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词汇、语法、影响)详细论述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流行语  【Abstract】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socie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linguistics ,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 vocabulary, grammar, effects) to analysis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Keywords】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social linguistics popular words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网络语言,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迅速传播。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 网络语言的用词法  名词做动词  例 今天你脖领儿了吗?  脖领儿:“脖(博)领儿”,微博一族中的“领袖人物”,微博关注率、点击率双高,粉丝众多。脖领儿一词作为微博用语,微博领袖人物的简称。原意是人们衣服的领子,正好恰当的比喻微博中的领军人物。形象有趣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广泛流传。  动词做名词  漂泊:“漂泊(博)”,微博一族中的“散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飘忽不定。也指以“转载”他人文章为主的微博,内容多为“舶来品”。另:也指外观漂亮的微博。漂泊原意指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在这里形容微博转载的内容,用作名词。  形容词做动词  例①澳大利亚政府被黑。②一旦被黑, 不要轻易放弃, 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 “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而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多由“被” +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显然, 这里“黑”已转为动词。这与“黑”, 来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这个意义上的“黑”自 “黑客”, 是英文“hacker ” 的音译。而在英语中单词“hacker ”是由“hack ”加“er”构成的。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因此形容词“黑” 就带有了动词意味, 指代黑客们的蓄意破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 而其他情况下多转为名词, 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副词加名词  副词修饰名词汉语副词“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 但在网络语言中“很 名词”很普遍,。例①很+名词。 “很+女人”、“很克林顿”、“很书本”  ②非常+名词。“非常苹果”、“非常柠檬”。  “很”和“非常”的这种用法可以说都是源于港台。“很+名词”这种格式是大陆旧有的“槽”加上港台的词汇。“非常”一词先在港台流行。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两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 一档叫“非常男女”, 一档叫“非常档案”。由于港台历来为大陆时尚的源头, 为许多年轻人所推崇, 因此这些格式传入大陆流行起来。  旧词新意  微波炉:“微波(博)炉”,如微波炉般把一些“半成品”放在炉里“加热”一番,便有“翻新猛料”爆出。微博标题及文字吸引眼球、颇具煽动力。言辞哗众,语不“雷”人死不休。  长脖鹿:“长脖(博)鹿”,微博文字言简意赅,高屋建瓴;着眼点高,观点独到,亦指自命清高、俯视其他博主。同时有“脖子伸得很长,专窥探别人隐私”的意思。  “薄(博)荷糖”:微博一族里,语言特色、内容形式都很具个性的微博。  英语单词的缩写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指电子公告板系统,国内统称论坛。  DIY是每个电脑爱好者熟悉的新名词,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缩写,自己动手制作的意思,硬件爱好者也被俗称DIYer.  DJ是DISCO JOCIKEY(唱片骑士)的英文缩写,以DISCO为主,DJ这两个字现在已经代表了最新、最劲、最毒、最HIGH的Muisc。 2 网络语言的新型句法  a. 状语后置 例:A: ……都“ 眼红列都! ” “ 这么一会就传完了都! ”B: ……先1、“ 走先! ” (先走)2、“ 强帖啊, 签个名先! ” (先签个名)3、“ 给我个理由先! ”(先给我个理由)  b. ……的说:动词后置的一种用法,来自日文语法。 例:A.我不太敢看恐怖片, 但心里还有些向往的说!B.但偶还是很喜欢那些老先生的课的说。  c……ing:动词进行时的一种用法,来自英文语法。  d. 标点符号被赋予更多的内涵:网络语言中, 除了常见的图形、符号、数字来表情达意外, 还更多地使用标点符号。单用、连用、组合起来用, 以期表达各种语气, 能起到使话语简洁和突出、强调语气的作用。如: 单用……(无言)、连用!!!(强烈的感叹, 可表称赞、同意、要求等含义)。  3 网络词汇的分类  3.1 摹声法. 第一种:模拟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厚厚、吼吼、咔咔、kaka、嘻嘻、xixi、hiahia等:表示笑声,通常当作语气助词用。 第二种:根据方言,外来语造词。如 大虾:“大侠”的谐音,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稀饭:喜欢。 木有:没有。“木”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的发音。同样用法的还有“米有”。  粉:很。来自闽南方言。 表:“不要”速读连音,据说来自上海人的发音。 白烂:来自闽南语“白卵”,意指一个人既笨又啰唆,还很麻烦,含贬义。 素:台湾普通话“是”的读音。与之对应的有“8素”。 3166( 撒优那拉) 是日语中“再见”之义。

