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用药与调养
(http://www.jkyy028.com/)
【清明香椿正当时】
香椿是楝科植物香椿树的嫩叶,为春季佳蔬,尤以清明时节采摘为上。因此时芽叶肥嫩无丝,芬芳馨香。香椿不仅味美,且营养全面而均衡,其蛋白质含量居群蔬之首,可炒食、凉拌、做汤、腌制等,最为人所爱的莫过于香椿炒鸡蛋。香椿不仅是入馔美味,亦是疗疾之要品,中医认为,香椿性凉,味苦、微辛,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杀虫等功效,可用治食欲不振、疮疥、风疽、遗精、女子崩漏、带下、便血、痔疮、痢疾、肠炎、肺炎、尿道炎等病症。
1.治痢疾、泄泻 香椿叶120克,椿根皮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2.降血糖 椿芽25克,玉米须15克,煎汤或沸水泡后饮用。
3.治小儿疳积 香椿叶50克,葱白1根,豆豉9克,炙甘草5克,粳米50克,共煎煮食用。
4.治女子血崩、赤带过多 细嫩椿树枝一把,益母草15克,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饮用。
5.治尿道炎 嫩椿枝30克,车前草25克,通草9克,水煎服。
6.治痈疮肿毒 香椿嫩叶、大蒜各适量,捣烂后,加入适量红花油,调匀后,敷于患处。
7.治疥癣 香椿叶150克,苦参30克,鲜马齿苋50克,醋适量,煎煮后,先用医用酒精涂洗患处后,再用药液擦洗。
8.治脱发 香椿叶、女贞子叶各适量,洗净捣烂,涂洗脱发处。
应注意的是,香椿虽味美宜餐,可药用,但也需预防中毒。《唐本草》言其:“味苦,有毒。”故采摘或购买后宜用热水焯后再用。又《随息居饮食谱》云:“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故不宜多食久食。
【清明祭祖蚊虫叮咬如何用药?】
春季天气潮湿,易滋生蚊虫,春季出游时需要注意,少到野外杂草多的地方。不慎被蚊虫叮咬该如何用药呢?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皮肤而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由蚊虫、白蛉、跳蚤、臭虫等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疹子常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皮肤表现为局部红肿,在疹子中央常可见有叮咬痕迹。自觉瘙痒或奇痒,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皮肤出现红线,表示淋巴管发炎,有时局部淋巴结肿大。
一般病情,局部可分别外用0.5%氨溶液、风油精、丁酸氢化可的松膏或艾洛松膏。瘙痒重,皮疹范围广可以内服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毫克,每日2~3次;或氯雷他啶10毫克,每日1次;或仙特明(西替利嗪10毫克,每日1次)。
2、蜂蜇伤
蜂蜇伤是由蜂尾的毒刺或毒液进入人皮肤后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过敏反应。
1)被马蜂蜇可以在伤口涂上氨水(肥皂水),并服用抗敏和消炎的药物。
2)被有毒的毒蜂蜇
治疗措施应该尽快处理伤口,吸出毒汁。如果局部红肿,应该立即检查伤口内有无毒刺遗留,如有,应该小心将其拔出,吸出毒液;可用生理盐水或氨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在咬伤后应尽早采取措施阻止毒素吸收,如结扎止血,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每隔15~
20分钟应放松1~2分钟。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如颜面苍白、血压下降、气促、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及局部多处蜇伤,应尽快找医生救治。
3、蝎蜇伤
蝎蜇伤严重者将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心慌、口唇面发紫绀、抽搐和精神错乱,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处理措施立即在肢体伤口近心端扎上止血带,尽快吸出毒汁,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局部可外用0.5%氨溶液,也可外用风油精,或外敷米醋调制的明矾粉及雄黄、枯矾末。
疼痛剧烈时,可用5%苏打液冷敷,如程度甚重,则应由医生解决。若出现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须到医院急诊。
4、被毒蛇咬伤
清明节,很多人会外出踏青,但走入草丛时最好不要穿浅口鞋和短裤。
一旦被蛇咬伤,应立即在伤口靠心脏一端局部结扎,每隔半小时放松一两分钟,注意不要去吮吸伤口,并且以最快速度前往医院。眼下草地上、宠物皮毛上等都会寄生虫,常见的有螨、蚊子、跳蚤等。被其叮咬后产生毒素也会诱发“虫咬性皮炎”。
【清明调畅肝气可降压】
4月5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思活动。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清明时节中不可对肝脏进补。以防肝气太旺,使肝阳上亢,诱发高血压。
阳春三月好踏青 谨防过敏凑热闹
阳春三月,气温逐渐升高,桃花、野花争相绽放,邀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尽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既能愉悦心身,又能强健体魄。但在享受春光的同时,有些人却出现鼻子奇痒、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于肺气不足、肺内有寒所致。由于肺开窍于鼻,气机不畅就会使鼻窍不通、鼻塞头痛。
鼻炎调治在于补肺气、祛寒邪。可按摩神阙穴(脐部),按摩时先将双手搓热,稍稍用力顺时针按摩50次,再逆时针按摩50次。《医学源始》说:“人之始生先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之成形故也。”神阙穴是任脉的要穴,无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还是五官九窍、皮肉筋骨都与神阙穴相通联。所以按摩神阙穴,不仅对于过敏性鼻炎,对关节炎、中风、水肿、荨麻疹等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我们还可采用中药——鹅不食草进行调养。中医古籍中说:“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它常被用来治疗感冒、鼻塞不通、鼻息肉、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疟疾等病症。
