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论文 1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内容概要:智育有两翼,一翼是科学文化的传播,一翼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还有思考力、分析判断力和创新力等。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独创性等。 关键词: 思维品质 思维触觉 深刻性 独创性 灵活性

目前语文教学遭到前所未有的责难,有的竟断言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这固然是夸大的,但当前语文教学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却是勿庸置疑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普遍存在把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机械的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熟记答案式教学,来应对各种统考与高考。在这种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而问题教学法是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很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教材出发,在感知和分析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意见和思维结果的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思维潜能与个性特长。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其思维品质,作一些探讨。

一、 善于观察,敏于感受,培养好“思维触觉”

观察能力包括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并反映生活、反映世界的综合能力。观察、感受能力是“思维触觉”的体现。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敏于感受,才能引发想象和思考,这是阅读和写作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创造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

王蒙在谈创作经验时曾指出:“我们写小说的人要有这个特点,这个特点应该成为他素质的一部分。善于从平凡的、荒杂的甚至是单调的、重复的、貌不惊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迷人的、有趣的、有诗意的、美的、发人深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内外作品中,探讨作者是怎样通过观察和感受获得信息,获得第一手资料,从微小处,特异处发现新现象、新问题,并在咀嚼之后提出自己独特的体悟和见解,从而给人启示。周敦颐通过对莲的观察和思考概括出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陶铸则总结出了“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特征。还有矛盾赞扬树伟岸挺拔,袁鹰赞扬树的随遇而安,靳以把杨树和朝鲜人民的抗美精神联系起来,赞其不怕硝烟的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鲁迅的《祝福》甚至从一条普通的门槛,揭露了神权思想对劳动人民的精神摧残。

我们要善于观察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课堂教学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作文时,教师应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主动去拥有发现美、捕捉美的审美眼光(即艺术眼光)。

二、开展个性化阅读,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我们在辅导学生的时候,经常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对学生思维深刻性提出的要求。但至于什么是深刻性,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们似乎并不都是很清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吸引着我们向这一领域深入探究、大胆实践。也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课程中,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服务。因此“个性化阅读”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真正发展学生个性,这成为我们探究与实践的动因。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开展探究性阅读,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力求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鉴于此,笔者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尝识探究性阅读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那么,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呢?笔者以为有以下途径:

(1)多角度探究,深入思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内容和组织方式都是不同的,因而构成了他们不同的认知结构。每个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难点也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应“因材施教”,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如在阅读散文《背影》时,有的学生顺着作者的视角在一次次的“背影”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怀和爱;也有的学生从儿子的角度思考,更多的是体会到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更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读出了父子间隐约的隔阂,对父亲那特有的深沉有了真切的体验。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交流,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个性的色彩,这正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和亮点。

(2)多元化阅读拓展探究空间,深入思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个人知识层次和人生阅历的不同,往往呈多元化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兼顾这种差异,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理解,并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深刻性思维。如教学《桥之美》一文后,我设置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茅以升写《中国石拱桥》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吴冠中写《桥之美》着眼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果然学生有很多的理解。

(3)以阅读反思进行探究性阅读

新课标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因此要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使其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以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设想你置身此地的情景。教学《信客》一文后,可设问: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2、联想、对比阅读,深入思考

联想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古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斯说过:“摹仿只会仿制它所见到的事物,而想象连它所没有见过的事物也能创造。”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借助联想进行阅读的方法,俄国剧作家、诗人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只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阅读者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联想,从而有所发现。对于培养阅读者的深刻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如学生在学《雨说》的第一段时联想到春雨绵绵的情景,也有的同学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在学习马志远的《天静沙秋思》时,学生联想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的的方法。用比较法进行阅读,能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助于深刻思维,提高自己理解,接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常用的比较阅读法,在具体阅读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综合比较阅读法:

综合比较是涉及多方面知识的总体比较。这种比较,能使阅读者对某项知识整体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从而避免其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和绝对化。综合比较法在运用过程中往往是兼纵比,横比和类比等方法的。以阅读唐朝著名田园诗人王维的诗为例,阅读者首先可以将他的诗和时代的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进行横比,同时代可以将他的诗和南朝的田园诗人谢灵运的诗进行纵比,而且还可以将他的诗与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诗人的诗进行类比。

