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趣 的 搭 配”教学设计和评析
教材:人教版新课程第三册第9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的:1、通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引导学生运用连线搭配的方法来求排列数与组合数。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方式、初步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数学思维方式、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老师和每组同学各一份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答题纸和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活动一:对口令游戏。(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乘法口决你们都会吗?好,我说:“三四”,你们说? 生:十二。
师:好,下面我请同学来和我配合。四五?
生:二十。
师:恭喜你,回答正确!(来,老师和你握手)
师:再来一位!七八?
生:五十六。
师:也恭喜你,回答正确!(握手)
师:八九?
生:七十二。
师:真棒!(握手)
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握了几次手?
生:3次。
师:假如我想与每位同学握一次手,要握多少次?
生:40次。
师:怎样才能保证我不多不少的正好握40次呢?
(引导学生回答: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并同时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搭配》。(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以师生互动的游戏形式作为新课的导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活动二:课件显示:
生:2个。(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有序的排列数)课件演示
师:再加一个数字原基础上加一个3)
师:请同学拿出数字卡片和答题纸,分小组合作,把你们组成的数记录在答题纸上。(小
组长分工,一人组数,一人记数,还有一人准备汇报)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展示各组的答题纸。让学生说说摆数的过程(2)教师引领,构建模型。师:先确定十位上的数1,还剩下那几个数?(2和那么1与2组成两位数是几呢? (12)师用线将1与2 连起来, 并在旁边写上12。接着又问:1与3能组
成几(13)
师又将1和3用线连起来。如右图所示: 师:还可以把几放在十位上呢?(2)那么2又能与那几个数组成两位数呢?随即师用线
把2分别与1、3连起来。„„
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字排列组成数,要先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十位上的数,然后再考虑个位上有哪些数能与其搭配。这样有顺序的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反馈练习、提高能力
1、课件出示:“美丽的服饰搭配”(配画外音:一件衣服与一条裤子搭配,我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学生独立完成答题纸第1题。(课本第101页练习二十三中的第1题)
2、完成第99页 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后,再进行验证。方法如下:
请上三位同学来表演握手。
学生表演!两两握手(师引导:先由生1分别与生2、生3握手,再由生2与生3握手)
师板书,构建模型: 生1
3、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共要比赛几场?
(课件出示图)(见教材第101
页第2题)
甲
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引导学生运用连线搭配的方法来求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搭配问题,你们能解决它吗?
1、 早餐的搭配。(答题纸第2题)
一份学生早餐是由一个鸡蛋和一种饮料与一种点心搭配,想一想,你能搭配出几种不同的早餐?
课件出示: 饮料: 点心: 课件演示: 饮料: 点心:
牛奶 包子 牛奶
鸡蛋 蛋糕 鸡蛋 蛋糕
果汁 饼干 果汁
2、姓名的搭配。
课件出示: 姓 名
海涛 你能给我取名字吗?
王
张 林
(1)师:你想给他取什么名字?
生1:李海涛。
生2:王林。
生3:张林。
生4:张海涛。
„„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师:如果姓李,有几种取法?姓王,有几种取法?姓张呢?共有几种? (6种)
课件演示: 姓 名
李 海涛
王
张 林
师:每个姓有2种取法,如果再增加一个姓,共有几种不同的取法?再增加一种呢?
师: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姓可与2个名搭配,取2个名字;5个姓分别与2
个名搭配,就可以取10个名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方式、初步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师生共同小结。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有趣的搭配,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的)
在搭配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提高题:
四人小组举行掰手腕游戏,每两人比赛一次,共要比赛多少次?
甲 乙
丙 丁
“有 趣 的 搭 配”教学设计和评析
教材:人教版新课程第三册第9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的:1、通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引导学生运用连线搭配的方法来求排列数与组合数。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方式、初步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数学思维方式、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老师和每组同学各一份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答题纸和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活动一:对口令游戏。(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乘法口决你们都会吗?好,我说:“三四”,你们说? 生:十二。
师:好,下面我请同学来和我配合。四五?
生:二十。
师:恭喜你,回答正确!(来,老师和你握手)
师:再来一位!七八?
生:五十六。
师:也恭喜你,回答正确!(握手)
师:八九?
生:七十二。
师:真棒!(握手)
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握了几次手?
生:3次。
师:假如我想与每位同学握一次手,要握多少次?
生:40次。
师:怎样才能保证我不多不少的正好握40次呢?
(引导学生回答: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并同时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搭配》。(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以师生互动的游戏形式作为新课的导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活动二:课件显示:
生:2个。(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有序的排列数)课件演示
师:再加一个数字原基础上加一个3)
师:请同学拿出数字卡片和答题纸,分小组合作,把你们组成的数记录在答题纸上。(小
组长分工,一人组数,一人记数,还有一人准备汇报)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展示各组的答题纸。让学生说说摆数的过程(2)教师引领,构建模型。师:先确定十位上的数1,还剩下那几个数?(2和那么1与2组成两位数是几呢? (12)师用线将1与2 连起来, 并在旁边写上12。接着又问:1与3能组
成几(13)
师又将1和3用线连起来。如右图所示: 师:还可以把几放在十位上呢?(2)那么2又能与那几个数组成两位数呢?随即师用线
把2分别与1、3连起来。„„
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字排列组成数,要先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十位上的数,然后再考虑个位上有哪些数能与其搭配。这样有顺序的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反馈练习、提高能力
1、课件出示:“美丽的服饰搭配”(配画外音:一件衣服与一条裤子搭配,我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学生独立完成答题纸第1题。(课本第101页练习二十三中的第1题)
2、完成第99页 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后,再进行验证。方法如下:
请上三位同学来表演握手。
学生表演!两两握手(师引导:先由生1分别与生2、生3握手,再由生2与生3握手)
师板书,构建模型: 生1
3、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共要比赛几场?
(课件出示图)(见教材第101
页第2题)
甲
乙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引导学生运用连线搭配的方法来求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搭配问题,你们能解决它吗?
1、 早餐的搭配。(答题纸第2题)
一份学生早餐是由一个鸡蛋和一种饮料与一种点心搭配,想一想,你能搭配出几种不同的早餐?
课件出示: 饮料: 点心: 课件演示: 饮料: 点心:
牛奶 包子 牛奶
鸡蛋 蛋糕 鸡蛋 蛋糕
果汁 饼干 果汁
2、姓名的搭配。
课件出示: 姓 名
海涛 你能给我取名字吗?
王
张 林
(1)师:你想给他取什么名字?
生1:李海涛。
生2:王林。
生3:张林。
生4:张海涛。
„„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师:如果姓李,有几种取法?姓王,有几种取法?姓张呢?共有几种? (6种)
课件演示: 姓 名
李 海涛
王
张 林
师:每个姓有2种取法,如果再增加一个姓,共有几种不同的取法?再增加一种呢?
师: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姓可与2个名搭配,取2个名字;5个姓分别与2
个名搭配,就可以取10个名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方式、初步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师生共同小结。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有趣的搭配,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的)
在搭配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提高题:
四人小组举行掰手腕游戏,每两人比赛一次,共要比赛多少次?
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