  这些词不一定全是有意创造,有的是在打字聊天过程中为了图方便而使用,结果因其方便有趣被很多网友所接受。  3.2 说明法。 纯净水:无任何实质内容的灌水,也说水蒸气。 水手:喜欢灌水的人。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呆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 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刷屏:打开一个论坛,所有的主题帖都是同一个ID发的。 扫楼:也叫刷墙,打开一个论坛,所有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其中,有的词形容事物的性质,有的描述一种现象和行为,总的特点形象生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3.3 比拟法。 指用现有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 火星帖:很久以前已经被无数人看过转过的旧帖,转火星帖的人被称为火星人。通常回帖会这样说:楼主还是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来自周星星《少林足球》) 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犬科 :喜欢追逐论坛里的女生的那种类型,尤其喜欢死缠烂打。 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点,不会纠缠。  3.4 双音法。 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双音造词法是随着汉语词汇向双音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造词方法,它一般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进行造词,如“妈→妈妈”“路/路→道路”“石→石头”等。  网络上的“双音造词法”显得比较独特:它造词的基础一般是原有的双音节词汇,造出的新词一般是原词中某语素的重叠形式。例如“照片→片片”“吃饭→饭饭”“东西→东东”“小狗→狗狗”“OICQ→QQ”等。这样创制出来的词汇与原词相比,意义并无太大差别,但一般增加了一些可爱的意味。  3.5 简缩法。 是一种把词组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GF:Girl Friend,女友。与之相对的是BF,Boy Friend,男友。 这类词满足了当今快速交流的需求,词汇量很大,没有特定的规律。  3.6 符号法。 现在的输入法越来越人性化,输入一个词的时候会显示与之相应的符号,比如微笑:) 大笑O(∩_∩)O 叹气o(︶︿︶)o 该类符号具有很强的表意性,深受网民的喜爱,因此其衍生能力也很强。例如围绕“orz”便派生出了“sro”“srQ”“Or?”等一系列变体。  还有当今流行的火星文。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后来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劳エ”(老公)、“侽喷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爱)。  4 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4.1 提高交流效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也相应加快。传统的书面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追求速度的要求,这时,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以其简单快捷加速了人与人的交流速度。人们在打字时,可以随手用符号,谐音代替,而且对方可以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网络语言的形象生动,为人们的交流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4.2 体现了个性和创造力。无论是现在饱受争议的火星文,还是那些可爱的符号表情,都是人们创造力的结晶。一些词如霉女等用反义指代,诙谐幽默,别出心裁,这正是网络语言的吸引力所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如何最有效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网络语言是最快捷的工具。各种个性签名代表了个体不同的性格,增加了吸引力,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因此,部分网络主体使用网络用语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尽快融入这个网络社区,能顺畅地和他人交流。网络用语的熟悉能使得这些新进群体更快地在虚拟社区中获取认同。网络用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中人们的情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4.3 导致语言的不规范。网民的年龄在日益年轻化,很多小学生在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前,过早进入了网络世界,他们所接受的是网络语言的熏陶。于是,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语言的认识。从信息交流角度来说,网络用语最大的消极影响便是构筑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在一些虚拟社区中,经验丰富的交流主体通常大篇幅地使用网络用语,形成信息交流障碍,而信息接收方,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色色网络用语的含义,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总之,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这个特定话语环境中变异的结果,并不是新的语言,不仅会成为人们网络交流的便捷工具,它也会逐步发展与更新,来不断适应人们生活的脚步。不应过分夸大其缺点并一味拒绝。我们不仅要学习并继承规范的语言,而且不排斥网络语言,二者的共存才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孙曼均.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6,(2):101-107.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3.  [3] 沈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9  [4] 杨朝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透视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J].读与写杂志,2011,06

