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的文章2--流水汀洲

叔叔的文章2—— 流水汀洲

闽西千年古城长汀依山傍水,是古代汀州的州治和长汀县治所在地,备受半个多世纪前进入此地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的赞赏,他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此城1994年1月被评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中保留了唐宋以来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古韵醇厚。当地人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小城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城内青山城外田,

三水绕城六桥连。

八景九门十古寺,

万树梅花杏花天。

卧龙山、乌石山、东塔山、罗汉岭等青山竞翠,环抱小城;鄞江、金沙河、西河溪绕城汇入“天下客家第一江”汀江,向南奔流;丰桥、太平桥、跳石桥、水东桥、旱桥、五通桥等古桥架设在穿城而过的河上,桥体几乎都经历了从木桥到石桥再到水泥桥的变迁,穿梭其间的人流和桥下的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穿越了岁月的隧洞;龙山白云、云骧风月、霹雳丹灶、拜相青山、朝斗烟霞、宝珠晴岚、苍玉古洞、通济瀑泉等“汀州八景”点缀其间,依稀地回荡着一种消逝殆尽的士大夫文人附庸风雅、寄情山水的趣味,譬如“云骧阁”从宋代至明代,其名号就经历了“清阳”、“集景”、“云骧”、“云骧风月”的更替,后来成为毛泽东创立的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的会址。至于古城门、古寺和南寨古梅,这些过往历史的符号

透露出一种饱经沧桑的达观与悲悯,如半睁半闭的眼睛,洞若观火地打量着世间的衰荣与兴废,而那些颓墙与荒草分明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根据宋代《临汀志》和清乾隆十七年《汀州府志》,唐明皇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一带,“检责得避役百姓共三千多户”,又开福、抚二州山峒奏请设置汀州。开元二十四年汀州建置完成,州治在新罗,初辖长汀、新罗、黄莲三县。大历四年(769年),刺史陈剑鉴于旧州治“年谷不登,民多疾役”,将州治和县治一同迁卧龙山阳,即现在的长汀县城。初建时的汀州城为土筑,《汀州府志》仅记有寥寥数语:“地形如斗”,“西北负山,东濒河,南据山麓”;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刘峻增筑子城、敌楼179间;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州城,开辟六座城门,开挖三条护城河,巍然独立;明嘉靖四十年,郡守杨世芳和知县王邈牵头筑造外城,形成内外两道城墙,内圈为汀州府城墙,外圈为长汀县城墙;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郡守笪继良、唐世涵、郡丞黄色中历时六年,遵旨“撤郡城增县城,合郡县为一”,并增修城墙675丈。此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北,一直围到卧龙山山巅,将青翠的卧龙山围进城中,城墙宛如一串佛珠挂在老佛爷的脖子上,形成“观音挂珠”的壮丽景观。汀州的辖地和称谓几经变迁,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辖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县。直到1947年福建行政辖区调整,长汀、龙岩、连城、上杭、武平、

永定、漳平等七县所属专署设在龙岩,解放后专署、行署、市政府也一直设在龙岩,辖地保持不变。

考古学家在长汀境内发现了两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出土了西周陶印拍、商周陶尊、陶谷仓等陶器,还有战国铜箭、战国刀币和希罕铁鼎、铁剪、铁刀等。有意思的是,此地人群的繁衍生息一直被遮蔽,被忽略不计,一直到唐代,他们仍然被侮称为“蛮僚”和“峒蛮”。正因如此,唐代还属“化外之地”的汀州的刺史多由贬谪官员出任,其中有著名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蒋防、诗人韩晔和元自虚。韩晔和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是支持王叔文“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革新失败后都被贬为边地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十年后八人中有五人再度被贬两广与福建,柳宗元出任柳州剌史,刘禹锡出任连州剌史,韩晔出任汀州剌史,韩泰出任漳州刺史,陈谏出任封州刺史。柳宗元为此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元自虚到汀州赴任时,其好友张籍物赋诗《送汀州元使君》,其中有句:“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荒僻的汀州成为流放地。