3、鼓励学生突破束缚,大胆求异,深入思考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提出疑点。然后因势利导,以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境界。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对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我们的学生能凭着独到的思考,得出新的结论。例如教《宋定伯抓鬼》一文时,教完全文,我水到渠成地端出本文的中心思想:鬼是坏人坏事的象征,恶势力的代表。宋定伯是一个不怕“鬼”的机智勇敢的人。我们要像宋定伯那样,要敢于和善于同恶势力作殊死的斗争,才能最终赢得胜利。许多学生均点头表示赞同。而其中却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表示不同意老师的说法,我随即请他说说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认为宋定伯是一个贪财如命的人!”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大家都在嘲笑他,但他的阐述却令人震惊──他说证据在最后一句:“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把鬼抓到了宛市,为什么不叫众人把鬼打死呢?而是先“恐其变化,唾之。”等到“得钱千五百”,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宋定伯抓鬼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钱!难道不是吗?!多么犀利的目光,多么精彩的新解,多么出色的发现!这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发射!另外,平时遇到“班门弄斧”、“知足常乐”、异想天开“等成语或一些已成定论的见解、谚语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大胆质疑,换个角度去思考,道人所不道,甚至反弹琵琶。这样,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新,能有力的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置发现情景,提高培养思维广阔性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指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获得发现真理的能力。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

景,使他们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极其活跃,探索精神十分旺盛的最佳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观察和交流探索成果,在发现成果中体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多向结合,提高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辩证思维等。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像、猜测等心理过程,激发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 0”说一句话,结果同学们众说纷纭:“0”像一盘冷月,像一轮红日,像飞速旋转的车轮,像一群围观的人群,像妈妈滴落的眼泪,像爸爸举起的酒杯„„“0”是起点,也是终点。有志者,失败从“0”开始;无志者,几经折腾,仍以“0”告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像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使思想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

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旧的观点,大胆地进行否定或对原概念和定义以新的解释,提出独特的见解。如在现象与本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眼见未必为实”。一只筷子在水中看上去是弯曲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所致,而事实上筷子是笔直的。在讲解成语“见异思迁”时,一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良倾向,值得批判,而少数学生提出与常人相反的观点:一个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就应该见异思迁。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说理透彻,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新鲜感。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或现象来寻求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从带刺的茅草划破手掌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美国莱特兄弟看见空中鸟儿能够自由飞翔发明了飞机;蝙蝠在空中飞行,能利用超声波了解前面的障碍物,人们利用这种现象发明了雷达。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联想到某些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得到启发,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要求人们在看待某个现象或问题时,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方面。例如:教师讲解《愚公移山》一文,常常归纳出愚公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毅力的含义。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扬,但其方法恰当吗﹖与其让子子孙孙移山,倒不如叫愚公迁居。现实生活中,愚公果真那么移山,试问太行、王屋二山会移到哪年哪月﹖俗话说:“苦干不如巧干”,处理问题或解决矛盾时,要深思熟虑,寻找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教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四、多法并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可参考以下的方法:

(1) 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 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 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唯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赶进度,或机械的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会求知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真正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内容概要:智育有两翼,一翼是科学文化的传播,一翼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还有思考力、分析判断力和创新力等。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独创性等。 关键词: 思维品质 思维触觉 深刻性 独创性 灵活性

目前语文教学遭到前所未有的责难,有的竟断言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这固然是夸大的,但当前语文教学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却是勿庸置疑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普遍存在把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机械的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熟记答案式教学,来应对各种统考与高考。在这种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而问题教学法是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很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教材出发,在感知和分析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意见和思维结果的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思维潜能与个性特长。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其思维品质,作一些探讨。

一、 善于观察,敏于感受,培养好“思维触觉”

