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 (1)

1  引言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630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水量仅23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500 m3/hm2,为世界平均数的4/5。

2  农业用水现状及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500亿m3左右,缺水量为250亿m3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3之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实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是将上述的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从而实现全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节水灌溉系统。

3  系统结构设计

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由土壤水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喷灌机控制终端、远程监控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传感器埋入土壤中,直接获取地表下0~100cm各个深度处的土壤水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0~5V模拟电压信号。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一方面用于采集传感器的土壤水分信息,另一方面利用GPRS网络模式将土壤水分信息传递给安装于监控中心的监控计算机。在一个农田节水灌溉监控系统中,根据需要,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可以有多个,每个采集终端可以作为一个土壤墒情固定监测站,分布在区域内不同的特征点处进行土壤水分信息采集。监控中心计算机循环接收各个采集终端发送的土壤墒情信息,监控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农作物需水量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形成最佳灌溉方案,然后由监控计算机将灌溉命令下发到喷灌机控制终端,喷灌机控制终端直接控制喷灌机以及深井泵等设备进行灌溉作业。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4  系统功能特点

(1) 系统管理,该部分对系统所有的数据表进行结构定义和维护;并对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帐户、权限、界面、系统运行参数、文件类别和属性等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定义特定领域的知识规范。

(2) 喷灌机控制,根据土壤墒情信息,系统制定灌溉方案,通过GPRS网络远程控制喷灌机,实现全自动灌溉。

(3) 数据的查询检索功能,具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查询检索功能,并以图件、表格或其他形式输出查询结果。查询方式包括点位查询、空间查询和逻辑条件组合查询。

(4) 数据采集单元自动定位,终端数据采集根据放置地点自动将经纬度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在操作界面上自动确定并显示数据采集单元的布设地点。

(5) 数据分析功能,针对不同属性进行不同区段的分析,结果以专题图形式提供,可供打印输出。

5  上位机软件结构

监控中心主要由网络服务器和土壤墒情数据处理计算机构成,具有Intemet公网固定IP,其功能是进行数据的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监控中心计算机软件采用亚控组态王作为开发平台。通过对组态王的二次开发,中心计算机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并显示,形成数据库、报表,供灌溉预报及决策使用,依据监测数据计算灌水时间与灌水量,将监测与计算结果用图表、曲线显示或打印输出[1]。系统设计将从简洁易用的角度出发,其主要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

6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为本系统的终端采集单元,由于在农田灌溉上检测范围比较大,数量多、布点不固定并只在农耕季节使用等特点考虑,采集终端需要设计成可灵活移动、易于安装的方式,其次在每一个采集终端上安装GPS定位模块,使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上的数据带有地理位置下标,中心计算机根据上传的数据的地理位置下标来确定采集点具体地理位置,从而实现准确的数据采集。另外,由于数据采集单元放置在农田里,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的形式为采集单元供电。

1  引言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630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水量仅23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500 m3/hm2,为世界平均数的4/5。

2  农业用水现状及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500亿m3左右,缺水量为250亿m3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3之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实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本文所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是将上述的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从而实现全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节水灌溉系统。

3  系统结构设计

农田节水灌溉系统由土壤水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喷灌机控制终端、远程监控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传感器埋入土壤中,直接获取地表下0~100cm各个深度处的土壤水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0~5V模拟电压信号。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一方面用于采集传感器的土壤水分信息,另一方面利用GPRS网络模式将土壤水分信息传递给安装于监控中心的监控计算机。在一个农田节水灌溉监控系统中,根据需要,物联网终端采集单元可以有多个,每个采集终端可以作为一个土壤墒情固定监测站,分布在区域内不同的特征点处进行土壤水分信息采集。监控中心计算机循环接收各个采集终端发送的土壤墒情信息,监控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农作物需水量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形成最佳灌溉方案,然后由监控计算机将灌溉命令下发到喷灌机控制终端,喷灌机控制终端直接控制喷灌机以及深井泵等设备进行灌溉作业。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4  系统功能特点

(1) 系统管理,该部分对系统所有的数据表进行结构定义和维护;并对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帐户、权限、界面、系统运行参数、文件类别和属性等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定义特定领域的知识规范。

(2) 喷灌机控制,根据土壤墒情信息,系统制定灌溉方案,通过GPRS网络远程控制喷灌机,实现全自动灌溉。

(3) 数据的查询检索功能,具有多种形式和途径的查询检索功能,并以图件、表格或其他形式输出查询结果。查询方式包括点位查询、空间查询和逻辑条件组合查询。

(4) 数据采集单元自动定位,终端数据采集根据放置地点自动将经纬度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在操作界面上自动确定并显示数据采集单元的布设地点。

(5) 数据分析功能,针对不同属性进行不同区段的分析,结果以专题图形式提供,可供打印输出。

5  上位机软件结构

监控中心主要由网络服务器和土壤墒情数据处理计算机构成,具有Intemet公网固定IP,其功能是进行数据的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监控中心计算机软件采用亚控组态王作为开发平台。通过对组态王的二次开发,中心计算机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并显示,形成数据库、报表,供灌溉预报及决策使用,依据监测数据计算灌水时间与灌水量,将监测与计算结果用图表、曲线显示或打印输出[1]。系统设计将从简洁易用的角度出发,其主要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

6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

物联网采集单元的设计为本系统的终端采集单元,由于在农田灌溉上检测范围比较大,数量多、布点不固定并只在农耕季节使用等特点考虑,采集终端需要设计成可灵活移动、易于安装的方式,其次在每一个采集终端上安装GPS定位模块,使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上的数据带有地理位置下标,中心计算机根据上传的数据的地理位置下标来确定采集点具体地理位置,从而实现准确的数据采集。另外,由于数据采集单元放置在农田里,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的形式为采集单元供电。


相关文章

  •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JournalofComuterResearchandDevelomentISSN10001239CN111777TP -? -? ():,48Sul.3263120113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孙彦景 丁晓 ...查看


  • 物联网精细农业应用误区与发展前景
  • 1 关于精细农业的误区 概念误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精细农业开始出现,它是指利用最新技术,通过改变利率和混合领域内的需求以降低化肥投入.减少成本为出发点,以实现农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定量化.高效化为目标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最初是由美国 ...查看


  • 物联网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2):310-314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 物联网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朱会霞,王福林,索瑞霞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近几年来物联 ...查看


  • 农村生产联合社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方案书
  • 现代农业联合社 农业物联网项目报告书 目 录 第1章 农业物联网的背景及必要性 ..................................................................... 1.1 1.2 1. ...查看


  •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_陈威
  • 第29卷 第22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22 196 2013年 11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Nov. 20 ...查看


  • 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 毕业设计(论文) 项目名称 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班 级 2013级电信班 学生姓名 李季磊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年 月 日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毕业设计任务书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查看


  • 智慧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 智慧农业信息化云平台 深圳市拓普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云平台介绍................................................................................... ...查看


  • 浅谈农业物联网发展
  • 摘 要 分析当前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技术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农业物联网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物联网 农业网络信息化 问题 应对措施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普及,以全球互联网为基础的 ...查看


  •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实例荟萃
  •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实例荟萃 陈建峰 西安成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市高新一路 16 号创业大厦 B 座 706 室, 电话:8825 7625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可快速部署.可自组织.隐蔽 性强和高容错性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在军事上应用. 利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