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跃张东波杨登华暴玉怀
北京日报 2002年03期
20年前的那个初春,英雄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离开了南京路,一支穿“橄榄绿”的队伍奉命走进了“中华商业第一街”。英雄的光环并不因走进英雄驻守之地而自然降临,属于他们的只有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10年后的又一个春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誉满中华的“好八连”驻地,欣然命笔,把党和人民新的期望和重托留给了“好八连”的传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
时间考验着英雄,时间证明着英雄!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一茬又一茬官兵,牢记江主席的嘱托,继承发扬“好八连”光荣传统,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成为南京路上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楷模。
面对党和人民的嘱托,十中队官兵发扬光荣传统,坚持与时俱进,以道德建设的崭新风貌,续写着“好八连”英雄篇章
走进十中队的荣誉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彩照,画面上定格着江泽民主席视察中队、与官兵在一起的动人情景。照片的下面镶嵌着江主席给中队的亲笔题词。
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全中队最重要的场所。每年新兵来到中队的第一课,就是在这里聆听江主席的嘱托,集体宣誓;每年的1月18日这天,中队都要举行座谈会,重温江主席的题词精神;每当老兵离队,都要在这里合影留念,把荣誉和激励带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每天,战士们都要望着江主席期望的目光,走向南京路上的每一个哨位。江主席视察十中队10年来,中队先后9次集体立功,并分别被中宣部、中组部、公安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公安系统先进集体”,被武警总部授予“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在中队的大门口,竖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我的哨位与南京路”的大牌子。上面写着今天南京路上的商店数量、人口流量以及每平方米为国家创造的财富,以此激励自己守卫南京路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全中队叫响了这样的誓言:“市场经济发展,站岗价值何在?在社会安定国家安宁!商品大潮汹涌,甘于奉献图啥?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当十中队进驻南京路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遍了南京路。大上海变了!南京路也变了!这里早已不是“冒险家的乐园”,也不再是“资产阶级”的“大染缸”,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十中队官兵清醒地意识到,要跟上海国际大都市“两个文明”的建设步伐,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威武文明之师的形象展现在上海人民面前。
那年的一个春日,南京路上新世界商厦举行开业庆典,数万名来宾和顾客蜂涌而入,造成严重拥挤,大厅里斥责声、哭喊声响成一片。中队巡逻官兵闻讯赶来,采取喊话、拦截、疏散等措施,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的发生,使开业典礼如期举行。当商厦老总要向官兵们表示感谢时,他们的身影早已融入了南京路上的人海之中。
有人说南京路是用“黄金”铺成的。在这条“黄金路”上,凝聚着十中队官兵的奉献和忠诚。正是因为有了这片“橄榄绿”,南京路上恶性案件的发案率一直为零。而在这让人欣慰和骄傲的“零”的背后,十中队官兵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和汗水!近年来,十中队还先后出色完成了上海五国元首会议、国际商会第32届联会、全国第八届运动会、上海APEC会议等重大会议的现场和首长驻地警卫任务。
十中队的官兵们不仅是南京路的守卫者,还是大上海的建设者。从太浦河水利工程,到杨浦大桥、浦东机场工程;从上海大剧院,到东方明珠、内环高架,近些年来上海市的40多项重点工程都留下了十中队官兵辛勤的汗水和忙碌的身影。国庆50周年前夕,南京路步行街拓宽工程进入“倒计时”,但因铺设地砖人手不够,导致工程进度延缓。十中队得知后,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由于地砖精度很高,搬运时不能有一点儿碰损,铺设时更不能有偏差,操作难度极大。官兵们先是把每块上百斤重的地砖从郊区运回来,又一块一块地用清水洗净,再用抹布擦干,然后小心翼翼地运到施工现场,再一块一块地铺好。官兵们的手磨破了,腿撞伤了,但无一人叫苦叫累。只用6个昼夜,他们就完成了800平方米地砖的铺设任务,比原定时间提前近20天。
十中队官兵热爱大上海,热爱南京路。他们觉得作为一名守卫大上海的武警战士,能为建设大上海、繁荣南京路添砖加瓦、流血流汗,无比自豪!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早上,十中队的40多名即将离队的退伍老战士扛着拖把、提着水桶、拿着抹布,早早来到他们称之为“母亲街”的南京路上,最后一次为“母亲街”梳妆打扮。战士们用拖把拖去地砖上的灰土,用清水擦洗栏杆,蹲在地上抹平被人不小心翻起的草坪……明天就要离开大上海、告别南京路了,他们似乎要把所有的情、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个早晨。上班或晨练的人们纷纷驻足望着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多好的战士啊!”
