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个方面、多种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心智健康的关键,可以说,开展好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家长都希望自已的孩子茁壮成长,有所发展,有所成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材。但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做好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清楚的,这需要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持久的耐心。
在临沂六中第一次家长会上,聆听了孙校长和咸老师的报告,我们的触动很大。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反思,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确做得不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亲子教育不够,平时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二是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要经历婴儿、幼儿、儿童、青春期、青年期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在这方面,没有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给予相应的教育,历史欠帐太多;三是对成绩关注多,对品德、品行等综合素质教育关注少。平时,自然而然地关心孩子的学习,象听课好不好,作业怎么样,考试理想不理想,至于其他的,好象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显然,这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根据孙校长和咸老师的报告精神,结合我们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经过认真的反思,我感到,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心爱护,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记得孩子在三年级以前,由于我们双方从事的工作性质,不能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几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顾。更为严重的是,双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绪控制,自觉不自觉地将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带到家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冲突,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上课精力不集中,一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也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这一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也是无法弥补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性。对此,我们做了及时的纠正,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上来。首先,双方做了沟通,彼此理解对方,解除相互间的误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尽量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好的照顾,逐渐使孩子的生活进入了正轨。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也变得开朗、向上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此,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双亲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为战,使孩子无所适从。双亲一致,实际上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标准,一旦确立,家庭各方要严格遵守。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一个人一旦形成良好的图式,就会内化为自已的意识,表现出良好的外在品行。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的师资都必须具有心理学硕士以上的学位,从小就使孩子得到符合心理发展学规律的良好教育,是很有道理的。在习惯的形成和培养上,注重强化,温柔的坚持,逐步形成。第三,要把道德教育贯穿始终。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加强自身的教育修养,从生活小处着手,父母首先要身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要关注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导孩子多接受一些经典国学,比如《菜根谭》这类修身处世哲学的经典著作,应该从初中阶段就让孩子多接触。现在,这些内容孩子可能不理解,但孩子长大以后这些深入脑中的精神一定会对他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西方心理学界对待孩子有一种观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只是把孩子生下来,他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溺爱。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学会处理一些基本的事务,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的意见可以不重视,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把孩子当回事,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自尊。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伙伴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哪有什么人际关系,甚至限制孩子与同学交往,这是很危险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爱的归属感,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至关重要。在孩子小学高年级阶段,只要孩子过生日,我们都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孩子邀请同学一起到家中庆生。同时,在同学生日时,我们总是帮助孩子主动为同学选购礼物,并借机教育孩子对待别人要真诚、大方,不拘于利益得失。让孩子既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重视,又感受到了同学对他尊重。要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学会宽容和大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个方面、多种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心智健康的关键,可以说,开展好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家长都希望自已的孩子茁壮成长,有所发展,有所成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材。但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做好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清楚的,这需要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持久的耐心。
在临沂六中第一次家长会上,聆听了孙校长和咸老师的报告,我们的触动很大。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反思,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确做得不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亲子教育不够,平时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二是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要经历婴儿、幼儿、儿童、青春期、青年期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在这方面,没有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给予相应的教育,历史欠帐太多;三是对成绩关注多,对品德、品行等综合素质教育关注少。平时,自然而然地关心孩子的学习,象听课好不好,作业怎么样,考试理想不理想,至于其他的,好象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显然,这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根据孙校长和咸老师的报告精神,结合我们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经过认真的反思,我感到,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心爱护,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记得孩子在三年级以前,由于我们双方从事的工作性质,不能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几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顾。更为严重的是,双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绪控制,自觉不自觉地将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带到家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冲突,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上课精力不集中,一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也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这一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也是无法弥补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性。对此,我们做了及时的纠正,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上来。首先,双方做了沟通,彼此理解对方,解除相互间的误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尽量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好的照顾,逐渐使孩子的生活进入了正轨。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也变得开朗、向上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此,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双亲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为战,使孩子无所适从。双亲一致,实际上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标准,一旦确立,家庭各方要严格遵守。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一个人一旦形成良好的图式,就会内化为自已的意识,表现出良好的外在品行。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的师资都必须具有心理学硕士以上的学位,从小就使孩子得到符合心理发展学规律的良好教育,是很有道理的。在习惯的形成和培养上,注重强化,温柔的坚持,逐步形成。第三,要把道德教育贯穿始终。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加强自身的教育修养,从生活小处着手,父母首先要身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要关注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导孩子多接受一些经典国学,比如《菜根谭》这类修身处世哲学的经典著作,应该从初中阶段就让孩子多接触。现在,这些内容孩子可能不理解,但孩子长大以后这些深入脑中的精神一定会对他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西方心理学界对待孩子有一种观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只是把孩子生下来,他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溺爱。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学会处理一些基本的事务,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的意见可以不重视,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把孩子当回事,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自尊。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伙伴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哪有什么人际关系,甚至限制孩子与同学交往,这是很危险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爱的归属感,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至关重要。在孩子小学高年级阶段,只要孩子过生日,我们都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孩子邀请同学一起到家中庆生。同时,在同学生日时,我们总是帮助孩子主动为同学选购礼物,并借机教育孩子对待别人要真诚、大方,不拘于利益得失。让孩子既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重视,又感受到了同学对他尊重。要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学会宽容和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