福利社会化,发挥慈善类民间组织在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方面的作用,缓解当前社会福利事业资金不足、机构偏少的矛盾。围绕全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挥慈善类民间组织在扶危济困、救助赈灾中的作用,引导慈善类民间组织开展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体现社会关怀。
l作者簟位:北京市救助t理●鲁中心}
领取者增加15%。福利提高20%.则
未婚生育增加8%。因此。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确定和其他社会福
是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应该加
大反贫困工作的力度。增加投入。创新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反贫困措施.扩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保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益。并逐步提高福利水平。
2.应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补救型”的社会敦助政策
利、社会救助政策的设计,应充分考
虑这种效应.应坚持适度提高水平、逐步扩大覆盖面的策略,不能盲目追求高水平。
3,应加大教育和就业墙谰力
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
会救助制度
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轴。一直环绕着促进低收人家庭就业的目标发展。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一般来说。社会福利有两种类
型,一是。补救型”的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种在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此时.社会福利的目标被定为。为弱者服务”。二是。制度型”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个社会所必需的重要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主张以制度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都获得发展的机会。美国属于典型的补救型社会福利,而欧洲福利国家多采取制度型或。普救型”社会福利。以我国目前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情
美国政府采取多种途径解决福利依
赖问题.改革的幅度也由原先温和渐
进,到较为激进。美国的发展经验显
示。就业才是脱离贫穷及寻求经济自立的成功之路。
目前,我国对于低收人家庭的救助工作.一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I另一方面,也应更侧重于强化民政部门、劳动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等单位之间的联动关系。使提供生活补助的同时.在低收入家庭能与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活动之间建立建设性的联系。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激励、促进有条件的低保家庭就业.建立起以工作为本的社会救助体系。
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建立起牢固.和谐,有效的伙伴关系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以来.社会福利民营化开始大范围兴起,私人企业可以以相对更低的成本更富效
来看,应该建立。补救型”的社会福
利政策.强调国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的.不是大包大揽的而是提供底线的福利。
从补救水平上看,应该坚持与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
万方数据
120叽・社会描科_I婴!;3::型煞錾国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孙志祥
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社会福利
CHINA SOCIAL WELFARE2007(3)2次
引证文献(2条)
1.赵定东.雷天怡 社会福利的国家道义与福利社会化逻辑悖论分析[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 2009(8)2.赵定东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逻辑误差析论[期刊论文]-理论导刊 2009(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mzlt200703024.aspx
圈团圆圆囤
◇孙志祥
经济、政治各方面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工矿企业破产.农业滑坡.出现
90年到中期。20世纪60年代,美国
经济快速成长,民权运动风起云涌。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全面扩张。在这个阶段,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保险。另一类是公共援助与福利(PublicAssistance
and
了上千万绝对贫困的穷人。作为大萧
美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大致可以
条时期对美国民众需求的反应.政府
陆续采取了多项措施。1933年罗斯福总统提出。新政”方案。1935年国会通过《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
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美国建国之初到
20世纪30年代。随着穷人逐渐涌入
市镇,经济不断发展,贫困问题也开始产生。18世纪之后,私人群体,例如教堂、爱心互助团体以及捐赠团体等开始为穷人提供福利援助项目,新来乍到的移民主要靠先到的同胞提供帮助藉以谋生.而政府在反贫困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
rityAcid。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之
一就是大范围的针对穷人的公共援助项目(publicassistanceprogram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福利。这项法案将妇女、儿童、老年退休、鳏寡孤独者、残疾与失业补偿纳入社会福利体系中,形成不同类别的救助体系.其中还包括。抚育未成年儿童的家庭援助(Aid
toFamilieswith
Welfare),是帮助贫困阶层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和享有某些权益的社会福利。政府提供的现金和实物福利项目主要的有八大项,即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补充保障收入(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I公共医疗补助(Medicaid)I食品券(FoodStamps)和儿童营养项目。一般援助・社会服务和儿童福利
服务・住房补助。教育补助。这其中.
Dependent
∞年代.1929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引发的贫穷问题,这场危机对美国
Children。即AFDC)”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
万方数据
k1
20Ⅲ07拦3蚓涠社会福稠圈
・
I社会lCHINASOCIALWELFARE
随创
帮助失业者再就业方面.使他们树立。以工作求自立”的理念开展各种就业支持和训练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提供低水平的收入,还要帮助人们逐步转换到更好的工作.并从此踏上职业阶梯。另一方面.大幅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同时大力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
2.改善家忘结构,强化健康的
婚姻关系,减少非婚生子女
美国福利改革的一项最新尝试是将重点放在帮助福利受援者加强婚姻关系并培养他们具备成功婚姻的技巧。有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加强婚
姻与增加就业同样是福利改革的关
键。1996年改革中,联邦政府首次对
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是福利项目的核心。这些新政策产生
女的出生,并且加强和支持婚姻关系。后来布什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第二阶段深化福利改革的方案——《(为自立而工作法案(WorkingToward
IndependenceAct)》。对原法案进行
非婚生子女问题做出了回应.赋予各州大量的自主权来利用联邦资源降低非婚生子女出生率,增加双亲家庭子女数量,加强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建设,检查强制性抚养子女的情况.要
了两个主要结果一是老年人的贫困
减少了2/3.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料在全国普遍实施。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到90
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其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倡导通过就业自食其力的。工作福利竹。减少福利依赣
年代,美国传统的福利政策,特别是
抚育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AFDC)项目.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批
求13~19岁的母亲们继续学业并且
生活在家庭中.或者取消福利优惠。
评。很多评论者认为,福利政策在帮助儿童、年轻人和父母方面收效甚
徼.