唐代在汀州设治后,汉人开始陆续迁入。清代杨澜《临汀汇考》记载:“唐时初置汀州,徙内地民居之,而本土之苗仍杂处其间,今

汀人呼曰畲客。”唐末五代,黄巢南下,王绪、王潮先后率领河南光州、寿州农民军入闽,一批批客家先民被裹挟而来。两宋时期,僻处东南的福建承平日久,北方汉人大批入闽,宋室南迁后尤其突出。据唐杜佑《通典》,唐建中时期(780-785)汀州有5330户,15995人;又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南宋宝祐中(1253-1258),汀州户数达223432户、534890丁(16岁以上男子为“丁”),比唐代设置汀州时增加近22万户。尽管对于客家的形成年代颇多争议,但汀州作为“客家首府”的荣耀,关键在于它作为一个熔炉,推动了北方汉文化与当地土著文明的有机融合,催生了客家民系的孕育与生长。今天的长汀县河田地界,是正宗河田鸡的原产地,当地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北宋末年,中原的一个农民刘八郎避乱南迁,带着一小筐鸡蛋来到汀江岸边的一个小山村。带来的鸡蛋孵出小鸡后,他选出其中健壮的公鸡与本地母鸡杂交,培育出了鸡冠分叉挺拔状如鹿角的大种鸡。此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1964年名鸡评比高居第二名,被评为全国五大名鸡之一。这个传说是中原文化与山地文化有机融合的绝妙象征。宋末元初与明末清初的易代之际,汀州人像汀江的波浪一样,再次外迁到汀江中下游、梅江和韩江流域。黄遵楷在《先兄公度事实述略》中就说:“嘉应一属,所自来者,皆出于汀州之宁化石壁。征诸多姓,如出一辙。”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认为客家形成于宋代,但他把客家与宋代客户等同,遭到批评。就我个人看来,宋代的闽西山地是孕育客家民系的产床,客家民系在此具备雏形,获得其本质性的精神血缘与文化基因,

在随后的迁移中不断吸收有益的营养,尤其是漂洋过海的客家人为客家山地文明带来了异质的碰撞,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

客家人群体性地拥有热爱乡土和“义不帝秦”的思想意识,崇尚正统、正气与正义的“崇正”意识是其思想性格的主导。饱经沧桑的古城汀州,透过像铁锈一样的血迹,见证了客家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固执与反抗。宋景炎元年(1276)十月,文天祥率领抗元大军翻越崇山峻岭,驻扎于汀州城北之汀关,招募兵员,留下“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的诗行。因元兵夹击,汀州太守黄弃疾举城降元,文天祥被迫移兵龙岩。不久,文天祥率军收复汀州。为配合文天祥抗元,众多汀州男儿随其北上赣南,攻城掠地,并将热血抛洒在那片土地上。元代的汀州路是忽必烈的女儿囊加真公主的封地,所属六县的达鲁花赤(县令)均为其陪臣。他们为非作歹,邑人卢琦《汀州道中》一诗中有句:“云中僧舍时闻犬,兵后人家尽卖牛。”至元与至正年间(1335-1368),大水灾、大瘟疫、大饥荒接踵而至,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早在至顺元年(1330),汀州的户数就锐减到41423户,比宋宝祐年间减少了18万户。暴政不断激起反抗,较大规模的先后有至元十七年(1280)汀漳黄得胜起义、至元二十三年(1286)畲民钟明亮起义和至正六年(1346)莲城罗天麟、陈积万起义。南明隆武二年(1646)八月,汀州总兵周之蕃面对清兵的追击,为了使避难于此的明唐王朱聿键得以逃脱,假扮“大明皇帝”,万箭穿心而死。他殉身的地方后来被叫做“救驾坪”,近年此地还出土过一块刻有“周烈公之蕃救驾坪遗址”

字样的石碑。清代光绪间进士郑克明有诗追念:“铁骑纵横势莫当,将军犹自认唐王。英风不让田横岛,碧血光生古战场。”他的临危不惧无法阻挡明朝的覆灭,但这种螳臂当车的执著,恰恰是深植于这片客家土地的不死的种子。

