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

  摘 要:现阶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十分突出。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努力避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政治课 社会性偏差 现象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   二、社会性偏差的表现   根据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现实性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来了,所以他对当前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实却有片面性。   2.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历史性偏差。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一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可以作出新旧社会的对比。可有位学生写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穿草鞋,女孩子没有裙子穿。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显然,这位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史缺乏比较完整和接近本质真实的了解。   3.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观点性偏差。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的行为常不自觉地表现了社会上的影响,嘴里哼着顺口的广告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兴趣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于港台的言情武打片,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致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5.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态度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无法正常生活。自从开放搞活以来,我家没睡过一次安稳觉。”这就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三、政治课教学的不适应状况   由此,对政治课教学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根据教育从属于社会的特性,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相对顺应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容易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如在五、六十年代,学校教育教授给学生的东西,和社会上给予学生的影响总体上是吻合的,那时政治课好教,学生也愿意听。相反,处在转型过程中并充满变化和无序的社会环境时,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反差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当前,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应该看到,由于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化,政治课教学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们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社会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甚至一时产生了消化不良的问题。而教学的滞后性无疑弱化了教育本应起到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导向性的功能,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会的影响作用上升。这一升一降,使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鉴于以上种种,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认识这种社会性偏差,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我们最终的目标。

  摘 要:现阶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十分突出。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努力避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政治课 社会性偏差 现象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   二、社会性偏差的表现   根据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现实性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来了,所以他对当前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实却有片面性。   2.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历史性偏差。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一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可以作出新旧社会的对比。可有位学生写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穿草鞋,女孩子没有裙子穿。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显然,这位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史缺乏比较完整和接近本质真实的了解。   3.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观点性偏差。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的行为常不自觉地表现了社会上的影响,嘴里哼着顺口的广告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兴趣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于港台的言情武打片,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致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5.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态度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无法正常生活。自从开放搞活以来,我家没睡过一次安稳觉。”这就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三、政治课教学的不适应状况   由此,对政治课教学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根据教育从属于社会的特性,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相对顺应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容易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如在五、六十年代,学校教育教授给学生的东西,和社会上给予学生的影响总体上是吻合的,那时政治课好教,学生也愿意听。相反,处在转型过程中并充满变化和无序的社会环境时,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反差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当前,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应该看到,由于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化,政治课教学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们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社会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甚至一时产生了消化不良的问题。而教学的滞后性无疑弱化了教育本应起到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导向性的功能,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会的影响作用上升。这一升一降,使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鉴于以上种种,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认识这种社会性偏差,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我们最终的目标。


相关文章

  • 如何正确认识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社会性偏差现象
  • 摘要 社会性偏差是目前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学思品课教学也面临同样的挑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纠正认知中的社会性偏差. 关键词 社会性偏差 认知 纠正 社会性偏差是目前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所谓社会性 ...查看


  • 如何正确认识政治教学中出现的社会性偏差
  • 引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社会性偏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且会对政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必然性,认识到它对政治教学的积极意义,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 ...查看


  •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
  •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姓名:孔巧巧 性别: 女 年龄:7岁 年级:二年级 主要问题 她性格内向,在班上几乎没有朋友,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较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作业错误率高,成绩起伏较大.课间不愿与同学玩耍,总是喜欢一个人静 ...查看


  • 利用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 当看到学生看完电影地面一片狼籍,当看到学生不顾家庭实际而盲目攀比,当看到学校教室的桌面上全是"课桌文化"--我真的觉得很痛心.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觉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 ...查看


  • 德育生活化
  • 科技信息 基础教育 德育生活化 ---学生偏差行为对学校德育的思考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 发展阶段,作为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 ...查看


  • 行为偏差帮教资料
  • 行为偏差学生行为规范自查资料及帮教资料 锹峪一小 2010年9月 对差生的教育转化是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所在本学期在教育转化差生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站在差生一边,和他们心灵相通顺应他们的心理,关心.热爱他们促 ...查看


  • 对[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课堂情景化教学的思考
  • 摘要:对于<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比较枯燥,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巧妙地运用课堂情景化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 ...查看


  • 2015年初一年级心理健康课课堂总结
  •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课堂总结 一学期的心理教学工作结束了,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为使学校的心理教学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对学 ...查看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陈小燕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4期 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经常会有这样精彩的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表演珠联璧合,学生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试就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