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课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是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想法的提炼,以实践经验的形式阐述劳动技术课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主要围绕劳动技术课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能力的培养谈劳动技术课对学生的影响,努力达到真正实现劳技课程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劳技课教学 培养能力
人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劳动技术课就给学生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劳动技术课具有培养观察、模仿、想象、思考、操作、发明等的能力。作为7—9年级的中学生,其年龄特征具有好奇、探索、善思、喜动,上好劳动技术课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劳动技术课的作用,好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挤占劳技课的时间,劳技课有些只是摆设,有些只当学生自由活动,有些随意地让学生玩一些模型,没有当作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作为劳技课与其它的课程有很大的差异,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素材,但必须实现五个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学素材与当地的产业实际相结合,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课内辅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结果评价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劳技课教学需要深入研究,,达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落实教学内容,有效地实现劳技课的功能。
下面以我们的实践为基础,谈谈如何利用劳技课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想象、思考、操作、发明等方面的能力。
一、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劳动技术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剪贴、缝纫、折纸、种植、烹饪、模型制作、雕刻等等。这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应该利用劳动技术课的特点,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习惯。例如我们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引入地方农作物栽培技术教育,利用学校的园地种植甘蔗。给每一个班级开辟一块小园地,在同一时间种植,然后把每班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管理小组,各自管理自己分到的责任蔗。要求学生每天做定时观察记录,了解甘蔗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长势绘图,每隔半个月进行小组交流。在观察之前,师生认真研究分析甘蔗的生长条件,确定出温度、水分、阳光三大观察要素,以长芽、长叶、成枝为标志,进行温度测量、湿度测量、阴晴记录、芽叶枝成长测量记录。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观察的兴趣十分浓厚,充分认识到观察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逐步掌握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意识得到加强,观察力迅速提高,同时得到了很多甘蔗方面的知识,对劳动的意义也有很深的体会。除了这些以外,其它劳技制作课也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以便于学生及时掌握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
二、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习起始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必然过程。学生模仿能力强弱与其学业成绩和将来的工作业绩直接相关。劳技课的活动依赖于学生良好的模仿能力,也是学生模仿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譬如有一节“折纸船”的课,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工艺技术,培养切面利用和空间观念,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模仿。
这节课通过下列的训练过程达到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1、教师把一只折好的大纸船涂上色彩,放在讲台上,然后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让学生用一张纸试着做。
2、学生尝试以后,教师展开纸船,让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色彩加以想象各个立面,然后教师再慢速地折叠一次,让学生再温习一遍,使学生建立起立体的感受。3、把刚才折好的船打开,让学生跟着教师模仿着一步一步地跟着折,完成作品。4、让学生把折好的打开,再研究一遍“套路”,按原来的路径折一遍。5、再每人发一张白纸,对着折好的纸船再折一个,使模仿逐渐进入“创造”。这节课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使学生的模仿学习转化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形成一个一个小单元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学会模仿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
三、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造的前提条件,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劳技课是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模仿性与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在劳技课中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劳技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这样一个例子:内容是雕刻,给每一个学生发一支粉笔,让学生自由想象,雕刻一个作品。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材质和体积,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雕刻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举行展览活动。大该是自主发挥的原因,学生十分认真,也十分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一支小粉笔在学生手中变成了一个少女、一个长髯的长者、一串葡萄、一柄如意、一棵小树、一朵鲜花、一方书案等等。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想象力,是很难创造出这些形象的。通过这样一些课堂,学生不仅感觉到劳技课的趣味,而且体会到了想象和创造的快乐,努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任何活动离不开思考,思考能力是人最具核心的竞争力。劳技课跟其它课有一个共同特征,也必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在劳技课教学中尽量挖掘学生的思考点,像相声一样,制造思考的“包袱”,让学生去抖包袱。