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的设计思想与创意设计

汤爱生

[设计思想]

一、给解读文本找到高屋建瓴的台阶

《台阶》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为了不低人一等,得到他人尊重,准备造一个高台阶的故事。为了这个目标,这位农民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付出很多,充满艰辛,最后造了一个九级台阶,台阶增高了,父亲却老了。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有志气,有目标,为了目标充满坚忍不拔的精神,诚实劳动,不怕困难,不怕艰辛与劳累的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民形象。

一个人实现理想后,应该很开心吧!梦想的生活实现了是否该好好享受这些了?可是文中却没有这样写,虽然文本中有实现目标后的兴奋,可是当你读到“父亲却露出些尴尬的笑”“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你是否感觉到有了高台阶的生活,父亲得到的不是一种享受,一种开心与兴奋,反而是一种不自然,不自在呢?

这就是笔者要给学生创造的高屋建瓴的台阶,就是探究文本中与常规不一样的地方。只要能从文本中找出与我们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就会发现文本内涵。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比较阅读,把理想前的生活状态与理想实现后生活状态相比较,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

二、给文本对话找到层层递进的“台阶”

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的深入需要重要的台阶,而这种台阶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这种设计需要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把握,在选择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特点造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进入佳境领会文本的灵魂,同时感受文本语言的特点。

阅读小说,第一步是情节问题,情节最容易吸引读着的阅读兴趣,抓住情节就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了。所以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创造台阶引入对情节的把握,笔者找到“台阶”这一线索,让学生用台阶来理清情节,做到了事半功倍。

对于人物的理解,还需要对文本进行细读,这就需要抓住人物描写的语言这个台阶了,对人物描写性语言的体会,分析,会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例如“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简单的细节描写,就反映出当时父亲微妙的心里,即使笑也是尴尬的,笑反映的是喜悦,而尴尬反映的是自己本身的不自在,是心里的不适应,这种笑非常具有个性化。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品味,自然而然就体会到父亲形象的真实、自然、丰满。这种对台阶设置的描写品味,既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又理解了父亲。

三、给文本阅读找到由浅入深的“台阶”

阅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说阅读也是如此,可是如何真正在短时间里让学生理解文本,体味语言呢?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必须知道学生容易掌握的是什么,不容易理解的是什么,认知上有什么误区。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个预知,要有很好的预设。

笔者认为对于小说情节的把握还是较容易的,因为小说的情节比较单一,没有更多的事件,情节简单朴素。所以对于情节的阅读,要让学生自己略读文章,并用语言概括情节。

因为小说是刻画人物的,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人物的理解上。由于小说篇幅过长,笔者选择了一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主要是抓住人物描写,而且用的是批注的方法。

通过以上阅读,大多学生对文本理解到位了,可是如何更进一步把握主题,这就需要学生找到平凡处的不平凡。也就是通过前后比较阅读来把握主题。这种阅读还是需要分析,需要独立的思考。这是带有某种研究性质的阅读,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文本的内涵。

在阅读方法上,笔者是通过略读知道情节、细读品读了解人物、探究读理解主题,用各种方

法让学生找到各种学习的台阶,这样学生学习就可以由浅入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特点。

2. 通过品读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 能够对文本探究,领悟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

1. 分析人物形象。

2. 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意蕴。

教学方法:

略读:理解如何安排文章情节的。

品读与批注:感受人物的品格,突破重点。

析读与探究:文章的意蕴,难点突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文本,简介作者

谈话法:出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你感受到怎样的父亲?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到文本《台阶》。

作者简介略。

二、初读文本,检查预习情况

正音正字

凹凼(d àng ) 揩(k āi ) 黏(ni án ) 尴尬(g ān gà) 硌(g â) 烦躁(z ào )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三、走近文本:略读整体、把握情节、寻找“台阶”,读懂情节

