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作 者: 冉 红 彦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准考证号: [1**********]7

成 绩: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中牟县城关初中

职 务: 教师

邮 编: 451450

联系电话: [1**********]

完成时间: 2007.3

试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冉 红 彦

摘 要 苏轼是经历北宋中期到后期的文学大家,号称旷世奇才。他的词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 风格迥异。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发展了婉约词。在北宋词坛上,他对词体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苏轼 苏词 词体 发展 贡献

苏轼上承以欧阳修为文坛盟主的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大潮,将诗、文、词等诸种文学艺术样式推向了北宋的最高峰,下开“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人才辈出的局面,成为欧阳修之后更为杰出的文坛领袖。

在文学创作上,他的文学观点虽与欧阳修的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性和艺术价值。他认为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行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在思想上,因受到儒、法、道三家的影响,他的思想比较复杂。但他并未固执于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所取,从而形成他的复杂思想和性格。他的积极入世、超然物外的思想纵横着他从政的道路; 他的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牵引着他对词风的重大改变。

苏轼以前的宋人如范仲淹、柳永、欧阳修等,对词的题材已有所开拓,词风也有所改变。苏轼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所以一经步入词坛,立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题材的拓展创新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 使词走向正视现实, 面向现实生活, 反映真实人生的大道。他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 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 扩大了词境。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 格调大都雄健顿挫, 激昻排宕。

苏轼作词一般认为是从通判杭州开始的。而早期的这首

再看《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这是一组风俗画,作者以清新秀丽的语言描绘了春末夏初的徐州农村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写了各种各样的农村人物。用诗歌形式写农村生活早已屡见不鲜,而以词的形式描绘农村生活,在苏轼以前还是少见的。因此说,这组词为词的题材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表现手法的异彩纷呈

苏轼“以诗为词”的写作方法,别开生面。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他有意以诗为词,认为词即“古人长短句诗”(《蔡景繁书》) 。这是他变革词风的重要武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⑴ 题序的大量使用。

苏轼的词正文前往往有较长的小序,一般都放在提示中意译。如果序文较短,一般仍作题目对待,留在词牌下,并在提示中略作说明。如《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②

由。”这段题序就有些长,作为正文前的小序,用于注释、说明。《永遇乐》中“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同样交待了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让读者对文章背景更进一步了解,这也属第一种情况。而较短的序如《江城子》中“密州出猎”,《水龙吟》中“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等等。像这些简短的序一般可以作为题目。总之,这一点可以说是苏轼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一项重大创举。

⑵ 典故的运用。

“以诗为词”,重点突出在作词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苏轼的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如《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文中第一句“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意思是海上有人乘竹筏直上银河,仙女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这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得来的。而最后一句“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这句引用典故,借用伯牙的故事来写潮声,潮声如雷,抒发作者希望有琴师来谱写潮声的愿望。这种写法在词中也不常见,可以说也是一次词风的改变。

⑶ 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如《蝶恋花》,这首词不单是普通的伤春言情之作,它寄寓了作者仕途失意,有志难酬的惆怅。上阙为下阕铺垫。作者构思巧妙,布局合理,那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更让人产生好奇。“墙里”、“墙外”的往复使用,反而使感情更加缠绵悱恻,妙趣横生,并富有哲理。

所以,苏轼这种“以诗为词”的写法,融入了各种表现手法,使词具有了诗的情调,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蕴含更加丰富、深厚,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真真切切。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妙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方。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样,我们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词的“小道”与“别是一家”的独特风格了。 ④③

三、豪放词的开天辟地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的词受个人生长环境,个人思想觉悟,个人人生志向的影响,具有词风中别开生面的豪放特色。当时有人评论说柳永的“晓风残月”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板浅斟低唱,而苏轼的“大江东去”,要请关东大汉执铁板高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作者于元丰五年(1082)贬官黄州时作。赤壁,这里指黄冈赤壁。作者借指赤壁之战的赤壁来抒怀:上阙主要写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空间、时间、背景都极为广阔——“大江”、“浪淘”、“千古”、“三国”的大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霸气;“江山如画”、“多少英雄豪杰”的气概。无不让人心胸开阔,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同时,也为下阕怀古做好了准备。从怀古到伤今,从“雄姿英发”到“早生华发”,再到“人生如梦”。这期间是在缅怀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理想同现实的矛盾。全词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最能代表苏轼的豪放风格,被誉为千古绝唱。现在人们读起这首词,同样有着超脱现实的感觉,正可谓“豪放”词派的典型代表了。