具体做法很简单:选新鲜鹅不食草15克,洗净,放入药罐中加入适量清水煎汁。取汁滴入两鼻腔各4~5滴,同时将剩下的汤水直接饮用即可。经常饮用能收良效。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免受过敏性鼻炎困扰,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在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生姜、紫苏等。避免食用虾蟹等寒凉食物和冷饮。
二是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刮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口罩,以防花粉、化学粉尘等刺激物进入口鼻。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要经常换洗,防止尘螨滋生。 清明高血压易发 调畅肝气可降压
中医认为“春气者,诸病在头。”一到春季,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血压升高而引起的。在五行中,春属木,与人体肝脏相对应。肝主疏泄,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春季是肝气向外舒展的季节,如果肝气郁结无法向外舒发,人体气血运行便会紊乱,进而诱发高血压等。如果血压反复升高,还有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预防高血压需要调理肝脏,条畅肝阳。眼下正是吃野菜的好时机,荠菜美味可口可常食。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肺经,有凉肝明目、利湿通淋、降压止血的功效。荠菜的吃法有多种,民间流行在农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荠菜还可和芹菜一起煎汤,或切碎后直接泡茶,或凉拌、熬粥、炒菜、包饺子等。
按摩脚底涌泉穴也是降低血压的好方法。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位于足心。中医认为,肝木只有在肾水的滋养下才能正常生发,如果肾阴不足,就会引起肝阴不足,肾脏精气不足,肝脏也会受损。涌泉穴位于肾经上,经常按摩能治疗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相关的肝、脾、肺、心等脏腑病症。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很多,可用指腹在穴位上轻推,也可直接在穴位上轻揉,还可用整个手掌在穴位上擦。按摩时用力要轻,每次四五分钟,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能收良效。除了涌泉穴,按摩内关穴(位于内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凹陷处)、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处)等穴位也是降压的好方法。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黄帝内经》上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所以,要学会制怒,保持心态平和,使肝火熄灭,肝气顺畅。还应进行适量运动。春季万物萌发,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选择动作轻柔的运动方式,像散步、太极拳等,也可以多去野外放风筝、踏青。这样做不仅能使身体吐故纳新、气血顺畅,还能消除抑郁、舒畅心情。此外,风邪侵袭也会引发高血压,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棉衣。
【清明食疗益养生】
由于清明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木气正旺(肝属木,木气正旺是指肝气旺盛的时候),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如芋头、鹅等,可以多食枸杞叶、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在此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的药膳食疗方。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枸杞瘦肉汤
鲜枸杞叶30克,猪瘦肉150克,油、精盐、味精适量。鲜枸杞叶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炒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猪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适量水,放入鲜枸杞叶,大火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有健脾养肝补肾的功效。
菊花枸杞粥
鲜枸杞子100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粳米200克,猪肉末5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猪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
用。食时可调入红糖。有益肾养肝目的功效。
扁豆粟米饭
粟米100克,扁豆50克,绵白糖适量。小米、扁豆淘洗干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可调入绵白糖。有养脾胃、益肾补虚的功效。 土豆山药粥
土豆100克,鲜山药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桂花卤适量。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大丁。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放入锅中,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桂花卤、白糖即可。有健脾益肾的功效。
【清明后喝点菊花茶防感冒】
古人说,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如鸡、笋、芋头、鹅、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
清明过后不妨常喝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若菊花与桑椹(可养血柔肝、益肾润肺)一同泡茶喝,可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所以饮用菊花茶要适量。
清明时节的用药与调养
(http://www.jkyy028.com/)