(一)让学生略读文本,找出独立成段的句子部分,说说其作用

解析:文章四个地方出现了短句成段,分别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低”“接着开始造台阶”“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这四个地方出现的位置反映了文章的情节脉络,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文章的开端,“接着开始造台阶”这一句也是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后面就是文章的高潮了,所以从结构上来说,这四句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是标识文章情节发展的阶段。

有两句“父亲觉得我们家台阶低”,其实这是推动父亲追求高台阶的一个出发点,因为台阶的高低反映了地位的高低,至少父亲是这样认为的。也反映了父亲的迫切要求,心里对被尊重的渴望。正是这样的渴望,才推动父亲去追求。文章就是围绕这点展开,一步步把故事铺展开来的。所以台阶在文中起线索作用,贯穿文章始终。

(二)让学生用“台阶”这个词语写出文章情节

参考:发生 旧台阶 低 地位低 为尊重

发展 备台阶

高潮 造台阶

结局 新台阶 高 地位高 人也老

(允许有个性化的表述。)

(三)通过自己的阅读,试着用第三人称复述文本

参考: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

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成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可人老了,身体垮了。

四、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形象,理解“台阶”,读懂父亲

(一)细读父亲准备造台阶和造台阶的部分,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做个批注。

例如:在(分析句子的作用) 我读懂了父亲身上(怎么样的品格),同时感受到语言的____。 批注方法:找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色。

(二)找深入人心的细节描写,分析思考人物与语言

论与总结:“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尤其是“一块”“一片”读到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一句的“摇不散”“专注”读到了父亲身上对目标追求的执着,对被尊重的向往。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看到了父亲的辛劳,创业之艰辛。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这里写出了父亲的急切与兴奋的心情。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对露珠非常细腻生动的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艰难辛苦,又表现出父亲充满活力与兴奋,心里的高兴溢于言表,当然同时也充满了画面感。

总结:语言细腻、自然、朴素,当然少不了一点地方语言特色。

(三)读一读自己的批注与相关语句,感受一下父亲的形象

请以“因为台阶,我们看到了„„”的形式

参考:有被尊重的愿望,有志气,有执着的目标,有坚忍不拔的努力,不怕辛苦,诚实劳动,不怕劳累。

五、走入文本,析读文本,探究主题,比较“台阶”,探究意蕴

(一)分别找出在低台阶上和高台阶上父亲不同生活的画面,然后分别说说你读到了父亲情感的哪些变化?

解析:低台阶上: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舒服说明父亲感觉惬意。“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读出了父亲的辛劳,同时读出了一种悠闲自得。一种生活的纯朴与本色,多少父亲就是这样生活的啊!

当然也有父亲的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也不知说了多少遍了。”这感叹更多的是父亲的不满和对高台阶的向往。

总之笔者觉得在这里除了一种梦想之外,还应该读出自己自在闲适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虽然艰苦,但是因为有目标,有希望,所以也充满着一种惬意。

高台阶上: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表现出父亲不自在了,不舒服,尴尬,原来他不适应高地位的生活。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表现了父母在精神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没有那种惬意了。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失去劳动的不甘心,使父亲对高台阶生活有一种说不出的苦衷。是老了,还是精神上的衰落?或许是因为失去了梦想的力量。

(二)想一想这变化,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仅仅是因为老了?文字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解析: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一直想造高台阶,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尊重的要求。然而父亲也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用外在的台阶来满足这种追求,这反映了一种可悲的生活状态。然而外在条件无法真正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在,骨子里的谦卑,那种内在的低眉顺眼是很难真正地改变的。所以这是一种可悲的心酸的追求。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普通的农民靠什么来获得尊重呢?唯一就是靠外在的东西了。这外在的恰恰需要父亲付出劳动来获得而且是艰辛的劳动,从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父亲真正自豪的是自己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缺失恰恰是被尊重的缺失,也就是说真正获得尊重的是他自己的劳动力。那种虚幻的尊重,到父亲这儿变得飘渺。高台阶的出现是一种获得同时也是一种失去,从文章的最后一句可以感觉到一种苍凉,追求的同时却失去了很多东西。从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是尊重与敬仰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同情与心酸。

(三)你如何评价父亲?