  摘要: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词汇、语法、影响)详细论述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流行语  【Abstract】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ing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socie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linguistics ,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 vocabulary, grammar, effects) to analysis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Keywords】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social linguistics popular words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网络语言,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并迅速传播。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 网络语言的用词法  名词做动词  例 今天你脖领儿了吗?  脖领儿:“脖(博)领儿”,微博一族中的“领袖人物”,微博关注率、点击率双高,粉丝众多。脖领儿一词作为微博用语,微博领袖人物的简称。原意是人们衣服的领子,正好恰当的比喻微博中的领军人物。形象有趣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广泛流传。  动词做名词  漂泊:“漂泊(博)”,微博一族中的“散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飘忽不定。也指以“转载”他人文章为主的微博,内容多为“舶来品”。另:也指外观漂亮的微博。漂泊原意指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在这里形容微博转载的内容,用作名词。  形容词做动词  例①澳大利亚政府被黑。②一旦被黑, 不要轻易放弃, 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 “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而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多由“被” +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显然, 这里“黑”已转为动词。这与“黑”, 来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这个意义上的“黑”自 “黑客”, 是英文“hacker ” 的音译。而在英语中单词“hacker ”是由“hack ”加“er”构成的。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因此形容词“黑” 就带有了动词意味, 指代黑客们的蓄意破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 而其他情况下多转为名词, 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副词加名词  副词修饰名词汉语副词“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 但在网络语言中“很 名词”很普遍,。例①很+名词。 “很+女人”、“很克林顿”、“很书本”  ②非常+名词。“非常苹果”、“非常柠檬”。  “很”和“非常”的这种用法可以说都是源于港台。“很+名词”这种格式是大陆旧有的“槽”加上港台的词汇。“非常”一词先在港台流行。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两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 一档叫“非常男女”, 一档叫“非常档案”。由于港台历来为大陆时尚的源头, 为许多年轻人所推崇, 因此这些格式传入大陆流行起来。  旧词新意  微波炉:“微波(博)炉”,如微波炉般把一些“半成品”放在炉里“加热”一番,便有“翻新猛料”爆出。微博标题及文字吸引眼球、颇具煽动力。言辞哗众,语不“雷”人死不休。  长脖鹿:“长脖(博)鹿”,微博文字言简意赅,高屋建瓴;着眼点高,观点独到,亦指自命清高、俯视其他博主。同时有“脖子伸得很长,专窥探别人隐私”的意思。  “薄(博)荷糖”:微博一族里,语言特色、内容形式都很具个性的微博。  英语单词的缩写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指电子公告板系统,国内统称论坛。  DIY是每个电脑爱好者熟悉的新名词,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缩写,自己动手制作的意思,硬件爱好者也被俗称DIYer.  DJ是DISCO JOCIKEY(唱片骑士)的英文缩写,以DISCO为主,DJ这两个字现在已经代表了最新、最劲、最毒、最HIGH的Muisc。 2 网络语言的新型句法  a. 状语后置 例:A: ……都“ 眼红列都! ” “ 这么一会就传完了都! ”B: ……先1、“ 走先! ” (先走)2、“ 强帖啊, 签个名先! ” (先签个名)3、“ 给我个理由先! ”(先给我个理由)  b. ……的说:动词后置的一种用法,来自日文语法。 例:A.我不太敢看恐怖片, 但心里还有些向往的说!B.但偶还是很喜欢那些老先生的课的说。  c……ing:动词进行时的一种用法,来自英文语法。  d. 标点符号被赋予更多的内涵:网络语言中, 除了常见的图形、符号、数字来表情达意外, 还更多地使用标点符号。单用、连用、组合起来用, 以期表达各种语气, 能起到使话语简洁和突出、强调语气的作用。如: 单用……(无言)、连用!!!(强烈的感叹, 可表称赞、同意、要求等含义)。  3 网络词汇的分类  3.1 摹声法. 第一种:模拟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厚厚、吼吼、咔咔、kaka、嘻嘻、xixi、hiahia等:表示笑声,通常当作语气助词用。 第二种:根据方言,外来语造词。如 大虾:“大侠”的谐音,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稀饭:喜欢。 木有:没有。“木”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的发音。同样用法的还有“米有”。  粉:很。来自闽南方言。 表:“不要”速读连音,据说来自上海人的发音。 白烂:来自闽南语“白卵”,意指一个人既笨又啰唆,还很麻烦,含贬义。 素:台湾普通话“是”的读音。与之对应的有“8素”。 3166( 撒优那拉) 是日语中“再见”之义。