例如,七年级的一节“造飞机”劳技课,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如果仅仅用纸折飞机学生很快就学会,这些活动学生在小学也就已经做过,新鲜感不强。这节课必须要加大思考的力度。那么包袱怎么做呢?我们抓住学生好奇与好胜的年龄特征,提出这样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纸做的飞机最善于飞?做成怎样的飞机飞得最好?老师准备8——10种质地不同的纸,让学生推测,并说出推测的理由。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推测选择合适的纸,做成飞机。做好以后,全班到操场排成一字形的队列进行试飞。一声令下,飞机出手后纷纷着地,远近清清楚楚。取其前5名和后5名进行探索研究,分析原理,讲解科学道理,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又认真积极。特别是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同学作品被选上作典型分析,他们就会乐不可支,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未来人才的质量。一个符合现代素质的人必须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仅只是会做,也就是说不仅仅只是会操作,而是指能把理念转变为制度、精神转变为物质、事实转化为理论的能力。但无论如何,操作能力是实践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劳技课可以说每节课都在练习操作能力,可这并不代表学生就具有操作能力。我们对操作能力的解释有三个层面:一是会制订操作要求和操作规
范。如果操作没有操作要求或操作目标和操作规范,必然是盲目的,也不会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具备操作能力或者说操作能力有缺陷。二是会编制操作流程。能够从整体着眼,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编制合理的流程,才算具有操作能力,也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完成工作任务。三是会动手完成构想的产品。这三个方面是构成操作能力的要害。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以上三方面的思想。例如,在教学刻花艺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制订作品的要求,从形状、色彩、大小、刀功等方面提出合理的要求。其次大家组织讨论操作流程,制订出操作步骤。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按程序操作,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这样课堂的深度就增加了,学生也深刻地理解了操作的内容和方法,养成做事预谋的意识。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深入细致,注重细节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不急不躁、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
六、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发明能力
发明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劳技课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明意识的萌芽,从小养成工程技术发明能力。当然,学生的发明是低级的,不要作太多的要求,只要有所思考有所改进就算是发明。例如在教学烹调时,给学生一些名菜的菜谱,让学生制作。但同时提出要求,如果有自己创意的菜谱,而膳食效果更科学合理,将给予奖励。别小看这项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查资料,找材料,跑饭馆,有些精心调配,煞有介事。最后评奖出来的菜很有品味,也极具发明创造性质。这个活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到学生的无限潜力。劳技课应该随时随地让学生享受发明创造生活的快乐。
以上只就本人教学经验出发阐述的一些拙见,有待于商榷。
劳动技术课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是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想法的提炼,以实践经验的形式阐述劳动技术课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主要围绕劳动技术课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能力的培养谈劳动技术课对学生的影响,努力达到真正实现劳技课程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劳技课教学 培养能力
人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劳动技术课就给学生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劳动技术课具有培养观察、模仿、想象、思考、操作、发明等的能力。作为7—9年级的中学生,其年龄特征具有好奇、探索、善思、喜动,上好劳动技术课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劳动技术课的作用,好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挤占劳技课的时间,劳技课有些只是摆设,有些只当学生自由活动,有些随意地让学生玩一些模型,没有当作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作为劳技课与其它的课程有很大的差异,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素材,但必须实现五个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学素材与当地的产业实际相结合,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课内辅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结果评价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劳技课教学需要深入研究,,达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落实教学内容,有效地实现劳技课的功能。
下面以我们的实践为基础,谈谈如何利用劳技课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想象、思考、操作、发明等方面的能力。
一、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劳动技术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剪贴、缝纫、折纸、种植、烹饪、模型制作、雕刻等等。这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应该利用劳动技术课的特点,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习惯。例如我们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引入地方农作物栽培技术教育,利用学校的园地种植甘蔗。给每一个班级开辟一块小园地,在同一时间种植,然后把每班学生分成5人一组的管理小组,各自管理自己分到的责任蔗。要求学生每天做定时观察记录,了解甘蔗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长势绘图,每隔半个月进行小组交流。在观察之前,师生认真研究分析甘蔗的生长条件,确定出温度、水分、阳光三大观察要素,以长芽、长叶、成枝为标志,进行温度测量、湿度测量、阴晴记录、芽叶枝成长测量记录。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观察的兴趣十分浓厚,充分认识到观察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逐步掌握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意识得到加强,观察力迅速提高,同时得到了很多甘蔗方面的知识,对劳动的意义也有很深的体会。除了这些以外,其它劳技制作课也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以便于学生及时掌握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