长汀县城兆征路的汀州试院原是汀州府历代府试之地,试院大堂下有两株至今苍翠挺拔的唐代古柏。清乾隆年间,时任福建学政的纪晓岚来汀州主考,地方官吏向他介绍了古柏的神奇,纪晓岚不以为然,但是当晚在月下散步时,“仰见树杪两红衣人„„磬折拱揖”(《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纪晓岚次日走到古柏前顶礼膜拜,并撰写了一副对联悬挂在树神庙门:“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据史载:崇祯年间进士熊纬,自两京沦陷,从赣入闽投奔隆武帝,官给事中,一直追随到汀州,帝后嫔妃在汀殉难,熊纬与从臣赖垓穿红色朝服来到试院双柏前,自缢于树上。后人在树的东边建“树神庙”,又称“双忠庙”。

在苍茫的人世,时间的魔法之神奇,难有匹敌者。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她面前,只能算得上是小儿科。还是这座试院,曾经是苏区时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后来成为长汀国民党三十六师司令部所在地,院内一个偏僻角落里的那个四面都是高墙的小院,是瞿秋白临刑前的囚室。瞿秋白在囚室受到特别的“优待”,配有专门的勤务、医生和警卫。他在里面看书、写诗、治印,写下绝不多余的《多余的话》。被宋希濂怀疑为地下党的军医陈炎冰格外关照瞿秋白,瞿秋白

后来把《致郭沫若的信》托他转交,并相赠诗词《梦回》、《卜算子》、 《浣溪纱》和一张半身照,照片上题有诗行: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

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

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诗后有这样一句“多余的话”:“这并不是格言,也不是哲理,而是另外有些意思的话。”瞿秋白在刑场对刽子手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这究竟是汀州的荣耀,还是汀州的耻辱?

汀州时空的跳跃与并置,是一幅色彩浓烈而斑驳的抽象派绘画。水东街汀江巷有一座别致的府第式建筑辛耕别墅,原系民国时期长汀商会会长卢泽林的别墅,红四军入闽时毛泽东、朱德、陈毅都住在这里,还是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建于1896年的汀州区会中华基督教堂,1932年成为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此召开了攻打漳州的军事会议。1908年建成的亚盛顿医馆由英国伦敦基督教会爵士亚盛顿以个人名义捐建;1926年改名为福音医院,由傅连璋负责;1931年成为中央苏区的红军医院,1932年毛泽东在此养病两月。在“红旗跃过汀江”之后,这座“千嶂深围四面城”的古城,在经历了短暂的“红色小上海”的辉煌之后,逐渐转入沉寂。三十年代,汀州将自己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倾囊奉献,只留下凋敝的民生和破败的废墟;当水路交通因为航道阻塞而中

断,层恋叠嶂将汀州重重围困;在闽西的政治中心转移到龙岩后,汀州陷入了沉重的失落之中。

在这座到处都是古迹的小城,生活的节奏像平缓的江水一样沉稳,成型于宋代的店头街(现名建设街)上木雕艺人凿击木头的声音,让我联想到古时夜里打更的梆子的声音。汀州之美,让人感到忧伤,因为这种古老留下的只是一种躯壳,而且这种躯壳也可能随着开发经济和旅游的大潮,被冲击得支离破碎。1978年,孔庙的门坊和两侧厢房被拆除,建起了大楼。前些年,为了摆脱“孔子穿西装”的尴尬,又将建了没几年的大楼给拆了。为了恢复古城原来的模样,城楼下的一些“不重要”的老房屋也被拆掉了。要在时间的长河上逆流而动,留住古老的灵魂,这会是执著者的梦想吗?在离城不远的朝斗岩,寺庙里供有著名的“反座菩萨”,其中有联曰:“问菩萨为何反座,笑世人不肯回头。”世人正因无法回头,所以需要怀旧,需要走进汀州这样的古城寻觅梦想。

叔叔的文章2—— 流水汀洲

闽西千年古城长汀依山傍水,是古代汀州的州治和长汀县治所在地,备受半个多世纪前进入此地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的赞赏,他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此城1994年1月被评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中保留了唐宋以来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古韵醇厚。当地人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小城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城内青山城外田,