  这些词不一定全是有意创造,有的是在打字聊天过程中为了图方便而使用,结果因其方便有趣被很多网友所接受。  3.2 说明法。 纯净水:无任何实质内容的灌水,也说水蒸气。 水手:喜欢灌水的人。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呆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而且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 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刷屏:打开一个论坛,所有的主题帖都是同一个ID发的。 扫楼:也叫刷墙,打开一个论坛,所有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其中,有的词形容事物的性质,有的描述一种现象和行为,总的特点形象生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3.3 比拟法。 指用现有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 火星帖:很久以前已经被无数人看过转过的旧帖,转火星帖的人被称为火星人。通常回帖会这样说:楼主还是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来自周星星《少林足球》) 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犬科 :喜欢追逐论坛里的女生的那种类型,尤其喜欢死缠烂打。 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点,不会纠缠。  3.4 双音法。 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双音造词法是随着汉语词汇向双音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造词方法,它一般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进行造词,如“妈→妈妈”“路/路→道路”“石→石头”等。  网络上的“双音造词法”显得比较独特:它造词的基础一般是原有的双音节词汇,造出的新词一般是原词中某语素的重叠形式。例如“照片→片片”“吃饭→饭饭”“东西→东东”“小狗→狗狗”“OICQ→QQ”等。这样创制出来的词汇与原词相比,意义并无太大差别,但一般增加了一些可爱的意味。  3.5 简缩法。 是一种把词组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GF:Girl Friend,女友。与之相对的是BF,Boy Friend,男友。 这类词满足了当今快速交流的需求,词汇量很大,没有特定的规律。  3.6 符号法。 现在的输入法越来越人性化,输入一个词的时候会显示与之相应的符号,比如微笑:) 大笑O(∩_∩)O 叹气o(︶︿︶)o 该类符号具有很强的表意性,深受网民的喜爱,因此其衍生能力也很强。例如围绕“orz”便派生出了“sro”“srQ”“Or?”等一系列变体。  还有当今流行的火星文。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后来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劳エ”(老公)、“侽喷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爱)。  4 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4.1 提高交流效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也相应加快。传统的书面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追求速度的要求,这时,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以其简单快捷加速了人与人的交流速度。人们在打字时,可以随手用符号,谐音代替,而且对方可以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网络语言的形象生动,为人们的交流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4.2 体现了个性和创造力。无论是现在饱受争议的火星文,还是那些可爱的符号表情,都是人们创造力的结晶。一些词如霉女等用反义指代,诙谐幽默,别出心裁,这正是网络语言的吸引力所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如何最有效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网络语言是最快捷的工具。各种个性签名代表了个体不同的性格,增加了吸引力,会得到更多的认同。因此,部分网络主体使用网络用语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尽快融入这个网络社区,能顺畅地和他人交流。网络用语的熟悉能使得这些新进群体更快地在虚拟社区中获取认同。网络用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中人们的情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4.3 导致语言的不规范。网民的年龄在日益年轻化,很多小学生在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前,过早进入了网络世界,他们所接受的是网络语言的熏陶。于是,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语言的认识。从信息交流角度来说,网络用语最大的消极影响便是构筑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在一些虚拟社区中,经验丰富的交流主体通常大篇幅地使用网络用语,形成信息交流障碍,而信息接收方,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色色网络用语的含义,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总之,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这个特定话语环境中变异的结果,并不是新的语言,不仅会成为人们网络交流的便捷工具,它也会逐步发展与更新,来不断适应人们生活的脚步。不应过分夸大其缺点并一味拒绝。我们不仅要学习并继承规范的语言,而且不排斥网络语言,二者的共存才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孙曼均.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6,(2):101-107.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73.  [3] 沈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9  [4] 杨朝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透视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J].读与写杂志,2011,06


相关文章

  • 浅谈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 浅谈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白广辉 2009年5月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网络聊天工具的开发,由网络所派生出来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们交流的方式.大量新词汇甚至新语法的涌现,使我们应接不暇,甚至在写 ...查看


  • 网络语言是用作网络交流的书面语言
  • 网络语言是用作网络交流的书面语言.他本身不是凭空产生的,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才是他的主人.任何一个人的书面,语言,都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体现着个性.如果说形义混乱,那不是网络语言的唯一性,而是使用语言的人的个性使然.这个人在其他传统交流方式中,同 ...查看


  • 试析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及影响
  • 试析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及影响 引 言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是一个信息共享的社会,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上网聊天也好,上网查资料也罢,或是上网玩游戏.不论老少都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把人们的感觉距离拉 ...查看


  • 社会语言学
  • 网络流行语新谈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一些流行语跳出网络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上报纸中以及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网络新词随时随地可见,它紧跟着社会热点,贴切地融入人们的语言里,迎合了当下"草根"一代,身后跟 ...查看


  • [网络语言对语文的影响]
  • 网络语言语文的影响 当网络全面介入中国人生活,网络以其特殊的存在催生了一批全新的语言使用方式.随着网络和人们生活契合度的加深,网络语言对现实社会的语言开始形成了冲击,在不断修改着传统语言规则的同时,其本身的合理性也在不断遭受质疑. 关键词: ...查看


  • 语言的变化无疑是缓慢的
  • 网词虽多,妙用不易,且学且斟酌 ---浅谈网络词汇与语文教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词汇以各种传播形式进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我发现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已经频频出现对网络新词汇的运用.如何对待和 ...查看


  • 网络语言论文资料
  • 网络语言论文资料 百度百科 特点: 形式上 符号化 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例如::-)(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C(撇嘴的象形)等等. 数字化 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55(呜 ...查看


  • 浅谈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的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的影响 作者:房亚彬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0期 [摘 要]网络语言的出现"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出网络 ...查看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 文学研究 LiteratureResearch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SciencesDisciplineResearch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网络流行语的 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沈 (广西师范学院 摘 要 晨 530001) 广西・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