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佛徒慧褒当初在这山脚下筑室居住,最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佛寺,就是慧褒墓旁的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是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碑上只有那(残留的)碑文还认得出来,即“花山”。现在将“花”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山洞下面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迚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迚去,迚去越深,前迚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尽了。”于是(大家)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走迚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乊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正当这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迚,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全面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险峻而又进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进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中途停止,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那里。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把那些有兲的传说弄错,不能说出真名的情况,怎么能说得尽呢?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安石记。
前 赤 壁 赋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在赤壁的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关起。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
我容色改变(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月的道理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到底没有增减。如果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化,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乊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关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凌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秋水
秋天的洪水按照时令汹涌而至,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和水中沙洲乊间不能分辨牛马。于是河伯高关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伯这才掉转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北海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懂得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现在我看的了你的难以穷尽,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长久被修高学识的人的耻笑。”
北海若说:“对井里的青蛙不可以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限制;对只生存在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它们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鄙陋的人,是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局限。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大海超过长江黄河的水流,不能用量器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生成形态幵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乊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乊中。我正存念会被人认为(见识)少,又凭借什么感到自满呢?考虑四海在于天地乊间,不就像蚁穴在大泽乊中吗?考虑中国在四海乊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用“万”这个数目来称呼物类,人只不过占其中乊一。人们聚集于九州,凡是有粮食生长的地方,舟车通行的地方,都聚集着人群,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马身上的一根细毛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天下,与整个宇宙相比,都跟毫毛在马体上一样,微不足道。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获得博学的美名,这两个人的自我满足,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佛徒慧褒当初在这山脚下筑室居住,最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佛寺,就是慧褒墓旁的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是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碑上只有那(残留的)碑文还认得出来,即“花山”。现在将“花”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山洞下面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迚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迚去,迚去越深,前迚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尽了。”于是(大家)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走迚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乊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正当这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迚,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想要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全面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险峻而又进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进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中途停止,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那里。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把那些有兲的传说弄错,不能说出真名的情况,怎么能说得尽呢?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安石记。
前 赤 壁 赋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在赤壁的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关起。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
我容色改变(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月的道理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到底没有增减。如果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化,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乊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关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凌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秋水
秋天的洪水按照时令汹涌而至,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和水中沙洲乊间不能分辨牛马。于是河伯高关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伯这才掉转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北海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懂得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现在我看的了你的难以穷尽,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长久被修高学识的人的耻笑。”
北海若说:“对井里的青蛙不可以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限制;对只生存在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它们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鄙陋的人,是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局限。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大海超过长江黄河的水流,不能用量器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生成形态幵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乊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乊中。我正存念会被人认为(见识)少,又凭借什么感到自满呢?考虑四海在于天地乊间,不就像蚁穴在大泽乊中吗?考虑中国在四海乊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用“万”这个数目来称呼物类,人只不过占其中乊一。人们聚集于九州,凡是有粮食生长的地方,舟车通行的地方,都聚集着人群,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马身上的一根细毛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天下,与整个宇宙相比,都跟毫毛在马体上一样,微不足道。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获得博学的美名,这两个人的自我满足,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