三水绕城六桥连。

八景九门十古寺,

万树梅花杏花天。

卧龙山、乌石山、东塔山、罗汉岭等青山竞翠,环抱小城;鄞江、金沙河、西河溪绕城汇入“天下客家第一江”汀江,向南奔流;丰桥、太平桥、跳石桥、水东桥、旱桥、五通桥等古桥架设在穿城而过的河上,桥体几乎都经历了从木桥到石桥再到水泥桥的变迁,穿梭其间的人流和桥下的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穿越了岁月的隧洞;龙山白云、云骧风月、霹雳丹灶、拜相青山、朝斗烟霞、宝珠晴岚、苍玉古洞、通济瀑泉等“汀州八景”点缀其间,依稀地回荡着一种消逝殆尽的士大夫文人附庸风雅、寄情山水的趣味,譬如“云骧阁”从宋代至明代,其名号就经历了“清阳”、“集景”、“云骧”、“云骧风月”的更替,后来成为毛泽东创立的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的会址。至于古城门、古寺和南寨古梅,这些过往历史的符号

透露出一种饱经沧桑的达观与悲悯,如半睁半闭的眼睛,洞若观火地打量着世间的衰荣与兴废,而那些颓墙与荒草分明是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根据宋代《临汀志》和清乾隆十七年《汀州府志》,唐明皇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一带,“检责得避役百姓共三千多户”,又开福、抚二州山峒奏请设置汀州。开元二十四年汀州建置完成,州治在新罗,初辖长汀、新罗、黄莲三县。大历四年(769年),刺史陈剑鉴于旧州治“年谷不登,民多疾役”,将州治和县治一同迁卧龙山阳,即现在的长汀县城。初建时的汀州城为土筑,《汀州府志》仅记有寥寥数语:“地形如斗”,“西北负山,东濒河,南据山麓”;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刘峻增筑子城、敌楼179间;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州城,开辟六座城门,开挖三条护城河,巍然独立;明嘉靖四十年,郡守杨世芳和知县王邈牵头筑造外城,形成内外两道城墙,内圈为汀州府城墙,外圈为长汀县城墙;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郡守笪继良、唐世涵、郡丞黄色中历时六年,遵旨“撤郡城增县城,合郡县为一”,并增修城墙675丈。此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北,一直围到卧龙山山巅,将青翠的卧龙山围进城中,城墙宛如一串佛珠挂在老佛爷的脖子上,形成“观音挂珠”的壮丽景观。汀州的辖地和称谓几经变迁,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辖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县。直到1947年福建行政辖区调整,长汀、龙岩、连城、上杭、武平、

永定、漳平等七县所属专署设在龙岩,解放后专署、行署、市政府也一直设在龙岩,辖地保持不变。

考古学家在长汀境内发现了两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出土了西周陶印拍、商周陶尊、陶谷仓等陶器,还有战国铜箭、战国刀币和希罕铁鼎、铁剪、铁刀等。有意思的是,此地人群的繁衍生息一直被遮蔽,被忽略不计,一直到唐代,他们仍然被侮称为“蛮僚”和“峒蛮”。正因如此,唐代还属“化外之地”的汀州的刺史多由贬谪官员出任,其中有著名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蒋防、诗人韩晔和元自虚。韩晔和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是支持王叔文“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革新失败后都被贬为边地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十年后八人中有五人再度被贬两广与福建,柳宗元出任柳州剌史,刘禹锡出任连州剌史,韩晔出任汀州剌史,韩泰出任漳州刺史,陈谏出任封州刺史。柳宗元为此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元自虚到汀州赴任时,其好友张籍物赋诗《送汀州元使君》,其中有句:“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荒僻的汀州成为流放地。