解析:尊重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从对文本的体味中找到自己的感受。 父亲是中国传统农民的一个代表,他身上有着谦卑,有着不怕苦的精神;有着好强,不甘于落后的顽强精神;有着愚公移山的毅力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有着老实厚道和不怕艰辛的品质。

六、走出文本,能力迁移

(一)与《背影》比较阅读,说说各自选材有什么好处?

明确:《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父爱。而《台阶》用“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材料组织当中突出中心事件,有侧重点,同时也突出父亲的性格特点,主题鲜明。

(二)回家观察自己的父亲,模仿本文,选择父亲生活的一个侧面,写文章。

汤爱生

[设计思想]

一、给解读文本找到高屋建瓴的台阶

《台阶》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为了不低人一等,得到他人尊重,准备造一个高台阶的故事。为了这个目标,这位农民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付出很多,充满艰辛,最后造了一个九级台阶,台阶增高了,父亲却老了。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有志气,有目标,为了目标充满坚忍不拔的精神,诚实劳动,不怕困难,不怕艰辛与劳累的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民形象。

一个人实现理想后,应该很开心吧!梦想的生活实现了是否该好好享受这些了?可是文中却没有这样写,虽然文本中有实现目标后的兴奋,可是当你读到“父亲却露出些尴尬的笑”“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你是否感觉到有了高台阶的生活,父亲得到的不是一种享受,一种开心与兴奋,反而是一种不自然,不自在呢?

这就是笔者要给学生创造的高屋建瓴的台阶,就是探究文本中与常规不一样的地方。只要能从文本中找出与我们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就会发现文本内涵。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比较阅读,把理想前的生活状态与理想实现后生活状态相比较,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

二、给文本对话找到层层递进的“台阶”

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的深入需要重要的台阶,而这种台阶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这种设计需要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把握,在选择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特点造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进入佳境领会文本的灵魂,同时感受文本语言的特点。

阅读小说,第一步是情节问题,情节最容易吸引读着的阅读兴趣,抓住情节就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了。所以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创造台阶引入对情节的把握,笔者找到“台阶”这一线索,让学生用台阶来理清情节,做到了事半功倍。

对于人物的理解,还需要对文本进行细读,这就需要抓住人物描写的语言这个台阶了,对人物描写性语言的体会,分析,会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精神内涵。例如“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简单的细节描写,就反映出当时父亲微妙的心里,即使笑也是尴尬的,笑反映的是喜悦,而尴尬反映的是自己本身的不自在,是心里的不适应,这种笑非常具有个性化。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品味,自然而然就体会到父亲形象的真实、自然、丰满。这种对台阶设置的描写品味,既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又理解了父亲。

三、给文本阅读找到由浅入深的“台阶”

阅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说阅读也是如此,可是如何真正在短时间里让学生理解文本,体味语言呢?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必须知道学生容易掌握的是什么,不容易理解的是什么,认知上有什么误区。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个预知,要有很好的预设。

笔者认为对于小说情节的把握还是较容易的,因为小说的情节比较单一,没有更多的事件,情节简单朴素。所以对于情节的阅读,要让学生自己略读文章,并用语言概括情节。

因为小说是刻画人物的,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人物的理解上。由于小说篇幅过长,笔者选择了一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主要是抓住人物描写,而且用的是批注的方法。

通过以上阅读,大多学生对文本理解到位了,可是如何更进一步把握主题,这就需要学生找到平凡处的不平凡。也就是通过前后比较阅读来把握主题。这种阅读还是需要分析,需要独立的思考。这是带有某种研究性质的阅读,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文本的内涵。

