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命题率较低,命题点主要是宇宙探测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建议
2007年4月24日,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温度同地球相似,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天文学家将此次发现称为是搜寻“宇宙生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什么天文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生命的存在需要哪些条件?导入新课——地球在宇宙中。
导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7分钟)
1 检查学案自学部分完成情况——找学生报答案( 2分钟)
2 基础巩固检测 (5分钟)
① 天体类型
1. 天体类型:主要包括星云、恒星、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 星云 和 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提问:2013年6月21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进行概念辨析。(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但是需要区别: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② 天体系统
分层
通过老教材P3自学,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一下3个问题:
1. 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 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
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导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8分钟)
1.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P4图1.4 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周围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学生活动——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2.八大行星公转的运动特征
描述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一般从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解,下面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多媒体演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示意图:同学观察并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的特点。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方向的特点是:均是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的特点。
出示教材P5表格1.1 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公转轨道平面的特点与轨道形状的特点。(注意需介绍讲解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概念)
(轨道倾角是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如果偏心率=0,椭圆就是圆。)
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倾角大多小于4°,说明八大行星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点。
而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的偏心率大多接近0,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具有近圆性的特点。
3.八大行星公转的结构特征
展示教材P5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
读图指导:注意该图的图例,图中注记所标数字是指与地球相比,其体积、质量的大小。
教师指图讲解:按照八大行星的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等结构特征,通常将与地球结构特征相似的水星、金星、火星与地球一起划分为类地行星。将体积比和质量比远远大于地球的木星和土星划分为巨行星;将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划分为远日行星。
1. 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 质量 和 体积 而言,并不显眼。
2.特殊性
(1)表现: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 高级智慧生物 的天体。
请同学们结合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所示内容,填写表格1.2三类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比较 我们把每项特征分为三个等级,按距日由近及远、质量由小到大、体积由小到大,依次用1、2、3来表示。
提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导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0分钟)
1 进行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一题部分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呢?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第1题
讨论提纲
1.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2.说出地球的结构特征对地球上生物存在产生的影响。
3.假如太阳突然消失了,或者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4.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这对地球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5. 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出现在海洋中,地球上的大量液态水是怎么形成的呢?
2 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二题部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命题率较低,命题点主要是宇宙探测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建议
2007年4月24日,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温度同地球相似,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天文学家将此次发现称为是搜寻“宇宙生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什么天文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生命的存在需要哪些条件?导入新课——地球在宇宙中。
导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7分钟)
1 检查学案自学部分完成情况——找学生报答案( 2分钟)
2 基础巩固检测 (5分钟)
① 天体类型
1. 天体类型:主要包括星云、恒星、 行星 、卫星、 彗星 、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 星云 和 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提问:2013年6月21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进行概念辨析。(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但是需要区别: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② 天体系统
分层
通过老教材P3自学,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一下3个问题:
1. 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 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
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导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8分钟)
1.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P4图1.4 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周围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学生活动——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2.八大行星公转的运动特征
描述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一般从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解,下面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多媒体演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示意图:同学观察并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的特点。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方向的特点是:均是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的特点。
出示教材P5表格1.1 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公转轨道平面的特点与轨道形状的特点。(注意需介绍讲解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概念)
(轨道倾角是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如果偏心率=0,椭圆就是圆。)
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倾角大多小于4°,说明八大行星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点。
而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的偏心率大多接近0,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具有近圆性的特点。
3.八大行星公转的结构特征
展示教材P5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
读图指导:注意该图的图例,图中注记所标数字是指与地球相比,其体积、质量的大小。
教师指图讲解:按照八大行星的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等结构特征,通常将与地球结构特征相似的水星、金星、火星与地球一起划分为类地行星。将体积比和质量比远远大于地球的木星和土星划分为巨行星;将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划分为远日行星。
1. 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 质量 和 体积 而言,并不显眼。
2.特殊性
(1)表现: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 高级智慧生物 的天体。
请同学们结合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所示内容,填写表格1.2三类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比较 我们把每项特征分为三个等级,按距日由近及远、质量由小到大、体积由小到大,依次用1、2、3来表示。
提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导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0分钟)
1 进行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一题部分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呢?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第1题
讨论提纲
1.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2.说出地球的结构特征对地球上生物存在产生的影响。
3.假如太阳突然消失了,或者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4.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这对地球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5. 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出现在海洋中,地球上的大量液态水是怎么形成的呢?
2 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二题部分