唐代在汀州设治后,汉人开始陆续迁入。清代杨澜《临汀汇考》记载:“唐时初置汀州,徙内地民居之,而本土之苗仍杂处其间,今

汀人呼曰畲客。”唐末五代,黄巢南下,王绪、王潮先后率领河南光州、寿州农民军入闽,一批批客家先民被裹挟而来。两宋时期,僻处东南的福建承平日久,北方汉人大批入闽,宋室南迁后尤其突出。据唐杜佑《通典》,唐建中时期(780-785)汀州有5330户,15995人;又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南宋宝祐中(1253-1258),汀州户数达223432户、534890丁(16岁以上男子为“丁”),比唐代设置汀州时增加近22万户。尽管对于客家的形成年代颇多争议,但汀州作为“客家首府”的荣耀,关键在于它作为一个熔炉,推动了北方汉文化与当地土著文明的有机融合,催生了客家民系的孕育与生长。今天的长汀县河田地界,是正宗河田鸡的原产地,当地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北宋末年,中原的一个农民刘八郎避乱南迁,带着一小筐鸡蛋来到汀江岸边的一个小山村。带来的鸡蛋孵出小鸡后,他选出其中健壮的公鸡与本地母鸡杂交,培育出了鸡冠分叉挺拔状如鹿角的大种鸡。此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1964年名鸡评比高居第二名,被评为全国五大名鸡之一。这个传说是中原文化与山地文化有机融合的绝妙象征。宋末元初与明末清初的易代之际,汀州人像汀江的波浪一样,再次外迁到汀江中下游、梅江和韩江流域。黄遵楷在《先兄公度事实述略》中就说:“嘉应一属,所自来者,皆出于汀州之宁化石壁。征诸多姓,如出一辙。”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认为客家形成于宋代,但他把客家与宋代客户等同,遭到批评。就我个人看来,宋代的闽西山地是孕育客家民系的产床,客家民系在此具备雏形,获得其本质性的精神血缘与文化基因,

在随后的迁移中不断吸收有益的营养,尤其是漂洋过海的客家人为客家山地文明带来了异质的碰撞,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

客家人群体性地拥有热爱乡土和“义不帝秦”的思想意识,崇尚正统、正气与正义的“崇正”意识是其思想性格的主导。饱经沧桑的古城汀州,透过像铁锈一样的血迹,见证了客家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固执与反抗。宋景炎元年(1276)十月,文天祥率领抗元大军翻越崇山峻岭,驻扎于汀州城北之汀关,招募兵员,留下“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的诗行。因元兵夹击,汀州太守黄弃疾举城降元,文天祥被迫移兵龙岩。不久,文天祥率军收复汀州。为配合文天祥抗元,众多汀州男儿随其北上赣南,攻城掠地,并将热血抛洒在那片土地上。元代的汀州路是忽必烈的女儿囊加真公主的封地,所属六县的达鲁花赤(县令)均为其陪臣。他们为非作歹,邑人卢琦《汀州道中》一诗中有句:“云中僧舍时闻犬,兵后人家尽卖牛。”至元与至正年间(1335-1368),大水灾、大瘟疫、大饥荒接踵而至,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早在至顺元年(1330),汀州的户数就锐减到41423户,比宋宝祐年间减少了18万户。暴政不断激起反抗,较大规模的先后有至元十七年(1280)汀漳黄得胜起义、至元二十三年(1286)畲民钟明亮起义和至正六年(1346)莲城罗天麟、陈积万起义。南明隆武二年(1646)八月,汀州总兵周之蕃面对清兵的追击,为了使避难于此的明唐王朱聿键得以逃脱,假扮“大明皇帝”,万箭穿心而死。他殉身的地方后来被叫做“救驾坪”,近年此地还出土过一块刻有“周烈公之蕃救驾坪遗址”

字样的石碑。清代光绪间进士郑克明有诗追念:“铁骑纵横势莫当,将军犹自认唐王。英风不让田横岛,碧血光生古战场。”他的临危不惧无法阻挡明朝的覆灭,但这种螳臂当车的执著,恰恰是深植于这片客家土地的不死的种子。

长汀县城兆征路的汀州试院原是汀州府历代府试之地,试院大堂下有两株至今苍翠挺拔的唐代古柏。清乾隆年间,时任福建学政的纪晓岚来汀州主考,地方官吏向他介绍了古柏的神奇,纪晓岚不以为然,但是当晚在月下散步时,“仰见树杪两红衣人„„磬折拱揖”(《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纪晓岚次日走到古柏前顶礼膜拜,并撰写了一副对联悬挂在树神庙门:“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据史载:崇祯年间进士熊纬,自两京沦陷,从赣入闽投奔隆武帝,官给事中,一直追随到汀州,帝后嫔妃在汀殉难,熊纬与从臣赖垓穿红色朝服来到试院双柏前,自缢于树上。后人在树的东边建“树神庙”,又称“双忠庙”。

