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被称为"圣童"却与科举无缘,董其昌深受影响的书法大师

十岁被称为“圣童”却与科举无缘,董其昌深受影响的书法大师

莫是龙石刻

如果说元代的艺术史上赵孟頫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董其昌在明代的地位就如同元代的赵孟頫,简直可以说是只手遮天。董其昌艺术成就的影响却经久不息,尤其是“南北宗”论左右画坛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影响。于书法董其昌又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为“晚明书法四家”。且精通“禅学”,把“禅”的境界表现于书法则为淡秀,于绘画则为柔润。其书法影响力在康熙时期达到高潮。但今天书扬文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主人公却和董其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莫是龙 跋柳公权《兰亭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为什么说本期书扬文化的主人公与董其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在古代,没有统一的学校,都是靠老师带徒弟这样的一种方式,董其昌早年拜师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读,得以结识莫是龙,也就是本期书扬文化的主人公。而董其昌早年的老师莫如忠就是莫是龙的父亲。在董其昌结识莫是龙之后与他谈书论画,奠定了日后的书画理论基础,是之后董其昌一切艺术观点的起点。

莫是龙《陶潜移居诗轴》纸本 150×70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莫是龙(1527-1613),明代画家,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后以字行,字云卿,更字廷翰,号秋水,又号后明,华亭人,莫如忠之子。十岁能文,,有“圣童”之称。工诗画,善草书,喜散曲,精鉴赏。意气豪迈,不拘小节,一时名流,无敢抗席。曾被召至金陵校书,与当时文苑名流结诗社并作画。工诗古文辞。书法钟丶王及米,小楷精工,过于婉媚,行草豪逸。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莫如忠,嘉靖戊戌(1538)进士,是个学问渊博的人。莫是龙是明代中晚期“华亭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师承家学,是链接吴门书派代表文徵明与明末“邢张董米”四大家之间的一位重要人物,莫氏家族以文化世家见称,世代以儒林文苑、科举取仕为重,莫氏家族又颇重书画艺术,为其收藏和鉴赏之家,这些伴随着莫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构成“华亭派”成长的背景。

莫是龙《行书偶述文扇面》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但即便有这样的学术背景,莫是龙的一生也是十分坎坷的,虽然有“圣童”的称谓,但是在科举的道路上一直不是很顺利,莫氏家族历来走科举仕宦之路,四次赴京赶考,虽每次名落孙第,但出游的经历开阔了眼界,使他有机会结识很多士人官宦。

莫是龙《半塘寺访镜泉上人诗轴》 纸本 141.7×37.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莫是龙是一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书法与书论创作相契合,主张师法古人,并在此基础上创其新、求其变、得其趣,因此其书法妙若天成,独树一帜,为明朝书法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莫是龙书法作品欣赏

古往今来,书法创新都强调要师法古人,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临摹六朝的碑帖,后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笔墨,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元、明书家赵孟頫、康里巙巙、祝允明、文徵明等等,也主张回归魏晋,追求其法度和风韵。 书法上莫是龙也强调以古为师,即“师匠不古,终乏梯航”的书法理论。因书法的传承受时代、社会风气所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此莫是龙也深有体会。在莫是龙看来,书有所成,需下笔前,澄神静虑,细心体会,达到观其行,得其意。切忌浮气粗心,有笔未到气已吞,笔到气不尽的境界,乃魄力、气韵、风神而出。所以,习书临摹古帖,不能止于形,即“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能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要有所变,举笔不轻落笔,凝思之后,行于心,通其法,乃书成。

莫是龙书法作品欣赏

莫是龙书法经过上追魏晋,博习多家,其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不谨守法度,具有随意性和抒情性。正如梁启超在《论书二题》中云:“模仿前人书法有两条路:一是专学一家,要学得像。如学颜真卿或欧阳修,终身学他。二是学许多家,兼包并蓄。这两条路,第一条路有点是简切,容易下手,但也容易为一家所缚。第二条路弱点似乎是汜滥无归,但看得多,便于发展。走第二条路,以模仿为过渡,再到创作,是最好的方法。”莫是龙书法学习倾向于第二条路,书独宗钟、王,以此为基础,博涉众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书法作品。

莫是龙书法作品欣赏

除此之外,尤值得一提是莫是龙还擅长国画,莫是龙的国画以元代黄公望为基础,但并不拘泥于黄公望的书法风格,也有新意。

莫是龙国画作品欣赏

莫是龙草书诗卷《三竺》欣赏: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一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十岁被称为“圣童”却与科举无缘,董其昌深受影响的书法大师

莫是龙石刻

如果说元代的艺术史上赵孟頫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董其昌在明代的地位就如同元代的赵孟頫,简直可以说是只手遮天。董其昌艺术成就的影响却经久不息,尤其是“南北宗”论左右画坛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影响。于书法董其昌又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为“晚明书法四家”。且精通“禅学”,把“禅”的境界表现于书法则为淡秀,于绘画则为柔润。其书法影响力在康熙时期达到高潮。但今天书扬文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主人公却和董其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莫是龙 跋柳公权《兰亭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为什么说本期书扬文化的主人公与董其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在古代,没有统一的学校,都是靠老师带徒弟这样的一种方式,董其昌早年拜师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读,得以结识莫是龙,也就是本期书扬文化的主人公。而董其昌早年的老师莫如忠就是莫是龙的父亲。在董其昌结识莫是龙之后与他谈书论画,奠定了日后的书画理论基础,是之后董其昌一切艺术观点的起点。