在上海人民眼中,无论是昨日的“绿军装”还是今天的“橄榄绿”,都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道德建设的楷模
自从踏上南京路,十中队官兵就把每月的20日定为便民服务日。每当这一天,官兵们都要组成理发、补鞋、维修等7个小组,早早来到南京路上,定点设摊,为过往群众提供各种义务服务。20年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霜雨雪,官兵们始终坚持不辍。
1996年9月20日,在上海考察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来到南京路,看到中队官兵为民服务的情景十分高兴。将军来到战士们中间,赞扬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了全社会的前列。如今,这一活动已吸引了69家单位的上千名志愿者参与,成为推进上海市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从踏上南京路,十中队的官兵就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以精神文明使者的良好形象出现在上海人民面前。上海市肢体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吴忠伟动情地告诉记者:“上海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渗透着十中队官兵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当残疾人事业刚刚起步时,是十中队的官兵率先伸出了同情、理解和援助之手。当初,上海残联的人搞宣传活动,一没人二无钱。他们想到了十中队。每次活动现场布置、准备展板等事情,都是官兵们来完成。有一次,给气球充气的气筒坏了,主办人急得火烧眉毛。中队领导呼啦啦调来40多名战士,硬是用嘴吹鼓了400多只气球。
近些年来,上海市残联每年都要组织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观新上海的活动。每次活动,最辛苦的莫过于十中队的官兵了。官兵们先要把每一位残疾人的轮椅抬到车上,再把他们一个个从家中背出来,扶上轮椅;到了参观现场,再把他们连同轮椅从车上抬下来,然后推着轮椅让他们尽情地参观。碰到盲人,战士们一边推着轮椅,一边为他们讲解。每次活动,残疾人们总是异常兴奋,可望着战士们大汗淋漓的样子,有人总忍不住落下感激的泪水。他们说:“十中队的官兵就是我们肢残人的腿、盲人的眼,是我们残疾人的贴心人啊!”
不知有多少次、也不知多少残疾人提议:“我们会织毛衣、我们会修电器、我们有自己的积蓄,也让我们给战士们献点爱心吧!”然而,这些想法均被官兵们一一谢绝。
“十中队的战士太可爱了!”在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民政科,一位领导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受到十中队官兵长年照料的周老伯,直到去世也分不清“橄榄绿”和“绿军装”。弥留之际,老人坚持要看一眼照料了他多年的“好八连”的孩子们,直到十中队的官兵来到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老人才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对此,十中队的官兵们说:“只要人民群众感到‘好八连’还在南京路上,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今年79岁高龄的忻鸿发老人双目失明,老伴常年瘫痪在床,连吃饭都要人喂。老两口无儿无女,可他的家中却十分整齐净洁,因为有十中队的战士帮助他们料理。
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十中队的官兵们十几年如一日服侍这对无助的老人,使他们如沐春风,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与忻鸿发老人的家相隔不远的地方,有一所人民广场街道敬老院,这里常年居住着20几位孤寡老人。中队的战士们常年坚持为他们理发、送米、送菜。每逢老人生病或遇到困难,他们总要像使唤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战士们打电话。就在几天前,当老人们得知几名战士要退伍的消息,难过得直抹眼泪。这些平时极少出门的老人带上精心烧制的饭菜,坐出租车赶到中队为“孩子们”送行。
十中队进驻南京路20年来,先后收到各级组织、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感谢信、锦旗、奖状、牌匾870余件,上海各界和全国各地慕名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多达20万余人次。当南京路成为“全国精神文明一条街”时,与十中队开展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23家单位,已有15家跻身市、区“文明单位”行列。
从“好八连”到十中队,从穿草鞋到穿皮鞋,如今南京路上走来的是霓虹灯下新一代
每天清晨,当十中队国旗班的10名战士脚穿铮亮的皮鞋,身着笔挺的武警服,迈着整齐的正步,走向市政府大楼前的国旗台,将国旗缓缓升起时,总要引来不少过往行人自发地驻足仰望。
人们向国旗表达着由衷的崇敬,也向威武潇洒的武警官兵投来敬佩的目光。近些年来,国旗班的战士们应邀为近20家企事业单位举行国旗升旗仪式400余次,举办国旗知识讲座120余场,听众达2.7万人次。