1996年福利改革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用。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emporary
AscstancetoNeedyFamilies.TANF)”
美国政界,学界关于福利政策的讨论和福利改革的实践,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法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社会福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差很大。西方国家福利改革主要是要解决福利水平过高、福利政策过于宽松、财政压力过大的问
第四个阶段是1996年至今。在这
种情况下.福利制度改革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件大事。1996年.克林顿政府颁布了《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协调法案》(PersonalResponsibilityandWorkOpportunityReconciliationAct),又被称。福利改革法案”.这项改革的目的是。结束我们所已知的社会福利(endwelfare
as
计划代替了原来的。AFDC。。旨在
通过提高受助人的工作意愿和减低他们对福利救济的依赖来增加他们的个人责任。福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帮助每一个家庭达到最高程度的自
立和自足。新法律一方面对福利救济金领取者采取了严格的时间和工作小时等限制。要求成年的TANF领受者在获益两年内须积极工作,而领受期限也限定为五年.这使救济从原先的无限制终身福利转变为一种有限制的临时福利,并将重点放在督促和
题而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福利水平过
低、覆盖面过小、福利事业发展不均衡,投入不足、机制不顺的问题。因此对于美国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改革
思路不能照搬照抄.尽管如此,我们
weknow
it)。”这次改革是美国福利政策的一个转折点。新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就业鼓励个人承担责任,减少非婚子
万方数据
k120Ⅲo兰7登型麴錾囝蕉会韬捌■■
・3
还是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经验和教训。
I.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福和政策解决贫困问题
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城乡贫困问题加剧、发展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社会福利投入不足等问题,但在观念上要明确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公平,贫困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公平正义始终
利增长不宣过快。水平不宜过高。以美国的经验来看.社会福利具有。易放难收”的特点,并且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福利领受者生活状况的改善。在分析近25年的数据后,研究者发现若福利提高10%,则
率地提供服务和技术革新。通过民营化的方式,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始共同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促进了社
会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1996年
的福利改革更是提出要由联邦向各州、由政府向私人分权.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以企业家精神来对福利行政进行全方位改革。对贫困家庭的福利责任从联邦政府转移到各州.允许州通过与慈善组织、宗教团体或私人组织签定契约的方式来实施福利项目。
在我国的老年福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领域,应该继续坚持和深化社会化的方针。创新机制,完善法规,建立完善新型救助体系。政府应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及其所兴办的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向运转规范、廉洁高效、声誉优良的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委托它们为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促进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自我管理。通过向社会特别需要的社会救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保等非营利组织提供资助,引导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税收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公益事业领域转移。围绕和谐社区的建设.鼓励慈善类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围绕社会福利社会化,发挥慈善类民间组织在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方面的作用,缓解当前社会福利事业资金不足、机构偏少的矛盾。围绕全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挥慈善类民间组织在扶危济困、救助赈灾中的作用,引导慈善类民间组织开展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体现社会关怀。
l作者簟位:北京市救助t理●鲁中心}
领取者增加15%。福利提高20%.则
未婚生育增加8%。因此。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确定和其他社会福
是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应该加
大反贫困工作的力度。增加投入。创新机制,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反贫困措施.扩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保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益。并逐步提高福利水平。
2.应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补救型”的社会敦助政策
利、社会救助政策的设计,应充分考
虑这种效应.应坚持适度提高水平、逐步扩大覆盖面的策略,不能盲目追求高水平。
3,应加大教育和就业墙谰力
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
会救助制度
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轴。一直环绕着促进低收人家庭就业的目标发展。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一般来说。社会福利有两种类
型,一是。补救型”的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种在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此时.社会福利的目标被定为。为弱者服务”。二是。制度型”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个社会所必需的重要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主张以制度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都获得发展的机会。美国属于典型的补救型社会福利,而欧洲福利国家多采取制度型或。普救型”社会福利。以我国目前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情
美国政府采取多种途径解决福利依
赖问题.改革的幅度也由原先温和渐
进,到较为激进。美国的发展经验显
示。就业才是脱离贫穷及寻求经济自立的成功之路。
目前,我国对于低收人家庭的救助工作.一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I另一方面,也应更侧重于强化民政部门、劳动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等单位之间的联动关系。使提供生活补助的同时.在低收入家庭能与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活动之间建立建设性的联系。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激励、促进有条件的低保家庭就业.建立起以工作为本的社会救助体系。
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建立起牢固.和谐,有效的伙伴关系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以来.社会福利民营化开始大范围兴起,私人企业可以以相对更低的成本更富效
来看,应该建立。补救型”的社会福
利政策.强调国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的.不是大包大揽的而是提供底线的福利。
从补救水平上看,应该坚持与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福
万方数据
120叽・社会描科_I婴!;3::型煞錾国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孙志祥
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社会福利
CHINA SOCIAL WELFARE2007(3)2次
引证文献(2条)
1.赵定东.雷天怡 社会福利的国家道义与福利社会化逻辑悖论分析[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 2009(8)2.赵定东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逻辑误差析论[期刊论文]-理论导刊 2009(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mzlt20070302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