在阅读方法上,笔者是通过略读知道情节、细读品读了解人物、探究读理解主题,用各种方

法让学生找到各种学习的台阶,这样学生学习就可以由浅入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特点。

2. 通过品读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 能够对文本探究,领悟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

1. 分析人物形象。

2. 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意蕴。

教学方法:

略读:理解如何安排文章情节的。

品读与批注:感受人物的品格,突破重点。

析读与探究:文章的意蕴,难点突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文本,简介作者

谈话法:出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你感受到怎样的父亲?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到文本《台阶》。

作者简介略。

二、初读文本,检查预习情况

正音正字

凹凼(d àng ) 揩(k āi ) 黏(ni án ) 尴尬(g ān gà) 硌(g â) 烦躁(z ào )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三、走近文本:略读整体、把握情节、寻找“台阶”,读懂情节

(一)让学生略读文本,找出独立成段的句子部分,说说其作用

解析:文章四个地方出现了短句成段,分别是“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低”“接着开始造台阶”“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这四个地方出现的位置反映了文章的情节脉络,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文章的开端,“接着开始造台阶”这一句也是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后面就是文章的高潮了,所以从结构上来说,这四句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是标识文章情节发展的阶段。

有两句“父亲觉得我们家台阶低”,其实这是推动父亲追求高台阶的一个出发点,因为台阶的高低反映了地位的高低,至少父亲是这样认为的。也反映了父亲的迫切要求,心里对被尊重的渴望。正是这样的渴望,才推动父亲去追求。文章就是围绕这点展开,一步步把故事铺展开来的。所以台阶在文中起线索作用,贯穿文章始终。

(二)让学生用“台阶”这个词语写出文章情节

参考:发生 旧台阶 低 地位低 为尊重

发展 备台阶

高潮 造台阶

结局 新台阶 高 地位高 人也老

(允许有个性化的表述。)

(三)通过自己的阅读,试着用第三人称复述文本

参考: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

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成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可人老了,身体垮了。

四、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形象,理解“台阶”,读懂父亲

(一)细读父亲准备造台阶和造台阶的部分,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做个批注。

例如:在(分析句子的作用) 我读懂了父亲身上(怎么样的品格),同时感受到语言的____。 批注方法:找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色。

(二)找深入人心的细节描写,分析思考人物与语言

论与总结:“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尤其是“一块”“一片”读到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一句的“摇不散”“专注”读到了父亲身上对目标追求的执着,对被尊重的向往。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看到了父亲的辛劳,创业之艰辛。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这里写出了父亲的急切与兴奋的心情。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对露珠非常细腻生动的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艰难辛苦,又表现出父亲充满活力与兴奋,心里的高兴溢于言表,当然同时也充满了画面感。

总结:语言细腻、自然、朴素,当然少不了一点地方语言特色。

(三)读一读自己的批注与相关语句,感受一下父亲的形象

请以“因为台阶,我们看到了„„”的形式

参考:有被尊重的愿望,有志气,有执着的目标,有坚忍不拔的努力,不怕辛苦,诚实劳动,不怕劳累。

五、走入文本,析读文本,探究主题,比较“台阶”,探究意蕴

(一)分别找出在低台阶上和高台阶上父亲不同生活的画面,然后分别说说你读到了父亲情感的哪些变化?

解析:低台阶上: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舒服说明父亲感觉惬意。“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读出了父亲的辛劳,同时读出了一种悠闲自得。一种生活的纯朴与本色,多少父亲就是这样生活的啊!