观察能力包括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并反映生活、反映世界的综合能力。观察、感受能力是“思维触觉”的体现。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敏于感受,才能引发想象和思考,这是阅读和写作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创造人才的一种基本素质。

王蒙在谈创作经验时曾指出:“我们写小说的人要有这个特点,这个特点应该成为他素质的一部分。善于从平凡的、荒杂的甚至是单调的、重复的、貌不惊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迷人的、有趣的、有诗意的、美的、发人深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内外作品中,探讨作者是怎样通过观察和感受获得信息,获得第一手资料,从微小处,特异处发现新现象、新问题,并在咀嚼之后提出自己独特的体悟和见解,从而给人启示。周敦颐通过对莲的观察和思考概括出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陶铸则总结出了“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特征。还有矛盾赞扬树伟岸挺拔,袁鹰赞扬树的随遇而安,靳以把杨树和朝鲜人民的抗美精神联系起来,赞其不怕硝烟的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鲁迅的《祝福》甚至从一条普通的门槛,揭露了神权思想对劳动人民的精神摧残。

我们要善于观察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课堂教学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作文时,教师应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主动去拥有发现美、捕捉美的审美眼光(即艺术眼光)。

二、开展个性化阅读,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我们在辅导学生的时候,经常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对学生思维深刻性提出的要求。但至于什么是深刻性,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们似乎并不都是很清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吸引着我们向这一领域深入探究、大胆实践。也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课程中,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服务。因此“个性化阅读”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真正发展学生个性,这成为我们探究与实践的动因。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开展探究性阅读,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力求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鉴于此,笔者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尝识探究性阅读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那么,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呢?笔者以为有以下途径:

(1)多角度探究,深入思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内容和组织方式都是不同的,因而构成了他们不同的认知结构。每个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难点也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应“因材施教”,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如在阅读散文《背影》时,有的学生顺着作者的视角在一次次的“背影”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怀和爱;也有的学生从儿子的角度思考,更多的是体会到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更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读出了父子间隐约的隔阂,对父亲那特有的深沉有了真切的体验。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交流,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个性的色彩,这正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和亮点。

(2)多元化阅读拓展探究空间,深入思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个人知识层次和人生阅历的不同,往往呈多元化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兼顾这种差异,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理解,并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深刻性思维。如教学《桥之美》一文后,我设置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茅以升写《中国石拱桥》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吴冠中写《桥之美》着眼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果然学生有很多的理解。

(3)以阅读反思进行探究性阅读

新课标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因此要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使其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以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设想你置身此地的情景。教学《信客》一文后,可设问: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2、联想、对比阅读,深入思考

联想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古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斯说过:“摹仿只会仿制它所见到的事物,而想象连它所没有见过的事物也能创造。”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联想阅读法,就是指阅读者借助联想进行阅读的方法,俄国剧作家、诗人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只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阅读者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联想,从而有所发现。对于培养阅读者的深刻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如学生在学《雨说》的第一段时联想到春雨绵绵的情景,也有的同学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在学习马志远的《天静沙秋思》时,学生联想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的的方法。用比较法进行阅读,能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助于深刻思维,提高自己理解,接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常用的比较阅读法,在具体阅读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综合比较阅读法:

综合比较是涉及多方面知识的总体比较。这种比较,能使阅读者对某项知识整体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从而避免其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和绝对化。综合比较法在运用过程中往往是兼纵比,横比和类比等方法的。以阅读唐朝著名田园诗人王维的诗为例,阅读者首先可以将他的诗和时代的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进行横比,同时代可以将他的诗和南朝的田园诗人谢灵运的诗进行纵比,而且还可以将他的诗与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诗人的诗进行类比。