如今,十中队依然居住着当年“好八连”的两层旧式营房,简朴实用,一尘不染;官兵们依然保持着“好八连”的光荣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官兵人人有针线包,每班都有修理箱,头发长了互相理,衣服破了自己补,营具坏了自己修。在这里,没有“长明灯”,不见“长流水”,人人不抽烟,个个讲礼貌……但今天的十中队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好八连”。从“好八连”到十中队,从穿草鞋到穿皮鞋,如今南京路上走来的是霓虹灯下新一代。
在十中队,有一张自办的两周一期的队报《新一代》。这张用电脑排版、印制精美的队报,竟出自一位从河南农村入伍、兵龄不足两年的战士之手。
这位叫张祥林的战士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张报纸深得全中队官兵的喜爱。他之所以成为小报的“总编辑”,完全得益于中队举办的电脑学习班。
“入伍即入校,退伍即成才”。近几年,十中队的周末育才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学校开设了微机、法律、财会、经济管理、外语、新闻及手工艺制作等专业,确保战士们服役期间人人掌握一门手艺或专长。中队还组织文化基础好的官兵参加军内外各类函授学习,先后有100多人取得大、中专结业证书和专业等级证书,60多人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3名战士考上了部队院校。
今年“七一”建党80周年前夕,一位日本中年人走进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当他发现展厅的展牌上只有中英文两种解说词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时,一位身着武警服、佩戴“青年志愿者”徽章的义务讲解员走上前来,用流利的日语向他问候,并表不愿意为他讲解。参观完毕,这位日本朋友激动地拉着武警战士的手,一再致谢,并对武警战士的日语水平大加赞赏。
这位武警战士就是十中队的傅科,他的日语水平已达到2级。其实,在十中队,像傅科这样的官兵还有许多,他们中有的英语水平达到4级甚至6级。在南京路的一个个哨位上,当外国人问路或遇到难题时,十中队的官兵大都能用英语为他们提供帮助。在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上,人们时常看到十中队官兵与外国友人礼貌交谈的场面。
当年解放上海时,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不扰民的情景早已成为佳话;如今,十中队官兵时时处处为居民着想的风范又在人民群众中传为美谈。一天,晨曦初露,“一、二、三、四!”出早操的十中队官兵喊着宏亮的口号声跑出营房。邻近一栋居民楼的窗子里,一位睡意未消的老者探出头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一幕恰好让一位中队干部看见。这一幕也像针扎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中队决定,为了保持清晨的宁静,出操不吹号,不喊号。
十中队营区地处繁华闹市,营院狭小,射击训练时瞄准距离不够,他们就将训练场改在邻近的人民公园的一块空地上。没练几天,官兵们就发现了问题——尽管训练时枪里不装子弹,可他们的枪口指处时常有游客走过,无意间影响了公园里静谧的氛围。
于是,中队又作出决定,将训练由白天改为夜晚。从此,晚上9点钟游客散尽,公园关门,官兵们才自备照明,走进公园开始训练。然而,他们的训练成绩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照样在各种比武中摘金夺银。
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政治部颁发《军人道德规范》后,十中队自觉学习贯彻,并把践行“三个代表”与加强军人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迅速开展了“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军人、塑文明形象”的活动,决心走在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前列。
十中队官兵良好的道德风范,博得了上海人民群众由衷的赞誉,也赢得了中外游人的广泛好评。黄浦区委、区政府每年新分来的大学毕业生,都要在这里经受10天的“淬火”,方能上岗。每年十中队的老兵退伍工作刚一开始,退伍战士就被慕名而至的几十家企事业单位竞聘一空。全国最大的水饺连锁店——江苏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更是作出承诺:“大娘水饺”在全国各地的50多扇“门”,随时向十中队的每一位退伍战士敞开……
作者:潘跃张东波杨登华暴玉怀
北京日报 2002年03期
20年前的那个初春,英雄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离开了南京路,一支穿“橄榄绿”的队伍奉命走进了“中华商业第一街”。英雄的光环并不因走进英雄驻守之地而自然降临,属于他们的只有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10年后的又一个春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誉满中华的“好八连”驻地,欣然命笔,把党和人民新的期望和重托留给了“好八连”的传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