在苍茫的人世,时间的魔法之神奇,难有匹敌者。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她面前,只能算得上是小儿科。还是这座试院,曾经是苏区时期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后来成为长汀国民党三十六师司令部所在地,院内一个偏僻角落里的那个四面都是高墙的小院,是瞿秋白临刑前的囚室。瞿秋白在囚室受到特别的“优待”,配有专门的勤务、医生和警卫。他在里面看书、写诗、治印,写下绝不多余的《多余的话》。被宋希濂怀疑为地下党的军医陈炎冰格外关照瞿秋白,瞿秋白

后来把《致郭沫若的信》托他转交,并相赠诗词《梦回》、《卜算子》、 《浣溪纱》和一张半身照,照片上题有诗行: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

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

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诗后有这样一句“多余的话”:“这并不是格言,也不是哲理,而是另外有些意思的话。”瞿秋白在刑场对刽子手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这究竟是汀州的荣耀,还是汀州的耻辱?

汀州时空的跳跃与并置,是一幅色彩浓烈而斑驳的抽象派绘画。水东街汀江巷有一座别致的府第式建筑辛耕别墅,原系民国时期长汀商会会长卢泽林的别墅,红四军入闽时毛泽东、朱德、陈毅都住在这里,还是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建于1896年的汀州区会中华基督教堂,1932年成为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此召开了攻打漳州的军事会议。1908年建成的亚盛顿医馆由英国伦敦基督教会爵士亚盛顿以个人名义捐建;1926年改名为福音医院,由傅连璋负责;1931年成为中央苏区的红军医院,1932年毛泽东在此养病两月。在“红旗跃过汀江”之后,这座“千嶂深围四面城”的古城,在经历了短暂的“红色小上海”的辉煌之后,逐渐转入沉寂。三十年代,汀州将自己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倾囊奉献,只留下凋敝的民生和破败的废墟;当水路交通因为航道阻塞而中

断,层恋叠嶂将汀州重重围困;在闽西的政治中心转移到龙岩后,汀州陷入了沉重的失落之中。

在这座到处都是古迹的小城,生活的节奏像平缓的江水一样沉稳,成型于宋代的店头街(现名建设街)上木雕艺人凿击木头的声音,让我联想到古时夜里打更的梆子的声音。汀州之美,让人感到忧伤,因为这种古老留下的只是一种躯壳,而且这种躯壳也可能随着开发经济和旅游的大潮,被冲击得支离破碎。1978年,孔庙的门坊和两侧厢房被拆除,建起了大楼。前些年,为了摆脱“孔子穿西装”的尴尬,又将建了没几年的大楼给拆了。为了恢复古城原来的模样,城楼下的一些“不重要”的老房屋也被拆掉了。要在时间的长河上逆流而动,留住古老的灵魂,这会是执著者的梦想吗?在离城不远的朝斗岩,寺庙里供有著名的“反座菩萨”,其中有联曰:“问菩萨为何反座,笑世人不肯回头。”世人正因无法回头,所以需要怀旧,需要走进汀州这样的古城寻觅梦想。


相关文章

  • 这样的江南春你喜欢不?(江南春六首)
  •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这样的江南春你喜欢不?(江南春六首) 书画新风景 2017-02-07 12:48 江南春 唐代 李约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江南春怀 唐 李白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查看


  • 对仗的种类及形式
  • 文章提要: 本文介绍律诗对仗的基本知识,包括对仗的要求.种类.内容安排.避忌.对部分知识作了归纳,以便记忆,同时加入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对仗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修辞方法,其匀称美,映衬美,音韵美极为奇妙,往往使人进入一个幽默空灵的境界.律诗中间 ...查看


  • 我们不知道的:张志和与其渔父的故事
  • 渔父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著名渔父词,关于这首词的来历起源于一段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大诗人以及他的渔父词. 张志和为中唐时著名道士,号玄真子.会稽山阴人,又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 原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 ...查看


  • [湘夫人]优秀教案
  • <湘夫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 ...查看


  • [唐诗三百首]100句五言律诗赏析
  • 1.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3.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情人天各一方 ...查看


  • 后洲街道汀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工作制度
  • 后洲街道汀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工作制度 1.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通过志愿者进一步弘扬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气. 2.志愿者服务工作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领导下,以社区为载体,通 ...查看


  • 古诗一首芦叶满汀洲
  •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 ...查看


  • 唐诗背诵篇目
  • 唐诗.唐五代词背诵篇目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