而苏轼的另一首标志着豪放词成熟的佳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也因它豪迈粗犷的词风风靡古今: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一贯主张加强国防,抗击边患,这首词正反映了这种爱国思

想。上阙描写威武雄壮,风驰电掣般的出猎盛况和全城轰动,围观的热烈场面;下阕直接抒发他希望立功边疆,为国效命的壮志豪情。读来琅琅上口,义气蓬发,具有豪放气派。作者已经年迈,但依然心系祖国,可见,他对国家的忠实与热爱。

苏轼的豪放词,具有豪放性的,在苏词中并不多,而更多的是以清旷为特征的豪放词。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对久别的弟弟的怀念,加上政治上的失意,促使他在中秋夜对月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洒脱;“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等等。使全词清旷超逸,飘飘欲仙,充满哲理,寄慨遥深,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作者心中长期郁结的有志难酬的苦闷。还有《念奴娇,中秋》都写出了清新旷远,飘飘欲仙,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另外一种豪放的风格,那就是“沉郁苍凉,寄慨万端”之作,如《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等。后来,辛弃疾大大发展了这种沉郁苍凉的风格。可见,同为豪放词,在苏轼那里已有不同的风貌,为南宋豪放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因此,不得不说,苏轼一扫当时绮艳柔靡之风,而出为雄奇奔放之势,开创了豪放词,并使之得以发展。于是,晁无咎说他“横放杰出”,王灼说他“指出向上一路”。总而言之,苏轼的豪放词可谓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四、 婉约词的别开生面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其发展者。但是,在现存三百多首东坡词中,各具风格的豪放词仍居少数,苏词的绝大多数仍属婉约词。可知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豪放词,而且还在于发展了婉约词,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苏轼以诗为词不仅表现在豪放词中,也表现在婉约词中,都能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举凡爱国思想,个人怀抱,农村风光,山川景物,思故怀人等,无不写入词⑤

里,使词从“花间”的狭小区域走向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事风格也随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苏轼写人生体验,写理想抱负,壮观豁达,豪情奔放。苏轼写恋情,写伤感的词委婉细腻,情感内蕴深厚,而文笔萦绕回环,缠绵不绝。

以一首苏轼较早的以委婉为特征的言情词《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为例: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头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上阙用回环往复的句式,表达了使人肝肠欲断的思念之情。下阕通过无人伴饮,风露清寒,但燕子成双对,抒写自己的孤独与苦闷,景中含情。可见,苏轼词的内蕴深厚,感情的深藏不露,意蕴可以挖掘。

另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思念前妻王弗的词,字里行间,都有一种真情在里面。一种相思,一种怀念,加之政治上的失意,构成了这首悼亡词哀怨凄凉的基调。词的最绝妙之处是后三句的醒后冥想,通过设想亡妻因思念自己而断肠,来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怀念,更显得一往情深。意蕴更深刻婉转,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还有苏轼的一些咏物词。如《水龙吟》是咏杨花的,这首词创作于元丰四年,作者贬官黄州。背景也很奇巧,是为了和章质夫的《水龙吟》而写的。作者借杨花的“抛家傍路”,写章与家人的离别之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贬谪黄州的漂泊之感,因此才要求章

不要把他的信和词给别人看。全词围绕“杨花”展开,咏物逼真,而意在言外。“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表面写花,实写人。“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份流水”的结构又如此巧妙。“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比喻生动,想象丰富,情致缠绵,道出了心中的悲凉,情绪低沉,还有点点忧伤在里面。