时间考验着英雄,时间证明着英雄!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一茬又一茬官兵,牢记江主席的嘱托,继承发扬“好八连”光荣传统,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成为南京路上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楷模。
面对党和人民的嘱托,十中队官兵发扬光荣传统,坚持与时俱进,以道德建设的崭新风貌,续写着“好八连”英雄篇章
走进十中队的荣誉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彩照,画面上定格着江泽民主席视察中队、与官兵在一起的动人情景。照片的下面镶嵌着江主席给中队的亲笔题词。
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全中队最重要的场所。每年新兵来到中队的第一课,就是在这里聆听江主席的嘱托,集体宣誓;每年的1月18日这天,中队都要举行座谈会,重温江主席的题词精神;每当老兵离队,都要在这里合影留念,把荣誉和激励带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每天,战士们都要望着江主席期望的目光,走向南京路上的每一个哨位。江主席视察十中队10年来,中队先后9次集体立功,并分别被中宣部、中组部、公安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公安系统先进集体”,被武警总部授予“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在中队的大门口,竖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我的哨位与南京路”的大牌子。上面写着今天南京路上的商店数量、人口流量以及每平方米为国家创造的财富,以此激励自己守卫南京路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全中队叫响了这样的誓言:“市场经济发展,站岗价值何在?在社会安定国家安宁!商品大潮汹涌,甘于奉献图啥?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当十中队进驻南京路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遍了南京路。大上海变了!南京路也变了!这里早已不是“冒险家的乐园”,也不再是“资产阶级”的“大染缸”,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十中队官兵清醒地意识到,要跟上海国际大都市“两个文明”的建设步伐,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威武文明之师的形象展现在上海人民面前。
那年的一个春日,南京路上新世界商厦举行开业庆典,数万名来宾和顾客蜂涌而入,造成严重拥挤,大厅里斥责声、哭喊声响成一片。中队巡逻官兵闻讯赶来,采取喊话、拦截、疏散等措施,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的发生,使开业典礼如期举行。当商厦老总要向官兵们表示感谢时,他们的身影早已融入了南京路上的人海之中。
有人说南京路是用“黄金”铺成的。在这条“黄金路”上,凝聚着十中队官兵的奉献和忠诚。正是因为有了这片“橄榄绿”,南京路上恶性案件的发案率一直为零。而在这让人欣慰和骄傲的“零”的背后,十中队官兵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和汗水!近年来,十中队还先后出色完成了上海五国元首会议、国际商会第32届联会、全国第八届运动会、上海APEC会议等重大会议的现场和首长驻地警卫任务。
十中队的官兵们不仅是南京路的守卫者,还是大上海的建设者。从太浦河水利工程,到杨浦大桥、浦东机场工程;从上海大剧院,到东方明珠、内环高架,近些年来上海市的40多项重点工程都留下了十中队官兵辛勤的汗水和忙碌的身影。国庆50周年前夕,南京路步行街拓宽工程进入“倒计时”,但因铺设地砖人手不够,导致工程进度延缓。十中队得知后,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由于地砖精度很高,搬运时不能有一点儿碰损,铺设时更不能有偏差,操作难度极大。官兵们先是把每块上百斤重的地砖从郊区运回来,又一块一块地用清水洗净,再用抹布擦干,然后小心翼翼地运到施工现场,再一块一块地铺好。官兵们的手磨破了,腿撞伤了,但无一人叫苦叫累。只用6个昼夜,他们就完成了800平方米地砖的铺设任务,比原定时间提前近20天。
十中队官兵热爱大上海,热爱南京路。他们觉得作为一名守卫大上海的武警战士,能为建设大上海、繁荣南京路添砖加瓦、流血流汗,无比自豪!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早上,十中队的40多名即将离队的退伍老战士扛着拖把、提着水桶、拿着抹布,早早来到他们称之为“母亲街”的南京路上,最后一次为“母亲街”梳妆打扮。战士们用拖把拖去地砖上的灰土,用清水擦洗栏杆,蹲在地上抹平被人不小心翻起的草坪……明天就要离开大上海、告别南京路了,他们似乎要把所有的情、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个早晨。上班或晨练的人们纷纷驻足望着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多好的战士啊!”