莫是龙《陶潜移居诗轴》纸本 150×70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莫是龙(1527-1613),明代画家,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后以字行,字云卿,更字廷翰,号秋水,又号后明,华亭人,莫如忠之子。十岁能文,,有“圣童”之称。工诗画,善草书,喜散曲,精鉴赏。意气豪迈,不拘小节,一时名流,无敢抗席。曾被召至金陵校书,与当时文苑名流结诗社并作画。工诗古文辞。书法钟丶王及米,小楷精工,过于婉媚,行草豪逸。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山居杂赋》

莫是龙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莫如忠,嘉靖戊戌(1538)进士,是个学问渊博的人。莫是龙是明代中晚期“华亭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师承家学,是链接吴门书派代表文徵明与明末“邢张董米”四大家之间的一位重要人物,莫氏家族以文化世家见称,世代以儒林文苑、科举取仕为重,莫氏家族又颇重书画艺术,为其收藏和鉴赏之家,这些伴随着莫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构成“华亭派”成长的背景。

莫是龙《行书偶述文扇面》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但即便有这样的学术背景,莫是龙的一生也是十分坎坷的,虽然有“圣童”的称谓,但是在科举的道路上一直不是很顺利,莫氏家族历来走科举仕宦之路,四次赴京赶考,虽每次名落孙第,但出游的经历开阔了眼界,使他有机会结识很多士人官宦。

莫是龙《半塘寺访镜泉上人诗轴》 纸本 141.7×37.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莫是龙是一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书法与书论创作相契合,主张师法古人,并在此基础上创其新、求其变、得其趣,因此其书法妙若天成,独树一帜,为明朝书法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莫是龙书法作品欣赏

古往今来,书法创新都强调要师法古人,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临摹六朝的碑帖,后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笔墨,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元、明书家赵孟頫、康里巙巙、祝允明、文徵明等等,也主张回归魏晋,追求其法度和风韵。 书法上莫是龙也强调以古为师,即“师匠不古,终乏梯航”的书法理论。因书法的传承受时代、社会风气所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此莫是龙也深有体会。在莫是龙看来,书有所成,需下笔前,澄神静虑,细心体会,达到观其行,得其意。切忌浮气粗心,有笔未到气已吞,笔到气不尽的境界,乃魄力、气韵、风神而出。所以,习书临摹古帖,不能止于形,即“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能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要有所变,举笔不轻落笔,凝思之后,行于心,通其法,乃书成。

莫是龙书法作品欣赏

莫是龙书法经过上追魏晋,博习多家,其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不谨守法度,具有随意性和抒情性。正如梁启超在《论书二题》中云:“模仿前人书法有两条路:一是专学一家,要学得像。如学颜真卿或欧阳修,终身学他。二是学许多家,兼包并蓄。这两条路,第一条路有点是简切,容易下手,但也容易为一家所缚。第二条路弱点似乎是汜滥无归,但看得多,便于发展。走第二条路,以模仿为过渡,再到创作,是最好的方法。”莫是龙书法学习倾向于第二条路,书独宗钟、王,以此为基础,博涉众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书法作品。

莫是龙书法作品欣赏

除此之外,尤值得一提是莫是龙还擅长国画,莫是龙的国画以元代黄公望为基础,但并不拘泥于黄公望的书法风格,也有新意。

莫是龙国画作品欣赏

莫是龙草书诗卷《三竺》欣赏: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一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相关文章

  • "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的相关文章
  • "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的更多相关文章 书法艺术欣赏浅论08.12.13小睡仙 书法艺术欣赏浅论.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艺术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有的人把书法艺术欣赏描绘得玄妙异常, ...查看


  • 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 2.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总说) (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 (2)形式上的探索 (3)著名诗人与作品 (分说) (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 ① 五四前后的呐喊与呻吟 闻一多 <死水> 徐志摩 <再别康桥& ...查看


  • 中国书法的演变
  • 中国书法的演变 中国书法是运用毛笔为工具的一种籍线条表现汉字的艺术.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起始于商代,成熟于东周,两晋和隋唐时代书家辈出,书法的探究日益精微.宋.元.明书法以晋唐法度为契机,不断创造新技法和新意境,涌现出丰富多姿的个性风格和 ...查看


  • 中美史,各时代画家,流派,特点
  • 壹. 魏晋南北朝 1. 曹不兴:三国吴人,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落墨为蝇的传说). 2. 卫 协:西晋画家,谢赫评价"古画皆略,至协始精...",他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 求.他对六朝中气韵的画风形成最有影响. ...查看


  •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集录
  •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集录 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 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李斯主张以小篆为 标准书体.传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 石>和<峄山刻石 ...查看


  • 七下历史基本知识点
  •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本知识点及地图(不含问答题)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隋朝统一了南北方.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 ...查看


  • 书法由自然到自觉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
  • 书法由自然到自觉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自汉末开始,经魏晋的转化至南北朝基本完成了这一转化过程.书法以独立的艺术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唐代为书法理论的高峰,标志着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确立了书法在我国文化艺术体系中的地 ...查看


  • 古代帝王中最具有才华的三大亡国之君
  • 古代帝王中最具有才华的三大亡国之君 (2009-09-05 07:12:26) 标签:文化 分类:史海钩沉 悠悠中土,浩浩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纵观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帝王史,自秦始皇以来,共涌现出四百多位九五至尊的皇帝.其中有一代雄才大略 ...查看


  • 李白诗碑廊内容
  • (1)刻的是"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出自李白的诗.说明,他在我们这地方生活了十年.这幅字是:原湖北省美术学院院长文联主席81岁的周韶华先生为我们纪念馆写的. (2)是宋朝的"星凤楼"刻本,相传是李白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