二、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习起始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必然过程。学生模仿能力强弱与其学业成绩和将来的工作业绩直接相关。劳技课的活动依赖于学生良好的模仿能力,也是学生模仿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譬如有一节“折纸船”的课,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工艺技术,培养切面利用和空间观念,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模仿。
这节课通过下列的训练过程达到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1、教师把一只折好的大纸船涂上色彩,放在讲台上,然后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让学生用一张纸试着做。
2、学生尝试以后,教师展开纸船,让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色彩加以想象各个立面,然后教师再慢速地折叠一次,让学生再温习一遍,使学生建立起立体的感受。3、把刚才折好的船打开,让学生跟着教师模仿着一步一步地跟着折,完成作品。4、让学生把折好的打开,再研究一遍“套路”,按原来的路径折一遍。5、再每人发一张白纸,对着折好的纸船再折一个,使模仿逐渐进入“创造”。这节课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使学生的模仿学习转化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形成一个一个小单元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学会模仿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
三、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创造的前提条件,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劳技课是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模仿性与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在劳技课中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劳技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这样一个例子:内容是雕刻,给每一个学生发一支粉笔,让学生自由想象,雕刻一个作品。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材质和体积,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雕刻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举行展览活动。大该是自主发挥的原因,学生十分认真,也十分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一支小粉笔在学生手中变成了一个少女、一个长髯的长者、一串葡萄、一柄如意、一棵小树、一朵鲜花、一方书案等等。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想象力,是很难创造出这些形象的。通过这样一些课堂,学生不仅感觉到劳技课的趣味,而且体会到了想象和创造的快乐,努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任何活动离不开思考,思考能力是人最具核心的竞争力。劳技课跟其它课有一个共同特征,也必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在劳技课教学中尽量挖掘学生的思考点,像相声一样,制造思考的“包袱”,让学生去抖包袱。例如,七年级的一节“造飞机”劳技课,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如果仅仅用纸折飞机学生很快就学会,这些活动学生在小学也就已经做过,新鲜感不强。这节课必须要加大思考的力度。那么包袱怎么做呢?我们抓住学生好奇与好胜的年龄特征,提出这样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纸做的飞机最善于飞?做成怎样的飞机飞得最好?老师准备8——10种质地不同的纸,让学生推测,并说出推测的理由。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推测选择合适的纸,做成飞机。做好以后,全班到操场排成一字形的队列进行试飞。一声令下,飞机出手后纷纷着地,远近清清楚楚。取其前5名和后5名进行探索研究,分析原理,讲解科学道理,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又认真积极。特别是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同学作品被选上作典型分析,他们就会乐不可支,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未来人才的质量。一个符合现代素质的人必须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仅只是会做,也就是说不仅仅只是会操作,而是指能把理念转变为制度、精神转变为物质、事实转化为理论的能力。但无论如何,操作能力是实践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劳技课可以说每节课都在练习操作能力,可这并不代表学生就具有操作能力。我们对操作能力的解释有三个层面:一是会制订操作要求和操作规
范。如果操作没有操作要求或操作目标和操作规范,必然是盲目的,也不会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具备操作能力或者说操作能力有缺陷。二是会编制操作流程。能够从整体着眼,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编制合理的流程,才算具有操作能力,也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完成工作任务。三是会动手完成构想的产品。这三个方面是构成操作能力的要害。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以上三方面的思想。例如,在教学刻花艺术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制订作品的要求,从形状、色彩、大小、刀功等方面提出合理的要求。其次大家组织讨论操作流程,制订出操作步骤。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按程序操作,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这样课堂的深度就增加了,学生也深刻地理解了操作的内容和方法,养成做事预谋的意识。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深入细致,注重细节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不急不躁、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
六、利用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发明能力
发明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劳技课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明意识的萌芽,从小养成工程技术发明能力。当然,学生的发明是低级的,不要作太多的要求,只要有所思考有所改进就算是发明。例如在教学烹调时,给学生一些名菜的菜谱,让学生制作。但同时提出要求,如果有自己创意的菜谱,而膳食效果更科学合理,将给予奖励。别小看这项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查资料,找材料,跑饭馆,有些精心调配,煞有介事。最后评奖出来的菜很有品味,也极具发明创造性质。这个活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到学生的无限潜力。劳技课应该随时随地让学生享受发明创造生活的快乐。
以上只就本人教学经验出发阐述的一些拙见,有待于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