在上海人民眼中,无论是昨日的“绿军装”还是今天的“橄榄绿”,都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道德建设的楷模
自从踏上南京路,十中队官兵就把每月的20日定为便民服务日。每当这一天,官兵们都要组成理发、补鞋、维修等7个小组,早早来到南京路上,定点设摊,为过往群众提供各种义务服务。20年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霜雨雪,官兵们始终坚持不辍。
1996年9月20日,在上海考察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来到南京路,看到中队官兵为民服务的情景十分高兴。将军来到战士们中间,赞扬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了全社会的前列。如今,这一活动已吸引了69家单位的上千名志愿者参与,成为推进上海市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从踏上南京路,十中队的官兵就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以精神文明使者的良好形象出现在上海人民面前。上海市肢体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吴忠伟动情地告诉记者:“上海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渗透着十中队官兵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当残疾人事业刚刚起步时,是十中队的官兵率先伸出了同情、理解和援助之手。当初,上海残联的人搞宣传活动,一没人二无钱。他们想到了十中队。每次活动现场布置、准备展板等事情,都是官兵们来完成。有一次,给气球充气的气筒坏了,主办人急得火烧眉毛。中队领导呼啦啦调来40多名战士,硬是用嘴吹鼓了400多只气球。
近些年来,上海市残联每年都要组织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观新上海的活动。每次活动,最辛苦的莫过于十中队的官兵了。官兵们先要把每一位残疾人的轮椅抬到车上,再把他们一个个从家中背出来,扶上轮椅;到了参观现场,再把他们连同轮椅从车上抬下来,然后推着轮椅让他们尽情地参观。碰到盲人,战士们一边推着轮椅,一边为他们讲解。每次活动,残疾人们总是异常兴奋,可望着战士们大汗淋漓的样子,有人总忍不住落下感激的泪水。他们说:“十中队的官兵就是我们肢残人的腿、盲人的眼,是我们残疾人的贴心人啊!”
不知有多少次、也不知多少残疾人提议:“我们会织毛衣、我们会修电器、我们有自己的积蓄,也让我们给战士们献点爱心吧!”然而,这些想法均被官兵们一一谢绝。
“十中队的战士太可爱了!”在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民政科,一位领导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受到十中队官兵长年照料的周老伯,直到去世也分不清“橄榄绿”和“绿军装”。弥留之际,老人坚持要看一眼照料了他多年的“好八连”的孩子们,直到十中队的官兵来到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老人才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对此,十中队的官兵们说:“只要人民群众感到‘好八连’还在南京路上,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今年79岁高龄的忻鸿发老人双目失明,老伴常年瘫痪在床,连吃饭都要人喂。老两口无儿无女,可他的家中却十分整齐净洁,因为有十中队的战士帮助他们料理。
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十中队的官兵们十几年如一日服侍这对无助的老人,使他们如沐春风,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与忻鸿发老人的家相隔不远的地方,有一所人民广场街道敬老院,这里常年居住着20几位孤寡老人。中队的战士们常年坚持为他们理发、送米、送菜。每逢老人生病或遇到困难,他们总要像使唤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战士们打电话。就在几天前,当老人们得知几名战士要退伍的消息,难过得直抹眼泪。这些平时极少出门的老人带上精心烧制的饭菜,坐出租车赶到中队为“孩子们”送行。
十中队进驻南京路20年来,先后收到各级组织、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感谢信、锦旗、奖状、牌匾870余件,上海各界和全国各地慕名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多达20万余人次。当南京路成为“全国精神文明一条街”时,与十中队开展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23家单位,已有15家跻身市、区“文明单位”行列。
从“好八连”到十中队,从穿草鞋到穿皮鞋,如今南京路上走来的是霓虹灯下新一代