又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那简短的词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深夜不寐,独自在月下徘徊,只有与孤鸿为伴,而孤鸿正是作者自喻,借物拟人,抒发了贬官后,无人理解自己的苦闷,表现了他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精神。这是一首咏物词,他笔下的孤鸿完全融进了作者的个性,而又与孤鸿本身的形象完全一致,句句双关,格调奇特,语意高妙。

总之,从苏词的创作来看,他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将词的题材,表现手法,以及风格都做了整体革新,对豪放词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是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又进行了全面革新,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为一种可与诗相提并论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独特的思想品位,性格特征以及自是一家的风格特色,为后世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的审美态度也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畴。

注释:

①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第301页。

②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9-11页。

③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第84页。

④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156页。

⑤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101页。

参考文献:

1. 钟叔河主编:《唐宋词百家全集》第四册,广州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2. 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

3. 唐圭璋编:《全宋词》上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64年出版。

4. 李淼译著:《宋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5. 聂石櫵,韩兆琦总编:《历代词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8月第一版。

6. 清,上彊村民著:《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7. 《中国古代名句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

8. 《东坡乐府筏》: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

9. 《东坡志林》: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出版。

10. 《东坡乐府二卷》:宋苏轼撰,中华书局出版社。

11. 《东坡先生诗余二卷》:宋苏轼撰,明刊苏长公二妙集本,北京图书馆藏。

12. 《注东坡词十二卷》:宋傅干注,传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作 者: 冉 红 彦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准考证号: [1**********]7

成 绩: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中牟县城关初中

职 务: 教师

邮 编: 451450

联系电话: [1**********]

完成时间: 2007.3

试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冉 红 彦

摘 要 苏轼是经历北宋中期到后期的文学大家,号称旷世奇才。他的词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 风格迥异。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发展了婉约词。在北宋词坛上,他对词体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苏轼 苏词 词体 发展 贡献

苏轼上承以欧阳修为文坛盟主的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大潮,将诗、文、词等诸种文学艺术样式推向了北宋的最高峰,下开“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人才辈出的局面,成为欧阳修之后更为杰出的文坛领袖。

在文学创作上,他的文学观点虽与欧阳修的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性和艺术价值。他认为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行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在思想上,因受到儒、法、道三家的影响,他的思想比较复杂。但他并未固执于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所取,从而形成他的复杂思想和性格。他的积极入世、超然物外的思想纵横着他从政的道路; 他的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牵引着他对词风的重大改变。

苏轼以前的宋人如范仲淹、柳永、欧阳修等,对词的题材已有所开拓,词风也有所改变。苏轼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所以一经步入词坛,立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题材的拓展创新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 使词走向正视现实, 面向现实生活, 反映真实人生的大道。他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 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 扩大了词境。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 格调大都雄健顿挫, 激昻排宕。

苏轼作词一般认为是从通判杭州开始的。而早期的这首

再看《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这是一组风俗画,作者以清新秀丽的语言描绘了春末夏初的徐州农村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写了各种各样的农村人物。用诗歌形式写农村生活早已屡见不鲜,而以词的形式描绘农村生活,在苏轼以前还是少见的。因此说,这组词为词的题材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表现手法的异彩纷呈

苏轼“以诗为词”的写作方法,别开生面。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他有意以诗为词,认为词即“古人长短句诗”(《蔡景繁书》) 。这是他变革词风的重要武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⑴ 题序的大量使用。

苏轼的词正文前往往有较长的小序,一般都放在提示中意译。如果序文较短,一般仍作题目对待,留在词牌下,并在提示中略作说明。如《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②

由。”这段题序就有些长,作为正文前的小序,用于注释、说明。《永遇乐》中“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同样交待了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让读者对文章背景更进一步了解,这也属第一种情况。而较短的序如《江城子》中“密州出猎”,《水龙吟》中“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等等。像这些简短的序一般可以作为题目。总之,这一点可以说是苏轼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一项重大创举。

⑵ 典故的运用。

“以诗为词”,重点突出在作词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苏轼的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如《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文中第一句“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意思是海上有人乘竹筏直上银河,仙女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这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得来的。而最后一句“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这句引用典故,借用伯牙的故事来写潮声,潮声如雷,抒发作者希望有琴师来谱写潮声的愿望。这种写法在词中也不常见,可以说也是一次词风的改变。