3、鼓励学生突破束缚,大胆求异,深入思考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提出疑点。然后因势利导,以达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境界。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对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我们的学生能凭着独到的思考,得出新的结论。例如教《宋定伯抓鬼》一文时,教完全文,我水到渠成地端出本文的中心思想:鬼是坏人坏事的象征,恶势力的代表。宋定伯是一个不怕“鬼”的机智勇敢的人。我们要像宋定伯那样,要敢于和善于同恶势力作殊死的斗争,才能最终赢得胜利。许多学生均点头表示赞同。而其中却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表示不同意老师的说法,我随即请他说说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认为宋定伯是一个贪财如命的人!”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大家都在嘲笑他,但他的阐述却令人震惊──他说证据在最后一句:“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把鬼抓到了宛市,为什么不叫众人把鬼打死呢?而是先“恐其变化,唾之。”等到“得钱千五百”,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宋定伯抓鬼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钱!难道不是吗?!多么犀利的目光,多么精彩的新解,多么出色的发现!这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发射!另外,平时遇到“班门弄斧”、“知足常乐”、异想天开“等成语或一些已成定论的见解、谚语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大胆质疑,换个角度去思考,道人所不道,甚至反弹琵琶。这样,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新,能有力的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置发现情景,提高培养思维广阔性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指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获得发现真理的能力。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

景,使他们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极其活跃,探索精神十分旺盛的最佳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观察和交流探索成果,在发现成果中体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多向结合,提高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辩证思维等。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像、猜测等心理过程,激发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 0”说一句话,结果同学们众说纷纭:“0”像一盘冷月,像一轮红日,像飞速旋转的车轮,像一群围观的人群,像妈妈滴落的眼泪,像爸爸举起的酒杯„„“0”是起点,也是终点。有志者,失败从“0”开始;无志者,几经折腾,仍以“0”告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像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使思想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

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旧的观点,大胆地进行否定或对原概念和定义以新的解释,提出独特的见解。如在现象与本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眼见未必为实”。一只筷子在水中看上去是弯曲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所致,而事实上筷子是笔直的。在讲解成语“见异思迁”时,一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良倾向,值得批判,而少数学生提出与常人相反的观点:一个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就应该见异思迁。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说理透彻,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新鲜感。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或现象来寻求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从带刺的茅草划破手掌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美国莱特兄弟看见空中鸟儿能够自由飞翔发明了飞机;蝙蝠在空中飞行,能利用超声波了解前面的障碍物,人们利用这种现象发明了雷达。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联想到某些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得到启发,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要求人们在看待某个现象或问题时,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方面。例如:教师讲解《愚公移山》一文,常常归纳出愚公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毅力的含义。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扬,但其方法恰当吗﹖与其让子子孙孙移山,倒不如叫愚公迁居。现实生活中,愚公果真那么移山,试问太行、王屋二山会移到哪年哪月﹖俗话说:“苦干不如巧干”,处理问题或解决矛盾时,要深思熟虑,寻找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教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四、多法并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可参考以下的方法:

(1) 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 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 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唯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赶进度,或机械的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会求知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真正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 北京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 关于颁发北京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属各单位.各区县财政局: 为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我市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局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查看


  • 我国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 我国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康 键 郑兆红 汤万金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 100088) 摘 要:从对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状况的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科技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国家和单位的相关政 ...查看


  • 浅析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继续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继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自身的能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导致继续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文章主 ...查看


  • 福建省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 福建省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提高维修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规范继续教育行为,促进机动车维修行业加快发展,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交通部2006年第9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 ...查看


  • 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 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20011228(颁布时间) 20020201(实施时间)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6号(文号) 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2001年12月 ...查看


  • 2016淮安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限时考试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 3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以下内容中不属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的是( ). A.会 ...查看


  •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 附件2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 ...查看


  •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专 业 准 考 证 号 码 指 导 老 师 生 姓 名 论 文 题 目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学生联系电话: 论文答辩题目 办学点: 学生联系电话: 目 录 目 录 ...................... ...查看


  • 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说明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说明 (2010年2月4日) 一.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相关文件要求 (一)文件名称 1. 关于印发<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修订稿). 2.<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验管理办 ...查看


  • 继续医学教育自评说明2015
  • 附件2: 自评说明 3-1 有明确分管继教工作的领导(自评得分:3 分 ) 简要说明:成立医院继续教育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 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 3-2定期听取汇报,研究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自评得分: 1分 ) 简要说明:描述研究继续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