每天清晨,当十中队国旗班的10名战士脚穿铮亮的皮鞋,身着笔挺的武警服,迈着整齐的正步,走向市政府大楼前的国旗台,将国旗缓缓升起时,总要引来不少过往行人自发地驻足仰望。
人们向国旗表达着由衷的崇敬,也向威武潇洒的武警官兵投来敬佩的目光。近些年来,国旗班的战士们应邀为近20家企事业单位举行国旗升旗仪式400余次,举办国旗知识讲座120余场,听众达2.7万人次。
如今,十中队依然居住着当年“好八连”的两层旧式营房,简朴实用,一尘不染;官兵们依然保持着“好八连”的光荣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官兵人人有针线包,每班都有修理箱,头发长了互相理,衣服破了自己补,营具坏了自己修。在这里,没有“长明灯”,不见“长流水”,人人不抽烟,个个讲礼貌……但今天的十中队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好八连”。从“好八连”到十中队,从穿草鞋到穿皮鞋,如今南京路上走来的是霓虹灯下新一代。
在十中队,有一张自办的两周一期的队报《新一代》。这张用电脑排版、印制精美的队报,竟出自一位从河南农村入伍、兵龄不足两年的战士之手。
这位叫张祥林的战士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张报纸深得全中队官兵的喜爱。他之所以成为小报的“总编辑”,完全得益于中队举办的电脑学习班。
“入伍即入校,退伍即成才”。近几年,十中队的周末育才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学校开设了微机、法律、财会、经济管理、外语、新闻及手工艺制作等专业,确保战士们服役期间人人掌握一门手艺或专长。中队还组织文化基础好的官兵参加军内外各类函授学习,先后有100多人取得大、中专结业证书和专业等级证书,60多人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3名战士考上了部队院校。
今年“七一”建党80周年前夕,一位日本中年人走进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当他发现展厅的展牌上只有中英文两种解说词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时,一位身着武警服、佩戴“青年志愿者”徽章的义务讲解员走上前来,用流利的日语向他问候,并表不愿意为他讲解。参观完毕,这位日本朋友激动地拉着武警战士的手,一再致谢,并对武警战士的日语水平大加赞赏。
这位武警战士就是十中队的傅科,他的日语水平已达到2级。其实,在十中队,像傅科这样的官兵还有许多,他们中有的英语水平达到4级甚至6级。在南京路的一个个哨位上,当外国人问路或遇到难题时,十中队的官兵大都能用英语为他们提供帮助。在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上,人们时常看到十中队官兵与外国友人礼貌交谈的场面。
当年解放上海时,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不扰民的情景早已成为佳话;如今,十中队官兵时时处处为居民着想的风范又在人民群众中传为美谈。一天,晨曦初露,“一、二、三、四!”出早操的十中队官兵喊着宏亮的口号声跑出营房。邻近一栋居民楼的窗子里,一位睡意未消的老者探出头来,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一幕恰好让一位中队干部看见。这一幕也像针扎一样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中队决定,为了保持清晨的宁静,出操不吹号,不喊号。
十中队营区地处繁华闹市,营院狭小,射击训练时瞄准距离不够,他们就将训练场改在邻近的人民公园的一块空地上。没练几天,官兵们就发现了问题——尽管训练时枪里不装子弹,可他们的枪口指处时常有游客走过,无意间影响了公园里静谧的氛围。
于是,中队又作出决定,将训练由白天改为夜晚。从此,晚上9点钟游客散尽,公园关门,官兵们才自备照明,走进公园开始训练。然而,他们的训练成绩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照样在各种比武中摘金夺银。
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政治部颁发《军人道德规范》后,十中队自觉学习贯彻,并把践行“三个代表”与加强军人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迅速开展了“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军人、塑文明形象”的活动,决心走在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前列。
十中队官兵良好的道德风范,博得了上海人民群众由衷的赞誉,也赢得了中外游人的广泛好评。黄浦区委、区政府每年新分来的大学毕业生,都要在这里经受10天的“淬火”,方能上岗。每年十中队的老兵退伍工作刚一开始,退伍战士就被慕名而至的几十家企事业单位竞聘一空。全国最大的水饺连锁店——江苏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更是作出承诺:“大娘水饺”在全国各地的50多扇“门”,随时向十中队的每一位退伍战士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