⑶ 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如《蝶恋花》,这首词不单是普通的伤春言情之作,它寄寓了作者仕途失意,有志难酬的惆怅。上阙为下阕铺垫。作者构思巧妙,布局合理,那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更让人产生好奇。“墙里”、“墙外”的往复使用,反而使感情更加缠绵悱恻,妙趣横生,并富有哲理。

所以,苏轼这种“以诗为词”的写法,融入了各种表现手法,使词具有了诗的情调,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蕴含更加丰富、深厚,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真真切切。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妙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方。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样,我们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词的“小道”与“别是一家”的独特风格了。 ④③

三、豪放词的开天辟地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的词受个人生长环境,个人思想觉悟,个人人生志向的影响,具有词风中别开生面的豪放特色。当时有人评论说柳永的“晓风残月”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板浅斟低唱,而苏轼的“大江东去”,要请关东大汉执铁板高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作者于元丰五年(1082)贬官黄州时作。赤壁,这里指黄冈赤壁。作者借指赤壁之战的赤壁来抒怀:上阙主要写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空间、时间、背景都极为广阔——“大江”、“浪淘”、“千古”、“三国”的大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霸气;“江山如画”、“多少英雄豪杰”的气概。无不让人心胸开阔,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同时,也为下阕怀古做好了准备。从怀古到伤今,从“雄姿英发”到“早生华发”,再到“人生如梦”。这期间是在缅怀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理想同现实的矛盾。全词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最能代表苏轼的豪放风格,被誉为千古绝唱。现在人们读起这首词,同样有着超脱现实的感觉,正可谓“豪放”词派的典型代表了。

而苏轼的另一首标志着豪放词成熟的佳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也因它豪迈粗犷的词风风靡古今: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一贯主张加强国防,抗击边患,这首词正反映了这种爱国思

想。上阙描写威武雄壮,风驰电掣般的出猎盛况和全城轰动,围观的热烈场面;下阕直接抒发他希望立功边疆,为国效命的壮志豪情。读来琅琅上口,义气蓬发,具有豪放气派。作者已经年迈,但依然心系祖国,可见,他对国家的忠实与热爱。

苏轼的豪放词,具有豪放性的,在苏词中并不多,而更多的是以清旷为特征的豪放词。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对久别的弟弟的怀念,加上政治上的失意,促使他在中秋夜对月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洒脱;“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等等。使全词清旷超逸,飘飘欲仙,充满哲理,寄慨遥深,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作者心中长期郁结的有志难酬的苦闷。还有《念奴娇,中秋》都写出了清新旷远,飘飘欲仙,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另外一种豪放的风格,那就是“沉郁苍凉,寄慨万端”之作,如《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等。后来,辛弃疾大大发展了这种沉郁苍凉的风格。可见,同为豪放词,在苏轼那里已有不同的风貌,为南宋豪放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因此,不得不说,苏轼一扫当时绮艳柔靡之风,而出为雄奇奔放之势,开创了豪放词,并使之得以发展。于是,晁无咎说他“横放杰出”,王灼说他“指出向上一路”。总而言之,苏轼的豪放词可谓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四、 婉约词的别开生面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其发展者。但是,在现存三百多首东坡词中,各具风格的豪放词仍居少数,苏词的绝大多数仍属婉约词。可知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豪放词,而且还在于发展了婉约词,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苏轼以诗为词不仅表现在豪放词中,也表现在婉约词中,都能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举凡爱国思想,个人怀抱,农村风光,山川景物,思故怀人等,无不写入词⑤

里,使词从“花间”的狭小区域走向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事风格也随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苏轼写人生体验,写理想抱负,壮观豁达,豪情奔放。苏轼写恋情,写伤感的词委婉细腻,情感内蕴深厚,而文笔萦绕回环,缠绵不绝。