【清明香椿正当时】
香椿是楝科植物香椿树的嫩叶,为春季佳蔬,尤以清明时节采摘为上。因此时芽叶肥嫩无丝,芬芳馨香。香椿不仅味美,且营养全面而均衡,其蛋白质含量居群蔬之首,可炒食、凉拌、做汤、腌制等,最为人所爱的莫过于香椿炒鸡蛋。香椿不仅是入馔美味,亦是疗疾之要品,中医认为,香椿性凉,味苦、微辛,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杀虫等功效,可用治食欲不振、疮疥、风疽、遗精、女子崩漏、带下、便血、痔疮、痢疾、肠炎、肺炎、尿道炎等病症。
1.治痢疾、泄泻 香椿叶120克,椿根皮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2.降血糖 椿芽25克,玉米须15克,煎汤或沸水泡后饮用。
3.治小儿疳积 香椿叶50克,葱白1根,豆豉9克,炙甘草5克,粳米50克,共煎煮食用。
4.治女子血崩、赤带过多 细嫩椿树枝一把,益母草15克,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饮用。
5.治尿道炎 嫩椿枝30克,车前草25克,通草9克,水煎服。
6.治痈疮肿毒 香椿嫩叶、大蒜各适量,捣烂后,加入适量红花油,调匀后,敷于患处。
7.治疥癣 香椿叶150克,苦参30克,鲜马齿苋50克,醋适量,煎煮后,先用医用酒精涂洗患处后,再用药液擦洗。
8.治脱发 香椿叶、女贞子叶各适量,洗净捣烂,涂洗脱发处。
应注意的是,香椿虽味美宜餐,可药用,但也需预防中毒。《唐本草》言其:“味苦,有毒。”故采摘或购买后宜用热水焯后再用。又《随息居饮食谱》云:“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故不宜多食久食。
【清明祭祖蚊虫叮咬如何用药?】
春季天气潮湿,易滋生蚊虫,春季出游时需要注意,少到野外杂草多的地方。不慎被蚊虫叮咬该如何用药呢?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皮肤而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由蚊虫、白蛉、跳蚤、臭虫等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疹子常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皮肤表现为局部红肿,在疹子中央常可见有叮咬痕迹。自觉瘙痒或奇痒,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皮肤出现红线,表示淋巴管发炎,有时局部淋巴结肿大。
一般病情,局部可分别外用0.5%氨溶液、风油精、丁酸氢化可的松膏或艾洛松膏。瘙痒重,皮疹范围广可以内服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毫克,每日2~3次;或氯雷他啶10毫克,每日1次;或仙特明(西替利嗪10毫克,每日1次)。
2、蜂蜇伤
蜂蜇伤是由蜂尾的毒刺或毒液进入人皮肤后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过敏反应。
1)被马蜂蜇可以在伤口涂上氨水(肥皂水),并服用抗敏和消炎的药物。
2)被有毒的毒蜂蜇
治疗措施应该尽快处理伤口,吸出毒汁。如果局部红肿,应该立即检查伤口内有无毒刺遗留,如有,应该小心将其拔出,吸出毒液;可用生理盐水或氨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在咬伤后应尽早采取措施阻止毒素吸收,如结扎止血,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每隔15~
20分钟应放松1~2分钟。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如颜面苍白、血压下降、气促、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及局部多处蜇伤,应尽快找医生救治。
3、蝎蜇伤
蝎蜇伤严重者将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心慌、口唇面发紫绀、抽搐和精神错乱,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处理措施立即在肢体伤口近心端扎上止血带,尽快吸出毒汁,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局部可外用0.5%氨溶液,也可外用风油精,或外敷米醋调制的明矾粉及雄黄、枯矾末。
疼痛剧烈时,可用5%苏打液冷敷,如程度甚重,则应由医生解决。若出现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须到医院急诊。
4、被毒蛇咬伤
清明节,很多人会外出踏青,但走入草丛时最好不要穿浅口鞋和短裤。
一旦被蛇咬伤,应立即在伤口靠心脏一端局部结扎,每隔半小时放松一两分钟,注意不要去吮吸伤口,并且以最快速度前往医院。眼下草地上、宠物皮毛上等都会寄生虫,常见的有螨、蚊子、跳蚤等。被其叮咬后产生毒素也会诱发“虫咬性皮炎”。
【清明调畅肝气可降压】
4月5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思活动。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此时,各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清明时节中不可对肝脏进补。以防肝气太旺,使肝阳上亢,诱发高血压。
阳春三月好踏青 谨防过敏凑热闹
阳春三月,气温逐渐升高,桃花、野花争相绽放,邀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尽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既能愉悦心身,又能强健体魄。但在享受春光的同时,有些人却出现鼻子奇痒、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于肺气不足、肺内有寒所致。由于肺开窍于鼻,气机不畅就会使鼻窍不通、鼻塞头痛。
鼻炎调治在于补肺气、祛寒邪。可按摩神阙穴(脐部),按摩时先将双手搓热,稍稍用力顺时针按摩50次,再逆时针按摩50次。《医学源始》说:“人之始生先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之始生,五脏六腑之成形故也。”神阙穴是任脉的要穴,无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还是五官九窍、皮肉筋骨都与神阙穴相通联。所以按摩神阙穴,不仅对于过敏性鼻炎,对关节炎、中风、水肿、荨麻疹等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我们还可采用中药——鹅不食草进行调养。中医古籍中说:“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它常被用来治疗感冒、鼻塞不通、鼻息肉、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疟疾等病症。
