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铁与三价铁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教学反思教案论文 2007-12-12 21:46:22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教学不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强调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熏陶。
一、情境设计
这是我非常满意的一个环节我利用一段有关贫血症动画视频作为导入,在短短的两分钟视频里,包含了贫血症出现症状、原因、治疗方法等信息,再重点点出贫血症与铁离子的关系。贫血症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很容易引起学生感同身受,而且这段动画有生动活泼,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其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究的欲望。
另外,很多老师创设情境导入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与主题关系不大;我吸取这方面的经验,创设的情境与整节课的主题、结构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整节课的完整、自然。
二、实验探究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我将学生探究二价铁和三价铁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的设计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行反应试剂的选择,引导学生整理陈述其反应的原理,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以及反应产物的验证和结论等。
这一部分花的时间比较多,也有老师提出了批评,但是我个人认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科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比实验结果还要重要,所以这里多花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不过若是语言再简洁一点,应该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这一点,我将继续努力。
三、实验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对反应产物的验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无论在人教版还是鲁科版的教材中,在铁化合物氧化性还原性这一节上,都没有提到产物Fe2+和Fe的验证方法。Fe2+的验证方法在这一节课不好引入,只能从反应过程和现象进行推断;Fe单质可以用磁铁进行验证,但是传统的实验都是Zn来还原Fe2+,反应生成的铁比较少,不好进行验证,所以我改用Mg来还原Fe2+,这样反应现象比较明显,产物也比较容易验证。
在Mg插入FeCl2溶液中,还会观察大量气泡出现。这是Mg和为防止铁盐水解而加进去的酸进行反应放出的H2。而我解释是Mg和铁盐水解产生的酸进行了反应。因为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关系,这一点不方便展开细讲,所以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是可以的,点到为止。当然,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我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
另外,龙院长所提到问题,用鲜橙汁还原Fe3+来证明维生素C的还原性的实验的确不够严谨。这个实验如改用维生素C来进行,又与生活联系不密切,所以我认为以后可以直接解释为蔬菜水果汁具有良好的还原性,这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目的。
四、整体结构
我一向注重课的整体结构问题,这一节课我安排的教学过程是:缺铁性贫血症与人体需要的铁——以Fe3+ 和 Fe2+代表二价铁与三价铁研究它们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2+——Fe2+的性质和防止贫血症的方法——小结——课堂习题 。如果能够完整上完,可以体现出结构上的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特点,可惜时间的关系只上了前面几个部分。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当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既能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活动,又能顾及整节课的完整结构?这是一个值得长时间进行研讨的问题,希望的到各位老师的热心建议!
五、课堂语言
正如龙院长在点评的过程当中所提到的,还有我们学校科组老师也多次提到过,我的课堂语言的确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调过于平淡,没有激情,语调没有高低波动、没有抑扬顿挫,另外还存在一些口头禅的问题,还有课堂的感情投入问题。这些在短时间内我都没法很好改进,所以要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多多注意培养。 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最后,真的很感谢培训院和学校为我提供这样一次公开课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对新课标新教材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自己的所存在的优点与缺点。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再接再厉。
《二价铁与三价铁氧化性和还原性研究》教学反思教案论文 2007-12-12 21:46:22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教学不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强调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熏陶。
一、情境设计
这是我非常满意的一个环节我利用一段有关贫血症动画视频作为导入,在短短的两分钟视频里,包含了贫血症出现症状、原因、治疗方法等信息,再重点点出贫血症与铁离子的关系。贫血症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很容易引起学生感同身受,而且这段动画有生动活泼,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其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究的欲望。
另外,很多老师创设情境导入都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与主题关系不大;我吸取这方面的经验,创设的情境与整节课的主题、结构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整节课的完整、自然。
二、实验探究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我将学生探究二价铁和三价铁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的设计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行反应试剂的选择,引导学生整理陈述其反应的原理,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以及反应产物的验证和结论等。
这一部分花的时间比较多,也有老师提出了批评,但是我个人认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科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比实验结果还要重要,所以这里多花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不过若是语言再简洁一点,应该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这一点,我将继续努力。
三、实验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对反应产物的验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无论在人教版还是鲁科版的教材中,在铁化合物氧化性还原性这一节上,都没有提到产物Fe2+和Fe的验证方法。Fe2+的验证方法在这一节课不好引入,只能从反应过程和现象进行推断;Fe单质可以用磁铁进行验证,但是传统的实验都是Zn来还原Fe2+,反应生成的铁比较少,不好进行验证,所以我改用Mg来还原Fe2+,这样反应现象比较明显,产物也比较容易验证。
在Mg插入FeCl2溶液中,还会观察大量气泡出现。这是Mg和为防止铁盐水解而加进去的酸进行反应放出的H2。而我解释是Mg和铁盐水解产生的酸进行了反应。因为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关系,这一点不方便展开细讲,所以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是可以的,点到为止。当然,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我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
另外,龙院长所提到问题,用鲜橙汁还原Fe3+来证明维生素C的还原性的实验的确不够严谨。这个实验如改用维生素C来进行,又与生活联系不密切,所以我认为以后可以直接解释为蔬菜水果汁具有良好的还原性,这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目的。
四、整体结构
我一向注重课的整体结构问题,这一节课我安排的教学过程是:缺铁性贫血症与人体需要的铁——以Fe3+ 和 Fe2+代表二价铁与三价铁研究它们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2+——Fe2+的性质和防止贫血症的方法——小结——课堂习题 。如果能够完整上完,可以体现出结构上的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特点,可惜时间的关系只上了前面几个部分。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当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既能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活动,又能顾及整节课的完整结构?这是一个值得长时间进行研讨的问题,希望的到各位老师的热心建议!
五、课堂语言
正如龙院长在点评的过程当中所提到的,还有我们学校科组老师也多次提到过,我的课堂语言的确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调过于平淡,没有激情,语调没有高低波动、没有抑扬顿挫,另外还存在一些口头禅的问题,还有课堂的感情投入问题。这些在短时间内我都没法很好改进,所以要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多多注意培养。 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最后,真的很感谢培训院和学校为我提供这样一次公开课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对新课标新教材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自己的所存在的优点与缺点。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