以一首苏轼较早的以委婉为特征的言情词《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为例: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头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上阙用回环往复的句式,表达了使人肝肠欲断的思念之情。下阕通过无人伴饮,风露清寒,但燕子成双对,抒写自己的孤独与苦闷,景中含情。可见,苏轼词的内蕴深厚,感情的深藏不露,意蕴可以挖掘。

另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思念前妻王弗的词,字里行间,都有一种真情在里面。一种相思,一种怀念,加之政治上的失意,构成了这首悼亡词哀怨凄凉的基调。词的最绝妙之处是后三句的醒后冥想,通过设想亡妻因思念自己而断肠,来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怀念,更显得一往情深。意蕴更深刻婉转,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还有苏轼的一些咏物词。如《水龙吟》是咏杨花的,这首词创作于元丰四年,作者贬官黄州。背景也很奇巧,是为了和章质夫的《水龙吟》而写的。作者借杨花的“抛家傍路”,写章与家人的离别之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贬谪黄州的漂泊之感,因此才要求章

不要把他的信和词给别人看。全词围绕“杨花”展开,咏物逼真,而意在言外。“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表面写花,实写人。“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份流水”的结构又如此巧妙。“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比喻生动,想象丰富,情致缠绵,道出了心中的悲凉,情绪低沉,还有点点忧伤在里面。

又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那简短的词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出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深夜不寐,独自在月下徘徊,只有与孤鸿为伴,而孤鸿正是作者自喻,借物拟人,抒发了贬官后,无人理解自己的苦闷,表现了他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精神。这是一首咏物词,他笔下的孤鸿完全融进了作者的个性,而又与孤鸿本身的形象完全一致,句句双关,格调奇特,语意高妙。

总之,从苏词的创作来看,他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将词的题材,表现手法,以及风格都做了整体革新,对豪放词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正是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又进行了全面革新,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为一种可与诗相提并论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独特的思想品位,性格特征以及自是一家的风格特色,为后世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的审美态度也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畴。

注释:

①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第301页。

②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9-11页。

③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第84页。

④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156页。

⑤见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101页。

参考文献:

1. 钟叔河主编:《唐宋词百家全集》第四册,广州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2. 章培恒审阅,曾枣庄、曾弢译著:《苏轼诗文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6 月第一版。

3. 唐圭璋编:《全宋词》上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64年出版。

4. 李淼译著:《宋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5. 聂石櫵,韩兆琦总编:《历代词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8月第一版。

6. 清,上彊村民著:《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7. 《中国古代名句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

8. 《东坡乐府筏》: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

9. 《东坡志林》: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出版。

10. 《东坡乐府二卷》:宋苏轼撰,中华书局出版社。

11. 《东坡先生诗余二卷》:宋苏轼撰,明刊苏长公二妙集本,北京图书馆藏。

12. 《注东坡词十二卷》:宋傅干注,传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相关文章

  •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柳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苏轼作词,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 ...查看


  • 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
  • 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g ...查看


  • ]苏轼李清照婉约词的比较赏析
  • 三.语言特色上 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词的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而且诗. 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的语言特点三.语言特色上 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宋代文学
  •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 和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1
  •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 和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 .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查看


  • 宋代诗词介绍
  • 宋代诗词介绍 [北宋诗词]: 晏殊.晏几道 内容多写个人情怀:善于用细腻的感触和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达出人生普遍的内心感受,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词风雍容华贵,清新婉丽,不落俗套. 二晏词在词艺的提高上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范仲淹 塞下 ...查看


  • 宋朝的词为什么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最出名?
  • 宋朝的词为什么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最出名? 导读: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查看


  • 从苏轼与李清照对词的音律的态度来看苏词在音律方面的成就
  •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从苏轼与李清照对词的音律的态度来看 苏词在音律方面的成就 ○刘 璞 摘 要:李清照的词论主要从音律方面批评苏轼词作的不协音律,而对比两人对词的音律的不同态度,不仅可以看出两人乃至宋代豪放.婉约两大词派不同的审美取向,更能 ...查看


  •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摘 要: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豪放悲壮,然而刘克庄曾在<辛稼轩集序>中这样描述其词风:"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