具体做法很简单:选新鲜鹅不食草15克,洗净,放入药罐中加入适量清水煎汁。取汁滴入两鼻腔各4~5滴,同时将剩下的汤水直接饮用即可。经常饮用能收良效。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免受过敏性鼻炎困扰,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在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生姜、紫苏等。避免食用虾蟹等寒凉食物和冷饮。
二是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刮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口罩,以防花粉、化学粉尘等刺激物进入口鼻。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要经常换洗,防止尘螨滋生。 清明高血压易发 调畅肝气可降压
中医认为“春气者,诸病在头。”一到春季,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血压升高而引起的。在五行中,春属木,与人体肝脏相对应。肝主疏泄,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春季是肝气向外舒展的季节,如果肝气郁结无法向外舒发,人体气血运行便会紊乱,进而诱发高血压等。如果血压反复升高,还有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预防高血压需要调理肝脏,条畅肝阳。眼下正是吃野菜的好时机,荠菜美味可口可常食。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肺经,有凉肝明目、利湿通淋、降压止血的功效。荠菜的吃法有多种,民间流行在农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荠菜还可和芹菜一起煎汤,或切碎后直接泡茶,或凉拌、熬粥、炒菜、包饺子等。
按摩脚底涌泉穴也是降低血压的好方法。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位于足心。中医认为,肝木只有在肾水的滋养下才能正常生发,如果肾阴不足,就会引起肝阴不足,肾脏精气不足,肝脏也会受损。涌泉穴位于肾经上,经常按摩能治疗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相关的肝、脾、肺、心等脏腑病症。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很多,可用指腹在穴位上轻推,也可直接在穴位上轻揉,还可用整个手掌在穴位上擦。按摩时用力要轻,每次四五分钟,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能收良效。除了涌泉穴,按摩内关穴(位于内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凹陷处)、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处)等穴位也是降压的好方法。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黄帝内经》上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所以,要学会制怒,保持心态平和,使肝火熄灭,肝气顺畅。还应进行适量运动。春季万物萌发,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选择动作轻柔的运动方式,像散步、太极拳等,也可以多去野外放风筝、踏青。这样做不仅能使身体吐故纳新、气血顺畅,还能消除抑郁、舒畅心情。此外,风邪侵袭也会引发高血压,所以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棉衣。
【清明食疗益养生】
由于清明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木气正旺(肝属木,木气正旺是指肝气旺盛的时候),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如芋头、鹅等,可以多食枸杞叶、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在此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的药膳食疗方。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枸杞瘦肉汤
鲜枸杞叶30克,猪瘦肉150克,油、精盐、味精适量。鲜枸杞叶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炒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猪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适量水,放入鲜枸杞叶,大火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有健脾养肝补肾的功效。
菊花枸杞粥
鲜枸杞子100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粳米200克,猪肉末5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猪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
用。食时可调入红糖。有益肾养肝目的功效。
扁豆粟米饭
粟米100克,扁豆50克,绵白糖适量。小米、扁豆淘洗干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可调入绵白糖。有养脾胃、益肾补虚的功效。 土豆山药粥
土豆100克,鲜山药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桂花卤适量。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大丁。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放入锅中,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桂花卤、白糖即可。有健脾益肾的功效。
【清明后喝点菊花茶防感冒】
古人说,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如鸡、笋、芋头、鹅、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
清明过后不妨常喝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若菊花与桑椹(可养血柔肝、益肾润肺)一同泡茶喝,可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所以饮用菊花茶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