当然也有父亲的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也不知说了多少遍了。”这感叹更多的是父亲的不满和对高台阶的向往。

总之笔者觉得在这里除了一种梦想之外,还应该读出自己自在闲适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虽然艰苦,但是因为有目标,有希望,所以也充满着一种惬意。

高台阶上: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表现出父亲不自在了,不舒服,尴尬,原来他不适应高地位的生活。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表现了父母在精神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没有那种惬意了。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失去劳动的不甘心,使父亲对高台阶生活有一种说不出的苦衷。是老了,还是精神上的衰落?或许是因为失去了梦想的力量。

(二)想一想这变化,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仅仅是因为老了?文字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解析: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一直想造高台阶,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尊重的要求。然而父亲也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用外在的台阶来满足这种追求,这反映了一种可悲的生活状态。然而外在条件无法真正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在,骨子里的谦卑,那种内在的低眉顺眼是很难真正地改变的。所以这是一种可悲的心酸的追求。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普通的农民靠什么来获得尊重呢?唯一就是靠外在的东西了。这外在的恰恰需要父亲付出劳动来获得而且是艰辛的劳动,从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父亲真正自豪的是自己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缺失恰恰是被尊重的缺失,也就是说真正获得尊重的是他自己的劳动力。那种虚幻的尊重,到父亲这儿变得飘渺。高台阶的出现是一种获得同时也是一种失去,从文章的最后一句可以感觉到一种苍凉,追求的同时却失去了很多东西。从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是尊重与敬仰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同情与心酸。

(三)你如何评价父亲?

解析:尊重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从对文本的体味中找到自己的感受。 父亲是中国传统农民的一个代表,他身上有着谦卑,有着不怕苦的精神;有着好强,不甘于落后的顽强精神;有着愚公移山的毅力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有着老实厚道和不怕艰辛的品质。

六、走出文本,能力迁移

(一)与《背影》比较阅读,说说各自选材有什么好处?

明确:《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父爱。而《台阶》用“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材料组织当中突出中心事件,有侧重点,同时也突出父亲的性格特点,主题鲜明。

(二)回家观察自己的父亲,模仿本文,选择父亲生活的一个侧面,写文章。


相关文章

  • 纬地挖台阶的批量处理及工程量统计
  • 常规"横断面设计绘图"是纬地早期研发的横断面设计绘图戴帽方式,也是当时最主流的参数控制设计法,适用于各等级公路项目.其挖台阶的处理需逐断面一一开挖处理,工作效率有时不尽如人意,工程量的统计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不少大型项目 ...查看


  • [台阶]教案设计
  • 台阶 李森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 ...查看


  • 三台阶法.台阶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 台阶法.三台阶法开挖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指导隧道开挖施工作业. 2.适用条件及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三标段隧道开挖施工.三台阶法适用于Ⅳ.Ⅴ级围岩,台阶法适用于Ⅲ级.Ⅳ级围岩. 3.施工准备 3.1.施工测量放样:开挖前将控 ...查看


  • 致施工图设计师:竖向设计的六大原则
  • 一.竖向设计的概念:(垂直设计.竖向布置) 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在研究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因地制宜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位置,合理地组织地面排水.有利于地下管 ...查看


  • 高速铁路隧道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新建贵阳枢纽西南环铁路站前工程4标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1 第二章 编制范围 ............................... ...查看


  • 地铁二衬距掌子面
  • 地铁二衬距掌子面.仰拱距掌子面安全距离,谁知道VI 的,. ∙ ∙ 地铁二衬距掌子面.仰拱距掌子面安全距离,谁知道VI 的,谢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里没有具体规定为多少米,只是说根据监控量测值,当围岩收敛值和拱顶下沉值趋于稳定即可施工二衬,但 ...查看


  • 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 工程概况 ............................................ - 5 - 一. 全施工工艺断面法 ................................ - 5 - 1.1工艺主要说明及要求 ...查看


  • 支架课程设计 1
  • 中物院工学院机械制造与 数控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 工艺装备(生产纲领:6000件) 班 级:2012级数控3班 设 计 者:张栩铭.文兴举.漆光强 指导教师:宋老师 评定成 ...查看


  • [台阶]_徐小丽
  • <台阶>说课稿 扬州市翠岗中学 徐小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读书",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所选的文章可读性强,风格不一.本课是李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